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氮-雾化水射流制备冰粒技术研究
1
作者 胡静茹 黄中伟 +5 位作者 李敬彬 陆华 张春林 陈昭廷 吴思彤 杨栋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液氮低温沉降法制备冰粒磨料的可行性,建立并验证了微小水滴在液氮环境中的凝固模型,为超低温环境下水滴的凝固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换热流程结构对冰粒性能的影响问题,搭建了冰粒制备系统,设计了平行顺流式、平行逆流式和T... 为了研究液氮低温沉降法制备冰粒磨料的可行性,建立并验证了微小水滴在液氮环境中的凝固模型,为超低温环境下水滴的凝固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换热流程结构对冰粒性能的影响问题,搭建了冰粒制备系统,设计了平行顺流式、平行逆流式和T型混流式3种水-液氮双雾化制冰结构,并开展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T型混流式水-液氮双雾化结构的制冰效果最佳,可在水-液氮雾化流量比为1:2时,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46.1μm、温度为-89.8℃、莫氏硬度约为4、黏性力几乎为0的冰粒磨料。研究结果可为冰粒射流在表面清洗行业的发展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粒射流 冰粒制备 液氮雾化 磨料射流 清洗
下载PDF
三种大型钵水母幼体对牙鲆和许氏平鲉仔稚鱼的捕食选择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春胜 庄志猛 +3 位作者 陈四清 燕敬平 刘长琳 陈昭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6-446,共11页
为探讨中国近海常见大型钵水母对鱼类资源补充的影响,本实验利用清除率法比较研究了伞径4 cm的3种大型水母幼体—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鲆(Paralichthy... 为探讨中国近海常见大型钵水母对鱼类资源补充的影响,本实验利用清除率法比较研究了伞径4 cm的3种大型水母幼体—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仔稚鱼的捕食量。结果表明,3种水母均可捕食牙鲆和许氏平鲉仔稚鱼,其捕食率随仔稚鱼生长而降低,其中海月水母可捕食规格<15 mm牙鲆和<20 mm许氏平鲉,海蜇能够捕食规格<20 mm牙鲆和<30 mm许氏平鲉,沙海蜇可捕食<30 mm许氏平鲉;仔稚鱼密度对水母捕食率影响不显著,牙鲆的变态和底栖生活是其逃避被水母捕食的有效手段;不同水母物种对仔稚鱼的捕食效率主要与其活力相关,水母结构和毒性也是重要因素,相同规格3种水母对仔稚鱼捕食率由高到低为海蜇>沙海蜇>海月水母。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水母与鱼类的动态关系,研究海洋鱼类的自然资源补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海蜇 沙海蜇 仔稚鱼 清除率 捕食选择性
下载PDF
海月水母排精诱导及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昭廷 李琪 +5 位作者 庄志猛 陈四清 刘春胜 刘长琳 赵鹏 卢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9-1466,共8页
为研究海月水母有性繁殖的关键过程,采用实验生态学及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光周期、食物条件、机械损伤对其排精诱导的效果,并对其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详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长光照(14 L∶10 D)、饥饿、机械损伤等因素能有效诱导... 为研究海月水母有性繁殖的关键过程,采用实验生态学及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光周期、食物条件、机械损伤对其排精诱导的效果,并对其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详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长光照(14 L∶10 D)、饥饿、机械损伤等因素能有效诱导性成熟的海月水母排精;海月水母体内受精过程:雌性海月水母伞缘触手将雄性排出的精子细丝收集到伞缘的食物囊处,通过口腕进入口腕基沟,先后经胃口腕沟、胃循环沟等水管系统到达卵巢,精子与成熟卵子结合完成受精;海月水母受精卵为球形,卵径150μm左右,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卵裂期、囊胚形成期、囊胚期、原肠胚形成期、原肠胚期及浮浪幼虫期6个时期。受精卵在(22±1)℃的水温下,经29 h 20 min发育为浮浪幼虫,经过73 h 20 min发育为四触手螅状体。研究为揭示海月水母的暴发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诱导排精 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温度对裸盖鱼工厂化养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昭廷 陈四清 +4 位作者 王有廷 燕敬平 刘长琳 刘春胜 潘新伟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1龄裸盖鱼(Anoplopomafimbria)进行工厂化养殖试验以了解其生长特性。在自然水温(10.6±1.1—16.5±0.8℃)条件下,经过330d左右的养殖试验,1龄裸盖鱼由初始平均体重650.3±85.7g增长到2...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1龄裸盖鱼(Anoplopomafimbria)进行工厂化养殖试验以了解其生长特性。在自然水温(10.6±1.1—16.5±0.8℃)条件下,经过330d左右的养殖试验,1龄裸盖鱼由初始平均体重650.3±85.7g增长到2064.2±378.1g,平均日增重3.9±1.8g/d,最大日增重7.3±1.0g/d。5月份平均增重量达到全年最高值,为220.0±32.2g/月。其平均体重随日龄变化的关系符合方程Y=8E-0.5x3-0.0452x2±11.421x+310.13(R2=0.9671),体重增长率方程为dy/dt=X2-0.0904x+11.421。水温对裸盖鱼的体重增长、饵料系数及存活率均有影响。研究表明,裸盖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6±1.1~12.6±0.6℃,在该温度范围内,其体重增长快,饵料系数相对较低,存活率较高。国内外研究表明,裸盖鱼生长迅速,生长温度低,病害少,肉质鲜关,养殖效益显著,是适宜冷水养殖的高档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盖鱼 生长特性 温度 增重
下载PDF
液氮-冰粒射流水滴冻结与冲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敬彬 程康 +2 位作者 李根生 黄中伟 陈昭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液氮-冰粒射流的形成过程和冲击效果,采用可视化试验研究了水滴凝固过程中内部温度及外部特征变化情况,成功调制出液氮-冰粒射流,并进行靶件冲蚀试验。结果表明:体积为5μL的水滴在液氮中(-196℃)凝固内部温度变化分为预冷、凝... 为了研究液氮-冰粒射流的形成过程和冲击效果,采用可视化试验研究了水滴凝固过程中内部温度及外部特征变化情况,成功调制出液氮-冰粒射流,并进行靶件冲蚀试验。结果表明:体积为5μL的水滴在液氮中(-196℃)凝固内部温度变化分为预冷、凝固、冷却3个阶段,且水滴凝固速度较快,可在1.5 s内完成凝固;水滴凝固时,首先在外侧形成冰壳,再逐步向内凝结,由于体积变化,会导致冰粒局部破裂,需对冰粒体积进行优选;设计并加工了液氮-冰粒射流试验装置;通过靶件冲蚀试验,证实了液氮-冰粒射流的冲击效果显著好于纯液氮射流,在聚丙烯聚合物上的冲击除漆效果优于在铝合金板上的冲击效果。研究成果为液氮-冰粒射流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磨料射流 液氮射流 冰粒射流 水滴凝固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对4种大型水母的捕食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春胜 庄志猛 +3 位作者 陈四清 刘长琳 赵鹏 陈昭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8,共9页
以绿鳍马面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受控实验,比较研究了其对我国沿海4种常见大型水母(海蜇、沙海蜇、海月水母和白色霞水母)的捕食差异。结果显示,体重为(215±20)g的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的捕食能力最强,日均最大摄食量为(150.7... 以绿鳍马面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受控实验,比较研究了其对我国沿海4种常见大型水母(海蜇、沙海蜇、海月水母和白色霞水母)的捕食差异。结果显示,体重为(215±20)g的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的捕食能力最强,日均最大摄食量为(150.7±18.6)g/fish,其次是海蜇和白色霞水母,日均摄食量分别为(129.7±11.6)和(120.0±19.3)g/fish,对沙海蜇的摄食量最少,为(92.5±11.3)g/fish;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与海蜇摄食量主要受投喂量影响,与规格无关,当投喂量小于其最大捕食量时,绿鳍马面鲀可捕食其周围所有水母,当投喂量超过其最大摄食量并继续增加时,绿鳍马面鲀摄食量保持不变,但残余水母的触手和伞部边缘均被啃食,继而导致水母摄食能力丧失,难以继续生存;在适口饵料冰鲜玉筋鱼充足的情况下,绿鳍马面鲀对水母具有明显的摄食偏向性,与仅投喂水母实验组相比,其对海月水母和海蜇的日均摄食量仅降低了20.2%和16.9%。研究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对上述4种水母皆能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海蜇 沙海蜇 海月水母 白色霞水母 摄食量
下载PDF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精巢发育及精子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昭廷 周洋 +3 位作者 顾志峰 刘春胜 陈四清 刘长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9,共8页
采用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精巢发育过程及精子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海月水母精巢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排放期;海月水母精巢位于马蹄形胃腔内部,由两层外膜包裹的... 采用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精巢发育过程及精子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海月水母精巢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排放期;海月水母精巢位于马蹄形胃腔内部,由两层外膜包裹的大量长圆形滤泡组成,性成熟后,滤泡内部充满精子,之后成熟精子汇集于滤泡腔排出体外。(2)海月水母精子全长约33.62μm,为原生型精子;精子头部呈长尖辣椒状,具顶体,核膜与质膜空隙较大,充满细胞质;精子中部主要由中心粒复合体和线粒体组成,且具有袖套结构,袖套内膜与鞭毛质膜相互融合,近端中心粒与基体垂直排列,基体的长轴与精子长轴平行,向后延伸形成尾部轴丝,线粒体以4个居多,呈圆环状排列,线粒体脊较明显;精子尾部细长,由质膜和轴丝组成,轴丝横切面为典型的"9+2"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精巢 精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Sex determination and dif ferentiation in Aurelia sp.1: the absence of temperature dependence
8
作者 刘春胜 顾志峰 +3 位作者 邢孟欣 孙云 陈四清 陈昭廷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57-464,共8页
Cnidarians, being regarded as ‘basal' metazoan animal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relatively high plasticity in terms of sex reversal. In this study we used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demonstrate sexual diff erenti... Cnidarians, being regarded as ‘basal' metazoan animal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relatively high plasticity in terms of sex reversal. In this study we used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demonstrate sexual diff erentiation and plasticity in benthic polyps and pelagic medusae of A urelia sp.1 maintained at dif ferent temperatur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A urelia sp.1, sex diff erentia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at the polyp stage and that all medusae originating from a given polyp are, phenotypically, of the same sex. In addition, the sex of polyps budding from the same clone(either male or female) at dif ferent temperatures appears to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arent. The sex of medusae that had originated from a known-sex polyp was observed to remain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arent, irrespective of differences in strobilation or rearing temperatur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chanism of sex determination of Aurelia sp.1. is not influenced by prevailing temperature regimes. A comparison of variability in terms of sexual plasticity of A urelia sp.1 with that of Hydrozoa and Anthozoa suggests that species characterized by a free-swimming medusa life stage have a high dispersal potential, which probably results in a lower rate of sex rev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urelia sp.1 sex determination TEMPERATURE sex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海月水母精巢发育及排精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昭廷 李琪 +5 位作者 陈四清 庄志猛 刘春胜 刘长琳 赵鹏 崔鹤腾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及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海月水母(Aurelia sp.)的精巢发育及其排精过程,并对其精子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水温20-22℃的条件下,海月水母碟状体经过40 d生长,达到伞径(7.50±0.71)cm、体重(28.70±6.6... 采用实验生态学及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海月水母(Aurelia sp.)的精巢发育及其排精过程,并对其精子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水温20-22℃的条件下,海月水母碟状体经过40 d生长,达到伞径(7.50±0.71)cm、体重(28.70±6.60)g时,精巢出现并生长发育;经过60 d生长,达到伞径(11.77±0.51)cm、体重(83.54±10.36)g时,精巢发育成熟并开始排精;生长90 d后,精巢开始出现退化,当生长110 d时,精巢退化完全。在精巢发育过程中,其宽度和长度分别伴随海月水母伞径的增长而增宽和伸长,并出现折叠现象。海月水母的排精路线为:精子先粘附于精子细丝上,从精巢排出,继而经过胃循环沟、胃口腕沟,最后由口腕基沟排出体外。在水温22℃、盐度30、p H 8.0的条件下,海月水母精子活力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其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4 h 30 min和10 h。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海月水母精巢发育迅速,排精路线与过程相对简单,其精子活力强、寿命长,这种高效的生殖策略为其暴发奠定了基础,这或许也是海月水母能在地球上存活年代久远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精巢发育 排精 精子活力
原文传递
海月水母的生长规律及水管系统发育
10
作者 赵鹏 庄志猛 +3 位作者 陈四清 刘春胜 刘长琳 陈昭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3-920,共8页
海月水母(Aurelia)是世界性的大型灾害水母,其捕食强度与其体型规格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其生长规律及水管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以烟台海域海月水母(Aurelia sp.)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受控实验,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水母体,... 海月水母(Aurelia)是世界性的大型灾害水母,其捕食强度与其体型规格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其生长规律及水管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以烟台海域海月水母(Aurelia sp.)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受控实验,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水母体,并对其伞径、腕长及体重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此外,本研究还对海月水母水管系统进行了详细地观察。结果表明,海月水母体重(W,单位g)与伞径(D:15~150 mm)呈幂函数关系;腕长(L,单位mm)与伞径(D,单位mm)呈线性关系。伞径生长曲线方程为:Dt=4×10-6t4-0.001 4 t3+0.108 7 t2+0.507 9 t+9.428(R2=0.999 3),式中,Dt为第t天水母伞径,单位mm,t为生长时间,单位d。海月水母初生碟状体出现主辐管与间辐管,3日龄时碟状体出现纵辐管,11日龄时出现环管和分离点。随着水母伞径的增长,水管系统的分离点数与聚合点数均逐渐增多,成熟时1/4伞部的分离点数最多,为66个,聚合点数亦最多,为32个。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海月水母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可为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生长 水管系统 聚合点 分离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