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2016年广州地区抗-HIV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仲平 梁浩坚 +6 位作者 王淏 黄伯泉 杜荣松 杨穗群 李艳芳 陈昱丰 郑优荣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2007-2016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人群特征,探讨新形势下采供血机构保障血液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ELISA试剂对3 113 343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筛查,2次筛查阳性血液标本送广州市CDC或广州... 目的调查分析2007-2016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人群特征,探讨新形势下采供血机构保障血液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ELISA试剂对3 113 343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筛查,2次筛查阳性血液标本送广州市CDC或广州金域公司进行抗-HIV确认,对抗-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 113 343份标本,抗-HIV确证阳性714例,总阳性率为22.93/10万。10年来,抗-HIV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27.43,P<0.01);男性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1.94/10万)高于女性(5.63/10万),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抗-HIV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率由高到低是25-34岁组、35-44岁组、18-24岁组、>45岁组,18-24岁组抗-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个体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1.02/10万)高于团体献血者(16.14/10万)(P<0.01),个体献血者抗-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5)。抗-HIV确认阳性献血者中异性性传播占60.22%(430/714),同性性传播的占26.19%(187/714),既往已确认感染占11.34%(81/714)。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抗-HIV阳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18-24岁的男性献血人群增长较明显;男性献血人群抗-HIV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献血人群,个体献血人群的抗-HIV阳性率明显高于团体献血人群;HIV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异性性传播,其次为同性性传播。为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HIV风险,应加大无偿献血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发展团体献血;同时加强街头固定献血点的献血前健康征询,排除以体检为目的的高危险献血者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男男性行为
下载PDF
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赖志胜 李艳芳 +6 位作者 卢次勇 黄丽娟 湛柳华 戴丽萍 蔡梅英 陈昱丰 陈力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54-1358,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抑郁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06/12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招募MSM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抑郁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06/12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招募MSM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Kinsey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及儿童期虐待量表。利用R version 3.6.1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等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463名MSM,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3.84%(203/4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量表总得分(t=5.398,P=0.000)以及分量表中情感虐待(t=6.095,P=0.000)、躯体虐待(t=3.249,P=0.001)、性虐待(t=2.879,P=0.004)、躯体忽视(t=2.034,P=0.042)和情感忽视(t=3.503,P=0.001)的得分均会影响MSM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分量表中情感虐待得分较高是MSM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MSM的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儿童期的情感虐待相关。今后应加强对MSM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抑郁
原文传递
男同/双性恋者抑郁状况及儿童期虐待对其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李艳芳 赖志胜 +6 位作者 卢次勇 黄丽娟 湛柳华 戴丽萍 蔡梅英 陈昱丰 陈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06-1208,1225,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同/双性恋者的抑郁状况,探讨儿童期虐待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情况,为差异化干预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到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接受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男男性行为者(MSM...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同/双性恋者的抑郁状况,探讨儿童期虐待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情况,为差异化干预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到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接受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男男性行为者(MSM)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24名MSM,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3.87%(186人)。其中男同性恋者占70.52%(299人),男双性恋者占29.48%(125人),两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1.81%(125人)和48.80%(61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同性恋者儿童期虐待量表总得分、性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得分分别为(36.89±10.84)、(6.00±1.79)、(7.84±3.11)、(9.58±5.57),均低于男双性恋者的(39.86±11.53)(t=2.524,P=0.012)、(6.62±2.76)(t=2.776,P=0.006)、(8.66±3.43)(t=2.401,P=0.017)、(11.02±6.45)(t=2.306,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量表中情感虐待得分较高是MSM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现儿童期虐待对MSM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与性向有关。结论广州市男同/双性恋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MSM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儿童期虐待相关。今后应注重对MSM尤其是男同/双性恋者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恋者 男双性恋者 艾滋病 抑郁 儿童期虐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