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克隆及其在无乳链球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杨慧 张素莹 +2 位作者 黄永雄 张子瑞 王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25-34,共10页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因,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尼罗罗非鱼基因组预测序列(G...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因,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尼罗罗非鱼基因组预测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05473513.4),选取其claudin-5基因的CDS区,设计claudin-5基因的克隆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克隆得到的claudin-5进行理化性质和进化分析,采用qRT-PCR分析尼罗罗非鱼claudin-5在各组织中及无乳链球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通过PCR克隆技术获得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全长序列,共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23 kD,理论等电点(pI)为8.53;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和3个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位点。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O.aurea)的claudin-5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55%;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也显示,二者claudin-5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表明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尼罗罗非鱼claudin-5在脑部的表达量极高,是血细胞等组织的300倍左右,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尼罗罗非鱼脑和头肾的claudin-5表达量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在24 h时有所下调,其中在脑部的表达量于48 h表达量最低,但仍高于0 h,而在头肾的表达量在48~96 h时出现明显上调后下降;肠中claudin-5表达量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6~12 h时上升缓慢,在48 h时表达量大幅度上调,并达到最高值,之后在48~96 h时出现下调,但低于0 h;肝脏中claudin-5表达量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出现明显下调,在24 h略有回升然后继续下调。【结论】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在脑组织的表达量极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编码蛋白在宿主抵抗无乳链球菌入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血脑屏障抵抗无乳链球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claudin-5基因 表达模式 无乳链球菌 血脑屏障 细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咬定”学生不放松 有的放矢促发展
2
作者 陈杨慧 《新课程(教研版)》 2014年第6期112-113,共2页
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述。强调需要、理解、思考、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学情分析 操作体验 设计问题 错误资源
下载PDF
全面发展视域下优秀大学生成长影响因素分析——以近三年浙江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为例
3
作者 陈杨慧 华庆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5期208-208,210,共2页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查找并归纳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近三年浙江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联系事迹文本及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查找并归纳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近三年浙江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联系事迹文本及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师范类高校培育优秀大学生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成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文本价值的中考写作细节描写指导
4
作者 陈杨慧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年第7期45-45,共1页
对于中考写作的指导教学应针对性地以中考作文的评判标准来进行定位,即不以宏伟的叙事、壮丽斑斓的情节起伏,而以能够增强作品真实感、生动感与深刻感的细节描写的分量与质量作为评判文本价值的核心指标。也即巴尔扎克所言:“唯有细节... 对于中考写作的指导教学应针对性地以中考作文的评判标准来进行定位,即不以宏伟的叙事、壮丽斑斓的情节起伏,而以能够增强作品真实感、生动感与深刻感的细节描写的分量与质量作为评判文本价值的核心指标。也即巴尔扎克所言:“唯有细节能组成作品的价值”。本文便就此具体的基于文本价值的中考写作细节描写指导做出分列内容选择、细化过程、语言运用三方面的阐述,以使学生能够在一定方法原则的指引下,真正具备细节写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价值 中考写作 细节描写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椎动脉V2段狭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王靖茹 陈杨慧 +4 位作者 于继鑫 杨家怡 卓军 张俊湖 蔡高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椎动脉一般起源于锁骨下动脉近中段,可分为颈段(V1)、椎间段(V2)、枕段(V3)和颅内段(V4),其中V1段又可细分出V0段(起始部)[1]。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原因,V0段是椎动脉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研究显示,9%~33%的后循环缺血是V0... 椎动脉一般起源于锁骨下动脉近中段,可分为颈段(V1)、椎间段(V2)、枕段(V3)和颅内段(V4),其中V1段又可细分出V0段(起始部)[1]。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原因,V0段是椎动脉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研究显示,9%~33%的后循环缺血是V0段狭窄或闭塞所致[2]。相比之下,椎动脉V2段狭窄鲜有报道,可能是其特殊解剖结构导致狭窄少见或易漏诊,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架置入术[3]。现报道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1例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椎动脉V2段狭窄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锁骨下动脉 后循环缺血 血流动力学紊乱 颈段 动脉粥样硬化 椎动脉 临床诊疗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杨慧 陈维慧 +1 位作者 吴长宝 张俊湖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23-630,共8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像学评估在其治疗策略的制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狭窄程度相比,狭窄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卒中发病/复发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文章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像学评估在其治疗策略的制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狭窄程度相比,狭窄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卒中发病/复发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文章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估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血流动力学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胞内致病菌入侵宿主细胞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杨慧 黎源 王蓓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94-3008,共15页
胞内致病菌,指能够侵入宿主细胞且在宿主细胞内存活并繁殖的病原菌。其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主要涉及细菌黏附宿主细胞、侵袭、细菌在细胞内存活以及引起宿主细胞损伤等。先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胞内致病菌是通过吞噬细胞被动地摄取,而随着... 胞内致病菌,指能够侵入宿主细胞且在宿主细胞内存活并繁殖的病原菌。其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主要涉及细菌黏附宿主细胞、侵袭、细菌在细胞内存活以及引起宿主细胞损伤等。先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胞内致病菌是通过吞噬细胞被动地摄取,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胞内致病菌被证明能主动入侵到宿主细胞体内,并进化出各种调控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方式。本文讨论了胞内致病菌在入侵宿主细胞时各阶段的共同的分子机制以及常见的胞内致病菌所采取的入侵策略,并对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相关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致病菌 黏附机制 侵袭机制 免疫逃逸 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表现为内分水岭梗死的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陈杨慧 武喆 +1 位作者 卓军 张俊湖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eAD)是指颈部动脉内膜因各种原因撕裂,血液流入血管壁导致壁内血肿或动脉瘤样扩张,继而引起管腔狭窄的一类疾病,可分为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和椎动脉夹层(v... 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eAD)是指颈部动脉内膜因各种原因撕裂,血液流入血管壁导致壁内血肿或动脉瘤样扩张,继而引起管腔狭窄的一类疾病,可分为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和椎动脉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D)[1]。其中,ICAD的年发病率为(1.5~3.0)/10万[2],是引起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情凶险,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干预治疗至关重要。外伤性ICAD多有明确外伤史,而自发性ICAD(下文中ICAD均指自发性ICAD)的病因较为隐匿,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结缔组织疾病、高血压、咳嗽等后天性疾病以及茎突过长、颈动脉蹼等解剖结构异常[3,4,5]。ICAD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头颈部疼痛、霍纳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搏动性耳鸣等[6],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占70%以上,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7]。ICAD导致的管腔狭窄可影响远端血流,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夹层内的血肿/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这是ICAD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机制[8]。ICAD患者通常预后良好,再发卒中、再发夹层或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在校正年龄和其他因素后,ICAD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在功能转归方面与其他病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无显著差异[1,3]。目前针对有症状ICAD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血管内治疗和外科手术,但最佳治疗策略尚不完全明确,尤其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3]。现报道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确诊并完成随访的1例表现为内分水岭梗死的自发性ICAD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流动力学障碍 结缔组织疾病 潜在危险因素 动脉栓塞 血管内治疗 茎突过长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