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MRI参数及Hcy水平与早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建强 张辉 +1 位作者 陈晓翼 王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31-936,共6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MRI参数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以临汾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多模态MRI检查,记录多模态MRI参数,并检... 目的分析多模态MRI参数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以临汾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多模态MRI检查,记录多模态MRI参数,并检测血清Hcy水平。出院后3个月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是否≥26分分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组和无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n-PSCI)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基础资料、多模态MRI参数[脑白质病变(WML)评分、脑微出血量(CMB)数量、梗死面积、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向异性(FA)值与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及血清Hcy是否为影响早期PSCI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多模态MRI参数及Hcy对早期PSCI发生预测价值。结果与n-PSCI组比较,PSCI组的年龄、高血压例数、基线NIHSS评分、WML评分、CMB数量、梗死面积和Hcy水平升高,rCBF值和基底节、顶叶、额颞叶的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高血压、WML评分、rCBF值、基底节FA值、枕叶FA值及Hcy为影响PS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WML评分、rCBF值、基底节FA值、枕叶FA值及Hcy分别以2分、0.56、0.56、0.42和15.93μmol/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PS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769、0.826、0.669、0.830,联合预测的AUC为0.950(P<0.05),其中枕叶FA值AUC<0.7,联合预测的AUC最高。结论多模态MRI参数WML评分、rCBF值、基底节FA值、枕叶FA值及Hcy均为影响早期PSCI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WML评分、rCBF值、基底节FA值及Hcy水平对早期PSCI的预测价值较高,可用于PSCI防治方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MRI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余雁 周利民 +4 位作者 汪亚文 陈澜洁 陈晓翼 杜少青 周薇 《全科护理》 2018年第35期4461-4462,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胃肠道、泌尿系统出血,甚至颅内出血为特征[1]。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阶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胃肠道、泌尿系统出血,甚至颅内出血为特征[1]。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阶段,病人往往需要终身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2]。抗凝是血液透析重要环节,为了确保这类高危出血风险病人的围透析期安全,临床一般使用无肝素透析,但对以中心静脉导管为透析通路的病人仅仅应用无肝素透析是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护理
下载PDF
支架植入联合颅内取栓对颈动脉串联病变所致脑梗死患者首通效应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晓翼 何春 +2 位作者 张辉 孙震 李翠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联合颅内取栓对颈动脉串联病变所致脑梗死患者首通效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3例颈动脉串联病变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处理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优先取...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联合颅内取栓对颈动脉串联病变所致脑梗死患者首通效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3例颈动脉串联病变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处理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优先取栓组(n=57)与优先植入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期间1次取栓成功率、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7 d的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再闭塞、术后90 d病死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血管再通率均为100.0%。优先取栓组患者的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优先植入组,术中1次取栓成功率高于优先植入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90 d的mRS评分平均值均>2分。两组患者的术后24 h的NIHSS评分、术后7 d的NIHSS评分、术后90 d的mRS评分及术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再闭塞、术后90 d死亡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植入联合颅内取栓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所致脑梗死患者时,优先取栓及优先植入支架这两种手术策略均可行,但优先进行机械取栓,患者的1次取栓成功率更高,血管再通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串联病变 脑梗死 颈动脉支架植入 机械取栓
下载PDF
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晓翼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治疗后4周,...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介入溶栓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溶栓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炎性反应,明显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