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和生长抑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晓理 黄兴兰 +1 位作者 吴浩 吴晓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 10 (IL 10 )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 β(TGFβ)的变化、意义及生长抑素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用 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组〔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 %牛磺胆酸钠 (1.0 ml/ kg)诱导急...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 10 (IL 10 )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 β(TGFβ)的变化、意义及生长抑素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用 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组〔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 %牛磺胆酸钠 (1.0 ml/ kg)诱导急性胰腺炎 ,不治疗〕和生长抑素治疗组 (胰腺炎诱导成功后 0 .5小时静注施他宁 2 0μg/ kg)。后 2组动物在术后 2、6和 2 4小时处死 ,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 (EL ISA)法检测血中 IL 10、TGFβ、胰淀粉酶含量及胰腺湿重。结果 :正常对照组动物血 IL 10为 (32 .0 5± 14.87) ng/ L ,TGFβ为(6 6 .40± 13.2 0 ) ng/ L。胰腺炎后 2 4小时血 IL 10和 TGFβ均显著升高 ,分别为 (6 8.13± 19.90 ) ng/ L 和(10 3.77± 2 8.95 ) ng/ L(P均 <0 .0 5 ) ;生长抑素治疗后 2 4小时血 IL 10和 TGFβ分别为 (4 2 .2 0±14.5 5 ) ng/ L 和 (4 5 .98± 18.10 ) ng/ L,两者均明显下降 (P均 <0 .0 5 )。结论 :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 ,并可能和胰腺炎后期的免疫抑制效应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转化生长因子-Β 生长抑素 白介素-10
下载PDF
抑制细菌移位是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晓理 吴言涛 冯凯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6-47,共2页
尽管使用大黄等中药治疗胰腺炎已有多年历史并取得明显临床效果,但其机理并未很好阐明。由于胰腺炎病情恶化和继发感染有关,而感染系肠道细菌移位所致。我们既往实验也证明抑制肠运动能促进胰腺炎时的细菌移位,故推测大黄治疗胰腺炎的... 尽管使用大黄等中药治疗胰腺炎已有多年历史并取得明显临床效果,但其机理并未很好阐明。由于胰腺炎病情恶化和继发感染有关,而感染系肠道细菌移位所致。我们既往实验也证明抑制肠运动能促进胰腺炎时的细菌移位,故推测大黄治疗胰腺炎的机理与促进肠运动和分泌而预防细菌移位有关。为证实这一推测,我们用脱氧胆酸胰管注射制成大鼠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观察了大黄对细菌移位和胰腺继发感染的防治效果并探讨了其机理。材料和方法1 动物及分组雄性 Wistar 大鼠25只,体重250~350g,分为3组:模型组(n=9),治疗组(n=8)和正常组(n=8)。用标准饲料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1周。实验前16h 开始禁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移位 主要作用机制 肠运动 模型组 大鼠 继发感染 肠粘膜 脱氧胆酸 血清淀粉酶 肠动力
下载PDF
常用免疫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免疫异常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晓理 黄兴兰 +1 位作者 吴浩 吴晓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紊乱的调节作用 ,并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胰腺炎的效果和机理。方法 实验用雄性SD大鼠 3 8只 ,共分 6组 :正常对照组 (n =6) ;胰腺炎组 (n =8) ,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紊乱的调节作用 ,并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胰腺炎的效果和机理。方法 实验用雄性SD大鼠 3 8只 ,共分 6组 :正常对照组 (n =6) ;胰腺炎组 (n =8) ,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 ;余下 4组 (均为n =6)在胰腺炎诱导成功后 0 .5h按静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 :5 Fu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环磷酰胺治疗组及氨甲碟呤治疗组。手术后 2 4h处死动物 ,分别检查血中TNFα、IL 1、IL 6、IL 10、TGF β及胰淀粉酶和胰腺湿重。 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时 ,动物血中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均显著增高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 ,上述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血胰淀粉酶和胰腺湿重也明显好转。结论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急性胰腺炎时异常增高的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矫正免疫异常的方式缓解胰腺炎所致的病理生理紊乱 ,达到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急性胰腺炎 细胞因子 5-氟尿嘧啶 甲基强的松龙 环磷酰胺 氨甲喋呤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结合^(131)I和丝裂霉素C的明胶微球瘤内注射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晓理 钟大昌 +2 位作者 李林 严昌虹 李雄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38-341,共4页
本文实验观察了结合^(131)I和丝裂霉素C的明胶微球(^(131)I-MMC-GM)瘤内注射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_(22))的治疗效果。载瘤BALB/C小鼠74只,随机分组后按下式给药(A)^(131)I-MMC-GM,(B)^(131)I,(C)MMC,(D)未治疗。结果A、B、C组和D组对照的... 本文实验观察了结合^(131)I和丝裂霉素C的明胶微球(^(131)I-MMC-GM)瘤内注射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_(22))的治疗效果。载瘤BALB/C小鼠74只,随机分组后按下式给药(A)^(131)I-MMC-GM,(B)^(131)I,(C)MMC,(D)未治疗。结果A、B、C组和D组对照的肿瘤抑制部分别为58、7%、23、9%和25.4%。A、B、C、D四组的平均生存期为40.5、25.5、24.5和17.1天。A组体内分布的γ计数证实^(131)I主要集中在肿瘤区。病理观察示A组肿瘤大部坏死。实验证明^(131)I-MMC-GM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瘤内注射剂。用^(131)I-MMC-GM瘤内注射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微球 丝裂霉素C 肝脏肿瘤
下载PDF
肝胆外科手术中的肝动脉处置问题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晓理 胥楠 +1 位作者 李静波 芦灵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肝动脉 肝癌 胆管囊肿 胆管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晓理 胥楠 +1 位作者 芦灵军 冉瑞图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31-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影像学检出的52例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病例的临床经过和手术情况,并对其中部分特殊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变异右肝管结石〔60.52%(23/38)〕和左... 目的探讨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影像学检出的52例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病例的临床经过和手术情况,并对其中部分特殊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变异右肝管结石〔60.52%(23/38)〕和左肝管结石〔86.84%(33/38)〕的比例较高,伴随的胆管扩张和狭窄也较多见。变异导致的胆汁流体力学紊乱和血管鞘压迫可能是感染和结石高发的原因。变异右肝管的结石漏诊率为34.78%(8/23),结石残留比例高达86.95%(20/23)。1例在行左半肝切除时不慎将变异右肝管切断。结论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有易发生肝内胆管结石的倾向,其诊断治疗有其特殊性及困难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 结石 解剖学变异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免疫异常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晓理 吴浩 +1 位作者 黄兴兰 吴晓娟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8-240,243,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 ,并探讨生长抑素(思他宁 )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理。方法 实验选用 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 (n=6 )、急性胰腺炎组 (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黄胆酸钠 1.0 m l/ kg...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 ,并探讨生长抑素(思他宁 )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理。方法 实验选用 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 (n=6 )、急性胰腺炎组 (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黄胆酸钠 1.0 m l/ kg诱导急性胰腺炎 ,不治疗 )和生长抑素治疗组 (胰腺炎诱导成功后 0 .5小时静脉注射思他宁 2 0μg/ kg)。后两组动物分别在术后 2小时 (n=6 )、6小时 (n=6 )和 2 4小时 (n=8)处死抽血 ,用 Bioassay法检测血中炎症性细胞因子 IL - 1、TNFα和 IL - 6 ;用 EL ISA检测血中抗炎症性细胞因子 IL - 10和 TGF-β;作血清淀粉酶及胰腺湿重测定。结果 对照组血中 IL - 1为 0 .5 6± 0 .0 6 ng/ m l,TNFα为 2 3.5 0± 1.871IU / m l,IL - 6为 6 9.0±6 .40 IU/ m l,IL- 10为 32 .0 5± 14.87pg/ ml,TGF- β为 6 6 .4± 13.2 0 pg/ ml。急性胰腺炎组成模后 2 4小时其血中 IL-1为 1.15± 0 .13ng/ m l,TNFα为 5 5 .33± 12 .79IU/ m l,IL- 6为 12 7.17± 13.91IU/ ml,IL- 10为 6 8.13± 19.90 pg/ml,TGF- β为 10 3.77± 2 8.95 pg/ m 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0 .0 5 )。生长抑素治疗组在生长抑素治疗后2 4小时 ,其血中 IL- 1为 0 .83± 0 .12 ng/ m l,TNFα为 33.0 0± 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免疫异常 双向调节作用
下载PDF
肠道动力学改变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及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晓理 冯凯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25-327,共3页
通过在蛙皮缩胆囊素(caerulein ,Cn) 诱导的轻症胰腺炎时用阿片类止泻剂(lope min) 抑制肠运动和在脱氧胆酸胰管注射的重症胰腺炎时用大黄促进肠运动的两个系列鼠实验为基础,探讨了肠道运动力学改变对急性胰腺... 通过在蛙皮缩胆囊素(caerulein ,Cn) 诱导的轻症胰腺炎时用阿片类止泻剂(lope min) 抑制肠运动和在脱氧胆酸胰管注射的重症胰腺炎时用大黄促进肠运动的两个系列鼠实验为基础,探讨了肠道运动力学改变对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 抑制运动将增加胰腺炎的继发感染和内毒素血症,反之促进肠运动则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从而降低实验大鼠的死亡率。提示: 肠动力学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及预后有密切关系,通过促进肠道运动可减少急性胰腺炎的继发感染和多器官衰竭,从而改善胰腺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胰腺炎 肠运动 细菌移位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肿瘤隔离冷冻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晓理 王东 +3 位作者 严律南 李波 王泉云 扬邦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324-325,共2页
冷冻对恶性肿瘤有确切治疗效果,但常规胰十二指肠区域冷冻后常发生邻近的消化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从而限制了冷冻治疗在该区域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此,作者设计了在重建消化道的基础上,胰腺十二指肠肿瘤隔离冷冻的方法,并通过... 冷冻对恶性肿瘤有确切治疗效果,但常规胰十二指肠区域冷冻后常发生邻近的消化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从而限制了冷冻治疗在该区域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此,作者设计了在重建消化道的基础上,胰腺十二指肠肿瘤隔离冷冻的方法,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实验采用健康家猪4只,开腹后分别作胆总管、胰体尾、胃肠、肠肠离断,除后方的门静脉和肠系膜血管外,将胰十二指肠区和其它腹内器官隔离,用LCS2000外科冷冻治疗机,以-170℃低温,持续10分钟的技术条件,将此区重复冷冻2次,而后作胃肠和胆肠吻合。结果:术后动物全部存活,胰淀粉酶在短暂增高后迅速恢复正常,肝功能和血糖无明显变化。除1例发生较小的胰腺假性囊肿外,无任何胆、胰、肠的并发症。作者强调一定深度和作用时间的超低温是破坏胰腺组织和预防冷冻后胰腺炎的主要措施。文中还对相关的技术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 冷冻疗法 可行性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免疫异常及免疫调整治疗现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晓理 芦灵军 冯新富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7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免疫异常 免疫调整 治疗
下载PDF
用结合^(131)碘和化疗药物的明胶微球作肝动脉栓塞治疗晚期肝癌9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晓理 吴言涛 +5 位作者 钟大昌 李林 谭天秩 谢晓东 严昌虹 李雄伟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用结合^(131)碘和化疗药物的明胶微球(^(131)I-CA-GM)栓塞肝动脉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病人9例。术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发现微球主要集中在肿瘤区,癌与肝的放射性强度比为4.1:1。1例术后死于异位栓塞,5例术后分别生存3、4... 用结合^(131)碘和化疗药物的明胶微球(^(131)I-CA-GM)栓塞肝动脉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病人9例。术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发现微球主要集中在肿瘤区,癌与肝的放射性强度比为4.1:1。1例术后死于异位栓塞,5例术后分别生存3、4、5、19、24个月,其余3例已分别生存7、8、12个月仍健在。作者认为^(131)I-CA-GM肝动脉灌注具有血流阻断、定向化疗和同位素内照射三重抗肿瘤作用,并有肿瘤区定向聚集,可在γ-照像或ECT下显影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好治疗前途的栓塞剂。但对异位栓塞和合理剂量选择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晓理 黄兴兰 +2 位作者 吴浩 吴晓娟 汤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 10 (IL 10 )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 β(TGF β)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实验用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 (n=6 )和胰腺炎组 (n=2 0 ) ,后者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磺胆酸钠(1.0ml/kg)诱导急...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 10 (IL 10 )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 β(TGF β)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实验用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 (n=6 )和胰腺炎组 (n=2 0 ) ,后者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磺胆酸钠(1.0ml/kg)诱导急性胰腺炎。分别于术后 2小时 (n=6 )、6小时 ((n=6 )和 2 4小时 (n=8)处死动物 ,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中IL 10和TGF β及胰淀粉酶和胰腺湿重。 结果 对照组动物血IL 10为 32 .0 5± 14 .87pg/ml;TGF β为6 6 .40± 13 .2 0 pg/ml。胰腺炎后血IL 10和TGF β均升高 ,IL 10在 2、6、2 4小时时段分别为 36 .2 5± 9.76pg/ml、37.75± 6 .5 4pg/ml和 6 8.13± 19.90 pg/ml;TGF β在 2、6、2 4小时分别为 6 4.5 8± 10 .5 6pg/ml、72 .87± 18.34pg/ml和 10 3 .77± 2 8.95pg/ml。胰腺炎后 2 4小时血IL 10和TGF β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升高 ,并可能和胰腺炎后期的免疫抑制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细胞因子 白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131)I-MMC-GM抗肿瘤微球肝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晓理 钟大昌 +3 位作者 王丹青 谭天秩 严昌虹 李雄伟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能浓集丝裂霉素C和^(131)I的明胶微球(^(131)I-MMC-GM),GM平均直径65μm,体外实验证实其有较好的药物缓释功能。使用GM在6只犬中施行了肝动脉插管栓塞术,术后观察犬分别为4天(1只)、7天(1只)、14天(2只)和28天(2只)。γ-... 本文报道了一种能浓集丝裂霉素C和^(131)I的明胶微球(^(131)I-MMC-GM),GM平均直径65μm,体外实验证实其有较好的药物缓释功能。使用GM在6只犬中施行了肝动脉插管栓塞术,术后观察犬分别为4天(1只)、7天(1只)、14天(2只)和28天(2只)。γ-照相可见放射性浓集于肝区,血和甲状腺区始终处于极低水平;病理检查示GM充填在肝的中小动脉内,14天后逐渐由异物巨细胞吞噬清除,血管腔由肉芽组织填塞。提示^(131)I-MMC-GM具有定向化疗,同位素内照射和血管栓塞三重抗肿瘤效应,有希望成为一种治疗肝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肝动脉栓塞 放射治疗
下载PDF
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晓理 黄兴兰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6-48,共3页
为探讨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 ,采用 Ca Co2细胞单层肠上皮系统 -感染模型 ,将 1×1 0 - 6 mmol/L、1× 1 0 - 7m mol/L 和 1× 1 0 - 8mmol/L 三种不同浓度的组织胺 DMEM细胞培养液分别加入已形成类似肠上皮的 ... 为探讨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 ,采用 Ca Co2细胞单层肠上皮系统 -感染模型 ,将 1×1 0 - 6 mmol/L、1× 1 0 - 7m mol/L 和 1× 1 0 - 8mmol/L 三种不同浓度的组织胺 DMEM细胞培养液分别加入已形成类似肠上皮的 Ca Co2细胞单层系统中 ,和定量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观察侵入细胞的大肠杆菌量 ,并用同样的方法测试组织胺调节作用的时间效应。结果 :经浓度为 1× 1 0 - 6 mm ol/L、1× 1 0 - 7m mol/L和 1× 1 0 - 8mmol/L组织胺液处理过的 Ca Co2细胞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分别为 5 2 .5、30 .3和 91 .3个 ,而对照组为 5 36 .2个 ,显示不同浓度的组织胺均能明显减少大肠杆菌进入上皮的数量 (P<0 .0 5 )。观察不同的作用时间段发现 :对照组及组织胺 - DMEM培养0 .5、1 .0、2 .0、4.0和 1 8.0小时后的细菌入侵数分别为 1 0 1 .5、1 35 .5、6 4.0、2 9.5、35 .5和 2 2 .5 5个 ,说明组织胺的作用有其时相性。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组织胺能增强肠粘膜的屏障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肠粘膜 细菌移位 组织胺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异常和多器官衰竭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晓理 田伯乐 《华西医学》 CAS 1997年第4期537-539,共3页
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异常和多器官衰竭陈晓理田伯乐综述严律南张肇达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Chiari自1896年首先提出胰腺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AP)发病假说〔1〕。一百年来,以此为理论发展起来的... 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异常和多器官衰竭陈晓理田伯乐综述严律南张肇达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Chiari自1896年首先提出胰腺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AP)发病假说〔1〕。一百年来,以此为理论发展起来的抑制胰腺外分泌和降低酶活性的传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免疫异常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右前肝管与左肝管异常汇合52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晓理 冉瑞图 +1 位作者 吴言涛 彭其芳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1-82,共2页
肝内胆管解剖变异并不罕见,若不予了解而进行手术,可能造成损伤,肝内结石处理亦可能很困难。本文对我院近年来发现的52例右肝管与左肝管横跨型异常汇合(以下简称横跨汇合)的胆道造影作一分析,回顾全部病例的临床经过和手术情况。
关键词 肝管疾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羟磷灰石加阿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陈晓理 吴言涛 +2 位作者 冉瑞图 孟宪钦 李玉琼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5-48,共4页
作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羟磷灰石(HA)的抑癌效果及其机理。将80只移植有H_(22)肝癌的BALB/c小鼠分为4组:Ⅰ组HA加阿霉素(ADM)瘤内注射;Ⅱ组HA瘤内注射;Ⅲ组ADM瘤内注射;Ⅳ组未给药。结果Ⅰ~Ⅲ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5.9%、41.9%及... 作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羟磷灰石(HA)的抑癌效果及其机理。将80只移植有H_(22)肝癌的BALB/c小鼠分为4组:Ⅰ组HA加阿霉素(ADM)瘤内注射;Ⅱ组HA瘤内注射;Ⅲ组ADM瘤内注射;Ⅳ组未给药。结果Ⅰ~Ⅲ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5.9%、41.9%及51.1%。Ⅰ~Ⅳ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2、22、26及18天。作者认为HA抑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①直接界面作用;②诱导组织纤维化;③免疫激活作用;④药物载体和缓释作用。结果显示HA加ADM瘤内注射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磷灰石 瘤内注射 肝肿瘤 阿霉素
下载PDF
Ⅰ、Ⅱ级肝管汇合异常及其临床意义(附312例报告)
18
作者 陈晓理 吴言涛 +4 位作者 钟大昌 冉瑞图 朱精强 杨开宁 廖芳义 《四川医学》 CAS 1993年第7期401-404,共4页
本文以312例胆道造影片为基础,研究了肝内大肝管汇合型式及其变异。发现各种变异116例(37.18%)。对右前肝管—左肝管汇合,左肝管缺如和低位汇合等三类特殊变异的患者,作了病史和手术经过的回顾。结果证实变异肝管的结石较多见,术前不... 本文以312例胆道造影片为基础,研究了肝内大肝管汇合型式及其变异。发现各种变异116例(37.18%)。对右前肝管—左肝管汇合,左肝管缺如和低位汇合等三类特殊变异的患者,作了病史和手术经过的回顾。结果证实变异肝管的结石较多见,术前不易确诊。术中也易漏诊,取石困难故残留结石较多。2例术中胆管损伤也和变异有关,作者认为肝管汇合异常可致胆汁动力学紊乱。病人的临床经过和诊断治疗均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解剖 胆结石 胆管损伤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一次性手术”经验谈
19
作者 陈晓理 刘健 方莉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10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外科手术 定位 分压 手术方式 胆管炎性狭窄
下载PDF
术中术后肝动脉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技术经验
20
作者 陈晓理 彭其芳 +1 位作者 钟大昌 李宁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27-329,共3页
作者采用手术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19例,其中12例术后经留置的导管作了重复栓塞。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7月。其中6例生存1年以上,文中介绍了手术插管和术中术后栓塞的技术方法和经验,认为高选择性插管和给药是提高疗效的关... 作者采用手术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19例,其中12例术后经留置的导管作了重复栓塞。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7月。其中6例生存1年以上,文中介绍了手术插管和术中术后栓塞的技术方法和经验,认为高选择性插管和给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文中对肝动脉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有关问题,如栓塞治疗指征和栓塞剂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肝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