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发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代谢组学的差异研究
1
作者 陈曦腾 高楠 +6 位作者 寇振宇 吴桂佳 蒋元丰 杨军 白小妹 东莉洁 田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8-527,共10页
目的:探讨早发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差异。方法:代谢组学研究。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16例(17只眼)白内障患者。其中早发性白内障8例(8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8例(9... 目的:探讨早发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差异。方法:代谢组学研究。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16例(17只眼)白内障患者。其中早发性白内障8例(8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8例(9只眼)。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裸眼视力、眼压、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和眼轴长度等一般临床资料,并于白内障摘除术中留取房水和前囊膜组织标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非靶向检测房水中的代谢物,进一步使用主成分分析、差异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根据代谢物的变化倍数(FC)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排名。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代谢富集分析来筛选两组间的差异通路,并鉴定早发性白内障的生物标志物。前囊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比色法检测丙酮酸含量验证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结果:8例早发性白内障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7.50±4.90)岁;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73.44±5.22)岁;基线资料除年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分析共鉴别出34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0种经ROC曲线分析确定为潜在的早发性白内障生物标志物(均P<0.05),其中阳离子(POS)模式5种,分别是丙氧卡因(log 2FC=7.26)、2-甲基-2,3,4,5-四氢-1,5-苯并氧氮杂卓-4-酮(log 2FC=6.35)、l-焦谷氨酸(log 2FC=-1.72)、亮氨酰脯氨酸(log 2FC=-0.77)和胆碱(log 2FC=-0.56),阴离子(NEG)模式5种,分别是N-苯乙酰谷氨酰胺(log 2FC=-1.84)、丙酮酸(log 2FC=1.07)、抗坏血酸(log 2FC=0.92)、假尿嘧啶核苷(log 2FC=-0.68)和棕榈酸(log 2FC=-0.51)。代谢富集分析共富集到72条差异通路(POS模式32条,NEG模式40条),其中谷胱甘肽代谢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糖酵解或糖异生、丙酮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结果显示早发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乳酸脱氢酶减少,丙酮酸升高(P<0.05)。结论:丙酮酸等10种代谢物可能是潜在的早发性白内障生物标志物;谷胱甘肽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糖酵解或糖异生、丙酮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在早发性白内障患者中明显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房水 代谢组学 生物标记 计算生物学
原文传递
灭活仙台病毒Tianjin株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凋亡研究
2
作者 韩哲 王顺达 +2 位作者 陈曦腾 赵杰 石立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5-569,共5页
目的:研究灭活仙台病毒Tianjin株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凋亡的作用。方法:用紫外线灭活不同浓度仙台病毒Tianjin株感染人乳腺癌BCAP37细胞,设立活病毒对照孔及正常细胞对照孔,感染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琼脂糖凝... 目的:研究灭活仙台病毒Tianjin株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凋亡的作用。方法:用紫外线灭活不同浓度仙台病毒Tianjin株感染人乳腺癌BCAP37细胞,设立活病毒对照孔及正常细胞对照孔,感染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降解情况,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AnnexinⅤ/PI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发现灭活仙台病毒Tianjin株对人乳腺癌细胞系BCAP37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灭活病毒组呈典型的细胞凋亡梯形条带;Hoechst染色显示灭活病毒能够诱导BCAP37凋亡,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固缩,破裂,溶解,凋亡小体形成等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灭活病毒组细胞凋亡率为(15.1±1.1)%,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灭活病毒作用24h即出现Caspase-3及Caspase-9活化片段,与正常细胞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值均<0.001。结论:灭活仙台病毒Tianjin株能够诱导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9和Caspase-3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台病毒Tianjin株 乳腺肿瘤 BCAP37 凋亡
原文传递
仙台病毒 Tianjin 株缺陷干扰颗粒体内外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3
作者 韩哲 周洪经 +3 位作者 赵杰 贾浩波 陈曦腾 石立莹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仙台病毒Tianjin株缺损干扰颗粒(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 ,DI颗粒)体内外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滴度仙台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分别与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作用不同时间,以培养基作为阴性对... 目的探讨仙台病毒Tianjin株缺损干扰颗粒(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 ,DI颗粒)体内外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滴度仙台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分别与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作用不同时间,以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完整病毒作为阳性对照,通过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染色、AnnexinⅤ-FITC/PI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建立大鼠皮下胶质瘤模型,通过测量肿瘤大小观察DI颗粒抑瘤作用,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6细胞在体外经DI颗粒诱导后, 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呈阶梯状;流式细胞仪及TUNEL检测显示,DI颗粒组与完整病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型。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I颗粒和完整病毒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DI颗粒组和完整病毒组瘤结节内瘤细胞较少;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显示DI颗粒组和完整病毒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以上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仙台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在体内外均能引起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型,提示DI颗粒有辅助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台病毒Tianjin株 缺损干扰颗粒 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 凋亡
原文传递
过继转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光相干断层扫描与病变程度评分以及组织病理学评价的比较
4
作者 智蕴涛 陈曦腾 +2 位作者 李雁 李筱荣 张晓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观察探讨过继转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EAu)小鼠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与病变程度评分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其意义。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抗原特异性T细胞建立过继转移EAU动物模型。过继免疫后9d开始,每... 目的观察探讨过继转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EAu)小鼠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与病变程度评分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其意义。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抗原特异性T细胞建立过继转移EAU动物模型。过继免疫后9d开始,每3天观察1次直至过继免疫后60d,间接检眼镜联合前置镜观察小鼠眼底炎症情况并进行评分。将病变程度分为发病初期、发病早期、高峰前期、高峰期、恢复期、末期,相应评分分别为0.5、1.0、1.5~2.0、2.5~3.0、1~2分以及小于1分。过继免疫后9、11、16、21、26、30、35、40、50、60d采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仪测量距视盘边缘约1个视盘直径范围的视网膜厚度(RT)。依据OCT检查结果将病变程度分为0.O~4.0分。过继免疫后9、21、60d处死小鼠,摘取眼球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分析各检查时间点OCT图像特征与眼底病变程度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过继免疫后9、16、21、26d分别为EAU发病初期、发病早期、高峰前期和高峰期,OCT评分分别为0.5、1.0、2.0、4.0分;30d为恢复期,可见玻璃体炎症细胞减少,OCT评分平均为3.0分;60d为末期,玻璃体炎症细胞浸润消退,视网膜萎缩,RT降低,OCT评分0.5分。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病初期、发病早期玻璃体腔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视网膜结构相对正常;高峰前期视网膜水肿、玻璃体腔可见炎症细胞及视网膜结构紊乱;恢复期玻璃体腔可见极少量炎症细胞,视网膜萎缩变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CT评分和病变程度评分高度相关(r=0.9579,P〈0.0001)。结论过继转移EAu模型小鼠OCT检查结果与其病变程度评分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OCT检查结果有助于动态量化评估EAu模型小鼠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病理生理学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后黄斑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焦明菲 刘巨平 +1 位作者 陈曦腾 李筱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视网膜黄斑区结构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74例(74只眼),其中男性31例,女性43例,年龄...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视网膜黄斑区结构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74例(74只眼),其中男性31例,女性43例,年龄(68.1±6.9)岁.术前进行眼科术前常规检查及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行玻璃体切除术剥除黄斑前膜,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椭圆体带形态的变化,并按术前椭圆体带是否连续将患者分为连续组52例、断裂组22例.对术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年龄及病程与手术前后BCVA的关系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BCVA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LogMAR视力分别为0.59±0.26、0.63±0.34、0.46±0.22、0.45±0.23、0.41±0.23(F=25.122,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68.12±73.07)、(371.57±57.09)、(320.57±65.88)、(294.85±69.36)、(283.5±66.56)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02,P<0.05).连续组患者术后视力为(0.34±0.27),较断裂组(0.62±0.24)改善明显(t=-4.209,P<0.05).术前黄斑水肿的程度与术后视功能无明显相关(r=-0.015,P>0.05).术后1年7例患者存在黄斑水肿.结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与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无明显相关性,椭圆体带连续性好的患者术后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外膜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视敏度
原文传递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恢复期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与血管直径测量 被引量:2
6
作者 乐毅 张晓敏 +3 位作者 王梅艳 陈曦腾 杨锦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测量分析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恢复期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管直径。方法横断面研究。临床确诊为VKH综合征恢复期的14例患者28只眼(VKH组)及正常健康者10名2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无创视网膜血氧... 目的测量分析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恢复期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管直径。方法横断面研究。临床确诊为VKH综合征恢复期的14例患者28只眼(VKH组)及正常健康者10名2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无创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分析仪对两组受检者视网膜动静脉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分析。受检者充分散瞳后取坐位,在暗室内采用570、600nm波长过滤器采集图像并将其融合后,用不同颜色标识视网膜血管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每位受检者均重复检查2~3次,取平均值。所有图像采集均由同一位技术员完成。每只眼仅选择一张最高质量的图像,通过仪器配套软件测量分析距离视盘1.5~3.0个视盘直径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血管直径。所有图像分析、数据采集均由另一技术员完成。结果VKH组、对照组受检者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54.34±8.05)%、(60.07±7.91)%;VKH组患者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受检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3,P=0.017)。VKH组、对照组受检者视网膜动脉直径分别为(102.8±18.1)、(112.9±19.8)μm;VKH组患者视网膜动脉直径较对照组受检者明显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6,P=0.018)。两组受检者视网膜静脉直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血氧饱和度动静脉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14、1.353、-0.631,P=0.989、0.179、0.536)。结论与正常健康者比较,VKH综合征恢复期患者视网膜动脉直径明显变小,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视网膜静脉直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血氧饱和度动静脉差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并发症 血氧测定法 视网膜血管/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