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仓道”考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88年第1期40-43,共4页
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巴山之间,为川、陕纽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易于屯兵聚粮,自古为军事上的后方基地。秦末,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汉中市),兴于汉中,扫秦灭楚,而成帝业;三国,诸葛亮屯兵沔阳,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巴山之间,为川、陕纽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易于屯兵聚粮,自古为军事上的后方基地。秦末,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汉中市),兴于汉中,扫秦灭楚,而成帝业;三国,诸葛亮屯兵沔阳,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南宋,吴玠、吴璘兄弟,以汉中为据点,大散关为前哨阵地,抗金数十年,制金兵难越雷池一步;近代,抗日战争,亦以汉中为后方据点,屯兵聚粮,支援前线。汉中在军事上的地位,既如此重要,其交通自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道 吴璘 大散关 六出祁山 支援前线 吴玠 米仓山 八蒙山 舆地纪胜 夏侯渊
下载PDF
“傥骆道”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87年第3期42-48,共7页
傥骆道得名、道里及其重要性横亘于陕西南部的秦岭,把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隔在南北两边;而穿过秦岭又把关中和汉中联系起来,自古有四条道路:由宝鸡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而至汉中者为“故道”;由郿县西南入斜谷,经太白、留坝... 傥骆道得名、道里及其重要性横亘于陕西南部的秦岭,把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隔在南北两边;而穿过秦岭又把关中和汉中联系起来,自古有四条道路:由宝鸡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而至汉中者为“故道”;由郿县西南入斜谷,经太白、留坝而至汉中者为“褒斜道”;由周至西南入骆谷,经洋县、城固而至汉中者为“傥骆道”;由西安正南入子午谷,经洋县西折而至汉中者为“子午道”。因为故道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一般治舆地学者,多重视后三道。如《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道:今(指清)之北栈。南口曰褒,在褒城县北十里;北口曰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傥骆道 褒斜道 大散关 褒城县 骆谷道 城固 唐安 唐睿宗 严震 留坝
下载PDF
韩信“明修栈道”地点小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85年第6期59-,共1页
公元前三○六年,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由汉中北上,越秦岭,入大散关,袭击“三秦”,逐鹿中原,消灭项羽,统一全国。关于“暗渡陈仓”的路线,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进行了探讨,约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由今汉中勉县西北经略阳... 公元前三○六年,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由汉中北上,越秦岭,入大散关,袭击“三秦”,逐鹿中原,消灭项羽,统一全国。关于“暗渡陈仓”的路线,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进行了探讨,约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由今汉中勉县西北经略阳与甘肃徽县、两当入大散关(在今宝鸡西南三十里),渡陈仓县(宝鸡市东),攻风翔,取武功,东围雍王章邯于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十里)。另一种是由勉县北上,经百丈坡,至凤县的陈仓沟,折向西北入大散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散关 陈仓县 百丈坡 三十里 章邯 史学工作者 略阳 道北 市北 褒城县
下载PDF
宋哲宗皇帝御书赠司马光“忠清粹德之碑”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99年第6期71-,96,共2页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南3公里,有一座素有“小碑林”之称的灵崖寺,由两个天然崖洞组合而成。其前洞大佛像神龛下,嵌着一排历代的名碑,位居正中便是宋哲宗御书赠司马光的“忠清粹德之碑”,高138、宽85厘米。碑额界以方格,浮雕双龙,云纹中...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南3公里,有一座素有“小碑林”之称的灵崖寺,由两个天然崖洞组合而成。其前洞大佛像神龛下,嵌着一排历代的名碑,位居正中便是宋哲宗御书赠司马光的“忠清粹德之碑”,高138、宽85厘米。碑额界以方格,浮雕双龙,云纹中嵌有宝珠,呈“二龙抢宝”状。方格内直行隶书三行:“哲宗皇帝御书”6字,字径8厘米;碑中直行篆书两行:“忠清粹德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宋哲宗 小碑林 陕西省 汉中市 皇帝 陕西略阳 直行 方格 隶书
下载PDF
刘备“借荆州”质疑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显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51-54,共4页
民间传说:“刘备借荆州,久借不还”。这一传说,经《三国演义》和戏剧再度渲染,遂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推本溯源,“刘备借荆州”之说,并非当日的历史事实,乃吴人事后捏造的谎言: 一、赤壁之役,破曹操后,“周瑜为南郡(治今湖北公安县东... 民间传说:“刘备借荆州,久借不还”。这一传说,经《三国演义》和戏剧再度渲染,遂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推本溯源,“刘备借荆州”之说,并非当日的历史事实,乃吴人事后捏造的谎言: 一、赤壁之役,破曹操后,“周瑜为南郡(治今湖北公安县东北)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荆州 油江口 北军 吏士 三国演义 吴人 凌统 结好 州牧 骑将
下载PDF
勉县武侯祠“唐碑”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显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 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亮墓地,人称“武侯墓”。勉县武侯祠为全国奉祀诸葛亮最早建修的专祠,较四川成都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裴松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北伐 唐碑 勉县武侯祠 六出祁山 山南西道节度使 武侯墓 沔阳县 沔水 南行 严武
下载PDF
汉“仙人唐公房碑”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96年第2期27-28,48,共3页
西安碑林第三展室出口处,竖有一通汉碑,名为“仙人唐公房碑”,它原在城固县许家庙镇南5里唐仙观小学内,1970年,由陕西省博物馆征调并移藏西安碑林的。
关键词 公房 南郑 西安碑林 城固县 金石书籍 汉中地区 省博物馆 仙人 汉灵帝 碑阴
下载PDF
南宋四川抗金名将安丙生祠碑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显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61-64,共4页
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长峰村北二里,有一古城遗址,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玠(追封涪王)吴璘(追封信王)兄弟的驻兵之所,故称“吴王城”。 吴王城在吴氏兄弟抗金名地仙人关下一里许处,东北距“杀金坪”约八里,东距“鱼关”约十里。城东北约一百五... 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长峰村北二里,有一古城遗址,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玠(追封涪王)吴璘(追封信王)兄弟的驻兵之所,故称“吴王城”。 吴王城在吴氏兄弟抗金名地仙人关下一里许处,东北距“杀金坪”约八里,东距“鱼关”约十里。城东北约一百五十米,两峰对峙,几至相接,形成峡谷。嘉陵江水穿峡傍城东沿而南下,宝成铁路削城址西侧一绺,地势险要,宜乎当年为仙人关的犄角要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丙 仙人关 追封 吴玠 四川总领所 吴王城 古城遗址 陕西略阳县 吴璘 宣抚
下载PDF
褒斜栈道中几个重要地名考订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显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4-86,共3页
穿越秦岭的一条山谷,南口曰褒,在原褒城县北十里、今汉中市北五十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三十里,凡长四百七十里,总称“褒斜谷”。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建栈道,名曰“褒斜栈道”。 两千多年来,褒斜栈道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 穿越秦岭的一条山谷,南口曰褒,在原褒城县北十里、今汉中市北五十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三十里,凡长四百七十里,总称“褒斜谷”。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建栈道,名曰“褒斜栈道”。 两千多年来,褒斜栈道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对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因战争频冗,致使栈道通塞无恒,修、毁相仍,苍桑变更,实难记忆。所幸道中有些地名,曾经历史名人在彼活动,给后人留下探寻线索,诚所谓地因人显。现将道中因人而显的几处地名,作以考订,供研究褒斜栈道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斜栈道 褒城县 市北 石架 武休关 留坝 人谷 南北经济 历史名人 阁道
下载PDF
西北联大发掘张骞墓始末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98年第4期62-63,80,共3页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系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其卒后归葬故里,墓在今城固县西七里饶家营.墓座北向南,长方形,墓基面积为1.05亩,冢呈覆斗形,长15、宽8、高6米;墓周有翠柏多株,肃穆静谧;墓前约15米处,有汉代石兽二尊,形似“...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系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其卒后归葬故里,墓在今城固县西七里饶家营.墓座北向南,长方形,墓基面积为1.05亩,冢呈覆斗形,长15、宽8、高6米;墓周有翠柏多株,肃穆静谧;墓前约15米处,有汉代石兽二尊,形似“天马”,乡人号曰“石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张骞 城固县 联合大学 汉武帝时期 “天马” 胡庶华 常务委员 《史记》 墓道
下载PDF
方孝儒与汉中的教育事业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显远 《陕西教育(教学)》 1999年第2期41-41,共1页
汉中在南宋一百多年中,一直为抗金的西北战场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宋军。同时,该地又经常遭受到金、元的侵略和凌辱,闹得经济破产,民不聊生,教育事业日益衰微。及至明初,方孝儒作了汉中府学教授(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后,汉中的教育事业... 汉中在南宋一百多年中,一直为抗金的西北战场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宋军。同时,该地又经常遭受到金、元的侵略和凌辱,闹得经济破产,民不聊生,教育事业日益衰微。及至明初,方孝儒作了汉中府学教授(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后,汉中的教育事业才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汉中 朱元璋 经济破产 燕王朱棣 教育局长 中府 知识分子 元末明初 派人去请
下载PDF
汉中最早的书院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显远 《陕西教育(教学)》 1996年第1期44-44,共1页
清嘉庆十八年(1813),汉中知府严如煜主持重修的《汉中府志》卷十三“书院”篇载:“汉中旧无书院,乾隆初年(实为乾隆四年,1739年——笔者注),郡守朱闲圣(浙江山阴人),偕南郑(汉中附郭首县)令侯天章(四川涪州人),就北城废祠,创斋舍,缮门垣... 清嘉庆十八年(1813),汉中知府严如煜主持重修的《汉中府志》卷十三“书院”篇载:“汉中旧无书院,乾隆初年(实为乾隆四年,1739年——笔者注),郡守朱闲圣(浙江山阴人),偕南郑(汉中附郭首县)令侯天章(四川涪州人),就北城废祠,创斋舍,缮门垣,集诸生讲习其间,额之曰‘汉南书院’。”即今汉中平学的前身。迄今20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汉中 中府 南郑县 四川 乾隆 张献忠 教育史 王士祯 王府
下载PDF
贾汉复修复连云栈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95年第2期54-56,79,共4页
古褒斜栈道,南起原陕西褒城县北之褒谷口(今汉中市北20公里之石门水库),北迄陕西眉县西南30公里的斜谷关,贯穿秦岭,凿石架木,为联系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之交通要道.至北魏时,褒斜栈道南段未变,北段出现歧路.如由汉中北上,至今留坝县姜窝... 古褒斜栈道,南起原陕西褒城县北之褒谷口(今汉中市北20公里之石门水库),北迄陕西眉县西南30公里的斜谷关,贯穿秦岭,凿石架木,为联系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之交通要道.至北魏时,褒斜栈道南段未变,北段出现歧路.如由汉中北上,至今留坝县姜窝子改向西北行(原路由姜窝子向东北行),经今留坝县城柴关岭、凤州,入宝鸡大散关至关中,形成了褒斜栈道的别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栈道 复修复 石门水库 汉中盆地 大司马 斜谷关 观音 汉中市 关中平原 尚书
下载PDF
“平水明王”杨从仪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显远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0-71,78,共3页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扬从仪 水利事业 宋朝
下载PDF
武侯“真墓”不真
15
作者 陈显远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47-47,共1页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武侯墓在陕西勉县南十里的定军山西北脚下。这是自晋以来,史有明文的。比如: 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用器物”;
关键词 武侯 诸葛亮传 三国志 汉中 陕西 陈寿 勉县 蜀汉 明文 西北
下载PDF
南宋两个李显忠
16
作者 陈显远 《人文杂志》 1984年第6期32-32,共1页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四对《宋史·曹友闻传》所载李显忠事迹提出质疑,认为其败于元兵之事,与史不符,可能另有一个李显忠。陕西洋县文化馆所存南宋理宗(赵昀)绍定六年(1233年)刻的《统制李侯重建州记》碑文中有“侯名...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四对《宋史·曹友闻传》所载李显忠事迹提出质疑,认为其败于元兵之事,与史不符,可能另有一个李显忠。陕西洋县文化馆所存南宋理宗(赵昀)绍定六年(1233年)刻的《统制李侯重建州记》碑文中有“侯名显忠”句,故清代几次纂修《洋县志》著录此碑时,也都认为此是记载理宗时李显忠的事迹,致使混淆错乱。细读宋史,原来南宋确有两个李显忠。他们同为抗金将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 陕西洋县 宋理宗 将领 建州 赵翼 《廿二史札记》 战功 文化馆 碑文
下载PDF
张良在圯桥进履时不是小孩子
17
作者 陈显远 《人文杂志》 1983年第1期70-70,共1页
世传张良在圯桥与老人进履时是个小孩子。近读《史记·留侯世家》,详推其年,乃知此说不确。《留侯世家》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汉书》作桓惠王——引者)。悼惠王... 世传张良在圯桥与老人进履时是个小孩子。近读《史记·留侯世家》,详推其年,乃知此说不确。《留侯世家》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汉书》作桓惠王——引者)。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年,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据此推算,张良的父亲张平死于韩桓惠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250年,因“良年少,未宦事韩”,至于张良少到什么年龄,没有说明,现在姑以三岁计算。接着“卒二十年,秦灭韩”,为公元前230年,亦即秦王政立位之十七年,此年张良为二十三岁。此后,张良即散家财,求刺客,准备刺杀秦王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良 小孩子 秦王政 大父 王二 公元前 世家 十三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孺子
下载PDF
直隶制始创于陕西宁强
18
作者 陈显远 《学术论坛》 1982年第6期96-96,共1页
解放后,北京、天津、上海定为直辖市,直属于中央。直辖又名“直隶”,这个制度创于今陕西宁强。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卷十裁:“宋制,以州领县,而亦有不领于州而直隶京师者。《九域志》:‘利州路有三泉县,皇朝(宋)乾德五年(967),以... 解放后,北京、天津、上海定为直辖市,直属于中央。直辖又名“直隶”,这个制度创于今陕西宁强。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卷十裁:“宋制,以州领县,而亦有不领于州而直隶京师者。《九域志》:‘利州路有三泉县,皇朝(宋)乾德五年(967),以县直隶京师。至道二年(996),建为大安军;三年(997),废军为县,而县之直隶京师如故也。’直隶两字,始见于此。……三泉,今(清)宁羌州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乾德五年 钱大昕 京师 直隶 宁强 直辖市 军事 宋太祖 新唐书
下载PDF
曹操“七十二疑冢”辨
19
作者 陈显远 《学术论坛》 1982年第4期90-91,共2页
往时社会上流传:曹操奸诈,防死后有人挖墓,遗命设七十二疑冢,以免尸骨遭殃。流传之说,信否听便,但《辞源·高陵》条(三)载:“高陵:陵名,三国魏武帝陵,在河南临漳县西。按《河南通志》:‘讲武城外有疑冢凡七十二,森然弥望,高者如小... 往时社会上流传:曹操奸诈,防死后有人挖墓,遗命设七十二疑冢,以免尸骨遭殃。流传之说,信否听便,但《辞源·高陵》条(三)载:“高陵:陵名,三国魏武帝陵,在河南临漳县西。按《河南通志》:‘讲武城外有疑冢凡七十二,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列布,直至磁州(今河北磁县)而止’。亦(?)西陵。”见诸正典,就值得深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河南 正典 通志 彰德府 武帝陵 武王 正史 高陵 流传
下载PDF
张良并未逃亡——兼与吕振羽同志商榷
20
作者 陈显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60-61,共2页
因刘邦有残杀功臣之举,历史上便有人谁想出张良惧祸,自度不免,便托词辟谷而逃亡隐居。这样推想,迷惑性大,不深究史籍者,往往信之;一般群众,更易深信不疑。而有些史学家也据《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之语,臆断张... 因刘邦有残杀功臣之举,历史上便有人谁想出张良惧祸,自度不免,便托词辟谷而逃亡隐居。这样推想,迷惑性大,不深究史籍者,往往信之;一般群众,更易深信不疑。而有些史学家也据《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之语,臆断张良逃亡,大肆评论,作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之典型,为之推波助澜。如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三,司马光评曰:“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侯世家 迷惑性 吕振羽 《资治通鉴》 高帝 汉纪 刘敬 简明中国通史 赤帝子 食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