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李氏山林置产簿》看明清徽州山林经营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陈柯云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1期73-84,共12页
-
文摘
一 《李氏山林置产簿》考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有一部明代徽州山林置产簿残本,尚存有178号山场的置买、租佃、砍伐、贩运等事的记录。其上自宣德9年,下至嘉靖43年,前后达130年,是笔者所见到的反映徽州山林经营状况较为珍贵的历史资料之一。 该簿封面、序言等均缺失,但正文中有“十西都”、“十东都”或“西都”、“东都”等地名。据府志记载,明初将祁门县原有十都,划分为十东都和十西都。因明代徽州六县,仅祁门县有东、西都之分,故由此推断,簿载山场有些是坐落在祁门县归化乡十东都和十西都。
-
关键词
徽州
山林经营
祁门县
明清
东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资料
嘉靖
残本
研究所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
被引量:21
- 2
-
-
作者
陈柯云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5-61,共7页
-
文摘
学术界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看法不一,本文就作为宗族社会经济基础的族产作了考辩。作者认为,族产在明清时期的徽州从未中断,不过自明中期以后,部分众存族产逐渐转化祠产形式的族产,从而形成了众存族产和祠产并行交叉、一消一长的发展局面。由于族产在明清徽州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它强化了宗族势力和封建宗族关系,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对封建制度解体起了阻碍作用。
-
关键词
明清徽州
族产
众存族产
祠产
宗法关系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朝鲜李朝文献看郑氏集团的海外贸易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柯云
-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2-100,116,共10页
-
文摘
郑氏集团在明末郑芝龙时期,依靠海盗走私贸易崛起于海上;到郑成功、郑经时期,更依赖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坚持抗清达三十九年之久。当时,郑氏集团派往日本贸易的商船,有些在海上遭风暴袭击漂流到朝鲜一些地区,当地接待安置他们的地方官把当时的情景和交谈的内容记录下来,遂成为研究郑氏集团的宝贵文献。关于郑氏集团,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的海外贸易活动,在《李朝实录》中有所反映,同时在李朝官吏的文集笔记中也有所记录。其中,最近发现的《漂人问答》,原件存在日本天理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郑氏集团海外贸易的一些情况。
-
关键词
郑氏集团
海外贸易
郑成功收复台湾
朝鲜李朝
郑芝龙
商船
郑经
日本
贸易活动
走私贸易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清初的“海禁”与资本主义萌芽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柯云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8-65,共8页
-
文摘
清初虽然实行了“海禁”,对海外贸易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就全国来说,社会经济仍然获得较快地恢复和发展。至康乾盛世,商品经济超过前代的发展水平,资本主义萌芽比明代也有一些发展。那种认为清初的“海禁”严重阻碍甚至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论断未必符合历史实际。
-
关键词
资本主义萌芽
海外贸易
康乾盛世
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商品经济
历史实际
《广东新语》
郑氏集团
商业资本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明清(鸦片战争)海外贸易的几个问题
- 5
-
-
作者
陈柯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交史研究》
1989年第1期39-49,共11页
-
文摘
近年来史学界关于明清海外贸易的研究取得较多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有人指出,明清两朝都实行过"海禁",海外贸易得不到正常发展,这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甚至遭到扼杀的最根本原因。并怀疑我国明清时期不发达的海外贸易状况,能否存在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土壤。有人反驳说,明清时期相对宋元时期来说.
-
关键词
十六世纪
明清时期
海禁
走私贸易
丝织品
纺织品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三阶段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
英国东印度公司
-
分类号
F752.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论清初的“海禁”
被引量:8
- 6
-
-
作者
陈柯云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38-44,共7页
-
文摘
关于清初的“海禁”,史学界较流行的看法是:它破坏了中外贸易,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我国封建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清初的“海禁”,时间很短,共计不足三十年。
-
关键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中外贸易
封建经济
长期停滞
值得商榷
史学界
海外贸易
重要原因
三十年
郑成功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明清徽州的乡约
被引量:45
- 7
-
-
作者
陈柯云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4-55,共12页
-
文摘
所谓乡约,根据明清时代的一些史料来看,是那种在乡村中为了一个共同目的(或御敌、卫乡、或劝善惩恶广教化厚风俗、或保护山林、或应付差徭等等),依地缘关系或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民众组织。有些乡约与保甲制有密切的联系。
-
关键词
明清时代
乡约
徽州
劝善惩恶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保甲制
组织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
被引量:32
- 8
-
-
作者
陈柯云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55,共9页
-
文摘
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陈柯云历史上,宗族制度和宗族思想,对徽州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诸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因此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的真实状况做一深入的探讨,是很必要的。从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
-
关键词
徽州宗族
风俗民情
清中叶
宗族制度
族众
婺源
元末明初
江西布政使司
宗族势力
祠规
-
分类号
D295.4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明清徽州地区山林经营中的“力分”问题
被引量:7
- 9
-
-
作者
陈柯云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1987年第1期85-97,共13页
-
文摘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地狭人稠的情势,使徽人不得不游食于四方,而以善贾著称于世。歉于田而丰于山的自然条件,使留在当地的徽人不得不从种植经济林木去寻求一条生路,而水系的通达又为木材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徽商中有不少就是以贩木起家的。“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涮河,往者多取富。”徽州杉木输出量很大,南宋时严州官吏就以征徽杉税为全州的“利孔”。明代以后,我国的森林愈来愈缺乏,木值日渐昂贵,遂使经营山林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山林材木、茗、栗、桐、漆之属,食利亦无算。”
-
关键词
徽州地区
山林
经营
明清
经济林木
木材运输
输出量
明代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徽学学术讨论会述评
- 10
-
-
作者
陈柯云
-
出处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4年第3期22-27,共6页
-
文摘
中国徽学学术讨论会述评陈柯云1993年10月下旬,在安徽黄山市召开了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暨徽学研究与黄山建设关系研究会。与会代表59名,提交论文约50篇,所讨论的问题涉及面广,也较为深入。以下问题是与会同志的关注所在。一、徽州学或微州文化的研究对象、特...
-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徽学
徽州文化
徽州社会
微州
安徽黄山市
徽商
鱼鳞图册
徽派
商帮
-
分类号
G07
[文化科学]
-
-
题名徽州文书契约研究概观
- 11
-
-
作者
陈柯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7年第5期1-7,共7页
-
文摘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徽州地区发现了数虽相当可观的文书契约档案等材料,大部分属于明清时期,亦有极少数属于宋元时期和民国时期,数量达数万件之多,分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徽州地区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文化部文物局等处。
-
关键词
徽州文书
契约档案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概观
安徽省博物馆
北京师范大学
徽州地区
-
分类号
G255.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