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PK1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1
作者 石永杰 陈旖鹛 +5 位作者 黄思聪 嘉红云 周强 魏洁 肖绮雯 康嘉乐 《西部医学》 2023年第7期951-958,共8页
目的 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SRPK1)对肝癌细胞株HepG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通过Ualcan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RPK1 mRNA在肝细胞癌(LIHC)与正常样本、配对癌旁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与生存时间、临床分期、病理分期、TP5... 目的 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SRPK1)对肝癌细胞株HepG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通过Ualcan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RPK1 mRNA在肝细胞癌(LIHC)与正常样本、配对癌旁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与生存时间、临床分期、病理分期、TP53变异、人种、性别、年龄、体重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用HPA数据库的免疫组化数据验证SRPK1蛋白在LIHC组织及正常对照间的表达差异。构建SRPK1过表达及抑表达的HepG2细胞,并根据SRPK1表达差异分为SRPK1组及对照的Vector组,shRNA组及对照的Scramble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株SRPK1的蛋白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EMT分子标记物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差异。核浆蛋白分离比较细胞β-catenin入核程度的变化。GEPIA2数据库分析在LIHC组织中SRPK1与Wnt/β-catenin通路下游基因Twist、MYC、MMP9的相关性,Real-time PCR验证SRPK1对Twist、MYC、MMP 9表达的影响。结果 SRPK1表达在LIH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配对癌旁样本(P<0.05),随疾病分期及病理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高表达SRPK1组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组(P=0.035),LIHC患者TP53突变组SRPK1表达高于非突变组(P<0.05),在不同种族、性别、年龄、体重间无差别(P>0.05)。SRPK1过表达HepG2细胞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增加(P<0.05);抑表达细胞E-cadherin增加,Vimentin下降(P<0.05)。SRPK1在LIHC组织中分别与Twist、MYC、MMP9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SRPK1过表达细胞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增加(P<0.05),Twist、MYC、MMP9表达增加(P<0.05);反之,抑表达细胞β-catenin在细胞核中表达下降(P<0.05),Twist、MYC、MMP9表达减少(P<0.05)。结论 SRPK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HepG2细胞EMT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 肝细胞癌 HEPG2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WNT/Β-CATENIN通路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瞳孔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谢子凡 陈旖鹛 曾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5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并发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瞳孔改变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23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DR并发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并发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瞳孔改变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23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DR并发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依据是否发生瞳孔改变分为两组,将瞳孔未改变的患者[32例(32眼)]作为对照组,瞳孔改变的患者[40例(40眼)]作为研究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并就DR并发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瞳孔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病程、DR严重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糖尿病病程、DR严重程度是DR并发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瞳孔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DR严重程度、糖尿病病程是对DR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瞳孔改变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白内障术后 瞳孔改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妊娠早期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含量与妊娠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旖鹛 张彤 +4 位作者 李万根 陈勇霞 牛建民 王芳 李子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2-24,114,共4页
目的观察妊娠早期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mt DNA)含量是否与妊娠糖尿病(GDM)患病相关。方法选取妊娠<12孕周者206例,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妊娠早期白细胞mt DNA含量的值,以mt DNA与核DNA(n DNA)含量比值(mt DNA/n DNA... 目的观察妊娠早期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mt DNA)含量是否与妊娠糖尿病(GDM)患病相关。方法选取妊娠<12孕周者206例,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妊娠早期白细胞mt DNA含量的值,以mt DNA与核DNA(n DNA)含量比值(mt DNA/n DNA)表示;根据mt DNA含量中位数分为低mt DNA含量组(n=103)和高mt DNA含量组(n=103)。测定妊娠早期空腹葡萄糖、空腹胰岛素等葡萄糖代谢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妊娠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统计两组GDM患病率。结果低mt DNA含量组和高mt DNA含量组妊娠24~28周GDM患病率分别为10.7%和6.8%,P>0.05;两组妊娠早期空腹葡萄糖、胰岛素和HOMA-IR比较,P均>0.05。结论妊娠早期外周血白细胞mt DNA含量与GDM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线粒体DNA含量 妊娠糖尿病 妊娠早期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对HepG2细胞铁调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思聪 陈旖鹛 +1 位作者 嘉红云 吴晓蔓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05,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Hep G2细胞铁调素(Hepcidin)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IL-6诱导Hep G2细胞12 h,按IL-6的浓度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对照组:仅加入1 m L细胞培养液。实验A组:加入0.85 m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Hep G2细胞铁调素(Hepcidin)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IL-6诱导Hep G2细胞12 h,按IL-6的浓度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对照组:仅加入1 m L细胞培养液。实验A组:加入0.85 m L细胞培养液及0.15 m L 1 g/m L IL-6培养液,IL-6总浓度为50μg/m L。实验B组:加入0.7 m L细胞培养液及0.3 m L IL-6培养液,IL-6总浓度为100μg/m 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组细胞Hepcid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3(STAT3)及磷酸化STAT3(p STAT3)蛋白的表达。比较3组Hep G2细胞Hepcidin mRNA、STAT3及p STAT3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A组和实验B组Hepcidin mRNA、p STAT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实验B组Hepcidin mRNA、p STAT3表达比实验A组更高(P<0.05)。3组的STAT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显著上调Hep G2细胞Hepcidin mRNA表达,且Hep G2细胞Hepcidin mRNA表达水平随IL-6浓度上升伴随性增高。其机制可能与IL-6刺激肝细胞内信号分子p STAT3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 G2肝癌细胞 铁调素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3
下载PDF
应用超声鉴别甲状腺囊肿囊液黏性及三通硬化治疗的优势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旖鹛 李万根 +2 位作者 张彤 徐明 赵素玲 《新医学》 2014年第9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判断甲状腺囊肿囊液黏稠度的效果及应用三通硬化治疗的优点。方法观察初步诊断为甲状腺囊肿的47例患者的超声影像特点,将其随机分为三通组(三通的接口连接静脉输液针和两个注射器针管)24例和传统组(只用注射器)23例进行囊... 目的探讨超声判断甲状腺囊肿囊液黏稠度的效果及应用三通硬化治疗的优点。方法观察初步诊断为甲状腺囊肿的47例患者的超声影像特点,将其随机分为三通组(三通的接口连接静脉输液针和两个注射器针管)24例和传统组(只用注射器)23例进行囊肿穿刺,抽取囊液后注入1/3囊液量的无水乙醇(浓度>95%)。比较超声影像和囊液的特点,并记录穿刺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超声表现为囊液中有点状高回声伴声影且点状高回声不移动者均抽出稠厚液体,而囊液表现为液性暗区、无点状高回声或囊液有点状高回声向下坠落者抽出的均为稀薄液体。三通组的穿刺时间为(5.7±1.1)min,传统组为(7.2±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通组无液体溢出或漏出,污染率0%;传统组污染率为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查可判断甲状腺囊肿囊液的黏稠度。应用三通硬化治疗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囊肿 黏稠度 三通 硬化治疗
下载PDF
干扰素α-2b对丙肝患者血清铁调素的影响
6
作者 黄思聪 石永杰 +3 位作者 陈旖鹛 李哲 嘉红云 吴晓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FNα-2b)对丙肝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的影响及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1)按3个月内曾否接受IFNα-2b治疗把37例丙肝患者归为治疗组(n=25)及未治疗组(n=12),分析2组血清Hepcidin的差异。(2)用逐渐增量(0、50、...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FNα-2b)对丙肝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的影响及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1)按3个月内曾否接受IFNα-2b治疗把37例丙肝患者归为治疗组(n=25)及未治疗组(n=12),分析2组血清Hepcidin的差异。(2)用逐渐增量(0、50、100、200、400μL)的IFNα-2b处理Hep G2及LO2细胞24 h,real-time PCR检测细胞Hepcidin、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水平,分析其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epcidin低于未治疗组(P<0.05)。随IFNα-2b浓度增加,HepG2及LO2细胞Hepcidin mRNA表达逐渐下调(P<0.05),IL-6和STAT3的mRNA变化趋势不明显;pSTAT3蛋白水平逐步下降(P<0.05),STAT3蛋白水平不呈递减改变。结论:丙肝患者接受IFNα-2b治疗后血清Hepcidin浓度降低可能是由于IFNα-2b抑制了肝细胞Hepcidin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与STAT3通路磷酸活化受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铁调素 干扰素Α-2B 肝细胞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3
下载PDF
不同浓度葛根素对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的溶血率及H2O2耐受力影响
7
作者 陈旖鹛 黄思聪 +2 位作者 蔡志涛 李万根 嘉红云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的溶血率及H2O2耐受力影响。方法选择15例G6PD缺乏症患者为观察组,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两组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的溶血率及H2O2耐受力影响。方法选择15例G6PD缺乏症患者为观察组,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两组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 15、1. 35、1. 55、1. 75、1. 95、2. 15、2. 35、2. 55、2. 75、2. 95、3. 15、3. 35 mg/m L的葛根素注射液,37℃孵育1 h后检测红细胞溶血率。取观察组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 15mg/m L的葛根素注射液(葛根素组),0. 9%氯化钠注射液(NS组),再分别加入浓度为8. 1、9. 0、9. 9、10. 8、11. 7、12. 6、13. 5 mg/m L的H2O2溶液,孵育后测溶血率;以8. 1 mg/m L的H2O2与观察组红细胞混合同时分别加入浓度为0. 60、0. 75、0. 90、1. 05、1. 20、1. 35、1. 50 mg/m L的葛根素注射液,孵育1 h后测定溶血率。结果①观察组葛根素开始溶血浓度(1. 48±0. 18) mg/m L,低于对照组(1. 69±0. 21) mg/m L(P <0. 05)。加入上述浓度的葛根素注射液,观察组的平均溶血率分别为2. 89%、4. 74%、7. 51%、13. 62%、29. 67%、49. 66%、73. 47%、85. 70%、89. 92%、95. 11%、96. 40%、96. 88%,对照组分别为1. 32%、2. 12%、5. 17%、5. 92%、15. 97%、21. 25%、27. 75%、38. 70%、57. 75%、71. 32%、81. 97%、88. 98%,从加入的葛根素注射液浓度为1. 75 mg/m L开始,随着葛根素注射液浓度的增高,同一葛根素注射液浓度下观察组溶血率高于对照组(P均<0. 05)。②葛根素组加入上述浓度的H2O2溶液后溶血率分别为9. 89%、12. 49%、17. 36%、25. 03%、31. 62%、42. 08%、47. 48%,NS组分别为10. 43%、12. 52%、20. 73%、31. 70%、44. 76%、53. 12%、65. 33%,从H2O2浓度为9. 9 mg/m L开始,随着H2O2浓度递增,葛根素组及NS组的溶血率均上升;在同一H2O2浓度下,葛根素组的溶血率均低于NS组(P均<0. 05)。以8. 1 mg/m L的H2O2与观察组红细胞混合后,同时加入浓度依次为0. 6、0. 75、0. 90、1. 05、1. 20、1. 35、1. 50 mg/m L的葛根素注射液后溶血率分别为6. 11%、5. 95%、7. 28%、11. 81%、18. 91%、29. 48%、40. 59%;葛根素注射液浓度在0. 6~0. 9mg/m L之间的溶血率比较,P均> 0. 05;葛根素注射液浓度1. 05~1. 50 mg/m L范围内,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溶血率反而随葛根素注射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P均<0. 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相比,1. 75~3. 35mg/m L的葛根素注射液增加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溶血率,即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对1. 75-3. 35 mg/m L的葛根素注射液的耐受力减低。H2O2浓度为9. 9~13. 5 mg/m L时,随着H2O2浓度递增,1. 15 mg/m L葛根素可使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溶血率降低。低浓度(0. 60~0. 90 mg/m L)葛根素注射液能提高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对8. 1 mg/m L H2O2的耐受能力,但葛根素注射液浓度为1. 05~1. 50 mg/m L时,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对8. 1mg/m L H2O2的耐受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红细胞溶血
下载PDF
西格列汀对NOD小鼠甲状腺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赵云娟 谢云亮 +2 位作者 何欣燃 陈旖鹛 李万根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11期1-8,共8页
目的筛选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和安慰剂干预NOD小鼠的甲状腺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通路,探讨DPP-4抑制剂对NOD小鼠甲状腺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将DPP-4抑制剂和安慰剂干预的NOD小鼠的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离纯化... 目的筛选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和安慰剂干预NOD小鼠的甲状腺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通路,探讨DPP-4抑制剂对NOD小鼠甲状腺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将DPP-4抑制剂和安慰剂干预的NOD小鼠的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分析获得DEGs,并进行GO (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根据基因芯片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基因芯片筛选出NOD小鼠甲状腺组织中DEGs 475个,其中表达上调290个,表达下调185个。GO功能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生物学功能如皮肤屏障及T细胞分化及分子功能如泛素结合酶活性,此外还与突触后调节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富集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炎症性肠病及代谢通路。miR-568是表达上调最显著的基因,而miR-686是表达下调最显著的基因。结论 DPP-4抑制剂对NOD小鼠甲状腺组织花生四烯酸代谢等多个信号通路存在影响,可能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1型糖尿病 甲状腺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基于情绪识别和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利 陈子洋 +1 位作者 何海 陈旖鹛 《信息与电脑》 2022年第17期236-241,共6页
目前,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主要分为终结性评价模式和形成性评价模式。终结性评价模式存在评价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而形成性评价模式虽然可及时地对课堂教学过程作出详细的评价,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情绪... 目前,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主要分为终结性评价模式和形成性评价模式。终结性评价模式存在评价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而形成性评价模式虽然可及时地对课堂教学过程作出详细的评价,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情绪识别和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算法。该算法在处理智慧课室产生的教学视频时,首先通过人脸检测模型提取出含有人物的短视频片段。其次,将这些片段通过人脸识别模型分为只含老师或学生的片段。再次,将这些片段输入情绪识别模型提取情绪特征。最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情绪特征,得出师生互动性等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在较好模拟人工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结果的同时,大幅度缩减评价时间,可为日后分析其他类型的数据(如教学视频中的音频、PPT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 情绪识别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旖鹛 李万根 +3 位作者 张彤 邓爱民 冉建民 陈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76-276,共1页
抗甲状腺药物(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是一种罕见但却致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2%~0.5%[1],较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但是后果较为严重[2]。我们对广州地区近10年的 ATD 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资料进行... 抗甲状腺药物(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是一种罕见但却致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2%~0.5%[1],较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但是后果较为严重[2]。我们对广州地区近10年的 ATD 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