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及肝素钠对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促进血管新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木升 洪永昌 +3 位作者 谢汉洪 叶丛 陈裕祥 李银清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尿激酶及肝素钠对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促进血管新生的效果。方法将行断指再植术的189例患者(312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激酶组(99例,168指)和肝素钠组(90例,144指)。比较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血液流变... 目的比较应用尿激酶及肝素钠对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促进血管新生的效果。方法将行断指再植术的189例患者(312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激酶组(99例,168指)和肝素钠组(90例,144指)。比较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血液流变指标、凝血功能情况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差异。结果血管危象发生率尿激酶组低于肝素钠组(26. 8%vs 38. 2%),断指再植成活率尿激酶组高于肝素钠组(89. 3%vs 80. 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5 d后,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及低切黏度尿激酶组均低于肝素钠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时间尿激酶组均长于肝素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3 d时,尿激酶组b FGF及VEGF水平达到最高值,且高于肝素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对肝素钠,断指再植术后给予尿激酶更能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增加b FGF及VEGF水平,从而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肝素钠 断指再植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静脉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9
2
作者 袁灼辉 赵军 +2 位作者 王鹏程 陈木升 尹志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 通过对静脉皮瓣成活机理的研究,探讨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2009年9月—2013年6月,142例游离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中19例发生血管危象,分析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处理方法. 结果... 目的 通过对静脉皮瓣成活机理的研究,探讨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2009年9月—2013年6月,142例游离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中19例发生血管危象,分析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处理方法. 结果 19例血管危象中,发生静脉吻合口栓塞11例(7.7%),皮瓣肿胀瘀血3例(2.1%),血肿压迫血管蒂3例(2.1%),供血血管压力不足2例(1.4%),经手术探查或保守处理后皮瓣成活15例(78.9%). 结论 完善的术前设计,选用较高压力的营养血管,积极预防应对术后血管危象可提高静脉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皮瓣 成活原理 血管危象
下载PDF
双静脉皮瓣桥接移植修复手指腹皮肤缺损 被引量:4
3
作者 袁灼辉 尹志成 +2 位作者 赵军 王鹏程 陈木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介绍前臂双静脉皮瓣在手指近中节指腹皮肤并指动脉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包含两条静脉的前臂静脉皮瓣,修复2—5指近中节,拇指近节皮肤并指动脉缺损68例85指,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2.0 cm~3.0 ... 目的:介绍前臂双静脉皮瓣在手指近中节指腹皮肤并指动脉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包含两条静脉的前臂静脉皮瓣,修复2—5指近中节,拇指近节皮肤并指动脉缺损68例85指,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2.0 cm~3.0 cm×6.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手指外形满意,运动功能良好。修复皮瓣感觉恢复不理想,两点辨别觉6~12 mm,平均8 mm ,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游离的含双静脉的前臂静脉皮瓣可用于手指皮肤并指动脉缺损的修复重建,该皮瓣具有取材方便、厚薄适中、柔韧性好的优点,感觉恢复不良是其主要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软组织损伤 静脉皮瓣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治疗足踝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木升 洪永昌 +3 位作者 谢汉洪 叶丛 陈裕祥 李银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4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治疗足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足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 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治疗足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足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56±5.12)d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12.56±3.1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16±3.15)、(16.23±4.2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可显著改善足踝部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治疗 足踝部骨折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血流桥接手掌毁损血管重建血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木升 洪永昌 +4 位作者 谢汉洪 袁灼辉 李银清 叶茂球 陈榕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245-246,共2页
目的分析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血流桥接手掌毁损血管重建血运的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对11例手掌毁损伤创面进行修复并桥接手部缺损动脉,重建手指血运。对术后的外形功能随访。结果 11例皮瓣和手... 目的分析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血流桥接手掌毁损血管重建血运的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对11例手掌毁损伤创面进行修复并桥接手部缺损动脉,重建手指血运。对术后的外形功能随访。结果 11例皮瓣和手部组织全部成活,皮瓣供区创面直接闭合10例,1例皮瓣供区植皮修复。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桥接血管吻合良好,手部组织和皮瓣血运恢复良好,手部伤口供区Ⅰ期愈合,皮瓣恢复感觉,改善关节活动度。皮瓣质地、颜色、薄厚均较好,患者对皮瓣外形较为满意。结论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血流桥接手掌毁损伤血管既可覆盖创面又可恢复血供,是目前重建手掌毁损伤血运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毁损伤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血流桥接 皮瓣
下载PDF
手部掌骨与皮肤缺损修复中使用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木升 洪永昌 +3 位作者 谢汉洪 叶丛 陈裕祥 李银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手部掌骨与皮肤缺损修复中使用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手部掌骨与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使用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治疗,随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移植的皮瓣均存活,皮... 目的探讨手部掌骨与皮肤缺损修复中使用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手部掌骨与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使用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治疗,随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移植的皮瓣均存活,皮瓣外观较好,其中2例在术后发生感染,2例发生皮瓣边缘静脉血液循环障碍,使用相关药物治疗后,情况恢复。修复后的掌骨与皮肤外形轮廓没有发生改变,颜色正常,触感良好,功能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手部掌骨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皮瓣 皮瓣修复 皮肤缺损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水中慢跑运动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木升 谢汉洪 +8 位作者 叶丛 谭志超 陈榕生 陈少真 梁添丽 丹青 李海珊 陈梦 张世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4期184-188,共5页
目的观察水中慢跑运动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康复治疗,研究组术后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水... 目的观察水中慢跑运动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康复治疗,研究组术后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水中慢跑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治疗前及出院后1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康复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周,两组屈膝最大角度、伸膝最大角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屈膝最大角度(126.62±20.25)°、伸膝最大角度(-1.32±0.87)°均大于对照组的(105.65±12.38)、(-3.24±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1.14±1.01)分低于对照组的(3.03±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周,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Lysholm评分(83.51±12.38)分、IKDC评分(84.88±10.6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62±10.47)、(74.65±9.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慢跑运动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优势明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水中慢跑运动 膝关节功能 康复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和传统综合治疗方法在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叶丛 陈木升 +5 位作者 李海珊 冯文庆 陈少真 谢汉洪 杨银香 刘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8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患者应用传统综合治疗方法与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患者应用传统综合治疗方法与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传统综合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联合采用手法牵伸及冲击波治疗效果分析及腕关节功能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汉洪 陈木升 +5 位作者 陈榕生 赵丹青 李海珊 陈少真 何惠琴 刘美嫦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联合采用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法牵伸治疗,实验... 目的探讨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联合采用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法牵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VAS评分和PRWE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1周后,且同时期VAS评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WE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PRW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1周后,且同时期PRW评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牵伸及冲击波治疗联合应用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更好,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手法牵伸治疗 冲击波治疗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护理评价会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熠 高燕 +6 位作者 王和强 吴煜坚 刘兵 陈国 陈木升 张建丽 郑玉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2期179-181,190,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评价会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评价会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价以及组织责任护士开展护理评价会议,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日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Bra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Bra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评价会既可以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又可以促进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评价会 胫腓骨骨折术后 康复
下载PDF
屈肌腱滑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丛 冯文庆 +2 位作者 伍瑞荣 陈木升 谢汉洪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在屈肌腱滑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下对手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断指再植术后患者6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肌腱滑动训练干预,观察组联...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在屈肌腱滑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下对手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断指再植术后患者6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肌腱滑动训练干预,观察组联合中药熏蒸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断指再植成活率、优良率及手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断指再植成功率、近期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肌腱活动度、握力大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肌腱活动度、握力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肌腱滑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能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对患手功能恢复效果好,提高患手精细动作功能,改善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滑动训练 中药熏蒸 断指再植术 手功能
下载PDF
高频超声动态观察电子生物反馈对跟腱断裂术后治疗效果研究
12
作者 吴冬梅 王和强 +7 位作者 陈木升 高燕 韩伟贤 陈国 董其昌 钟锡波 朱惠萍 李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7期2030-203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动态观察电子生物反馈对跟腱断裂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跟腱断裂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及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以患侧为研究组,以健侧为对照组,术后1周、2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动态观察电子生物反馈对跟腱断裂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跟腱断裂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及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以患侧为研究组,以健侧为对照组,术后1周、2周、6周、3个月、6个月和1年对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各时期研究组的超声表现,并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6周、3个月、6个月和1年应用巴氏指数(BI)、Fugl-Meyer(FMI)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肢体功能状态和步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周时,研究组跟腱的超声表现为断端增粗,前后径和横径增大; 2周时,跟腱前后径和横径仍显示增大,跟腱断端血流较1周时显示减少; 6周时,跟腱的前后径和横径相比2周时有所减小,相比健侧仍增粗,断端可探测少许血流信号; 3个月时,跟腱前后径和横径明显减小,跟腱断端基本不可探及血流信号; 6个月时,跟腱前后径和横径和跟腱断端回声较3个月时无显著变化; 1年时,跟腱回声基本与健侧相同,跟腱断端部位无血流信号。术后患侧与健侧不同测量点跟腱横断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超声监测根尖周长显示出逐渐变小的趋势。手术后随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结论对行跟腱断裂术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电子生物反馈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而高频超声动态则可通过对病变位置周长和断端血流变化的观察来准确反映出术后病情的变化,为功能锻炼和术后的康复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动态 电子生物反馈 跟腱断裂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木升 洪永昌 +4 位作者 谢汉洪 袁灼辉 李银清 叶茂球 陈榕生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一2014年12月选取38例皮瓣修复创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观察组使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修复,比较...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一2014年12月选取38例皮瓣修复创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观察组使用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修复,比较2组缺损面积、手术及住院时间、皮瓣存活率、供血期愈合率,术后1年外观及感觉满意度。结果:2组的缺损面积、手术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100%(19/19),高于对照组的68.4%(13/19);观察组的供区短期愈合率100%(19/19),高于对照组的36.8%(7/19)。观察组术后1年皮瓣外观和感觉的满意度100%(19/19),高于对照组的4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有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和1期愈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 皮瓣游离 创面修复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水中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丛 陈木升 +5 位作者 李海珊 冯文庆 陈少真 谢汉洪 杨银香 刘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8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水中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水中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 目的:探讨水中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水中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膝关节主动复位角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院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6周时膝关节主动复位角度误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时2组膝关节主动复位角度误差值均较术后6周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中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应用,可提高膝关节的功能及本体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水中步行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 膝关节
原文传递
中药熏蒸联合水疗在减轻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汉洪 陈木升 +5 位作者 赵丹青 陈榕生 李海珊 李锦嫦 钟林森 李春柳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5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水疗在减轻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我院康复治疗的34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奇偶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17)行水疗治疗,观察组(n=17)行中药熏蒸联合水疗治疗,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水疗在减轻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我院康复治疗的34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奇偶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17)行水疗治疗,观察组(n=17)行中药熏蒸联合水疗治疗,统计分析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肢疼痛、肿胀程度、临近关节活动度和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患肢VAS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和临近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2组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水疗能够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患肢疼痛和肿胀程度,改善临近关节活动度,且对提升睡眠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中药熏蒸 水疗 疼痛 肿胀 PSQI
原文传递
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价
16
作者 谢汉洪 陈木升 +4 位作者 赵丹青 陈榕生 李海珊 胡星慧 叶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2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坐位与... 目的:探讨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及关节活动度。结结果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6min步行距离及10m步行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髋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能有效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关节 术后康复 坐位 卧位 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 肢体运动功能 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