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生成试验研究进展及临床价值
1
作者 李春莹 刘新灿 +4 位作者 李明 陈明心 李晓宁 陈磊 王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973,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致死病因,其中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1]。血栓形成是血栓栓塞的前提,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凝血因子与抗凝成分之间的失衡可导致血栓...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致死病因,其中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1]。血栓形成是血栓栓塞的前提,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凝血因子与抗凝成分之间的失衡可导致血栓形成,传统凝血检测不能对凝血平衡进行相关的表征且无法早期评估风险。凝血酶是维持凝血平衡的关键酶,反映了整体凝血状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心血管疾病 预后 凝血酶生成试验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下载PDF
不同稀释介质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影响
2
作者 陈明心 王炜 +1 位作者 张岱 任伟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95-398,403,共5页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计算稀释带来的偏差。分别将BSA和BGG配制成不同浓度稀释液,对10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分析稀释后检测结果差异。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的BSA、15 g/L的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5例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然后分别将反应总时间控制在32 min、62 min、77 min和92 min,分别计算62 min、77 min和92 min检测结果相对于32 min检测结果的比值(即增幅),比较不同稀释组在92 min时的增幅。结果15 g/L的BGG稀释所得的回收率偏差最小。BSA不同浓度之间的稀释结果无明显差异,而BGG不同浓度之间稀释结果成负相关。15 g/L的BGG稀释组在92 min相对于32 min的检测浓度的增幅最大。结论15 g/L BGG作为HBsAg稀释液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稀释液 小牛血清球蛋白
下载PDF
基于连续监测法快速检测HBsAg
3
作者 陈明心 王炜 +1 位作者 张岱 任伟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测定的快速连续监测法。方法摸索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HBsAg的反应时间条件,建立短时连续检测程序。使用分类回归树(CART)算法,根据10个组合分类变量建立阴阳性判断规则,同时根据...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测定的快速连续监测法。方法摸索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HBsAg的反应时间条件,建立短时连续检测程序。使用分类回归树(CART)算法,根据10个组合分类变量建立阴阳性判断规则,同时根据阴性、阳性样本重叠区域,建立可疑判断规则。对连续监测法进行检出限验证,并比较连续监测法和第1次读数的阴性复检率。结果确定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HBsAg的2次温育时间分别为9 min、4 min,之后每分钟检测1次,连续3次,总反应时间为15 min。采用CART决策树建立了判断规则,在该规则下,样本验证阴性符合率为100%,阳性符合率为97.5%。训练样本风险指数为0.02,验证样本风险指数为0.011,均小于0.05。连续监测法在0.1 IU/mL时检出限验证符合要求。连续监测法的阴性复检率为2.55%,第1次读数方案的阴性复检率为7.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P=0.04)。结论连续监测法在满足定性准确性和低复检率要求下可缩短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连续读数法 分类回归树
下载PDF
CD80人-鼠嵌合抗体对B淋巴瘤细胞株Raji与Daudi的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艳茹 马泓冰 +6 位作者 陈永井 朱华亭 刘玉华 杜阳阳 孙杰 陈明心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CD80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4E5)对天然高表达CD80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与Daudi的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h-4E5对Raji及Daudi细胞膜型CD80分子的识别;将ch-4E5分别加入到Raji... 目的:研究CD80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4E5)对天然高表达CD80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与Daudi的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h-4E5对Raji及Daudi细胞膜型CD80分子的识别;将ch-4E5分别加入到Raji及Daudi中共培养,终浓度为10mg/L。在培养的第0、4、10、16、24及48h,采用FCM检测细胞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培养至72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以人外周血PBMC为效应细胞,Raji与Daudi为靶细胞,效靶比为20∶1,加入ch-4E5,终浓度为10mg/L。培养至24h,MTT法分析ADCC效应。结果:ch-4E5与Raji及Daudi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98.6%和96.4%。ch-4E5分别与Raji及Daudi共培养至4h,Raji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开始上调,16h的阳性表达率为16.8%,与人IgG1对照组1.5%比较明显升高(P<0.01);Fas的表达从10h起逐渐增高,24h达高峰,阳性表达率为15.6%,与人IgG1对照组4.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audi的FasL及Fas的变化趋势与Raji一致。ch-4E5分别与Raji及Daudi共培养至72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34.60%和32.64%(P<0.01);ch-4E5介导PBMC对Raji及Daudi的杀伤率分别为55.61%及54.42%(P<0.01)。结论:CD80人-鼠嵌合抗体能够通过其Fab段及Fc段发挥双重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 嵌合抗体 抑制作用 Fas FASL ADCC
下载PDF
CD80鼠-人嵌合抗体的CHO细胞表达及体外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耀瑜 胡玲玲 +7 位作者 陈永井 程钢 罗先富 孙杰 刘玉华 王艳茹 陈明心 邱玉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CHO细胞表达抗人CD80鼠-人嵌合抗体ch4E5,并研究其在体外阻断CD80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转导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含有嵌合重、轻链基因的表达载体pIRES/ch4E5;表达载体先转染293T细胞,FCM检测到ch4E5抗体的瞬时表达后,表达载体再转... 目的:CHO细胞表达抗人CD80鼠-人嵌合抗体ch4E5,并研究其在体外阻断CD80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转导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含有嵌合重、轻链基因的表达载体pIRES/ch4E5;表达载体先转染293T细胞,FCM检测到ch4E5抗体的瞬时表达后,表达载体再转染CHO细胞,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CHO-ch4E5;ProteinG亲和层析法从CHO-ch4E5细胞无血清培养上清中纯化ch4E5抗体,FCM检测ch4E5抗体对膜型CD80的识别;以丝裂霉素处理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为刺激细胞,以异体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为反应细胞,用MTT法分析ch4E5抗体的阻断作用。结果:ch4E5抗体在293T细胞的瞬时表达于48小时达到高峰,上清与L929-B7-1细胞结合率为96.0%;CHO-ch4E5细胞持续表达ch4E5抗体,其培养上清与L929-B7-1细胞结合率为95.7%;3天培养上清中,ch4E5抗体的产率约为5.56mg/L;ch4E5抗体和L929-B7-1、Daudi、Sub-T细胞结合率分别为94.1%、25.7%、23.5%;ch4E5抗体可以阻断CD80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转导,抑制异体PBLs的体外增殖。结论: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抗人CD80鼠-人嵌合抗体ch4E5,在体外该嵌合抗体具有亲本抗体阻断CD80介导的共刺激信号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 嵌合抗体 瞬时表达 稳定表达 阻断作用
下载PDF
B7-2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及体内外抗B淋巴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玉华 孙杰 +7 位作者 陈明心 郭静雅 胡玲玲 王艳茹 陈昌友 高增燕 朱晓燕 邱玉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构建B7-2人-鼠嵌合抗体基因表达质粒pIRES/ch3C8,经脂质体法转染真核表达细胞株CHO制备B7-2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3C8)。该抗体能够识别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表面的B7-2分子并诱导其凋亡。ch3C8结构中来源于人Ig的Fc段可介导高效的A... 构建B7-2人-鼠嵌合抗体基因表达质粒pIRES/ch3C8,经脂质体法转染真核表达细胞株CHO制备B7-2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3C8)。该抗体能够识别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表面的B7-2分子并诱导其凋亡。ch3C8结构中来源于人Ig的Fc段可介导高效的ADCC及CDC效应。经ch3C8结合的Raji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后的致瘤性消失。该抗体在B7-2相关肿瘤的生物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2 嵌合抗体 淋巴瘤 凋亡 ADCC效应 CDC效应
下载PDF
人CXCR3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鉴定及初步功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杰 刘玉华 +7 位作者 陈永井 郭静雅 陈昌友 胡玲玲 陈明心 杜阳阳 徐耀瑜 邱玉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构建含有人CXCR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表达人CXCR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CXCR3,研究CXCR3与其配体Mig、IP-10及I-TAC相互作用引起的L929-CXCR3的迁移效应。方法:TRIzol一步法从经PHA和IL-2活化的人PBMC中抽提总RN... 目的:构建含有人CXCR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表达人CXCR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CXCR3,研究CXCR3与其配体Mig、IP-10及I-TAC相互作用引起的L929-CXCR3的迁移效应。方法:TRIzol一步法从经PHA和IL-2活化的人PBMC中抽提总RNA,RT-PCR扩增人CXCR3全长基因,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与两辅助病毒载体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收集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500μg/mlzeocin加压筛选获得稳定表达人CXCR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CXCR3。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从蛋白及基因水平对CXCR3的表达进行鉴定。Transwell分析L929-CXCR3细胞在Mig、IP-10及I-TAC作用下的迁移率。结果:构建了含人CXCR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了人CXCR3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CXCR3,其膜表面CXCR3分子的阳性表达率为98.4%;趋化L929-CXCR3发生迁移的最小配体浓度分别为Mig10ng/ml、IP-105ng/ml及I-TAC1ng/ml,相应迁移率分别为2.46%、2.34%及2.24%。结论:L929-CXCR3细胞株的建立为研究CXCR3信号转导与生物学功能及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3 趋化因子 基因转染 逆转录病毒 稳定表达
下载PDF
抗人CD86人-鼠嵌合抗体的构建及在CHO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胡玲玲 徐耀瑜 +7 位作者 陈永井 马泓冰 程钢 刘玉华 王艳茹 孙杰 陈明心 邱玉华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从分泌鼠抗人CD86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号:1D1)中抽提总RNA,采用简并引物,经RT-PCR扩增单抗VH和VL的DNA编码区基因。通过SMART-PCR扩增VH和VL基因相应的信号肽序列。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单抗VH、VL基因及其相应信号肽序列,与人... 从分泌鼠抗人CD86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号:1D1)中抽提总RNA,采用简并引物,经RT-PCR扩增单抗VH和VL的DNA编码区基因。通过SMART-PCR扩增VH和VL基因相应的信号肽序列。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单抗VH、VL基因及其相应信号肽序列,与人IgG1的CH基因、Cκ链基因进行拼接,构建人-鼠嵌合抗体基因的表达质粒pIRES/1D1。转染293T细胞进行瞬时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上清与L929-CD86基因转染细胞的阳性结合率为97.6%。既而转染CHO细胞,经G418筛选,获取稳定分泌嵌合抗体的基因转染细胞株(CHO-ch1D1)。收集无血清培养基的培养上清,采用Protein G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经Lowr法定量。从上清中获取的嵌合抗体蛋白的得率为3.066 mg/L。经进一步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化嵌合抗体与L929-CD86基因转染细胞,及Daudi细胞膜型CD86分子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98.5%和95.7%。将嵌合抗体(终浓度为5μg/ml)加入到Daudi细胞的培养体系中,经显微镜观察及MTT法分析,嵌合抗体对Daudi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P<0.05)。本研究获取的嵌合抗体在CD86分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6 单克隆抗体 嵌合抗体 瞬时表达 稳定表达
下载PDF
抗人CD86嵌合抗体对B淋巴瘤细胞株Raji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玉华 孙杰 +7 位作者 胡玲玲 王艳茹 马鸿冰 程钢 徐耀瑜 杜阳阳 陈明心 邱玉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CD86嵌合抗体ch1D1对天然高表达CD86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增殖抑制及杀伤效应。方法: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h1D1对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识别;经ch1D1(终浓度10μg/ml)处理Raji细胞,MTT法检测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目的:研究CD86嵌合抗体ch1D1对天然高表达CD86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增殖抑制及杀伤效应。方法: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h1D1对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识别;经ch1D1(终浓度10μg/ml)处理Raji细胞,MTT法检测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ch1D1诱导Raji细胞表面FasL及Fas的表达;MTT法检测ch1D1介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Raji为靶细胞的ADCC效应。结果:ch1D1可特异性识别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阳性结合率为97.5%。ch1D1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27.1%,较鼠源性亲本抗体1D1组(抑制率为38.8%)略下降,但两者统计学比较无差异(P>0.05)。与CD80嵌合抗体ch4E5联合应用抑制率可达56.3%,明显高于ch1D1单独作用的抑制率(P<0.05)。ch1D1作用4小时后,Raji细胞表达FasL水平开始升高,处理72小时阳性表达率为6.8%,较亲本抗体1D1组(阳性表达率3.2%)升高,但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ch1D1作用24小时,Raji细胞Fas表达水平开始上调,阳性率为6.1%,较1D1组(阳性表达率4.8%)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h4E5联合应用均较ch1D1单独作用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升高,但统计学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经ch1D1处理4、24、48、72小时,介导PBMC对Raji细胞杀伤率分别为25.0%、52.0%、71.3%、72.7%,与人IgG1及鼠源亲本抗体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人CD86嵌合抗体可抑制高表达CD86分子的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嵌合抗体Fc段介导的ADCC效应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6 嵌合抗体 淋巴瘤 凋亡 ADCC效应
下载PDF
抗人CD80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与抗原结合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昌友 郭静雅 +6 位作者 陈永井 陈明心 孙杰 张彦军 黄赛男 朱华亭 邱玉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人CD80单链抗体(ScFv),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RT-PCR法从分泌鼠抗人CD80mAb的杂交瘤细胞株(4E5)中克隆VH和VL基因。用重叠延伸拼接PCR方法构建具有前导肽的L-VH-Linker-VL单链抗体基因,并亚克隆至pIRES2-E...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人CD80单链抗体(ScFv),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RT-PCR法从分泌鼠抗人CD80mAb的杂交瘤细胞株(4E5)中克隆VH和VL基因。用重叠延伸拼接PCR方法构建具有前导肽的L-VH-Linker-VL单链抗体基因,并亚克隆至pIRES2-EGFP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G418加压筛选。纯化抗CD80-ScFv,并分析其对膜型CD80的识别。竞争抑制实验分析抗CD80-ScFv与相应抗原的结合能力。MTT法体外分析抗CD80-ScFv对CD80介导的共刺激信号的阻断作用。结果:构建的抗CD80-ScFv基因全长为828 bp,经测序含有信号肽和连接肽。实验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SA-Ⅱ,其培养上清与L929-CD80细胞的阳性结合率达98%以上。抗体纯化后产率约为15.12 mg/L,其能够识别Raji和Daudi细胞天然表达的CD80分子,结合率分别为96.6%和95.0%。抗CD80-ScFv对鼠源亲本抗体4E5与抗原结合的竞争抑制率达98.67%,并能阻断CD80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转导,抑制PBMC的增殖,增殖率下降43.48%。结论:成功建立了抗CD80-ScFv CHO细胞的表达株(命名为SA-Ⅱ),该抗体能够特异识别细胞表面膜型CD80分子并介导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 单链抗体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小鼠CXCR3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杰 刘玉华 +5 位作者 陈永井 郭静雅 陈昌友 胡玲玲 陈明心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小鼠CXCR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表达小鼠CXCR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mCXCR3,研究CXCR3与其配IP-10相互作用引起的L929-mCXCR3的迁移效应。方法:取1只雌性BALB/c小鼠(7周龄),尾静脉注射0.5mgCon... 目的:构建含有小鼠CXCR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表达小鼠CXCR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mCXCR3,研究CXCR3与其配IP-10相互作用引起的L929-mCXCR3的迁移效应。方法:取1只雌性BALB/c小鼠(7周龄),尾静脉注射0.5mgConA/只,12h后取其脾脏,研磨成细胞悬液后,分离获得脾脏细胞;用含5万U/L人IL-2的RPMll640培养基培养3d;收集细胞,TRIzol一步法抽提总RNA,RT—PCR扩增小鼠CXCR3全长基因,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与两辅助病毒载体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收集含完整逆转录病毒颗粒的293T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重复感染3次,筛选获得含Zeocin抗性的稳定表达小鼠CXCR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RT—PCR对CXCR3分子的表达进行鉴定。Transwell分析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mCXCR3在IP.10作用下的迁移能力。结果:构建了含小鼠CXCR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了稳定表达小鼠CXCR3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mCXCR3,其膜表面CXCR3分子阳性表达率为97.0%;该基因转染细胞株在IP-10的介导下可定向迁移,迁移率为4.356%。结论:L929-mCXCR3细胞株为研究CXCR3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性、肿瘤转移模型的建立和抗小鼠CXCR3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3 趋化因子 基因转染 逆转录病毒 稳定表达
下载PDF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士新 陈明心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95-197,共3页
活体动物体内荧光成像采用荧光报告基团标记细胞或DNA,通过非常灵敏的光学仪器检测,可观测活体动物体内标记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为肿瘤诊断方法及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信息。
关键词 肿瘤 荧光成像 荧光报告基因
下载PDF
肿瘤研究中近红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明心 张士新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89-991,995,共4页
近红外技术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以及辅助外科手术中切除肉眼不可分辨的微小病灶。但由于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该技术的单独应用尚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发展了近红外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技术,扩展了应用范围。文中综述了几种融合技术在肿瘤研究... 近红外技术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以及辅助外科手术中切除肉眼不可分辨的微小病灶。但由于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该技术的单独应用尚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发展了近红外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技术,扩展了应用范围。文中综述了几种融合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近红外与核素双标记技术的联合、近红外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联合、近红外和内镜技术的联合及近红外与碳纳米管技术的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技术 融合技术 肿瘤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精氨酰tRNA合成酶活性验证及晶体生长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炜 陈磊 +3 位作者 陈明心 张岱 蒋露 任伟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0-434,461,共6页
目的建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ArgRS的制备方法,并验证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ArgRS基因插入到pQE60质粒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使用分子筛制备重组蛋白,并评价重组蛋白分子量。使用圆二色谱评价重组蛋白的折叠情况... 目的建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ArgRS的制备方法,并验证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ArgRS基因插入到pQE60质粒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使用分子筛制备重组蛋白,并评价重组蛋白分子量。使用圆二色谱评价重组蛋白的折叠情况。通过Thermal Shift Assay进一步验证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采用气相扩散法筛选晶体。结果使用pQE60载体获得了重组表达的ArgRS蛋白。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验证了其分子量与天然蛋白一致;Thermal Shift Assay证明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使用气相扩散法获得结核分枝杆菌ArgRS分子晶体。结论成功制备出具有天然活性的重组结核分枝杆菌ArgRS蛋白,并获得蛋白质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精氨酰tRNA合成酶 重组表达 结晶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与底物及其类似物的结合比较
15
作者 王炜 任伟宏 +3 位作者 陈明心 蒋露 张岱 陈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建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MetRS)的制备方法,分析底物及其类似物与重组蛋白的结合能力。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MetRS(MtMetRS)基因置于不同启动子调控之下。通过表达筛选选择重组蛋白大量制备的条件,使用分子筛制备重... 目的建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MetRS)的制备方法,分析底物及其类似物与重组蛋白的结合能力。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MetRS(MtMetRS)基因置于不同启动子调控之下。通过表达筛选选择重组蛋白大量制备的条件,使用分子筛制备重组蛋白,并验证其分子量。使用Thermal Shift Assay比较MetRS底物及其类似物与重组结核分枝杆菌MetRS的结合能力。结果通过不同重组质粒的表达筛选,确定重组蛋白制备方法。Thermal Shift Assay分析提示甲硫基腺苷酸(methionyl-adenylate,MetAde)与焦磷酸同时存在时可以提高重组蛋白的热稳定性。结论成功制备出具有天然活性的重组MtMetRS蛋白;应以甲硫基腺苷酸和焦磷酸分子结构为方向,设计、筛选结核分枝杆菌MetRS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 配体结合分析
下载PDF
TBL结合翻转课堂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仝岩 陈恒 +5 位作者 李文博 孙蕾 赵志娟 荣昊 陈明心 任伟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3期17-19,共3页
为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临床免疫学检验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免疫学检验本科教学中探索TBL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针对该种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来评价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结果显示TBL结合翻转课堂的... 为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临床免疫学检验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免疫学检验本科教学中探索TBL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针对该种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来评价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结果显示TBL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效果优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L 临床免疫学检验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治癣乳剂的配制及疗效
17
作者 陈青云 陈明心 《中医外治杂志》 2002年第6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治癣乳剂 配制 疗效
下载PDF
基于FRET的p24抗原表位均相免疫探针构建及其在HIV抗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露 陈明心 +8 位作者 郭会军 张岱 李强 张艳美 刘真 邓博文 蒋雪松 王炜 桑锋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基于基因编码的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构建HIV p24抗原表位荧光蛋白探针并进行临床验证,为开发快速检测HIV p24抗体的均相免疫检测试剂奠定基础。方法以荧光蛋白ECFP、EYFP作为FRET的供体和受体,将p24抗原表位对应的... 目的基于基因编码的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构建HIV p24抗原表位荧光蛋白探针并进行临床验证,为开发快速检测HIV p24抗体的均相免疫检测试剂奠定基础。方法以荧光蛋白ECFP、EYFP作为FRET的供体和受体,将p24抗原表位对应的核酸序列插入ECFP-Linker-EYFP探针骨架,采用定点突变构建p24荧光蛋白二聚化界面,通过pET28a载体构建其重组质粒,进而转化至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p24抗原表位荧光蛋白探针,并采用Ni柱及分子筛对探针进行纯化。筛选探针的最佳浓度,检测探针与p24多克隆抗体的结合能力及光谱学变化。选择60例HIV阳性患者血清和58例正常人血清,通过探针进行检测,通过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等评价探针对HIV p24抗体的检测效能。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p24抗原表位荧光蛋白探针构建成功,其理论分子量约为67kDa,最佳浓度为0.20 mg/mL。探针在结合p24多克隆抗体后在530/477 nm处荧光强度比值降低(2.13vs.1.47)。HIV阳性患者血清530/477 nm比值(1.42±0.21)明显小于正常人(1.76±0.11)(P<0.001),两组比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到曲线下面积为0.97,标准误0.02,P<0.001。分析结果表明,p24抗原表位荧光蛋白探针临床检测HIV p24抗体的敏感度为88.33%,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88.33%,阴性预测值100.00%,诊断效率为94.07%。结论成功构建基于FRET的p24抗原表位均相免疫检测探针,用于HIV/AIDS患者HIV p24抗体的检测初步显示出了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间,为进一步提高HIV p24抗体实验室检测的灵敏度和时效性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P24 抗体检测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原文传递
某三甲中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和同源性
19
作者 武文君 王炜 +5 位作者 陈明心 李强 荆鹏伟 任伟宏 王海峰 蒋雪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376-3381,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药情况,通过基因测序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临床首次分离的CRPA 35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使...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药情况,通过基因测序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临床首次分离的CRPA 35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使用聚合酶链扩增技术(PCR)扩增铜绿假单胞菌的7个管家基因并进行双脱氧序列测定(sanger测序),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进行分型,并使用基因序列,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构建分离株的系统进化树。结果35株CRPA主要分离于呼吸科、康复科、重症医学科(ICU),呼吸科分离的ST型别最多,高危型别在康复科分离最多。多位点序列分型显示35株CRPA可分为24个ST型,其中三种ST型是本次研究新发现型别。除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外,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40%以上,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MIC在高危型别组和低危型别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危型和非高危型CRPA的耐药率无差别,康复科高危型CRPA分离率高于临床其他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最低抑菌浓度 系统进化树
原文传递
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面的降解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明心 章斌 +8 位作者 陈昌友 朱晓燕 李明忠 刘雨 张琴 闫书芹 苏成海 孙杰 邱玉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1-70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伤局部应用后的降解吸收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切除背部皮肤建立创面,面积为2cm×2cm。将125I标记的再生多孔丝素膜覆盖在创伤面,再将切除皮肤的表皮层盖在再生多孔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在术... 目的研究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伤局部应用后的降解吸收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切除背部皮肤建立创面,面积为2cm×2cm。将125I标记的再生多孔丝素膜覆盖在创伤面,再将切除皮肤的表皮层盖在再生多孔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在术后3h和3、6、13、20、27、34、41、48、55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进行显像,示踪至同位素信号消失。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经HE染色后对其中的炎症细胞进行分析。脾脏细胞经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25+/CD3+T细胞的比率。结果大鼠种植再生多孔丝素膜55d,SPECT显像的同位素信号基本消失。创面皮肤下HE染色观察到少量的炎症细胞,未观察到残留丝素成分。实验组脾脏中CD3+CD25+/CD3+T细胞的百分率为(7.34±1.85)%,对照组为(7.18±0.3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生多孔丝素膜创面局部应用可在2个月内完全降解吸收,对免疫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多孔丝素膜 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