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林武 刘兴良 +1 位作者 牟克华 宿以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7-14,共8页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 ,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 ,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 ,又要注重育林 ,实现封山与育林有机结合 ,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 森林植被恢复 森林群落演替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类型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林武 刘兴良 +1 位作者 牟克华 宿以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区植被分布、群落演替和封山育林情况调查 ,探讨了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划分了 5个类型组 17个类型 ,阐述了各类型的特征和特点 ,制定了封山育林评价指标。
关键词 特征 特点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 封山育林 类型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四川西部社区影响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林武 向成华 +1 位作者 刘兴良 牟克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49-54,共6页
四川西部是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地区。通过该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及对当地社区影响调查 ,阐述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和效果 ,分析了工程实施对农户、乡镇社区和县域社会经济影响 ,探讨了缓解社区经济困难的途... 四川西部是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地区。通过该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及对当地社区影响调查 ,阐述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和效果 ,分析了工程实施对农户、乡镇社区和县域社会经济影响 ,探讨了缓解社区经济困难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 社区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四川盆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分类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林武 王鹏 余树全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提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分类原则、依据 ,建立了 3级分类系统 ,划分了 3个防护林类型 2 6个林种 。
关键词 生态经济型 防护林体系 分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紫色土桤柏混交模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林武 鲁立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21,共6页
桤柏混交林是紫色土的主要人工混交类型,在长江防护林建设中有重要作用。根据1983年营造的8种混交模式林分,研究了桤柏混交改良土壤、促进柏木生长的效果,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的混交模式。
关键词 柏木 桤木 混交林 紫色土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营养水平与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林武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4,共7页
依据树叶中7个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中9个养分指标,探讨树叶养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分析树叶养分和土壤养分与柏木高生长的制约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磷供应不足,限制了柏木高生长;树叶中氮、磷、钾及铁之间的平衡制约着柏... 依据树叶中7个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中9个养分指标,探讨树叶养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分析树叶养分和土壤养分与柏木高生长的制约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磷供应不足,限制了柏木高生长;树叶中氮、磷、钾及铁之间的平衡制约着柏木高生长;树叶中氮、磷含量与土壤中水解氮、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人工林 营养元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防护林体系防护功能分区及布局研究
7
作者 陈林武 王鹏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在研究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地貌、降水、土壤侵蚀的地域变化和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护林体系3个防护功能区和5个亚区的分区方案,并根据各区特点,提出了防护林体系布局方案以及林种和树种结构配置参数。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防护林体系 防护功能分区 林种布局
下载PDF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研究 被引量:91
8
作者 刘世荣 孙鹏森 +1 位作者 王金锡 陈林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1-456,共6页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 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 平均截留率为24%, 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 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 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 藓类冷杉林最...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 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 平均截留率为24%, 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 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 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 藓类冷杉林最小(2.8mm), 主要因为前者有较多的落叶伴生树种和灌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苔藓层最大持水量比皆伐后形成的其他森林类型要大2.3~17.2倍, 从而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初步结论是, 森林大流域的年径流量常常大于少林或无林流域的径流量;不同采伐强度径流量比较是皆伐迹地>择伐迹地>原始森林。与全国其他森林类型的蒸发散研究比较显示, 长江上游森林的相对蒸散率较低, 为30%~40%, 这主要是由于海拔较高, 降水量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枯落物持水量 径流量 相对蒸散率 长江上游 森林水文学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宫渊波 麻泽龙 +2 位作者 陈林武 胡庭兴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36,共6页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上游地区 低山暴雨区 水土保持林 结构模式 水源涵养效益
下载PDF
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研究评述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金鑫 宫渊波 +3 位作者 左琴 陈林武 房建佳 刘珊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4-261,共8页
山地牧道和沿牧道放牧改变植被空间异质性。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山地牧道的涵义扩展为家畜在山地垂直空间移动的固定路线、放牧往返小道、相对固定的采食路径以及践踏小径等,并总结了山地牧道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重点评述了山地牧道与... 山地牧道和沿牧道放牧改变植被空间异质性。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山地牧道的涵义扩展为家畜在山地垂直空间移动的固定路线、放牧往返小道、相对固定的采食路径以及践踏小径等,并总结了山地牧道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重点评述了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相互作用机制。山地牧道作为一种线状廊道,为物种扩散提供通道、生境,分割斑块景观,影响植被边界动态,在不同尺度上影响植被空间异质性;家畜沿牧道的选择采食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相互影响,家畜还通过践踏和排泄改变植被空间异质性;家畜采食、践踏和排泄综合作用于土壤,通过影响土壤异质性间接影响植被的空间分布。山地牧道在动物行为学、放牧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监测植被退化、控制载畜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牧道 植被空间异质性 线状廊道 采食行为 土壤异质性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5种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功能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2 位作者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2-16,共5页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时间内(2~4h)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且与林分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283~2759t.km-2,平均为1253.4t.km-2,其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刺槐-湿地松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植被恢复 枯落物 水文效益
下载PDF
四川盆周低山暴雨区不同配置模式水土保持林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巧红 宫渊波 +2 位作者 陈林武 沈迪玉 王海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对广元市7种人工森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的同时,土壤侵蚀模数比治...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对广元市7种人工森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的同时,土壤侵蚀模数比治理前下降了45%;乔、灌、草复层经营对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同样的贡献;水土保持效益因不同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水土保持林 配置模式 低山暴雨区
下载PDF
广元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进峰 宫渊波 +2 位作者 陈林武 程永珍 张发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7-170,182,共5页
以8个植被类型、2个农地和2个退耕地的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这12个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研究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介于2.8185... 以8个植被类型、2个农地和2个退耕地的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这12个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研究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介于2.8185~2.9249之间。与退耕地和玉米地相比,各林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小;与1990年的2.8633相比,2006年土壤颗粒分形维数(2.8592)减小;各团聚体分形维数规律不明显。(2)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的首先是〈o.002mm的含量,其次是0.05~0.25mm和0.0020.02mm的含量;决定团聚体分形维数大小的粒级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5mm,0.5~1mm和1~2mm,其余粒级含量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小。(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作为侵蚀指标,前者与土壤可蚀性因子相关关系显著,后者也可作为渗透蓄水指标。(4)在坡耕地基础上的退耕地比生态退化后的营林地具有更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土壤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颗粒分形维数 团聚体分形维数 土壤性状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湿地松针叶蒸腾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龚伟 宫渊波 +4 位作者 胡庭兴 陈林武 张发会 王景燕 朱志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8-182,共5页
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了湿地松上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Ci和Vpdl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小;Gs,Pn和Tr均随光照强度增强... 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了湿地松上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Ci和Vpdl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小;Gs,Pn和Tr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在达到光饱和点后Gs和Pn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减小;WUE随光照强度增强呈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Ci,Vpdl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Gs和Tr随CO2浓度升高而减小;Pn和WUE在CO2浓度为4001 200μmol/mol时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当CO2浓度升高至1 600μmol/mol时,Pn和WUE减小;同时,随着CO2浓度升高,上年生针叶光饱和点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蒸腾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CO2浓度升高
下载PDF
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5
作者 龚伟 宫渊波 +4 位作者 胡庭兴 陈林武 张发会 王景燕 朱志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以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冠层顶部不同年龄针叶光合作用、叶片温度以及冠层顸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测定针叶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年生针... 以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冠层顶部不同年龄针叶光合作用、叶片温度以及冠层顸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测定针叶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除了在12:00~14:00略高于气温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气温;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最大值出现在14:00;空气相对湿度呈“U”型变化;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在8:00~16:00逐渐减小,并在18:00开始回升。1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始终低于当年生针叶,而前者叶绿素质量分数低于后者。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气孔导度是引起湿地松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湿地松 光合作用 叶片温度 叶绿素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海英 宫渊波 陈林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2-177,共6页
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上层>下层,且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②5种植被恢... 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上层>下层,且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②5种植被恢复模式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3种土壤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明显且因林分而异;③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氮素的转化率除湿地松纯林外均明显高于对照地,土壤氮素转化率与3种酶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④火烧迹地灌丛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大,脲酶、蔗糖酶活性最强,土壤的结构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嘉陵江上游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小流域典型降雨产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宫渊波 张君 +2 位作者 陈林武 张健 王巧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降水-径流关系研究是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典型降雨对嘉陵江上游不同小流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降雨条件下,不同小流域的产流量除受降雨和流域面积的影响外,流域下垫面特征特别是植被因子影响产流的主要原... 降水-径流关系研究是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典型降雨对嘉陵江上游不同小流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降雨条件下,不同小流域的产流量除受降雨和流域面积的影响外,流域下垫面特征特别是植被因子影响产流的主要原因,植被恢复能有效提高侵蚀性降雨等级,降低大到暴雨的地表径流量;植被因素对较小面积的小流域具有较强的拦截降水的作用,但随着小流域面积的增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化,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森林覆盖率高的流域能有效阻缓地表径流,洪峰出现的时间,延长产流历时,表现出明显的产流滞后效应和延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小流域 降雨-产流
下载PDF
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定量探讨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健 宫渊波 陈林武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7-324,共8页
提出了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概念,探讨了确定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森林面积的基础上,增强森林内涵质量、优化空间分布格局,将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显著的防护增益。森林面积、质量和分布的最佳组合,使森林... 提出了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概念,探讨了确定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森林面积的基础上,增强森林内涵质量、优化空间分布格局,将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显著的防护增益。森林面积、质量和分布的最佳组合,使森林防护能力达到极大值时的森林覆盖率即为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其值的大小与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条件高度相关。以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对象,森林生态系统防护能力为依据,计算出中低山区、低山区、深丘区、浅丘区和平原区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分别为:57%、46%、44%、31%及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覆盖率 防护效益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以嘉陵江上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海英 宫渊波 陈林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退耕还林区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含量等均明显高于无植被对照;②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总数:火烧迹地灌丛...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退耕还林区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含量等均明显高于无植被对照;②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总数: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湿地松×刺槐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对照地;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不同,表层土壤脲酶活性:火烧迹地灌丛>青冈林>刺槐林>湿地松>混交林>对照地,蔗糖酶(转化酶):火烧迹地灌丛>湿地松>青冈林>刺槐林>混交林>对照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各林分间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嘉陵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变化和微生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易海燕 宫渊波 +4 位作者 陈林武 张敏 唐春香 黄正全 陈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为交错带山地森林段>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干旱河谷地段;土壤全P含量为交错带山地...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为交错带山地森林段>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干旱河谷地段;土壤全P含量为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段>干旱河谷地段;土壤pH值为干旱河谷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段;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氨化菌以及固氮菌的数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同时,通过对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3种植被恢复模式研究表明,恢复植被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变化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层次现象,即随土层的加深呈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