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伟 刘海鹏 +4 位作者 汪文杰 王舟 李元元 沈亦敏(综述) 陈晓(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61-565,共5页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实践发现一些胃癌患者术后会发生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有的甚至需二次手术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实践发现一些胃癌患者术后会发生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有的甚至需二次手术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胃癌术后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尚无统一定论,较为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神经因素、胃切除范围、消化道激素、消化道重建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同样对于胃癌术后胆囊结石的预防尚无统一定论,其中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的胆囊切除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目前最新的预防措施做一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胆囊结石 危险因素 熊去氧胆酸
下载PDF
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雪慧(综述) 刘国艳(综述) 陈晓(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64-269,共6页
不孕症是指与同一性伴侣正常性生活12个月及以上未避孕而未孕者^([1])。据估计,在发达国家约每7对夫妻中就有1例不孕症,在发展中国家每4对夫妻中就有1例存在不孕症,在世界的某些地区不孕不育率可达30%^([2])。总之,全球8%~12%的育龄期... 不孕症是指与同一性伴侣正常性生活12个月及以上未避孕而未孕者^([1])。据估计,在发达国家约每7对夫妻中就有1例不孕症,在发展中国家每4对夫妻中就有1例存在不孕症,在世界的某些地区不孕不育率可达30%^([2])。总之,全球8%~12%的育龄期女性患不孕症^([3])。经调查研究,我国10%~12%的育龄期女性患不孕症,女性因素约占50%^([4])。其中输卵管性不孕是最常见的病因,全球约30%不孕症妇女是因输卵管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性不孕 子宫输卵管造影 近端输卵管病变 远端输卵管病变 输卵管微小病变
下载PDF
CO在胎粪吸入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媛(综述) 谢斌云(综述) 陈晓(审校)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134-1138,共5页
急性肺损伤是指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破坏,导致广泛的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导致肺容积和顺应性降低,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通气/血流量比失调,表现为低氧、呼吸困难,严重期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关键词 胎粪吸入肺损伤 CO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宫腹腔镜和机器人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手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旸 徐烨 +2 位作者 韩晨光 白晟遥(综述) 陈晓(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47-251,共5页
输卵管性不孕是不孕症的最常见原因,占女性不孕症的25%~49%[1]。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因素很多,如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手术史、输卵管绝育术及宫内节育器等[2]。该病诊断方法多种,主要为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 输卵管性不孕是不孕症的最常见原因,占女性不孕症的25%~49%[1]。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因素很多,如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手术史、输卵管绝育术及宫内节育器等[2]。该病诊断方法多种,主要为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phy,HSG)、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contrastsono-graphy,HyCoSy)、宫腔镜下插管通液、腹腔镜下亚甲蓝通液等[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机器人 输卵管 不孕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魏浩旗 冯学乾(综述) +1 位作者 刘海鹏 陈晓(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4-882,共9页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引起的最主要不良事件,其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甚至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内源性造血...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引起的最主要不良事件,其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甚至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内源性造血生长因子,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前体的增殖和分化,并增加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存活率和活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G-CSF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临床用于细胞毒类化疗药物治疗后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但其半衰期短,应用过程中需多次用药,反复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是其长效剂型,患者化疗每周期仅需1次给药,因其稳定、方便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PEG-rhG-CSF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