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4例小结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村龙 周丹 +2 位作者 张春恩 万田寞 刘思德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0年第2期57-58,共2页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是国外80年代发明的一种内镜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设备及技术不断完善,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国内近年来也有多家医院开展该技术,我院自1999年7月开始以来,共做了4例5次胃造瘘,取得满意效果,小结如下。
关键词 经皮穿刺胃造瘘术 内镜 PEG 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适应症 并发症
下载PDF
幼年性息肉癌变3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村龙 方国存 张月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520-520,共1页
关键词 幼年性息肉癌变 肠息肉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胃肠道出血的内镜诊治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村龙 宋于刚 周殿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824-826,共3页
0引言 胃肠道出血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病征,尽管大约2/3的消化道出血属自限性,但总的死亡率高达8.0-1 3.7%.近10 a来,由于内镜诊疗技术的普遍应用,虽然未能减少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但有充分证据表明内镜止血治疗能降低出血的死亡率,可明显... 0引言 胃肠道出血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病征,尽管大约2/3的消化道出血属自限性,但总的死亡率高达8.0-1 3.7%.近10 a来,由于内镜诊疗技术的普遍应用,虽然未能减少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但有充分证据表明内镜止血治疗能降低出血的死亡率,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率、输血量、急诊手术率和患者的住院费用[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出血的 内镜 诊断 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胃镜
下载PDF
大肠早期癌变息肉的内镜诊治及随访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村龙 杨希山 +3 位作者 张振书 潘德寿 万田谟 张亚历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4-165,共2页
通过详细的病理学检查,从4000例内镜切除的息肉病人中发现121例病人为早期癌变息肉。根据癌组织侵润的深度和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决定行内科保守治疗或补做外科根治术,所有病人每年一次内镜检查。结果显示:33例m癌病人、27例切缘无癌... 通过详细的病理学检查,从4000例内镜切除的息肉病人中发现121例病人为早期癌变息肉。根据癌组织侵润的深度和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决定行内科保守治疗或补做外科根治术,所有病人每年一次内镜检查。结果显示:33例m癌病人、27例切缘无癌细胞残留而且未做手术的sm1癌病人和38例补做根治术的sm2癌病人均未出现复发,1例切缘有癌细胞残留的sm1癌和3例sm2癌因未做根治术出现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大肠息肉 内窥镜检 预后
下载PDF
生态调节剂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村龙 潘令嘉 +1 位作者 周殿元 张秀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30,共2页
本文观察了生态调节剂防治剂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效果并调查抗生素对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预防组AAD的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8.6%),预防组肠道菌群失调较轻而对照组肠道菌群明显失调;应用生态调... 本文观察了生态调节剂防治剂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效果并调查抗生素对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预防组AAD的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8.6%),预防组肠道菌群失调较轻而对照组肠道菌群明显失调;应用生态调节剂治疗AAD有效率为80.3%,治疗后AAD病人肠道菌群失调有明显好转。提示生态调节剂能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AA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节剂 抗生素相关性 腹泻 药源性疾病
下载PDF
难辨梭菌在地鼠肠粘膜中粘附定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村龙 潘令嘉 周殿元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8-21,共4页
我们对难辨梭菌(C.d.)在地鼠肠粘膜中的定植进行了细菌分离和超微结构的研究,以探索C.d.的定植及C.d.性肠炎的发病机理。结果表明,用抗生素处理再接种C.d.的地鼠肠粘膜和盲肠内容物均分离到C.d.并证明正常菌群对C.d.定植有拮抗作用。不... 我们对难辨梭菌(C.d.)在地鼠肠粘膜中的定植进行了细菌分离和超微结构的研究,以探索C.d.的定植及C.d.性肠炎的发病机理。结果表明,用抗生素处理再接种C.d.的地鼠肠粘膜和盲肠内容物均分离到C.d.并证明正常菌群对C.d.定植有拮抗作用。不同肠段内C.d.的定植量有较明显的差别。无毒株与毒力株定值量亦稍有不同。接种C.d.自第5天起逐渐减少。接种C.d后24小时扫描电镜可见肠粘膜粘液层内和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C.d.定植。透射电镜亦观察到在上皮细胞表面有C.d.定植。毒力株定植12小时可引起上皮细胞线粒体和细胞基质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辨梭菌 定植 肠粘膜
下载PDF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致消化道出血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村龙 万田谟 冯福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1999年第4期79-80,共2页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属常染色体湿性遗传,最常见表现为局部皮肤、鼻、口腔粘膜的多发毛细血管扩张症出血,胃肠道粘膜毛细血管扩张,也属较常见症状,多数表现为黑便.文献报道13~30%的HHT病人出现较明显胃肠道出血,我...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属常染色体湿性遗传,最常见表现为局部皮肤、鼻、口腔粘膜的多发毛细血管扩张症出血,胃肠道粘膜毛细血管扩张,也属较常见症状,多数表现为黑便.文献报道13~30%的HHT病人出现较明显胃肠道出血,我们近年用内镜诊断2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HHT,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HHT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胃肠道出血 常见症状 多发 黑便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口腔粘膜 内镜诊断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肠粘膜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村龙 王群英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8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肠粘膜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葡萄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应用RT-PCR检测小鼠肠粘膜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UC急性期应用双歧...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肠粘膜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葡萄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应用RT-PCR检测小鼠肠粘膜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UC急性期应用双歧杆菌可降低TNF-α,IL-1β的表达;提高IL-10的表达。结论: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能是降低TNF-α,IL-1β的表达,提高IL-1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双歧杆菌 细胞因子 动物模型 UC
下载PDF
难辨梭菌性肠炎与肠菌群失调的关系
9
作者 陈村龙 周殿元 +2 位作者 潘令嘉 张秀荣 黄钲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69-71,共3页
本文对11例难辨梭菌性肠炎(CDEC)患者的粪便进行10种肠道菌的定量分析,并与20例其他原因腹泻病人和22例健康成人的肠菌比较。结果表明CDEC病人的粪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明显低于两对照组,其他菌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提示大肠杆菌和双... 本文对11例难辨梭菌性肠炎(CDEC)患者的粪便进行10种肠道菌的定量分析,并与20例其他原因腹泻病人和22例健康成人的肠菌比较。结果表明CDEC病人的粪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明显低于两对照组,其他菌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提示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减少在CDE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我们对CDEC病人发病前所用抗生素作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使用较多的有庆大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辨梭菌 肠菌群 抗生素
下载PDF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艰难梭菌产毒株
10
作者 陈村龙 周殿元 +2 位作者 潘令嘉 王继德 邓惠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以艰难梭菌A毒素基因非重复片段中的两个寡核苷酸链作引物,扩增306bp,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扩增31株细菌,结果19株艰难梭菌产毒株均扩增出单一特异的电泳带,而8株艰难梭菌无毒株、2株索氏梭菌和2株大肠杆菌均无特异带出现。将艰难梭菌产... 以艰难梭菌A毒素基因非重复片段中的两个寡核苷酸链作引物,扩增306bp,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扩增31株细菌,结果19株艰难梭菌产毒株均扩增出单一特异的电泳带,而8株艰难梭菌无毒株、2株索氏梭菌和2株大肠杆菌均无特异带出现。将艰难梭菌产毒株的模板DNA从50ng稀释至0.5ng后再进行多聚酶链反应,结果仍可见特异扩增带。说明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艰难梭菌产毒株较之细菌分离培养、细胞毒索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优点,可望用于临床标本的直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产毒株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致消化道出血2例报告
11
作者 陈村龙 万田谟 冯福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护张 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HHT
下载PDF
艰难梭菌在肠粘膜的定植及其对肠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陈村龙 潘令嘉 +1 位作者 周殿元 张秀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28-32,共5页
应用细菌定量培养和电镜技术对艰难梭菌(Cd)在地鼠肠道粘膜定植及早期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未经抗生素处理的地鼠接种Cd后,肠粘膜中未能培养出Cd:经抗生素预处理再接种Cd的地鼠肠粘膜和盲肠内容物中均能分离到Cd;但不同菌株的定植量... 应用细菌定量培养和电镜技术对艰难梭菌(Cd)在地鼠肠道粘膜定植及早期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未经抗生素处理的地鼠接种Cd后,肠粘膜中未能培养出Cd:经抗生素预处理再接种Cd的地鼠肠粘膜和盲肠内容物中均能分离到Cd;但不同菌株的定植量有明显的差别;不同肠段中Cd定植量也有较明显差别;随着时间推移,定植量逐渐减少。以上结果说明Cd的定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d主要定植于肠粘膜粘液层和上皮细胞表面。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接种Cd毒力株12h,上皮细胞微绒毛和线粒体肿胀,继而绒毛坏死脱落,线粒体水肿、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肠粘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肠镜检出增生性息肉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陈村龙 林学军 冯福才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6年第1期71-72,共2页
近年调查表明,增生性息肉常与腺瘤和癌伴存,与大肠癌有一些生物学方面的共性,因此对增生性息肉在大肠癌发生学中的作用及直肠己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该息肉时是否应作全结肠镜检查等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对近年检出的126例病人进行... 近年调查表明,增生性息肉常与腺瘤和癌伴存,与大肠癌有一些生物学方面的共性,因此对增生性息肉在大肠癌发生学中的作用及直肠己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该息肉时是否应作全结肠镜检查等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对近年检出的126例病人进行分析,与同期腺瘤病人比较,并对部份病人进行随访,以期探讨肠镜检出增生息肉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 增生性息肉 肿瘤 腺瘤 直肠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内镜的消毒与管理 被引量:46
14
作者 陈进华 陈村龙 +1 位作者 张亚莉 汪能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加强综合性医院内镜的消毒与管理。方法 通过对医院各内镜使用科室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结果 通过加强培训 ,做好前瞻性监测 ,加强对特殊患者用过的内镜灭菌和消毒以及对操作人员做好自我护等措施 ,有效地减少了患... 目的 加强综合性医院内镜的消毒与管理。方法 通过对医院各内镜使用科室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结果 通过加强培训 ,做好前瞻性监测 ,加强对特殊患者用过的内镜灭菌和消毒以及对操作人员做好自我护等措施 ,有效地减少了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结论 内镜消毒必须遵循清洁与清洗、消毒与灭菌、干燥与保存、监测与监督等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消毒 管理 综合性医院内镜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Th1/Th2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被引量:24
15
作者 崔海宏 陈村龙 +3 位作者 杨玉捷 张祚建 张耀东 崔耀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内Thl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2,Th2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的作用。方法:住院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8-59(平均45±13)岁,全部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组织学...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内Thl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2,Th2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的作用。方法:住院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8-59(平均45±13)岁,全部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并连续粪培养2次排除细菌感染,同时加除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肠道肿瘤和内分泌疾病,病变部位包括全结肠型15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型6例;临床类型包括复发型20例,持续型7例和初发型3例,急性期患者均服用强的松30mg,柳氮磺胺嘧啶500mg2次/d.治疗8wk后复查纤维结肠镜.另选健康对照20名,男14名,女6名,年龄22-61(平均43±12)岁,排除胃肠道和内分泌疾病.应用RT-PCR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内细胞因子的发达。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和糖皮质激素可降低TNF-α(急性期1.22±0.02,慢性期0.78±0.08,P<0.01)、IL-2(急性期0.82±0.06,慢性期0.47±0.04,P<0.01)的表达;提高IL-10(急性期0.68±0.03,慢性期0.91±0.02,P<0.01的表达。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分泌Thl细胞因子为主,存在Thl和Th2细胞因子的平衡漂移。提示他们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 细胞因子 m-RNA Thl型细胞 电子结肠镜 组织学检查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菌群改变及抗体反应 被引量:32
16
作者 崔海宏 陈村龙 +5 位作者 孙勇 王亚东 张耀东 杨玉捷 王群英 潘令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 (1B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 发现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菌群中肠杆菌 (8 82± 0 69,P <0 0 5 )、肠球菌 (7 7...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 (1B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 发现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菌群中肠杆菌 (8 82± 0 69,P <0 0 5 )、肠球菌 (7 73± 0 2 1,P <0 0 1)及小梭菌 (6 68± 0 78,P <0 0 1)的数量显著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89± 0 3 4,P <0 0 1)和乳杆菌 (6 95± 0 5 2 ,P <0 0 1)的数量明显下降 ,而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拟杆菌 (7 2 6± 0 0 3 ,P <0 0 5 )及双歧杆菌 (7 5 9± 0 3 4,P <0 0 1)较急性期明显上升 ,小梭菌 (6 13± 0 66,P <0 0 1)明显下降。急性期克隆氏病患者的菌群中肠杆菌 (8 93± 0 62 ,P <0 0 1)和酵母菌 (3 88± 0 96,P <0 0 5 )明显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44± 0 2 5 ,P <0 0 1)和乳杆菌 (6 87± 0 43 ,P <0 0 1)明显下降。缓解期较正常菌群相比肠杆菌 (8 82± 0 42 ,P <0 0 5 )仍很高 ,而双歧杆菌 (7 11± 0 3 4,P <0 0 1)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缓解期与急性期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有明显差异。监测的血清抗体反应中 ,急性期UC病人比正常组有更高的IgG(17 92± 3 62 ,P <0 0 1) ,IgA也有上升。而在缓解期IgA(2 84± 0 76,P <0 0 5 )与正常组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黏膜菌群改变 机体免疫反应 透射比浊法 测定 IgG IGM IGA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菌群改变及抗体反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崔海宏 陈村龙 +5 位作者 孙勇 刘宇虎 王亚东 张耀东 杨玉捷 潘令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1-152,155,共3页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进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 结果 :发现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与正常人相比 ,肠杆菌 (8 82± 0 6 9,P &...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进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 结果 :发现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与正常人相比 ,肠杆菌 (8 82± 0 6 9,P <0 0 5 )、肠球菌 (7 73± 0 2 1,P <0 0 1)及小梭菌 (6 6 8± 0 78,P <0 0 1)的数量显著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89± 0 34,P <0 0 1)和乳杆菌 (6 95± 0 5 2 ,P <0 0 1)的数量明显下降 ,且缓解期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拟杆菌 (7 2 6± 0 0 3,P <0 0 5 )及双歧杆菌 (7 5 9± 0 34,P <0 0 1)较急性期明显上升 ,小梭菌 (6 13± 0 6 6 ,P <0 0 1)明显下降。未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中服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肠杆菌 (8 77± 0 89,P <0 0 1)和肠球菌 (7 75± 0 38,P <0 0 1) ,小俊菌 (6 6 4± 0 4 3,P <0 0 1)明显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98± 0 2 5 ,P <0 0 1)和乳杆菌 (6 83±0 6 2 ,P <0 0 1)明显下降。治疗后肠杆菌 (8 93± 0 6 0 ,P <0 0 1) ,肠球菌 (7 6 1± 0 39) ,小梭菌 (6 6 8±0 72 ) ,有所下降 ,双歧杆菌 (7 12± 0 35 )和乳酸杆菌 (6 6 8± 0 72 )有所上升 ,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 菌群 抗体 体液免疫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菌群分析结果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群英 陈村龙 +3 位作者 孙勇 张兰兰 刘梅娟 潘令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结果 :发现酵母菌和小梭菌数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其他细菌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该结果可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后进行...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结果 :发现酵母菌和小梭菌数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其他细菌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该结果可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菌群分析 肠道 病情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肠粘膜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群英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马强 赖卓胜 张亚历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检测其肠粘膜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方法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口饲法制备小鼠UC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UC小鼠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 目的: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检测其肠粘膜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方法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口饲法制备小鼠UC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UC小鼠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急性期和慢性期UC小鼠肠粘膜细胞NF-κB的激活。结果模型组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9),NF-κB 的核内结合活性也显著增强。结论UC 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致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升高,可以加剧炎症,致上皮细胞凋亡。该过程可能受NF-κB激活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小鼠 动物模型 肠粘膜 细胞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 TNF-Α IL-1Β
下载PDF
小儿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的腔内治疗(附481例621颗息肉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潘德寿 马福才 +4 位作者 陈村龙 智发朝 万田漠 周丹 周殿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1999年第3期56-57,共2页
我院自1978年至1998年12月,应用成人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小儿747例,其中肠镜下确诊481例(64.4%),均于镜下摘除息肉计621颗,发生迟发穿孔1例(0.2%),未发生死亡的意外事故,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腔内治疗 肠息肉 内镜下 切除 小儿 迟发 电子结肠镜检查 穿孔 确诊 摘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