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牙髓炎疼痛对唾液皮质醇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康艳凤 张薇 +2 位作者 李德利 甄亚萍 陈昭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后唾液中皮质醇(cortisol)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 Ig A)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急性牙髓炎并自愿参加该实验的患者作为受试者。使用疼痛分级语言评估量表(verbal rat... 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后唾液中皮质醇(cortisol)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 Ig A)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急性牙髓炎并自愿参加该实验的患者作为受试者。使用疼痛分级语言评估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记录患者牙髓炎急性疼痛发作时和治疗2周后的疼痛指数及不适指数,同时测量脉搏及血压等生理指标。使用无菌唾液收集管留取患者牙髓炎急性发作时和治疗后自然分泌的唾液,经离心机离心后,使用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对唾液cortisol及s Ig A进行测定,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较,疼痛指数及不适指数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脉搏虽有降低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cortiso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 Ig A虽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牙髓炎疼痛可引起机体唾液中cortisol水平的显著升高,唾液中cortisol水平可反映急性牙髓炎的病情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牙髓炎 唾液 免疫球蛋白 皮质醇 疼痛-不适度
下载PDF
疼痛注意研究的实验范式 被引量:7
2
作者 罗艳琳 李俊发 陈昭燃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125-3128,共4页
关键词 疼痛 注意 实验范式
下载PDF
阅读障碍的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之争 被引量:7
3
作者 罗艳琳 陈昭燃 彭聃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7-503,共7页
近几年诸多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是由于视觉系统巨细胞功能缺陷引起的。他们从对比度敏感性研究、巨细胞抑制功能研究与视觉运动知觉功能的研究结果中得到了支持证据。就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表明不论是巨细胞功能缺陷理论的支持者还... 近几年诸多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是由于视觉系统巨细胞功能缺陷引起的。他们从对比度敏感性研究、巨细胞抑制功能研究与视觉运动知觉功能的研究结果中得到了支持证据。就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表明不论是巨细胞功能缺陷理论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从巨细胞的对比度敏感性、视觉运动知觉与巨细胞抑制功能上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支持。巨细胞功能缺陷理论的支持者还从阅读障碍的神经生理学研究和阅读的脑功能研究中得到了一些支持性的证据。新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以及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的应用价值。在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中,还需要统一实验方法与实验标准以获得更多的证据,同时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有效区分小细胞系统与巨细胞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障碍 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 对比度敏感性
下载PDF
止血带加压性疼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改变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海龙 陈昭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止血带加压性疼痛是否导致了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并参与双手皮肤血流量的调节。方法:20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实验前填写相应心理学量表,然后进行3次左上臂止血带加压,连续记录受试者的疼痛强度和不适度,同时用红外热像仪采... 目的:研究止血带加压性疼痛是否导致了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并参与双手皮肤血流量的调节。方法:20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实验前填写相应心理学量表,然后进行3次左上臂止血带加压,连续记录受试者的疼痛强度和不适度,同时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双手皮肤的温度。结果:加压性疼痛阈值逐渐降低[F(2,57)=128.36,P<0.001],平均疼痛强度F[(2,57)=7.78,P<0.01]和不适度[F(2,57)=5.16,P<0.05]均逐渐降低。双手指温度差异值比较差异显著[F(1,19)=479.08,P<0.001],3次加压之间差异显著[F(2,19)=86.63,P<0.001];双手掌温度差异值比较差异显著[F(1,19)=126.08,P<0.001],3次加压之间差异显著[F(2,19)=110.76,P<0.001]。3次比较,左手掌平均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右手掌、左右手指平均温度逐渐增高。结论:在止血带加压过程中,疼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参与了双手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疼痛强度 疼痛不适度 红外成像 双手温度的调节
下载PDF
吸氧对P300潜伏期和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于秋红 陈昭燃 +1 位作者 刘亚玲 薛连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9-662,共4页
目的研究吸氧对听觉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和振幅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2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5)。志愿者均佩戴面罩,对照组呼吸空气,实验组呼吸医用纯氧60 min。应用Oddball双声刺激序列,记录志愿者吸氧... 目的研究吸氧对听觉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和振幅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2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5)。志愿者均佩戴面罩,对照组呼吸空气,实验组呼吸医用纯氧60 min。应用Oddball双声刺激序列,记录志愿者吸氧前、吸氧20 min、吸氧50 min、吸氧后30 min的闭眼脑电图,计算靶刺激P300潜伏期和电位。结果对照组吸氧前、吸氧20 min、吸氧50 min和吸氧后30 min,P300潜伏期分别为(335.91±15.40)ms、(358.58±15.32)ms、(353.42±9.41)ms和(354.10±10.42)ms,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实验组吸氧前、吸氧后20 min、吸氧50 min和吸氧后30 min,P300潜伏期分别为(332.98±14.63)ms、(326.05±13.53)ms、(319.17±14.34)ms和(318.50±13.87)ms,吸氧50 min和吸氧后30 min与吸氧前相比,P300潜伏期缩短(P<0.05)。吸氧20 min、吸氧50 min和吸氧后30 min时两组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P300潜伏期显明缩短(P<0.01)。对照组P300振幅相对稳定(P<0.05);实验组振幅逐渐下降,吸氧后30 min为(2.41±0.64)μV,吸氧前为(5.49±0.89)μV,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氧使听觉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而且随吸氧时间延长,这种趋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听觉诱发电位 P300 潜伏期 振幅
下载PDF
吸氧对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于秋红 陈昭燃 +2 位作者 张红霞 刘亚玲 薛连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呼吸纯氧对健康人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右利手、健康男性大学生志愿者28名,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6)。佩戴面罩,对照组呼吸空气,实验组呼吸医用纯氧60 min。应用条件-测试刺激,记录吸氧前(pre0)、吸... 目的研究呼吸纯氧对健康人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右利手、健康男性大学生志愿者28名,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6)。佩戴面罩,对照组呼吸空气,实验组呼吸医用纯氧60 min。应用条件-测试刺激,记录吸氧前(pre0)、吸氧20 min(Oxy20)、吸氧50 min(Oxy50)、吸氧后30 min(post30)的脑电图,计算听觉P50潜伏期和P50感觉门控电位(S1与S2振幅之差)。结果 S1刺激在4个时间点各组P50潜伏期相对稳定(P>0.7);吸氧50 min时,实验组比对照组P50潜伏期缩短(P<0.05)。S2刺激在4个时间点各组P50潜伏期相对稳定(P>0.3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50门控电位比较稳定(P=0.70),而实验组随吸氧时间逐渐延长,电位越来越高,停止吸氧后,电位迅速回落,Oxy20和post30(P=0.04)、Oxy50和post30(P=0.02)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4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吸60 min纯氧,可能缩短对刺激的反应时间,有增强听觉门控电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听感觉门控 P50
下载PDF
脑电图技术在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培培 王静 +1 位作者 陈昭燃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期高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不可逆转的神经变性已发生,治疗与预后均不理想。脑电图(EEG)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手段,能够以高时间分辨率连续记录全脑电活动,并被广泛应用于PD研究...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期高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不可逆转的神经变性已发生,治疗与预后均不理想。脑电图(EEG)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手段,能够以高时间分辨率连续记录全脑电活动,并被广泛应用于PD研究中。本文回顾EEG在PD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从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研究和疗效评估3方面展开。最后论述其临床应用优势,并讨论EEG的局限性及其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电图 临床应用 优势 局限性
下载PDF
提高医学第二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浅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尹艳玲 王培培 +2 位作者 罗艳琳 李俊发 陈昭燃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5期611-612,共2页
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对提高医学本科生素质和实践能力意义重大。神经生物系就如何通过增加第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神经生物学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实践表明,增加第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第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医学生
下载PDF
医学神经生物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被引量:7
9
作者 尹艳玲 罗艳琳 +1 位作者 李俊发 陈昭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年第4期403-405,共3页
医学神经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对课程配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存在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实验课比重较低等欠缺,针对这一现状应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改... 医学神经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对课程配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存在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实验课比重较低等欠缺,针对这一现状应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实践证明,一系列教改措施,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医学神经生物学 教学
下载PDF
通过神经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静 王培培 陈昭燃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32-33,共2页
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科技事业的目标,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探讨了以神经科学为内容,对医学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通过确定课题、课题设计、实验实施、撰写论文等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型人才必须的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神经科学 医学本科生
下载PDF
心理学理论在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11
作者 罗艳琳 尹艳玲 +2 位作者 李俊发 石雅琪 陈昭燃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05-205,共1页
关键词 医学神经生物学 内隐-外显学习 教学
下载PDF
动植物分类任务中的左侧半球优势
12
作者 王培培 陈昭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38-642,共5页
目的利用神经心理学方法比较人类对动植物类别的加工速度与大脑功能偏侧化的关系。方法要求25名右利手被试分别用声音反应和按键反应方式判别刺激属于动物或植物。在按键反应任务中,按左手-动物,右手-植物规则及相反规则各完成一次。结... 目的利用神经心理学方法比较人类对动植物类别的加工速度与大脑功能偏侧化的关系。方法要求25名右利手被试分别用声音反应和按键反应方式判别刺激属于动物或植物。在按键反应任务中,按左手-动物,右手-植物规则及相反规则各完成一次。结果被试在声音反应任务中对动物做出判断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对植物做出判断的反应时(t=-3.77,P<0.001)。在按键反应任务中,被试对动植物做出判断的反应时差异受到左/右手的调制。右手按键对动物做出判断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对植物做出判断的反应时(t=-3.98,P<0.001)。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人脑对动植物分类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并且发现动植物分类的加工机制与人脑的功能偏侧化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声音反应 按键反应 动物 植物 功能偏侧化 反应时
下载PDF
本科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建设的探讨(摘要)
13
作者 尹艳玲 罗艳琳 +1 位作者 李俊发 陈昭燃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教学 方法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探索
14
作者 王培培 王静 陈昭燃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0期14-15,共2页
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是医学院的任务之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特点,从准备、实践、巩固过程3个部分,分别探讨在不同的阶段对医学研究生予以指导和帮助,提... 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是医学院的任务之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特点,从准备、实践、巩固过程3个部分,分别探讨在不同的阶段对医学研究生予以指导和帮助,提升其科研能力,实现"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的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心理学实验 科研能力
下载PDF
心理学理论在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罗艳琳 尹艳玲 +2 位作者 李俊发 石雅琪 陈昭燃 《重庆高教》 2009年第4期61-63,共3页
内隐/外显学习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内隐学习机制与外显机制结合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最佳学习效果。而探究式教学通过感兴趣与启发式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及自主性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匀、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内隐/外显学习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内隐学习机制与外显机制结合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最佳学习效果。而探究式教学通过感兴趣与启发式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及自主性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匀、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必要在现有传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神经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增加新的心理学学习模式,让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充分优化教学内容,调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神经生物学 教学 内隐学习 探究学习
下载PDF
袖带加压疼痛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兰娥 陈昭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对袖带加压疼痛敏感性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与此差异有关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方法:选择60名健康成年被试者(男女各30名),测量其袖带加压疼痛痛阈,以痛阈水平的压力强度持续左上臂加压5分钟,期间用口头评分量表(Verbal Ra...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对袖带加压疼痛敏感性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与此差异有关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方法:选择60名健康成年被试者(男女各30名),测量其袖带加压疼痛痛阈,以痛阈水平的压力强度持续左上臂加压5分钟,期间用口头评分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估疼痛强度。刺激前用"状态及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评估心理焦虑水平,并测量静息态血压。结果:男性痛阈高于女性(t=-4.18,P<0.001)。男性静息态血压高于女性(收缩压:t=-6.71,P<0.001;舒张压:t=-2.89,P<0.01)。女性状态焦虑水平高于男性(t=2.30,P<0.05)。所有被试者静息态血压与痛阈呈正相关(收缩压与痛阈:r=0.52,P<0.001;舒张压与痛阈:r=0.30,P<0.05)。状态焦虑水平与痛阈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女性对袖带加压疼痛的敏感性高于男性,静息态血压与状态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部分地解释了对疼痛刺激敏感性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带加压疼痛 痛阈 静息态血压 状态与特质焦虑量表
下载PDF
心理恐惧对止血带加压性疼痛刺激的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敏 王坤 陈昭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研究止血带加压性疼痛对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影响以及实验前受试者心理状况对疼痛反应的预测性。方法受试者为15名健康年轻成年男性。实验前让受试者填写知情同意书,填写6项心理学量表,以便衡量受试者... 目的研究止血带加压性疼痛对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影响以及实验前受试者心理状况对疼痛反应的预测性。方法受试者为15名健康年轻成年男性。实验前让受试者填写知情同意书,填写6项心理学量表,以便衡量受试者的心理状况。记录其实验前心率与血压。然后进行3次左上臂(非利手边)止血带加压,连续记录受试者疼痛程度(pain intensity,PI)和不适程度(pain distress,PD),加压速度为10 mmHg/s(1 mmHg=0.133 kPa)。同时记录各次加压前的疼痛阈值(pain threshold,PT)及每次加压刺激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 1)受试者实验前的恐惧量表测量的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各次加压性疼痛的疼痛阈值变化之间呈负相关(r1=-0.58,P=0.02)。2)疼痛刺激时,心率会随之增加(P<0.03)。3)受试者经每次止血带加压性疼痛刺激,疼痛程度和不适程度都会逐渐升高。结论 1)恐惧评分可以预测止血带加压性的疼痛阈值。2)疼痛刺激能增加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加压性疼痛 恐惧量表 痛阈 心率 疼痛程度 不适程度
下载PDF
单侧睁眼闭眼引起的全脑脑电图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坤 崔维棋 +1 位作者 李国珍 陈昭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脑电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脑电谱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早期对闭眼和睁眼差异的研究结果多集中在位于枕叶-顶叶的α波的幅度的变化,闭眼幅度大... 目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脑电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脑电谱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早期对闭眼和睁眼差异的研究结果多集中在位于枕叶-顶叶的α波的幅度的变化,闭眼幅度大于睁眼。本文主要探讨单侧眼睛(左眼和右眼)分别睁开和闭合时所引起的七波段脑电图谱:Delta(0.5~3.5 Hz),Theta(4~7Hz),Alpha-1(7.5~9.5 Hz),Alpha-2(10~12 Hz),Beta-1(13~23 Hz),Beta-2(24~34 Hz)and Gamma(35~45 Hz)的差异。方法受试者为15名健康男性(年龄19~27岁),静息状态下,在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中,将随机单侧睁眼闭眼(左开/左闭,右开/右闭)作为刺激,采用电脑自动记录七波段脑电图(128-导EEG)。结果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区域能量:中间频率波段alpha-1与alpha-2闭眼时明显高于睁眼时(alpha-1,P=0.038;alpha-2,P=0.02),而比较单侧睁眼闭眼alpha-1与alpha-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pha-1,P=0.502;alpha-2,P=0.984),其他波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闭眼情况下α波功率显著高于睁眼,而在比较七波段单侧眼睛睁闭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单侧外界光线刺激引起的对侧大脑半球及视觉皮质的变化,经过视交叉传入,胼胝体整合两边的头脑反应是一种持续性变化(2 min),从而使两侧EEG区域能量图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脑电区域能量 单侧 睁眼 闭眼
下载PDF
较大电流的经颅微电流刺激对疼痛以及情感的调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春梅 王培培 +1 位作者 王静 陈昭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9-113,117,共6页
目的:探讨较大电流强度的经颅微电流刺激(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的疗效。方法:随机给予15名健康男性受试相隔一周的CES真刺激(0.3 m A、20 min)和假刺激(0.3 m A、30 s),测量作用前后的血压、心率,并且让受试者填写口头... 目的:探讨较大电流强度的经颅微电流刺激(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的疗效。方法:随机给予15名健康男性受试相隔一周的CES真刺激(0.3 m A、20 min)和假刺激(0.3 m A、30 s),测量作用前后的血压、心率,并且让受试者填写口头评分量表、状态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量表、恐惧调查量表-Ⅱ。结果:CES真刺激后受试者的心率减慢(P<0.05),收缩压升高(P<0.05),状态焦虑(P<0.05)、恐惧和疼痛程度均降低(P<0.05)。然而CES假刺激后被试者的恐惧程度也降低了(P<0.05)。结论:CES对改善精神状况和疼痛水平有一定的疗效,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技术应用于临床病人,以减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微电流刺激(CES) 健康男性青年 实验性疼痛 情感量表 疼痛评分表
下载PDF
人脑识别不同性别名字反应时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迎霄 陈昭燃 张明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男女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加工速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名字分开、混合、倒转3种实验条件下的变化,进一步讨论在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时是否存在"异性相吸"。方法招募40名健康成年人选取男性名字、女性名字及中性名字各5... 目的探讨男女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加工速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名字分开、混合、倒转3种实验条件下的变化,进一步讨论在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时是否存在"异性相吸"。方法招募40名健康成年人选取男性名字、女性名字及中性名字各50个作为视觉刺激材料,采用eevoke软件测试被试在3种任务条件下对不同性别名字的反应时间。结果在名字分开、混合和倒转条件下均显示出对男性名字、女性名字和中性名字反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现为对女性名字反应速度最快〔(750.94±104.53)ms〕,其次为对男性名字〔(879.07±126.44)ms〕,对中性名字的反应速度〔(1 109.36±158.98)ms〕最慢。名字分开时反应速度快于名字混合和名字倒转,名字倒转时反应速度最慢。3类名字之间反应速度的两两比较也显示出对不同性别名字反应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条件下〔名字分开:F(1,19)=0.059,P=0.811;名字混合:F(1,19)=0.139,P=0.713;名字倒转:F(1,19)=3.592,P=0.073〕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对同一性别名字的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对女性名字的反应速度均快于对男性名字的反应速度,对中性名字的反应时间最长;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过程中不存在"异性相吸";刺激条件影响反应速度,但不影响对女性名字反应最快而对中性名字反应最慢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时间 性别 名字类别 异性相吸 实验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