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瘤瘤周水肿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新治 张建军 +2 位作者 司赟 赵沃华 赵洪洋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343-344,348,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2例脑膜瘤术前瘤周水肿程度与术中肿瘤分离难易程度、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恶性及低度恶性脑膜瘤瘤周中、重度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2例脑膜瘤术前瘤周水肿程度与术中肿瘤分离难易程度、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恶性及低度恶性脑膜瘤瘤周中、重度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脑膜瘤(P<0.01);脑膜瘤周围水肿越严重,术中脑膜瘤的分离难度越大(P<0.01),同时复发率也较高(P<0.05)。结论脑膜瘤周围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瘤周水肿 分离难易程度 组织类型 复发
下载PDF
DSA、术前栓塞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新治 赵洪洋 李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DSA在明确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血供情况、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病历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DSA检查组、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之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全切肿瘤程度情况... 目的研究DSA在明确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血供情况、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病历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DSA检查组、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之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全切肿瘤程度情况。结果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较未进行DSA检查组手术全切率高(P< 0.05);DSA加栓塞组较未栓塞组术中失血少(P< 0.05);各组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 0.05)。结论术前行DSA检查可以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血供、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情况,能指导术前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并为手术全切脑膜瘤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神经外科手术 矢状窦
下载PDF
术前大剂量甘露醇在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新治 张建军 +2 位作者 司赟 严肖峰 董伟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4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大剂量甘露醇 临床意义 脑疝 火器性颅脑损伤 治疗 术前 开颅减压 文献报道 血肿清除 瞳孔散大 临床研究 静脉输注 脑肿胀 患者 致死性 死亡率 致残率 入院时
下载PDF
超声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时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新治 宣宏飞 +4 位作者 司赟 来连法 严肖锋 高国梁 卢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时应用价值。方法比较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脑膨出时行床边超声检查组与CT检查组,对比分析两组发现颅内再出血阳性率、开颅手术时间及6月后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超声检查组与CT检...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时应用价值。方法比较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脑膨出时行床边超声检查组与CT检查组,对比分析两组发现颅内再出血阳性率、开颅手术时间及6月后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超声检查组与CT检查组在发现颅内再出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83,P>0.05);超声检查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CT检查组(χ2=4.861,P<0.05);超声检查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CT检查组(χ2=6.593,P<0.05)。结论术中超声检查可及时判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为清除颅内血肿实施导向,能避免遗漏血肿、缩短手术时间,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检查 脑膨出 颅脑损伤
下载PDF
DSA检查及其栓塞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新治 张建军 +2 位作者 司赟 李俊 赵洪洋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7期722-722,共1页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发生于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2%~33%,是脑膜瘤中最常见的一种[1].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由于与上矢状窦壁关系密切,且常由双侧颈外动脉及皮质血管供血,因此术中容易出血,全切困难.本文探讨术前DSA检查及...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发生于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2%~33%,是脑膜瘤中最常见的一种[1].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由于与上矢状窦壁关系密切,且常由双侧颈外动脉及皮质血管供血,因此术中容易出血,全切困难.本文探讨术前DSA检查及栓塞对其手术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检查 栓塞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 外科手术 颅内脑膜瘤
下载PDF
早期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顾水均 芦明 +8 位作者 宣宏飞 董伟峰 谢仁龙 司赟 张俊 陈新治 高国梁 严肖锋 缪建庆 《浙江创伤外科》 2009年第4期379-380,共2页
重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均居高不下,如何在急性期改善出血后的脑缺血状态.保护脑细胞功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笔者自2005年7月至今采用早期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重型脑出血共33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重型脑出血 缺血性脑损害 尼莫地平 亚低温 疗效分析 治疗 早期 脑细胞功能
下载PDF
颅脑损伤继发小脑幕裂孔疝合并PCA供血区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宣宏飞 卢明 +5 位作者 董伟峰 张俊 谢仁龙 司赟 陈新治 顾水均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3期250-251,共2页
颅脑损伤继发小脑幕裂孔疝合并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供血区脑梗死,临床上比较少见。本院自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颅脑外伤后小脑幕裂孔疝患者205例.其中有18例合并大脑后动脉梗死。现报告分析如下。
关键词 小脑幕裂孔疝 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 脑梗死 供血 继发 PCA CEREBRAL
下载PDF
奥氮平治疗脑外伤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52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缪建庆 谢仁龙 +7 位作者 张俊 宣宏飞 司赟 董伟峰 陈新治 高国梁 卢明 严肖锋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6期763-764,共2页
颅脑外伤导致的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十分常见,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精神障碍者可达70%~90.2%[1,2],给病患重返社会带来严重挑战。对于该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统计了近两年来使用奥氮平(Olanzapine)治疗因脑外伤导致的急性... 颅脑外伤导致的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十分常见,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精神障碍者可达70%~90.2%[1,2],给病患重返社会带来严重挑战。对于该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统计了近两年来使用奥氮平(Olanzapine)治疗因脑外伤导致的急性期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外伤后 奥氮平 治疗 重度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 重返社会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颅脑病灶的CT定位方法改进 被引量:5
9
作者 缪建庆 司赟 +6 位作者 宣宏飞 陈新治 董伟峰 严肖锋 胡典祥 高国梁 卢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介绍并评价一种对非标准体位头颅CT扫描患者进行颅内病灶手术定位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近3年来218例脑内血肿手术患者,常规定位对照组74例,调整基线定位组144例,根据血肿与骨窗中心或穿刺点的位置关系,设计评价标准,根据定位准确性... 目的介绍并评价一种对非标准体位头颅CT扫描患者进行颅内病灶手术定位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近3年来218例脑内血肿手术患者,常规定位对照组74例,调整基线定位组144例,根据血肿与骨窗中心或穿刺点的位置关系,设计评价标准,根据定位准确性评分比较定位准确性。结果常规定位对照组定位准确性评分平均为4.30±1.13分。调整基线定位组定位准确性评分平均为4.70±0.63分。行Z检验,两组间比较Z=2.91>1.9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脑CT调整基线定位法准确度更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PACS 颅脑 定位 方法 改进
下载PDF
关颅时用头皮夹钳移除头皮夹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缪建庆 董伟峰 +6 位作者 宣宏飞 司赟 陈新治 严肖峰 胡典祥 卢明 高国梁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4期654-656,共3页
目的研究关颅时使用头皮夹钳去除头皮夹对切口出血量、止血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用头皮夹钳移除头皮夹法和血管钳撤除头皮夹法进行关颅,测定止血时间、出血量、切口甲级... 目的研究关颅时使用头皮夹钳去除头皮夹对切口出血量、止血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用头皮夹钳移除头皮夹法和血管钳撤除头皮夹法进行关颅,测定止血时间、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分组因素的影响。以多因素方差回归模型分析头皮夹数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止血时间(P=0.000)、修正止血时间(P=0.000)、出血量(P=0.000)、修正出血量(P=0.000)、术后24小时皮下引流管引流量(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平均减少止血时间37.22%,平均减少关颅时头皮出血量43.83%,减少术后24小时引流管引流量22.10%。试验组较对照组修正止血时间减少32.18%,修正出血量减少45.33%。头皮夹数量对止血时间(P=0.000)、修正止血时间(P=0.016)、出血量(P=0.000)、术后24小时引流量(P=0.000)、切口感染评分(P=0.007)有显著影响,头皮夹数量对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应常规使用头皮夹钳撤除头皮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夹钳 头皮夹 止血 切口 愈合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在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水均 卢明 +7 位作者 宣宏飞 谢仁龙 司贇 严肖锋 董伟峰 张俊 陈新治 罗静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回顾性分析65例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27例),比较两组间患者的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结果显示,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其血肿再发率明显低于... 回顾性分析65例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27例),比较两组间患者的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结果显示,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其血肿再发率明显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存活下来的患者恢复率亦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认为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微创,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凝血功能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宣宏飞 芦明 +8 位作者 董伟峰 司赘 谢仁龙 张俊 陈新治 严肖峰 胡典祥 缪建庆 顾水均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术式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组(A组)、单纯超低位去大骨瓣治疗组(B组)与常规去骨瓣治疗组(C组),比较... 目的探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术式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组(A组)、单纯超低位去大骨瓣治疗组(B组)与常规去骨瓣治疗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第1、5、10天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1)、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SO2)及血乳酸(Jlac)值是否存在差异,并比较各组患者3个月后疗效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Pl及Jlac值均低于B、C组(均P〈0.05),而JSO。则高于后两组(均P〈0.05)。3个月后患者的恢复率以A组最高(7617%),但与B、C组(70.0%、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缺血状态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去大骨瓣术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水均 卢明 +7 位作者 宣宏飞 谢仁龙 司赟 董伟峰 严肖峰 张俊 陈新治 罗静泳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小骨窗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微创组,27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小骨窗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微创组,27例),计算两组间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血肿再发、重残及死亡发生率(14.8%、22.2%、7.4%)均明显低于小骨窗组(39.5%、31.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恢复率(70.4%)则明显高于小骨窗组(44.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创伤小,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凝血功能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8例
14
作者 宣宏飞 董伟峰 +6 位作者 芦明 张俊 司赟 陈新治 谢仁龙 高国梁 严肖锋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789-790,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重点和难点。术前与术后颅内压持续性增高,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是患者死亡与致残的主要病理基础。笔者自2005年7月以来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重点和难点。术前与术后颅内压持续性增高,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是患者死亡与致残的主要病理基础。笔者自2005年7月以来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去大骨瓣 超低位 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外科 缺血缺氧 病理基础
下载PDF
简易精准定位神经导向仪在脑干出血定向穿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水兰 陈新治 +11 位作者 芦明 司赟 顾水均 严肖锋 高国梁 楼骏飞 董洪亮 缪建庆 董伟峰 胡典祥 宣宏飞 金王燕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456-2459,共4页
目的探讨简易精准定位神经导向仪在脑干出血定向穿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51例,将家属有强烈手术意愿的12例患者纳入定向手术组,另39例家属无手术意愿行常... 目的探讨简易精准定位神经导向仪在脑干出血定向穿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51例,将家属有强烈手术意愿的12例患者纳入定向手术组,另39例家属无手术意愿行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定向手术组患者治疗2周后GCS评分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手术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简易精准定位神经导向仪引导下定向穿刺手术治疗脑干出血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精准定位 定向穿刺
下载PDF
2005年亳州秋季长连阴雨天气主要成因及其预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魁侠 董凌 陈新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38-2040,共3页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安徽亳州地区2005年9月14~10月7日秋季长连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500hPa和地面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副高位置适中稳定使得冷、暖气流持续交汇于黄淮地区是造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异常 秋季连阴雨 成因分析 预报
下载PDF
浅谈如何加快空分装置开车速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新治 《氮肥与合成气》 2021年第9期33-33,36,共2页
根据目前空分装置的操作规程,结合对压缩机防喘振曲线和分子筛特性的研究,通过改变部分开车操作规程,加快空分装置开车速度。
关键词 空压机 空冷塔 分子筛
下载PDF
空分圆筒式增压机止推瓦高温原因与处理
18
作者 陈新治 《氮肥与合成气》 2021年第7期34-35,共2页
空分圆筒式增压机运行中止推瓦温度高达报警值,影响增压机打气量,进而影响空分装置氧气产量。通过对增压机平衡盘和止推瓦的优化升级改造,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空分满负荷生产。
关键词 空分 增压机 止推瓦 平衡盘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检测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水均 卢明 +8 位作者 宣宏飞 谢仁龙 司赟 张俊 陈新治 董伟峰 严肖峰 高国梁 罗静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330-1331,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于其急性期凝血功能变化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却少见报道。作者对1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临床指标作一相关性分析,为脑出血患者的早期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凝血功能检测 急性期 临床指标 人类健康 功能变化 预后判断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CT 定位微创侧脑室穿刺置管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芦明 宣宏飞 +3 位作者 陈新治 董伟峰 严肖锋 顾水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2410-2411,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采用CT定位微创侧脑室穿刺置管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存活67例(95.7%),其中Ⅰ~Ⅱ级37例(52.9%),Ⅲ级21例(30.0%),Ⅳ~Ⅴ...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采用CT定位微创侧脑室穿刺置管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存活67例(95.7%),其中Ⅰ~Ⅱ级37例(52.9%),Ⅲ级21例(30.0%),Ⅳ~Ⅴ级9例(12.9%);死亡3例(4.3%);无发生与引流有关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CT定位微创侧脑室穿刺置管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引流术 尿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