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斌开 《学习月刊》 2024年第3期8-1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我国经济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我国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新动能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集体学习 生产力 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市场一体化的测度、影响因素与经济效应:研究评述与展望
2
作者 陈斌开 索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9,共10页
市场一体化旨在通过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从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外学者对市场一体化的测度、影响因素与经济效应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价格法和引... 市场一体化旨在通过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从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外学者对市场一体化的测度、影响因素与经济效应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价格法和引力模型法是被广泛使用的两种测度方法,并随着可使用数据的精细化进一步发展;影响要素流动的因素既包括地方保护主义等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空间地理、方言文化等非制度性因素。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已显著提高了国内市场的整合程度,而降低制度性阻碍是当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改革的关键。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能够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创造新的动力;经济效应方面,现有研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企业、产业以及整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多元和创新的数据与测量方法,以拓宽研究范围;深入探讨行政边界效应背后的主要因素;对现有一体化政策的因果效应进行详细验证;为了有助于揭示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复杂的动态机制,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提供科学支撑,还应结合动态量化空间均衡模型研究中国市场一体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测度 要素流动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生产率消失之谜”初探
3
作者 陈斌开 索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0-401,共12页
数字经济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伴随着数字技术迅速进步的同时,生产率增长却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造成此谜题的潜在因素,并分析了不同理论解释的有效性。金融危机冲击、度量误差、收益分配... 数字经济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伴随着数字技术迅速进步的同时,生产率增长却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造成此谜题的潜在因素,并分析了不同理论解释的有效性。金融危机冲击、度量误差、收益分配不均等因素并非导致生产率放缓的根本原因,而技术影响生产率的滞后效应是更为合理的解释。在新技术引入后,企业要素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跨部门技术积累与扩散以及政策体系的优化都需要时间来实现。因此,更快走出“生产率消失”阶段的有效路径是解决数字技术应用与扩散过程中的瓶颈,包括培养人力资本的数字能力、加速传统行业转型与优化要素配置效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消失之谜 数字经济 滞后效应
下载PDF
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管理:理论前沿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7 位作者 王刊良 杨汝岱 郭迅华 杨俊 吴瑶 陈斌开 寇宗来 李雪灵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在相关领域理论前沿与企业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基于数据生产要素和数实融合的中国数字经济原创思想及理论,按“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科学研究递进逻辑,提出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管理的研究框架;然后,归纳提炼出7个重要... 在相关领域理论前沿与企业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基于数据生产要素和数实融合的中国数字经济原创思想及理论,按“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科学研究递进逻辑,提出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管理的研究框架;然后,归纳提炼出7个重要研究领域及关键科学问题;最后,通过与已有相关研究框架和结论的文献对话,论述该框架理论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潜力,以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数据生产要素 资源配置效率 管理变革
下载PDF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 被引量:143
5
作者 陈斌开 林毅夫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8,共16页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文章证明,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更低的城市化水平和更高的城乡工资差距。在静态框架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减少,...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文章证明,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更低的城市化水平和更高的城乡工资差距。在静态框架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减少,城市就业水平降低;由于城市吸纳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加,农村工资水平下降,城乡工资差距拉大;赶超程度越大,城市就业越少,城市化水平越低,城乡工资差距越大。在动态框架下,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降低资本积累率,导致更慢的城市化进程和更持久的城乡工资差距;赶超程度越大,城市化进程越慢,城乡工资差距缩小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城市化 城乡工资差距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斌开 李涛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3,共13页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导致消费增长率和未来消费水平上升,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则取决于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真实存...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导致消费增长率和未来消费水平上升,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则取决于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真实存款回报率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率将上升0.278个百分点,这个实证结果对于预期回报率测量误差、缺失变量等问题是稳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存在明显的财富效应,利率上升导致居民的预期可支配收入上升、未来和当期消费水平提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是改善收入分配、刺激中国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居民消费 替代效应 财富效应
下载PDF
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8
7
作者 陈斌开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49,共17页
本文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文章使用1978—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 本文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文章使用1978—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收入水平提高10000元,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5.6%,边际消费倾向下降7%;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单位,居民消费率下降6.5个百分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率在2000—2008年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解释了这一期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居民消费 生命周期理论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影响——技能替代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陈斌开 马燕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
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发达国家中等技能劳动力占... 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发达国家中等技能劳动力占比不断下降,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快速降低。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三种不同技能劳动力的简单理论框架,从劳动力成本和技能替代成本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发达国家中等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高、技能替代成本低造成中等技能劳动力更容易被技术替代,导致就业极化。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技能替代成本下降使得低技能劳动力更容易被技术替代,造成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快速下降。为应对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结构产生的冲击,政府应该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提供不同的公共就业培训机会,帮助劳动者掌握不易被技术替代的新技能,借助数字化技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技能替代 就业结构
下载PDF
所有制结构变迁与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基于“估计-校准”的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斌开 许伟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0,共12页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个体职业选择的理论模型,刻画了所有制结构变迁过程中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模型揭示,在劳动力市场转型过程中,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同将导致高人力资本者从公有部门"跳槽"到私有部门;人才的...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个体职业选择的理论模型,刻画了所有制结构变迁过程中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模型揭示,在劳动力市场转型过程中,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同将导致高人力资本者从公有部门"跳槽"到私有部门;人才的流失反过来又促使公有部门对自身进行改革,迫使低人力资本者"下岗"流向私有部门。基于1995、1999和2002年的微观数据和最新发展起来的"估计-校准"方法,本文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校准。计量估计结果表明,私有部门的教育回报率高于公有部门,这构成了劳动力从公有部门向私有部门转移的基本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995-2002年间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差距演变的90%应该归结于所有制结构变迁。公有部门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导致公有部门内部劳动收入差距扩大,却降低了整体劳动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劳动收入差距“估计-校准”
下载PDF
以“去产能”为契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战略与路径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斌开 于也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8,共11页
国有企业产能过剩和经营绩效下滑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影响,"供给侧"改革应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抓手。国际经验和中国历史都表明,国有企业改革是恢复企业活力、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新形势下,应该以"去产... 国有企业产能过剩和经营绩效下滑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影响,"供给侧"改革应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抓手。国际经验和中国历史都表明,国有企业改革是恢复企业活力、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新形势下,应该以"去产能"为契机,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剥离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和落实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型为核心,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化的竞争主体。以"去产能"为契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渐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去产能 政策性负担
下载PDF
政府如何助推供给侧改革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斌开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1,共2页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跌至历史低位,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紧迫。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供给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其核心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先锋,深圳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巨...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跌至历史低位,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紧迫。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供给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其核心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先锋,深圳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在新常态下,深圳为以形成有效市场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很多有益经验。仅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改革 资源配置 积分制 农村建设用地 供给约束 公共物品 国企改革 金融自由化 在三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纾解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斌开 《前线》 2014年第12期99-101,104,共4页
自2004年北京市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北京地区已经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50家。从2004年到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5%增加到12.2%,文化创意产... 自2004年北京市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北京地区已经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50家。从2004年到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5%增加到12.2%,文化创意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4.0%提高到16.1%,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融资难 地区生产总值 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 创意企业 北京地区 第三产业
下载PDF
中国经济会陷入欧洲式衰退吗?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斌开 魏华展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19,共3页
文章将通过比较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异同,对中国经济如何避免欧洲化进行探讨,并指出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后发优势"决定了中国长期经济潜力远远大于欧洲发达国家,统一的财政体系也保证了中国经济在短期内不会陷入欧... 文章将通过比较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异同,对中国经济如何避免欧洲化进行探讨,并指出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后发优势"决定了中国长期经济潜力远远大于欧洲发达国家,统一的财政体系也保证了中国经济在短期内不会陷入欧洲式的债务危机。然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将提高中国经济"欧洲化"的风险。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是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四个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式衰退 后发优势 增长动力
下载PDF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城乡消费不平等——来自中国的证据 被引量:83
14
作者 林毅夫 陈斌开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6,共7页
理论研究表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加,农村收入水平下降,城乡差距扩大。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4年27个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假说:赶超... 理论研究表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加,农村收入水平下降,城乡差距扩大。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4年27个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假说:赶超程度越大,城乡消费差距越大。同时,本文的实证结果不支持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市场化和经济开放等经济转型因素导致城乡消费差距扩大;政府干预导致中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农业生产支持程度和农业贷款对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影响不稳定。本文的主要结论对模型设定是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城乡消费差距 中国 经济转型
下载PDF
减税激励、企业规模与资本劳动比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艳 王康宁 +1 位作者 陈斌开 白重恩 《经济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162-192,共31页
资本深化(资本劳动比的提高)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但是文献关于中小企业资本深化的研究还不够。本文使用《中国税务局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DD),考察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差... 资本深化(资本劳动比的提高)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但是文献关于中小企业资本深化的研究还不够。本文使用《中国税务局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DD),考察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差异性影响,并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首先,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资本劳动比,试点企业的资本劳动比非试点企业平均提高了6.7%,中型企业受到政策影响最大,小型企业次之,大型企业基本不受影响。其次,机制研究表明加速折旧政策显著改善了大中小企业现金流,促进中型企业增加投资,促进小型企业使用资本替代低技能劳动,省级宏观数据也发现存在低学历劳动力被替代的现象。最后,政策显著提升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研究税收激励对不同规模企业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是优化企业内部要素配置效率的关键,同时对于综合评估减税降费政策效果、针对性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机制障碍和深化供给侧改革,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激励 融资约束 资本劳动比 生产效率
下载PDF
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鹏飞 陈斌开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34,共10页
本文利用世界100个主要城市2003年的数据,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增长核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解释城市产出增长的79.8%,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 本文利用世界100个主要城市2003年的数据,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增长核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解释城市产出增长的79.8%,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产权和司法制度是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对城市全要素生产力也有显著影响,制度和技术进步可以解释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近70%,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源泉。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揭示,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集中体现在城市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上,而良好的制度有利于降低城市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本文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要实现我国城市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作为有效制度的供给者的城市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自身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城市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制度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17
作者 钟宁桦 陈斌开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9-58,共10页
本文尝试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高市场集中度、低盈利能力以及高不良资产率并存的事实。文章证明:在政治家主导的经济中,选择垄断性大银行是最优的;当政治家与银行家之间存在利益交换的途径时,政治家与... 本文尝试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高市场集中度、低盈利能力以及高不良资产率并存的事实。文章证明:在政治家主导的经济中,选择垄断性大银行是最优的;当政治家与银行家之间存在利益交换的途径时,政治家与银行家实现合谋,交换的金额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与合谋获得的租金;进一步,官员政绩考核方式的改变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都能削弱这种合谋的力量,并提高社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合谋 转移支付
下载PDF
贸易、就业与中国农村贫困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思宇 陈斌开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93,共14页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方略,产业扶贫则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实现手段。在全球化快速扩张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产业扶贫并完成减贫目标,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系统性梳理全球化和中国农村贫困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方略,产业扶贫则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实现手段。在全球化快速扩张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产业扶贫并完成减贫目标,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系统性梳理全球化和中国农村贫困的典型事实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出口贸易冲击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地区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实证研究发现,出口贸易冲击显著降低了地区贫困发生率。结合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影响机制作进一步检验发现,贸易冲击通过提高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率和增强移民网络效应,来增加家庭人均收入。为彻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一方面要扩大开放程度,充分利用贸易红利促进产业扶贫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发展国内市场,以应对全球经济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冲击 农村贫困 外出就业 移民网络
下载PDF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信息获取与企业避税——基于国税地税合作的证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明昂 陈斌开 岳林峰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8,共18页
本文基于国税地税机构合作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对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作用。本文利用国税地税合作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国税地税合作显著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且该影响在社会资本... 本文基于国税地税机构合作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对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作用。本文利用国税地税合作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国税地税合作显著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且该影响在社会资本高的地区、地税局征管企业、政治关联企业中更强烈。进一步分析发现,国税地税合作的抑制避税作用通过提高政府部门间信息沟通、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体制 国税地税合作 企业避税
下载PDF
China's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cline Amidst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20
作者 陈斌开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6期110-123,共14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dening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weak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mand in China. The theoretic model shows that households with higher income have lower average a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dening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weak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mand in China. The theoretic model shows that households with higher income have lower average and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and MPC), and that the larger the income gap is, the weaker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mand becomes. This paper tes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with the panel data of 28 Chinese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from 1978 to 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an increase of RMBIO, O00 in income, household APC drops by 25.6 percent and MPC by 7.0 percent," and that if the income gap widens by one unit,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drops by 6. 5 percentage points.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widening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caused an extra drop of 3.42 percentage points in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from 2000 to 2008, which accounts for 30.8 percent of the total drop in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during tha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me inequality consumption rate life-cycle hypothe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