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福建云霄石榴子石宝石矿物学特征
- 1
-
-
作者
陈星韵
张良
王豪帅
张瑞锐
孙思辰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出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84,共12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708603)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P0719021)。
-
文摘
福建云霄是我国重要的宝石级石榴子石产地,然而该区石榴子石的致色机理不清,制约了对其形成机制的理解及后续开发利用。本文选取7件福建云霄橙黄-橙红色石榴子石样品,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其谱学特征,使用电子探针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限定其主量、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云霄石榴子石主要为锰铝榴石,其颜色主要与二价锰(Mn^(2+))和铁离子(Fe^(2+))对可见光的吸收有关,Mn^(2+)导致其主体呈橙色,少量Fe^(2+)控制其橙红色调,微量Ti^(4+)使其呈褐色调。福建云霄石榴子石样品核部锰含量相对较低而铁、镁含量较高,锰元素含量由核部向边部逐渐升高,且具有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的左倾配分模式和Eu负异常,表明其形成于岩浆结晶作用晚期。
-
关键词
石榴子石
宝石学特征
矿物光谱
致色机理
福建云霄
-
Keywords
garnet
gem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 spectroscopy
color mechanism
Yunxiao,Fujian Prov-ince
-
分类号
P578.947
[天文地球—矿物学]
-
-
题名“福”文化:新时代文明的价值意蕴与传承弘扬
- 2
-
-
作者
陈星韵
张兆文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
文摘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探究“福”文化的形成、发展及演变,梳理现代之“福”与传统之“福”之间的关联性、传承性,以现代理念诠释“福”文化在生命价值实现、百姓日常生活、具体劳动创造中的新时代价值,让“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衔接,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文化支撑,为走好新时代幸福之路提供启示。
-
关键词
“福”文化
新时代
价值意蕴
传承弘扬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波罗的海琥珀的红外全息成像研究初探
- 3
-
-
作者
么远
黄昊翀
陈星韵
郭钰
杨彪
郑志远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期36-44,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8052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拔尖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项目(2652019107,2652020032)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X202111415289)。
-
文摘
为探究琥珀的光学特性与成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建立琥珀真伪辨识的有效红外参数,利用红外全息术对5块波罗的海琥珀样品进行了成像探测,通过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术辅助解析成像效果。根据红外全息原理,利用近红外激光光源搭建平行光立式拍摄光路,获取了琥珀样品不同位置的全息图并进行重建,图像显示琥珀样品的不同位置成像效果具有差异。针对琥珀样品的不同位置对红外波段透过率差异的情况,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获得其不同位置的元素含量,并结合红外全息成像结果,分析得出S元素和Si元素是影响琥珀红外透过率的主要元素,含有包裹体的位置比不含包裹体位置的所含S元素含量低,含有包裹体的位置比不含包裹体位置的所含Si元素含量高,Si元素有利于红外透过,S元素不利于红外透过。研究表明,立式平行光拍摄光路适合于琥珀红外全息成像,是一种新型琥珀表征光学工具。
-
关键词
琥珀
红外数字全息
红外透过率
拍摄光路
波罗的海
-
Keywords
amber
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y
infrared transmittance
shooting light path
the Baltic Sea
-
分类号
TN216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21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星韵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会》
2022年第10期85-89,共5页
-
文摘
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基层治理。新时代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应深化对其功能价值的理性认识,加强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建立科学配套的工作体系,解决好“谁负责”“怎么建”“保障好”“起作用”等问题。
-
关键词
新就业群体
党的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
-
分类号
D267.9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