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拉穆仁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1
作者 王艺颖 陈新闯 +5 位作者 董智 郭建英 陈阳 安淳淳 李欣 李质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9,139,共10页
[目的]为探究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群落的改变,解析群落特征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控制放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禁牧(... [目的]为探究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群落的改变,解析群落特征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控制放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禁牧(CK)下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揭示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1)植物群落物种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LG的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HG的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且不同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以LG最高。(2)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趋势与大团聚体含量一致,在0—5,5—10 cm土层表现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LG最高、MG最低)。(3)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均匀度指数(J′)、地上生物量、容重是影响大团聚体含量、MWD和GMD的显著性因子(p<0.05)。[结论]放牧强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J′)、地上生物量、土壤容重的变化而引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该结果为希拉穆仁草原放牧强度选择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植被群落 多样性指数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双通道与Roux-en-Y消化道重建近期效果和生活质量对比研究
2
作者 陈新闯 马钊 谷军保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RG)双通道空肠间置(DJI)与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近期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8—2022-01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外科行TLRG的118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消化道重建...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RG)双通道空肠间置(DJI)与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近期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8—2022-01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外科行TLRG的118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DJI组和Roux-en-Y组,各59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检测手术前后患者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营养指标。术后6个月采用Visick分级法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时间和术后初次通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JI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oux-en-Y组,术后3个月时的TP、ALB、HGB水平均高于Roux-en-Y组,术后6个月时的Visick分级优于Roux-en-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G消化道重建方式中,DJI与Roux-en-Y的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时间和术后初次通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DJI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空肠间置术
下载PDF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沙丘形态及其运移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建英 董智 +4 位作者 李锦荣 珊丹 梁占岐 田世民 陈新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4,共5页
为更合理、精确地计算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的入黄沙量,探明其对黄河沿岸植被造成的影响程度,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貌调查、沙丘形态测量和遥感解译对其沙丘的形态特征及其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为更合理、精确地计算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的入黄沙量,探明其对黄河沿岸植被造成的影响程度,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貌调查、沙丘形态测量和遥感解译对其沙丘的形态特征及其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沙丘以走向西南—东北的新月型沙丘和新月型沙丘链为主,沙丘剖面形态不对称,具有明显落沙坡;在发育过程中同时受到了西南风和西北风的显著影响,5年内以沙丘整体向河道推进为主,共移动19.45m,具有单向快速运移的特点,且沙丘不断向黄河侵袭,应采取措施予以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形态 运移特征 移动距离 输沙量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乌海段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与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新闯 郭建英 +3 位作者 董智 李红丽 李锦荣 王合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乌兰布和沙漠乌海段下风向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新月形沙丘表层土壤及降尘中沉积物粒度特征,Mn、Cu、Zn、Cr、Fe等重金属元素及其与粒径的相关性及重金属来源,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 以乌兰布和沙漠乌海段下风向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新月形沙丘表层土壤及降尘中沉积物粒度特征,Mn、Cu、Zn、Cr、Fe等重金属元素及其与粒径的相关性及重金属来源,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部位粒径主要以极细砂和细砂为主,降尘主要以极细砂、粉粒为主,但上风向沙丘粒度主要以细砂和中砂为主,工业化使沙丘表面粒径细化.(2)沙丘表层及降尘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Fe> Mn>Cr>Zn>Cu,Mn、Cu、Zn、Cr含量均高于背景值,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与沙丘具有明显差异性.重金属变异系数表现为Cu> Fe> Zn> Mn> Cr,Mn、Zn中等变异(15%~36%),Fe、Cu高度变异(>36%);Mn、Zn、Cu、Cr发生富集,富集系数均大于1.(3)Mn、Zn、Cu与细颗粒物质含量呈明显正相关,Zn、Cu在中砂范围呈负相关,Fe均呈负相关.(4)Cu、Zn、Cr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部分Cu、Zn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部分Fe、Mn来源于工业污染,其余来自于地球风化.乌海段下风向新月形沙丘属于低生态风险和轻度生态危害状态,但需控制Mn、Cu、Zn、Cr含量的增加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降尘 重金属 富集系数 生态风险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区域尺度生态修复空间辨识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新闯 李小倩 +2 位作者 吕一河 刘红晓 郭建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717-8724,共8页
区域尺度辨识生态修复空间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面向政策和民众需求的生态修复空间辨识指标体系,目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系统梳理生态空间评... 区域尺度辨识生态修复空间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面向政策和民众需求的生态修复空间辨识指标体系,目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系统梳理生态空间评价理论,综合构建生态修复空间辨识框架,包括评价对象的选择、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方法和评价指标权重设定等方面,在区域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强调政策目标、民众需求,构建了生态质量、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健康3个方面18个指标,能够较全面反映区域生态空间主要特征,以期为构建区域尺度生态修复空间辨识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为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还展望了区域尺度下生态修复空间辨识的重点发展方向,即加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统筹社会、经济、自然因子开展综合评价,并推动多尺度评价结果的融合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修复空间 指标体系 复合生态
下载PDF
十大孔兑降雨侵蚀产沙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文君 陈新闯 +4 位作者 李小倩 郭建英 李锦荣 张铁钢 薛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0,共7页
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壤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及降雨侵蚀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十大孔兑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荒草地(砒砂岩)为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但人... 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壤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及降雨侵蚀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十大孔兑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荒草地(砒砂岩)为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但人工生态系统分布相对集中,对局部干扰程度较大。2000—2015年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扩张,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大,沙地及荒草地面积显著减小,期间约有37%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化,城市化及当地生态绿化措施显著影响着区域土地利用格局;2015—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2000—2015年剧烈,土地类型转化集中于沙地转变为草地及灌木林地,城市化开始影响北部区域,部分砒砂岩转变为草地及灌木林地;影响十大孔兑地区土地利用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驱动下的生态修复,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在逐步增强。十大孔兑降雨侵蚀较严重,属于极强烈侵蚀,砒砂岩裸露是造成降雨侵蚀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2000—2015年虽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小,但是剧烈侵蚀面积显著增大。到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继续减小,减小约10.39%,侵蚀量大的砒砂岩区得到修复,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部土壤侵蚀呈加剧趋势;十大孔兑未来的治理重点是既要针对砒砂岩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又要加强对北部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管控,限制城镇无序发展侵占自然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arkov 模型 土地利用格局 时空分布 侵蚀产沙 十大孔兑
下载PDF
生态空间区划体系的理论内涵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新闯 李小倩 +3 位作者 吕一河 郭建英 谷德海 吴颜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3-850,共8页
生态空间是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领域。生态空间区划是国土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区域供需矛盾,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在系统总结现有生态区划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生... 生态空间是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领域。生态空间区划是国土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区域供需矛盾,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在系统总结现有生态区划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生态区划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新时代生态空间区划的理论、内涵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空间区划技术要点。生态空间区划是以生态空间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维系生态安全为基础,从区域尺度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综合辨识分类生态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结合政策目标、居民需求并参考区域城镇化特征及未来发展定位,以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敏感性、生态质量、生态健康等多因子评价为主。生态空间区划的目的是对生态空间开展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开发建设,因此生态空间区划阈值的选取要立足于政策目标、居民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机制划定生态空间分区,并及时调整。研究还基于现阶段区域尺度下生态空间区划的难点,从加强生态空间区划体系的应用、加强生态空间基础数据库的构建、加强命名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评价 生态区划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不同区域入黄沙物质粒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建英 李锦荣 +3 位作者 陈新闯 董智 田世民 田秀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4,共10页
土壤是具有自相似结构及一定分形特征的不规则复杂多孔介质,为更好地对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不同区域入黄沙物质粒度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并解析其来源,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黄河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地段土壤的粒度特征及粒径分... 土壤是具有自相似结构及一定分形特征的不规则复杂多孔介质,为更好地对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不同区域入黄沙物质粒度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并解析其来源,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黄河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地段土壤的粒度特征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沙头对岸D_(0)值为0.821、D_(1)值为4.386,即粒径分布范围最宽且最不均匀,荒漠草原D_(1)值为2.970、D_(1)/D_(0)值为4.595,即粒径分布最均匀且离散程度最大;不同地段土壤粒径分布范围间存在差异,但相近地段颗粒组成类似;河道左岸由于受乌兰布和沙漠的影响,使得河道左侧的沉积物粒度变粗,其来源于沙漠的沙物质,而右侧河道几乎不受乌兰布和沙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维数 粒度特征 来源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分区方法与管控对策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新闯 李锋 +3 位作者 李小倩 胡印红 韩婧 胡盼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33-5241,共9页
生态空间管控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解决区域生态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生态空间分区一直是生态管控的热点问题,对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政策目标、民众需求、专家知识等方面综合构建评价体系,开展了... 生态空间管控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解决区域生态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生态空间分区一直是生态管控的热点问题,对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政策目标、民众需求、专家知识等方面综合构建评价体系,开展了基于生态空间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生态空间分区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约占城市群面积的82.8%,生态空间质量好,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低。城市尺度肇庆市、深圳市生态空间质量较高,珠海市、中山市生态空间质量较低;惠州市、肇庆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较高,佛山市、中山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较低。综合生态空间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区域尺度将城市群生态空间分为重点保护区、重点修复区、潜在修复区和生态保育区。重点保护区占生态空间总面积的10.1%,是区域生态源地,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加强生态连通性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重点修复区占生态空间总面积的21.6%,以生态修复,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推进生态产业为主;潜在修复区占生态空间总面积的13.1%,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对生态空间进行全面的养护,保护和提升品质,重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保育区占生态空间总面积的55.2%,重点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同时加强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保护生态空间的基础上合理开展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空间分区管控的研究可方便决策者对生态修复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进行识别和分类管理,有效指导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分区 生态修复 珠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新闯 马钊 谷军保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2202-2205,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收治的102例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A组(51例)和B组(51例)。A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收治的102例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A组(51例)和B组(51例)。A组患者接受OA治疗,B组患者接受LA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d阑尾炎炎症反应量表(AI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B组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长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A组短,术中失血量较A组少(P<0.05)。术后1 d,两组AIR、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B组AIR、VAS评分均较A组低(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NE、Cor、ACT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B组血清NE、Cor、ACTH水平较A组低(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A组低(P<0.05)。结论与OA治疗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相比,应用LA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有助于优化围手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志勇 陈新闯 +4 位作者 郭建英 董智 李锦荣 温挨树 田世民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7期50-53,73,共4页
以乌兰布和沙漠段流动沙丘、沙丘前草地、沙丘前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沙丘各部位和草地、农田不同深度(0~1m)土壤粒度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土壤以细砂为主,农田以粉粒为主,草地以细砂和中砂为主;随着土层深度的... 以乌兰布和沙漠段流动沙丘、沙丘前草地、沙丘前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沙丘各部位和草地、农田不同深度(0~1m)土壤粒度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土壤以细砂为主,农田以粉粒为主,草地以细砂和中砂为主;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农田土壤粒径增大,草地粒径减小,沙丘无明显变化;流动沙丘粒度分布曲线为单峰,而草地和农田为双峰。农田偏度呈现近对称到极正偏态的分布趋势,分选较差;草地则呈近对称到正偏态再到极正偏态分布的趋势,分选较好到很差;沙丘分选很好,分选性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分析 流动沙丘 草地 农田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君 陈新闯 +4 位作者 郭建英 李锦荣 李小倩 张铁钢 吴永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以RUSLE模型为基础,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砒砂岩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侵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砒砂岩区土地利用以砒砂岩、草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9. 39%~90. 98%,人为活动干扰程度较小。2000-2015年,耕地... 以RUSLE模型为基础,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砒砂岩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侵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砒砂岩区土地利用以砒砂岩、草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9. 39%~90. 98%,人为活动干扰程度较小。2000-2015年,耕地、沙地、砒砂岩面积显著降低,城镇建设用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砒砂岩区约36. 41%土地利用发生转变,其中砒砂岩转换为草地,沙地转换为草地。2015-2030年,砒砂岩、沙地面积继续降低,并转变为草地及灌木林地,但区域耕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也同步在增长。2000-2015年土壤平均侵蚀模数减小,但剧烈侵蚀面积显著增加; 2015-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继续下降,但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增加。砒砂岩区未来的治理重点既要针对砒砂岩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又要对城市化地区加强生态管控,保护河岸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孔兑 砒砂岩 土地利用转化 土壤侵蚀 CA-Markov模型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新闯 邢恩德 +2 位作者 董智 郭建英 李锦荣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人工林的含碳率、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9类退耕还林地植被层总碳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刺槐>沙棘>紫穗槐>臭椿>山杏>山桃&...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人工林的含碳率、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9类退耕还林地植被层总碳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刺槐>沙棘>紫穗槐>臭椿>山杏>山桃>侧柏>油松,均大于天然草地的总碳密度;吴起县退耕还林12年后植被的总碳储量为152.53万t,是退耕还林前1998年总碳储量的3.2倍,且其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吴起县退耕还林地的平均碳密度值远低于我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碳密度的一些估计值,各类林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碳储量 碳密度 县域尺度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组分储量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合云 董智 +4 位作者 郭建英 李红丽 李锦荣 韩国栋 陈新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617-4625,共9页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上植物、凋落物、根系、土壤中有机碳和土壤轻组有机碳,研究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组分...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上植物、凋落物、根系、土壤中有机碳和土壤轻组有机碳,研究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组分储量的变化特征,从碳储量角度为合理利用草原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荒漠草原地上植物碳储量为11.98—44.51 g/m^2,凋落物碳储量10.43—36.12 g/m^2,根系(0—40cm)碳储量502.30—804.31 g/m^2,且对照区(CK)均显著高于中度放牧区(MG)、重度放牧区(HG);(2)0—40cm土壤碳储量为7817.43—9694.16 g/m^2,其中轻度放牧区(LG)碳储量为9694.16 g/m^2,显著高于CK、HG(P<0.05);(3)植被—土壤系统的碳储量为8342.14—10494.80 g/m^2,LG>MG>CK>HG,有机碳主要储存于土壤当中,占比约90.54%—93.71%,适度放牧利用有利于发挥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4)土壤轻组有机碳储量为484.20—654.62 g/m^2,LG储量最高,表明适度放牧有助于草原土壤营养物质的循环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碳储量 土壤轻组有机碳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的植被特征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合云 郭建英 +3 位作者 李红丽 董智 李锦荣 陈新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9,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退化程度的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各样地均以多年生植物为主,重要值在所有物种中呈先分散再集中的趋势,重度退化样地有一二年生植物及矮灌木出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群落生物量、群落高度及...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退化程度的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各样地均以多年生植物为主,重要值在所有物种中呈先分散再集中的趋势,重度退化样地有一二年生植物及矮灌木出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群落生物量、群落高度及群落盖度显著降低,而群落密度呈相反的趋势,群落地下生物量由深到浅呈"T"形分布;Margalef指数在中度退化样地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都随退化程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退化程度 植被特征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大针茅草原土壤全土及轻组碳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合云 董智 +3 位作者 郭建英 李红丽 李锦荣 陈新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6,207,共7页
以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土壤全土和轻组碳氮含量与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全土和轻组碳氮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只对0—10cm土层... 以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土壤全土和轻组碳氮含量与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全土和轻组碳氮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只对0—10cm土层有机碳、全氮含量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轻度放牧区(LG)或中度放牧区(MG)达到最高。0—40cm各土层轻组碳氮含量分别在0.20~2.89g/kg和0.01~0.22g/kg之间波动。(2)不同放牧强度0—40cm土壤全土碳氮储量差异明显,分别表现为LG〉MG〉CK(对照区)〉HG(重度放牧区)和MG〉LG〉HG〉CK,0—40cm土壤轻组碳氮储量均表现为LG〉CK〉MG〉HG。相对于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更敏感,不同放牧强度间变化幅度较大,轻度放牧有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40cm平均轻组碳氮分配比例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LG区比例最高,MG和HG区比例较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轻组碳分配比例均高于轻组氮。(4)研究区土壤全土碳氮含量、轻组碳氮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轻组碳氮之间具有更好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放牧强度 轻组有机碳 碳氮储量
下载PDF
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婷婷 董智 +3 位作者 郭建英 李红丽 王树梅 陈新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73-2279,共7页
为了解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放牧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及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变化,定量评估放牧、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了解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放牧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及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变化,定量评估放牧、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的重要值降低,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重要值提升,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增长趋势,且在重度放牧强度下差异显著,但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10cm土壤层最高,重度放牧草场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轻度、中度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通过结构方程得出,对于干旱贫瘠的希拉穆仁草原,放牧造成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土壤物理性质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本研究结果对合理增强放牧草原的碳汇能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 土壤有机碳 路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放牧退化程度的大针茅典型草原有机碳储量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合云 郭建英 +3 位作者 董智 李红丽 李锦荣 陈新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不同放牧退化程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上植物、凋落物、根系、土壤中有机碳,研究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从碳储量角度为合理利用草原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典型草原地... 以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不同放牧退化程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上植物、凋落物、根系、土壤中有机碳,研究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从碳储量角度为合理利用草原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典型草原地上植物有机碳储量为25.67-65.26g/m^2,凋落物有机碳储量为9.86-39.35g/m^2,且对照和轻度退化样地均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2)根系(0-40cm)有机碳储量为436.84-848.17g/m^2,土壤(0-40cm)有机碳储量为5773.37-6575.42g/m^2,且轻度退化样地均显著高于其他样地;(3)植被—土壤系统的有机碳储量为6245.75-7509.33g/m^2,从大到小依次为LD〉MD〉CK〉HD,87.56%-92.44%储存于土壤中,表明适度放牧利用有利于发挥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退化程度 有机碳含量 碳储量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不同造林树种林地土壤盐碱化特征 被引量:43
19
作者 王合云 李红丽 +2 位作者 董智 陈新闯 邵水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6-712,共7页
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地土壤的全盐量、阴阳离子组成、总碱度、p H、电导率、碱化度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空地与各林地土壤中均无CO32-存在,造林可明显改变土壤中Na+、Cl-、SO42-、HCO3-等... 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地土壤的全盐量、阴阳离子组成、总碱度、p H、电导率、碱化度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空地与各林地土壤中均无CO32-存在,造林可明显改变土壤中Na+、Cl-、SO42-、HCO3-等可溶性盐离子的含量,降低土壤全盐含量,造林地土壤阴离子由SO42-+Cl-为主演变为SO42-+HCO3-为主。土壤p H、碱化度和总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造林地土壤碱化程度以紫穗槐林地最大,柽柳林地次之。土壤全盐含量(y)和电导率(x)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故可用电导率计算含盐量进行研究区域的盐渍化程度分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滨海盐碱地的盐碱化过程、指导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树种 可溶性盐离子 盐碱化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198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胡盼盼 李锋 +3 位作者 胡聃 孙晓 刘雅莉 陈新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063-7072,共10页
以珠三角城市群9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15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扩张强度、扩张速率以及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珠三角城市群尺度上城市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群扩张数量特征:1980—2015年珠三角... 以珠三角城市群9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15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扩张强度、扩张速率以及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珠三角城市群尺度上城市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群扩张数量特征:198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约3倍,1980—2000和2000—2015期间分别扩张1513.1、3043.8 km^(2);扩张强度不断增强,扩张速率明显加快。(2)城市群扩张空间特征:珠三角城市群中扩张迅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城镇密集带及沿海地区;扩张较慢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靠内陆的周边地带。(3)基于时间尺度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结构的演变呈现出由单核模式(广州,1980年)—双核模式(广州、深圳,2000年)—多中心、网络化模式演化的特征(东莞、中山等相邻城市,2015年)。(4)基于景观格局特征,珠三角区域扩张快速的城市形状复杂,结构趋于分散;扩张较慢的城市形状更规则,分布更聚集。(5)天然的人文联系与优越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政府政策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因素共同驱动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该研究对提高城市群规划管理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时空演变 景观格局 珠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