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2号的选育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永红 周光凡 +4 位作者 林合清 刘义华 王彬 陈材林 王旭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40,共3页
涪杂2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54-5A为母本,以自交系920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产量优势明显,耐先期抽薹,株型紧凑,瘤茎形状美观,皮薄筋少,加工品质好。特别是能在8月下旬〔比正常播期提早15d(... 涪杂2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54-5A为母本,以自交系920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产量优势明显,耐先期抽薹,株型紧凑,瘤茎形状美观,皮薄筋少,加工品质好。特别是能在8月下旬〔比正常播期提早15d(天)〕播种,翌年1月上中旬〔比正常收获提早45d(天)〕收获。适宜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m2产量2500~3000kg,高产可达3500k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涪杂2号 一代杂种 胞质雄性不育系
下载PDF
茎瘤芥杂交种“涪杂1号”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冷蓉 王彬 +4 位作者 陈材林 周光凡 范永红 林合清 刘义华 《西南园艺》 2005年第6期49-50,共2页
"涪杂1号"是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率先育成的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Tsen et Lee)杂一代新品种,于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正在重庆、四川榨菜原料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涪杂1号"是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率先育成的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Tsen et Lee)杂一代新品种,于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正在重庆、四川榨菜原料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具有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较抗(耐)病毒病及霜霉病,菜形美观,加工成菜率高等显著优点,是一个优良的杂交茎瘤芥新品种,主作榨菜原料栽培.作者于1998-2000年对该品种在重庆涪陵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如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并经近年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一般产量达2 500~3 000kg/667 m2,高产栽培可达4 000 kg/667 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茎瘤芥 杂交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重庆市涪陵区 农业科学研究所 大面积推广 JUNCEA 四川榨菜
下载PDF
茎瘤芥瘤茎生长量与瘤茎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义华 周光凡 +2 位作者 范永红 林合清 陈材林 《耕作与栽培》 2002年第6期32-32,共1页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 ,对其瘤茎性状进行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回归方程 :^y =1 974 - 15 4 6 5 1x1+5 886x2 ,sy/12 =5 6 6 85 9g,(^y :瘤茎生长量 ,x1:纵径 ,x2 :纵横乘积 ) 。
关键词 茎瘤芥 瘤茎 生长量 相关性状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芥菜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材林 周光凡 +2 位作者 杨以耕 陈学群 刘念慈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7-21,共5页
6年来,通过993份芥菜资源材料的栽培观察和20个省市区的调查及有关资料的分析,探明了我国芥菜栽培种分属根芥、茎芥、叶芥、苔芥4大类16个变种,全国各省市除高寒干旱地区外,均有栽培。其中以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至东南沿海区域为... 6年来,通过993份芥菜资源材料的栽培观察和20个省市区的调查及有关资料的分析,探明了我国芥菜栽培种分属根芥、茎芥、叶芥、苔芥4大类16个变种,全国各省市除高寒干旱地区外,均有栽培。其中以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至东南沿海区域为主要栽培区。以各地芥菜生产的播收期为出发点,结合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兼顾行政区划,在分类与分布的基础上,将我国芥菜栽培分为6个自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分类 变种 分布
下载PDF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1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材林 周光凡 +3 位作者 范永红 林合清 刘义华 王彬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4,共2页
涪杂1号茎瘤芥母本是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父本是优良的茎瘤芥自交系920154。该一代杂种从出苗至现蕾150~155 d(天),属中熟类型。瘤茎近圆球形,加工性能好,品质优,适于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最... 涪杂1号茎瘤芥母本是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父本是优良的茎瘤芥自交系920154。该一代杂种从出苗至现蕾150~155 d(天),属中熟类型。瘤茎近圆球形,加工性能好,品质优,适于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最高可达4 00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新品种 涪杂1号 选育 一代杂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中国的芥菜起源探讨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材林 周源 +2 位作者 周光凡 陈学群 范永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6-11,共6页
从我国芥菜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考证、野生芥菜及原始亲本种的存在与分布、栽培芥菜的变异与分布等方面,对中国的芥菜起源进行探讨,结果证明:中国是芥菜原生起源中心或起源中心之一;西北地区是中国的芥菜起源地;中国的栽培芥菜是由原生中... 从我国芥菜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考证、野生芥菜及原始亲本种的存在与分布、栽培芥菜的变异与分布等方面,对中国的芥菜起源进行探讨,结果证明:中国是芥菜原生起源中心或起源中心之一;西北地区是中国的芥菜起源地;中国的栽培芥菜是由原生中国的野生芥菜进化而来,最早的出现年代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四川盆地是芥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起源
下载PDF
芥菜分类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杨以耕 刘念慈 +3 位作者 陈学群 陈材林 周光凡 廖克礼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从全国收集的609份芥菜品种资源材料中,发现了4个新的变种;提出16个变种的新的芥菜分类系统及汉名正名的建议;并对在芥菜分类中引起混乱的5个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见解。
关键词 芥菜 品种资源 芥菜分类
下载PDF
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主要性状调查 被引量:22
8
作者 范永红 周光凡 陈材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共4页
以芥菜型油菜不育系欧新A为不育源,茎瘤芥品种为转育父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选育出不育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 22个,并以92-3A、118-3A、122-3A等不育系为代表,对不育系的主要特征和性状表现进行了系统... 以芥菜型油菜不育系欧新A为不育源,茎瘤芥品种为转育父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选育出不育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 22个,并以92-3A、118-3A、122-3A等不育系为代表,对不育系的主要特征和性状表现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胞质雄性不育系 选育 花器特征 开花特点 育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四川盆地芥菜次生多样化中心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光凡 陈材林 +2 位作者 陈学群 周源 杨以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5-8,共4页
四川盆地的芥菜分布、栽培面积、变异类型和品种数量均居全国之首。以盆地为中心,周围各省区变种和品种数量有明显递减趋势,且多数变种有由盆地向周围扩散的历史痕迹。但是,史载四川盆地芥菜栽培晚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且盆地内... 四川盆地的芥菜分布、栽培面积、变异类型和品种数量均居全国之首。以盆地为中心,周围各省区变种和品种数量有明显递减趋势,且多数变种有由盆地向周围扩散的历史痕迹。但是,史载四川盆地芥菜栽培晚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且盆地内既未发现芥菜基本祖种之一——黑芥(Brassica nigra),也未发现野生芥菜(Brassica juncea)。由此,笔者认为,四川盆地是芥菜的次生多样化中心,并就该中心的成因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多样化中心 四川 品种分布
下载PDF
栽培芥菜、野生芥菜及其基本祖种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源 陈学群 +2 位作者 周光凡 陈材林 范永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42-46,共5页
就我国的栽培芥菜(Brassica juncea)、野生芥菜(Brassica juncea)、野生黑芥(Brassica nigra)和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分析,通过酶谱比较,初步认为:我国西北地区也可能是芥菜起源... 就我国的栽培芥菜(Brassica juncea)、野生芥菜(Brassica juncea)、野生黑芥(Brassica nigra)和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分析,通过酶谱比较,初步认为:我国西北地区也可能是芥菜起源地;我国广泛分布的栽培芥菜是我国野生芥菜演化发展的结果;芥菜根、茎、叶、苔四大类群存在酶谱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栽培种 野生种 同功酶
下载PDF
茎瘤芥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义华 周光凡 +2 位作者 范永红 林合清 陈材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33-38,共6页
以 11个茎瘤芥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 ,研究了F1 优势表现特点及其与亲本间的关联性 ,并对F1 主要性状与其产量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F1 具有较强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瘤茎重 (单株产量 )和单株鲜重显著、极显著超过大值亲... 以 11个茎瘤芥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 ,研究了F1 优势表现特点及其与亲本间的关联性 ,并对F1 主要性状与其产量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F1 具有较强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瘤茎重 (单株产量 )和单株鲜重显著、极显著超过大值亲本 ,瘤茎横径超过大值亲本接近显著水平 ,菜形指数显著低于双亲均值。叶长、叶宽、瘤茎纵径、根鲜重与大值亲本差异不显著。 (2 )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株鲜重、菜形指数、瘤茎横径等性状优势的共同影响。 (3 )F1 各性状对其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瘤茎横径 ,其余性状依次为叶长 >叶宽 >单株鲜重 >瘤茎纵径 >菜形指数。 (4 )F1 叶长、叶宽、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性状值呈显著正相关 ,F1叶长、根重、单株产量、瘤茎横径与大值亲本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F1 单株产量、株鲜重、根鲜重与双亲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5 )单株产量、瘤茎横径平均优势强弱与双亲差值呈显著正相关 ,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母本值影响较大。还讨论了茎瘤芥杂种优势利用亲本选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杂种一代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单株产量
下载PDF
芥菜脂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学群 周光凡 +2 位作者 周源 范永红 陈材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40-46,共7页
以芥菜四大类16个变种44份代表品种的成熟花蕾为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法进行了脂酶同工酶研究。经酶谱类型比较和平均酶谱距离的统计分析,提出了芥菜根、茎、叶、薹四大类作为种以下,变种以上的亚种序级的生化证据,从生化角... 以芥菜四大类16个变种44份代表品种的成熟花蕾为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法进行了脂酶同工酶研究。经酶谱类型比较和平均酶谱距离的统计分析,提出了芥菜根、茎、叶、薹四大类作为种以下,变种以上的亚种序级的生化证据,从生化角度论证了四大类群间的亲缘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脂酶同工酶
下载PDF
芥菜的种内进化及进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学群 陈材林 +2 位作者 周源 周光凡 范永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6-12,共7页
结合形态学性状的比较分析和生物化学的证据,参照历史资料的考证结果,对芥菜16个变种的亲缘关系和演变历程进行了探讨。认为野生芥菜可能最初产生了叶芥,而根、茎、薹芥均由叶芥演变而来;提出了芥菜进化系谱图并探讨了芥菜进化的... 结合形态学性状的比较分析和生物化学的证据,参照历史资料的考证结果,对芥菜16个变种的亲缘关系和演变历程进行了探讨。认为野生芥菜可能最初产生了叶芥,而根、茎、薹芥均由叶芥演变而来;提出了芥菜进化系谱图并探讨了芥菜进化的细胞学基础及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进化 系谱图 选择
下载PDF
无防腐剂塑料袋方便榨菜——微波杀菌保鲜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地元 陈材林 余燕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41-44,共4页
近几年来,市面上出现的塑料袋装榨菜,以其装璜美观、标准计量、携带食用方便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产生了另一严重弊端。
关键词 塑料袋 方便榨菜 微波 杀菌 保鲜
下载PDF
中国的芥菜起源探讨
15
作者 陈材林 周源 《重庆农业科技》 1992年第1期3-7,20,共6页
关键词 芥菜 起源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