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明易 李崇辉 +4 位作者 黄志强 丁勤学 刘巨超 周宁新 刘少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注射利多卡因减轻肝脏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refusion ,I R)损伤的有效性以及从蛋白质组水平研究其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 :4 6只SD大鼠随机分成I R组、利多卡因组和开腹组。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 目的 :探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注射利多卡因减轻肝脏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refusion ,I R)损伤的有效性以及从蛋白质组水平研究其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 :4 6只SD大鼠随机分成I R组、利多卡因组和开腹组。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肝脏组织标本胎盘蓝染色分析。肝脏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 DPAGE)、质谱 (MALDI TOF MS)方法。结果 :利多卡因组ALT和AST较I R组显著降低 (ALT :t=2 .5 99,P <0 .0 2 ;AST :t=2 .992 ,P <0 .0 1) ,胎盘蓝染色的无活性肝细胞较I R组也明显减少。利多卡因组的 2 DPAGE图谱较I R组发生了改变 ,质谱鉴定出 1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其中 6个上调表达 ,5个下调表达。结论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注射利多卡因预处理有效地减轻了大鼠肝脏随后的I R损伤 ,是一种保护面临I R损伤肝脏的新方法。蛋白质组学研究可见 ,利多卡因预处理改变了肝脏I R后的蛋白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十二指肠韧带 韧带内注射 利多卡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I-R 普鲁卡因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念及其在肝脏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明易 董家鸿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肝脏 损伤
下载PDF
原位PCR检测肝外胆管癌组织内HCV RNA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易 黄志强 +3 位作者 陈乐真 高亚兵 彭瑞云 王德文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52-252,258,共2页
关键词 胆管癌 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 胆管肿瘤 RNA
下载PDF
肝脏的缺血预适应(文献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明易 李崇辉 黄志强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5期273-275,共3页
肝脏的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refusion,I/ R)损伤是肝移植和肝胆外科中尚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肝脏缺血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能增强肝脏对随后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 ,有助于减轻肝脏 I/ R损伤。本文综述了肝脏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肝脏 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肝脏支配神经及其对肝脏循环的调节(文献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明易 李崇辉 黄志强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80-282,共3页
肝脏支配神经对肝脏功能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其中对循环的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却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将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肝脏支配神经 肝脏循环 调节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肽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胆小管增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易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0年第4期225-228,共4页
胆小管增生在病毒性肝炎时肝脏的修复和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乙型和丙型肝炎时的胆小管增生研究进展。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胆小管增生 肝硬化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黄志强 周宁新 +2 位作者 王大东 鲁建国 陈明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691-694,共4页
肝管汇合部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少见病,患者生前很少能确诊.由于其位置深在,曾以为不可能手术切除.Altemeier et al1957年报告3例主要肝管的硬化型癌,其中1例在3 a 时间内曾手术7次而未得到确诊,直至最后肝门发生腺癌转移才明确诊断。
关键词 胆管癌 外科手术 治疗 基因治疗 实验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明月 史宪杰 +5 位作者 万涛 王宏光 何蕾 陈明易 梁雨荣 董家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4月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58例囊腺瘤患者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影响...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4月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58例囊腺瘤患者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6例囊腺癌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为57.0±10.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囊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囊腺瘤(57.0±10.7岁w44.3±15.3岁,P=-0.03),男性患者比例更高(15/46w8/58,P=0.02)。根据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难以对囊腺癌及囊腺瘤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囊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9%,65.2%,47.7%。性别(X2=4.05,P=0.04)、手术方式(X2=15.29,P=0.00)、肿瘤生长类型(X2=5.07,P=0.02)、肿瘤有无远处转移(X2=6.49,P=-0.01)是影响囊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完整性切除是患者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对于男性及浸润型生长的肿瘤患者,术后仍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囊腺癌 胆管囊腺瘤 影像学 肝脏手术 预后 生存
下载PDF
直径≤5cm与直径>5cm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明月 史宪杰 +4 位作者 何蕾 芦芳 陈明易 王宏光 卢实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比较直径≤5 cm与直径〉5 cm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4年12月1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分析直径≤5 cm与直径〉5 cm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比较直径≤5 cm与直径〉5 cm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4年12月1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分析直径≤5 cm与直径〉5 cm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性别、年龄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径〉5 cm患者中女性更为多见(61/8 vs56/23,P=0.009),发病年龄更年轻(28.3±12.3岁vs 33.0±11.4岁,P=0.016)。直径≤5 cm的肿瘤影像学多表现为均一的囊性或实性肿物,而肿瘤〉5 cm的肿瘤多表现为囊实性肿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直径≤5 cm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100%,直径〉5 cm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6%,94.9%和8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但总体生存率二组无统计学差异(P=0.148)。结论直径不同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直径〉5 cm的患者术后更易复发或转移,即使手术切除后,仍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恶性 预后 生存
下载PDF
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永亮 黄志强 +2 位作者 李崇辉 陈明易 王彦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5-536,共2页
为了解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从手术病例中随机分别选择 10 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和 10 0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尽管使用糖皮质激素组病例的手术创伤明显大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 ... 为了解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从手术病例中随机分别选择 10 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和 10 0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尽管使用糖皮质激素组病例的手术创伤明显大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 ,但两组患者术后的体温和脉搏无明显差异(P >0 0 5 )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手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仅可减轻患者手术后的创伤反应 ,而且不造成术后并发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 糖皮质激素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永亮 黄志强 +2 位作者 黄晓强 陈明易 段伟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4093-4097,共5页
目的:探讨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第1组:对照组;第2组:单纯梗阻性黄疸5d组;第3组:梗阻性黄疸术后5d,行胆总管再通,并游离门腔静脉、结扎肝总动脉;第4组:梗阻性黄疸术后... 目的:探讨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第1组:对照组;第2组:单纯梗阻性黄疸5d组;第3组:梗阻性黄疸术后5d,行胆总管再通,并游离门腔静脉、结扎肝总动脉;第4组:梗阻性黄疸术后5d,行胆总管再通,并行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的一般情况、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及肝脏微血管的影响进行为期1mo的观察.结果:大鼠在胆总管结扎5d后,胆红素(T-BIL、D-BIL)、转氨酶(ALT、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显著增高(141.7±10.6vs6.7±2.1,68.16±7.6vs3.25±1.7,132±22vs53±8,160±38vs73±16,285±60vs148±41,均P<0.01).胆总管结扎5d后的大鼠行胆管再通+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后1mo,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管铸型标本显示肝窦略变粗,较正常更为充盈,虽有一定的变形,但仍呈放射状分布在中央静脉的周围.结论:门静脉动脉化后1mo对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和肝脏的微血管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肝脏功能和结构可顺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动脉化 血液动力学 肝功能 肝结构 肝脏微血管 梗阻性黄疽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少诚 史宪杰 +5 位作者 梁雨荣 何蕾 陈明易 王宏光 李会星 史海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59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对...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59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对照组(5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感染45例,感染率7.6%,无因伤口感染死亡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胆汁培养阳性和术后胆瘘是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和术后胆瘘是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无轴承异步电机的非线性逆解耦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正齐 刘贤兴 +1 位作者 周静伟 陈明易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0-973,976,共5页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的特点,采用基于逆系统理论的控制方法对其进行解耦控制。首先简要介绍了无轴承异步电机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电机旋转部分和径向悬浮力的数学模型。然后对转矩绕组采用非线性逆解耦控制。而径向...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的特点,采用基于逆系统理论的控制方法对其进行解耦控制。首先简要介绍了无轴承异步电机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电机旋转部分和径向悬浮力的数学模型。然后对转矩绕组采用非线性逆解耦控制。而径向悬浮控制所需的转矩绕组气隙磁链值可以在逆解耦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辨识获取,从而实现转子的稳定悬浮。最后进行系统综合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非线性逆解耦控制方法不仅能实现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和旋转力之间的解耦,而且能实现电机转速和转子磁链之间的动态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异步电机 非线性逆解耦 悬浮力
下载PDF
miR-130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雯雯 王宏光 +3 位作者 陈明易 张文智 何蕾 史宪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研究miR-130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肝癌迁移侵袭的影响和这种影响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的关系。方法通过q RT-PCR检测肝癌组织标本和高转移性肝癌细胞株中miR-130a的表达,验证miR-130a在高... 目的研究miR-130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肝癌迁移侵袭的影响和这种影响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的关系。方法通过q RT-PCR检测肝癌组织标本和高转移性肝癌细胞株中miR-130a的表达,验证miR-130a在高转移性肝癌细胞株(MHCC97-H、HCCLM3)中的表达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这种影响与EMT相关分子(MMP-9和MMP-2)的关系。结果 miR-130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01),miR-130a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P=0.000)。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通过miR-130a抑制剂降低miR-130a水平的高转移性肝癌细胞系(MHCC97-H、HCCLM3)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显示下调miR-130a水平的MHCC97-H、HCCLM3肝癌细胞中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条带灰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miR-130a在肝癌组织和高转移性肝癌细胞株中的高表达导致肝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增加,这一影响可能由miR-130a通过一定的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EMT而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RNA 肿瘤转移和侵袭
下载PDF
外科手术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雯雯 史宪杰 +5 位作者 何蕾 万涛 陈明易 吕少诚 徐明月 刘同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44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n=34)与非手术组(n=10),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 (治愈、好转或死亡)、总住院时间、住院总...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44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n=34)与非手术组(n=10),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 (治愈、好转或死亡)、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选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总治疗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手术组32.7 d、非手术组45.6 d,平均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手术组19.8 d、非手术组27.1 d,平均住院总费用手术组12.8万元、非手术组15.3万元,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出血量不多,并发症少或无。结论符合一定手术适应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择期行外科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外科手术 住院时间
下载PDF
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体部肿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涛 陈明易 +5 位作者 周晓东 张安红 贾伟 徐明月 冯玉泉 史宪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在治疗胰腺体部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1年12月实施中段胰腺切除术的5例胰腺中段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样瘤3例,...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在治疗胰腺体部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1年12月实施中段胰腺切除术的5例胰腺中段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样瘤3例,外伤性胰腺断裂伴胰腺假性囊肿1例,术后病理证实分别为胰腺实性假乳头样瘤(3例)、胰腺腺泡癌(1例)和胰腺真性囊肿(1例),其中4例采用经典的远端胰管空肠吻合术,留置胰管支撑管外引流,1例结扎远端胰管。5例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胰腺中段肿瘤容易误诊,常规行胰腺B超和CT检查是早期发现该病的有效方法,为避免误诊应积极手术切除。有选择性地采用中段胰腺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疗效,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中段胰腺切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胰腺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文杰 吕少诚 +5 位作者 史宪杰 陈永亮 蔡守旺 陈明易 顾万清 梁雨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318例行根治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19例)和对照组(299例)...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318例行根治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19例)和对照组(29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感染19例,感染率5.97%(19/318),无因腹腔感染死亡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中输血及术后发生胰瘘、胆瘘是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术中输血、术后发生胰瘘及胆瘘是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肝动脉结扎大鼠肝损伤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英祥 周宁新 +2 位作者 陈明易 段伟东 王雪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肝动脉结扎大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肝动脉未结扎,C)、肝动脉结扎组(HAL)和肝动脉结扎+高压氧治疗组(HAL+HBO)。每组分为术后1 d、3 d、7 d、14 d时间点。高压氧治疗于术后...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肝动脉结扎大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肝动脉未结扎,C)、肝动脉结扎组(HAL)和肝动脉结扎+高压氧治疗组(HAL+HBO)。每组分为术后1 d、3 d、7 d、14 d时间点。高压氧治疗于术后2 h开始,吸纯氧60 m in,2/d,采用激光多谱勒测定肝血流灌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肝动脉结扎1d较结扎前肝血流灌注下降22%,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高压氧治疗14 d,和结扎组相比肝血流灌注明显增加[(4.22±0.31)Vvs(3.62±0.49)V,P<0.01],但未达对照组水平。高压氧治疗各组血清ALT均较结扎组明显降低,病理光镜下示结扎组肝细胞浊肿明显,有坏死灶形成,高压氧治疗组肝细胞浊肿变性明显减轻,未见肝细胞坏死灶,肝周见新生血管形成。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肝血流灌注,降低血清ALT,减轻肝动脉结扎造成的肝脏损伤,提示高压氧对发生肝动脉血栓的移植肝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动脉 结扎术 高压氧
下载PDF
限制流量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永亮 黄晓强 +4 位作者 黄志强 刘志伟 焦华波 陈文斌 陈明易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9期35-37,共3页
目的通过对8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用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病人进行长期临床观察,以了解限制流量是否可以防止继发的门静脉高压。方法 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在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因肝动脉无法进行修复而通过... 目的通过对8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用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病人进行长期临床观察,以了解限制流量是否可以防止继发的门静脉高压。方法 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在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因肝动脉无法进行修复而通过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来恢复肝脏动脉血流,为防止可能继发的门静脉高压,我们在术中对用于门静脉动脉化的肝动脉进行了限流,术后通过增强CT检查观察门静脉动脉化是否通畅以及门静脉是否有增宽的情况进行了为期半年到2年的随访。结果除1例因其他原因去世和1例失访外,其他6例均得到正常随访。其中3例分别在为期6个月,9个月和2年的随访时表明门静脉动脉化的吻合口已闭塞(闭塞时无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另外3例在随访中CT检查均未显示门静脉明显增宽。结论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通过限制流量的方法能有效地防止有可能继发的门静脉高压,从而使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 限制流量 门静脉压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胃大部切除围手术期血小板表面b/Ⅲa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峰 王士雯 +3 位作者 沈洪 余颂涛 陈明易 冯斌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大鼠胃大部切除围手术期血小板表面 b/ a受体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大鼠2 6只 ,平均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 n=13)及心肌梗死组 ( n=13)。以异丙基肾上腺素行腹腔内注射连续 3日 ,制成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3周后...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大鼠胃大部切除围手术期血小板表面 b/ a受体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大鼠2 6只 ,平均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 n=13)及心肌梗死组 ( n=13)。以异丙基肾上腺素行腹腔内注射连续 3日 ,制成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3周后行胃大部切除 ,以 PE标记的 CD6 1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术前及术后 72小时内血小板表面 b/ a受体的变化 ,并与非心肌梗死组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非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表面 b/ a受体密度仅于术后 2 4小时较术前一过性升高 ( P<0 .0 5 ) ;而心肌梗死组术后 6、12、2 4、48及 72小时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术后 2 4小时 P<0 .0 1;其余各时点 P<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大鼠胃大部切除术后血小板表面 b/ a受体密度增高 ,可能是围手术期血栓前状态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转手术期 血小板膜糖蛋白 胃大部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