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晔芬 施仲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临床常见,但治疗困难,包括控制体重和降低血压。控制体重的措施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行为治疗、减肥药物及外科手术。患者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初始治疗可选择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咪唑啉激动...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临床常见,但治疗困难,包括控制体重和降低血压。控制体重的措施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行为治疗、减肥药物及外科手术。患者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初始治疗可选择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咪唑啉激动剂等新药正在研究中,植入压力感受器调节装置及肾交感神经消融术等非药物降压方法或可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 治疗
下载PDF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晔芬 施仲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11期1826-1828,共3页
肥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健康问题。肥胖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78%的男性高血压及64%的女性高血压与超重及肥胖相关,最近的数据更指出,超过85%的高血压与体重指数(... 肥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健康问题。肥胖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78%的男性高血压及64%的女性高血压与超重及肥胖相关,最近的数据更指出,超过85%的高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大于25kg/m^2有关。因此,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本文对这一类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右室面积变化分数筛查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同步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桂燕萍 陈晔芬 +1 位作者 施仲伟 许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观察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的心脏机械收缩同步性情况,进而探讨采用超声心动图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在该人群中筛... 目的 :观察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的心脏机械收缩同步性情况,进而探讨采用超声心动图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在该人群中筛查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者的临床价值。方法:54例HFrEF住院患者接受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查,并根据超声心动图RVFAC结果(<18%、18%~34%和≥34%)分组,观察并比较各组间的心脏电学不同步及机械不同步(包括心室间不同步、房室不同步、左心室内不同步)情况。结果:根据RVFAC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RVFAC<18%(右心室功能显著下降)19例(35.2%);第2组RVFAC为18%~34%(轻度下降)19例(35.2%);第3组RVFAC≥34%(正常)16例(29.6%)。3组患者间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无差异,但第1组QRS时限较第3组明显延长[(146.7±37.5) ms比(105.7±31.0) ms,P=0.003];与第2组及第3组比较,第1组的电学不同步发生率较高(以下顺序均为第1组比第2组比第3组,72%比58%比28%,P=0.012),房室不同步[LVFT/RR,(37.1±10.2) ms比(45.6±8.4) ms比(48.5±5.6) ms,P<0.01]以及心室间不同步[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IVMD),(49.9±29.9) ms比(26.4±27.0) ms比(6.9±35.4) ms,P<0.01]程度更重。左心室内不同步方面,3组间发生率和不同步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右室功能正常的第3组患者比较,第1组的室间隔闪烁(septal flash,SF)现象检出率增高(47%比37%,P=0.02),而第1组与第2组间无差异。结论:在HFrEF患者中,存在严重右室收缩功能异常者,其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更高,程度更重。超声心动图RVFAC可用于筛查HFrEF患者中需要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 右室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预测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苏秀秀 金玮 +3 位作者 陈晔芬 吴志俊 陈燕佳 方跃华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所获得的影像参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6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入院时通过RT-3D全面采集超声影像。出院后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所获得的影像参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6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入院时通过RT-3D全面采集超声影像。出院后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以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事件组(n=27例)和非事件组(n=13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左室应变参数以及RT-3D测定的左室形态学参数。结果:斑点追踪成像测定的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事件组为(-6.25±2.31)%,无事件组为(-7.73±3.17)%;RT-3D测定的的同步性参数收缩前时间容积,事件组为(76.8±142.5)mL·%,无事件组为(32.8±85.0)m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减低、左室收缩前时间容积增加对心力衰竭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成像 左室同步性
下载PDF
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晨琛 杨文波 +4 位作者 华玮 陈晔芬 苏秀秀 龚俊世 方跃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究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等因素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其既往有无心源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70例)和非脑卒中组(153例)。按规范采集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图像,... 目的:探究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等因素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其既往有无心源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70例)和非脑卒中组(153例)。按规范采集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图像,并收集详细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占比、肾小球滤过率、左房内径及有无右心房增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提示左心耳的形态、左心耳各角度开口内径、左心耳深度、左心耳深度/开口内径比值、左心耳内自发显影及左心耳内血流速度等指标在组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形态为仙人掌型、菜花型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鸡翅型和风向标型的患者。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开口内径之和、心耳内血流速度增加是脑卒中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左心耳深度之和增加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左心耳开口内径之和、心耳内血流速度及左心耳深度之和分别为≤71 mm、≤41 cm/s及≥103 mm时,对应预测脑卒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83%、79%及46%、74%、89%。结论:左心耳形态呈仙人掌型或菜花型及开口内径之和、深度之和以及心耳内血流速度等指标与心源性脑卒中发生相关。左心耳解剖形态及功能等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价值,可以作为CHA2DS2VASc评分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左心耳解剖形态 心房颤动 脑卒中
下载PDF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晔芬 施仲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 :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ingle beat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对17例DCM患者和17名... 目的 :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ingle beat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对17例DCM患者和17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行s RT-3DE检查,通过专有软件分析获得以下参数。(1)左心室常规容积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容积、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2)左心室几何形态学参数,包括收缩末和舒张末的球形指数;(3)左心室收缩期节段容积变化同步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失同步指数(systolic dyssynchrony index,SDI)、收缩末离散差、收缩后和收缩前的时间容积及平均收缩时间;(4)右心室容积参数,包括右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每搏输出量和EF。各项容积参数按照体表面积进行标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标化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均增大,左、右心室EF均减小(P均<0.01);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的球形指数均增大(P均<0.01);SDI、收缩末离散差、收缩前及收缩后时间容积均增大(P均<0.01)。采用sRT-3DE检查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同步性平均费时仅需5 min。结论:sRT-3DE能够揭示DCM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异常,且检查费时少,或可常规应用于DCM患者的心功能评估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动周期 三维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同步性
原文传递
组织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及等容收缩期的运动
7
作者 陈晔芬 施仲伟 +1 位作者 许燕 胡厚达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肌收缩期及等容收缩期的运动。方法:85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1周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TI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各支冠脉狭窄程度均<50%)和... 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肌收缩期及等容收缩期的运动。方法:85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1周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TI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各支冠脉狭窄程度均<50%)和冠脉狭窄组(35例,至少1支冠脉狭窄程度≥75%)。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肌收缩期运动呈梯度递减的抛物线样位移曲线,等容收缩期运动呈现为以正向为优势的双向位移曲线或单正向位移曲线,收缩期峰值位移(Dsys)从二尖瓣环处向心尖段递减,等容收缩期峰值位移(Divc)从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减。冠脉狭窄组Dsys的递变规律与对照组一致,但Dsys减小(P<0.05),多个节段的Divc值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部分节段的Divc递变规律消失。此外,冠脉狭窄组患者中出现收缩后最大位移(Dmax)者较多。结论:冠脉狭窄时,Dsys及Divc均受影响,且多出现收缩后收缩现象。采用TTI定量评价左心室长轴运动可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组织追踪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等容收缩期
原文传递
组织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后收缩的特征
8
作者 陈晔芬 胡厚达 施仲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后收缩(post-systolic shortening,PSS)的特征。方法:选取54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3 d接受TTI检查,并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 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后收缩(post-systolic shortening,PSS)的特征。方法:选取54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3 d接受TTI检查,并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8例)和冠脉狭窄组(26例)。PSS指标包括收缩期后位移(postsystolic displacement,Dpss)、收缩期后位移指数(post systolic displacement index,PSI)及PSS检出率。结果 :对照组和冠脉狭窄组患者的PSS检出率分别为19.5%和32.5%(P<0.05),冠脉狭窄组的Dpss和PSI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PSS检出率>0.23为截点值,即24个节段中有≥6个节段检出PSS时,TTI预测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73.1%,特异度为71.4%。结论:TTI检查对于冠脉狭窄患者的PSS检出率较高,且PSS波峰较高大。TTI检查能显示PSS的特征,帮助诊断冠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组织追踪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收缩期后收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