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洪修 陈栎旭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知识社会学作为研究知识与社会之间关联的理论和方法,将知识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知识的价值负载性与社会建构性的命题,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分析路径。课程知识在不同的教育场域中,依据不同的建构规则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规定性和表达。知... 知识社会学作为研究知识与社会之间关联的理论和方法,将知识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知识的价值负载性与社会建构性的命题,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分析路径。课程知识在不同的教育场域中,依据不同的建构规则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规定性和表达。知识的“生产场域”蕴涵课程思政的育人本源,“再脉络化”场域孕育课程思政育人的生长点,“再生产”场域中教学实践的转化推动着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实现,必须尊重课程知识的特性,把握课程思政育人的内生路径;须关注不同形态的课程知识,探索课程思政与社会境域的双向互动;须增强不同类型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推进“大思政”格局;须转变教师课程角色,实现课程知识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课程思政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师德政策的变迁历程、内在逻辑与未来展望
2
作者 李洪修 陈栎旭 《新华文摘》 2023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师德政策作为一项关涉师德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对于师德失范等现实问题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师德政策演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师德政策演变的历史阶段的划分,从静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师德政策作为一项关涉师德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对于师德失范等现实问题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师德政策演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师德政策演变的历史阶段的划分,从静态视角介绍师德政策发展的不同时期,其忽视了师德政策研究的因果联系以及历史内部变量的动态逻辑梳理。师德政策在其形成和演变中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对其梳理与剖析能够为未来师德政策的优化提供坚实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建设 政策演变 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失范 顶层制度设计 因果联系 变迁历程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师德政策的变迁历程、内在逻辑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修 陈栎旭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4-232,共9页
师德政策的变迁不是系列静态事件的集合,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师德政策的变迁应将制度的建构、维系和适应与历史的动态过程紧密结合,强调变迁过程中多重变量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师德政策的变迁经历了政策初创... 师德政策的变迁不是系列静态事件的集合,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师德政策的变迁应将制度的建构、维系和适应与历史的动态过程紧密结合,强调变迁过程中多重变量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师德政策的变迁经历了政策初创期、探索期、深入发展期与建设成熟期四个阶段。师德政策的演变受到宏观制度背景、权力管理模式以及传统师德观念的转型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制约,并遵循着制度本身路径依赖的规律,即政府的理性选择、各主体的协同效应及师德政策的退出成本、道德惯性等动因共同构成了政策的演化逻辑;同时,政策参与者的能动作用、观念的转型及相关政策的溢出效应等共同推动着师德政策的演变与更新。未来中国师德政策的发展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情境,保障师德政策从宏观指引到微观落地;明晰权责关系,建立联动、高效的师德政策协同体系;增强师德政策的适应性,推进师德政策的长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政策 政策变迁 内在逻辑 协同体系
原文传递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4
作者 李洪修 陈栎旭 《新华文摘》 2022年第8期117-120,共4页
课程思政建设强调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等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为传播载体,将“思政”的内涵与要求与各类课程知识相整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如何有效发挥课程的思政功能,探寻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完成课程思政的育... 课程思政建设强调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等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为传播载体,将“思政”的内涵与要求与各类课程知识相整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如何有效发挥课程的思政功能,探寻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完成课程思政的育人责任与使命,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价值引领 传播载体 责任与使命 实施路径 专业知识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