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电影《魔法奇缘》对真爱的诠释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梅松 欧阳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0-81,共2页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也是影视题材中长期以来不可或缺的元素。迪斯尼电影《魔法奇缘》采用了动画和现实拍摄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从童话与现实的碰撞与统一中,在这两个天壤之别的世界之间,找到了一个介入的平衡点,将真爱的主题...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也是影视题材中长期以来不可或缺的元素。迪斯尼电影《魔法奇缘》采用了动画和现实拍摄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从童话与现实的碰撞与统一中,在这两个天壤之别的世界之间,找到了一个介入的平衡点,将真爱的主题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法奇缘》 童话 现实 穿越 细节
下载PDF
“中国梦”话语的模因论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梅松 陈新仁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0-33,81,共4页
语言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中国梦"概念在汉语中带来了丰富的话语表征,由其构成的话语反过来也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分析表明,"中国梦"话语在构成方式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复制性,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多层面... 语言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中国梦"概念在汉语中带来了丰富的话语表征,由其构成的话语反过来也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分析表明,"中国梦"话语在构成方式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复制性,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多层面的主体性,并且在话语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语用效应,因而是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深度理解"中国梦"话语的语言模因本质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社会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话语 模因论
下载PDF
社团语言学习法与成人英语教学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梅松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社团语言学习法旨在创造和谐教学气氛,发挥教师在学生情感因素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以降低学生学习的情感障碍,提高外语教学效果。辅以一些必要的修改,社团语言学习法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
关键词 外语教学 社团语言学习法 情感 成人教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文化进化路径
4
作者 陈梅松 陈新仁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65,共3页
从文化进化与传播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文化模因并在中国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科学性的内因特质,更是因为其符合了中国发展与建设的现实需求。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的社会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作... 从文化进化与传播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文化模因并在中国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科学性的内因特质,更是因为其符合了中国发展与建设的现实需求。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的社会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出合理改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生命力得以维持的根本所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新时期应当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实践的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传播媒介,以保持马克思主义长久强劲的生命力,从而有力指导中国当前与未来的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 传播 路径
下载PDF
文学语言的顺应性选择——以叶芝《当你老去》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梅松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文章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叶芝的作品《当你老去》为语料个案,研究文学作品的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该作品中语言选择关照了交际语境的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并且发生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 文章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叶芝的作品《当你老去》为语料个案,研究文学作品的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该作品中语言选择关照了交际语境的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并且发生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因此印证了顺应理论的一个重要立场:顺应是必须的,一旦使用语言,就面临语言结构、语言策略的选择,并适应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语境顺应 语言结构顺应 当你老去
下载PDF
网络缩略语之现象、特点与交际功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梅松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7期487-488,共2页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的变化。本文对网络语言中大量缩略语的存在现象及其形成与特点等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缩略语 网络 语言经济原则
下载PDF
网名的语用身份建构分析——以QQ命名为例
7
作者 陈梅松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75-76,共2页
以QQ名(即QQ昵称)为代表的网名是网络活动中网民身份的象征,是网民凸显某一特定身份特征从而达到特定语用目的的方法和手段。QQ名打破了“姓+名”的传统人名模式,较少负载个人真实信息,很难看出QQ使用者的年龄、性别等,而且可以... 以QQ名(即QQ昵称)为代表的网名是网络活动中网民身份的象征,是网民凸显某一特定身份特征从而达到特定语用目的的方法和手段。QQ名打破了“姓+名”的传统人名模式,较少负载个人真实信息,很难看出QQ使用者的年龄、性别等,而且可以随时更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QQ名并非由长辈等他人所给,又充分体现了QQ用户的主观选择,所以研究QQ名能够促进对话语生产和理解的认识。本文以QQ用户名为研究对象(包括“昵称”和“群名片”),通过腾讯QQ软件和以“QQ名”为关键词进行百度搜索收集语料,分析QQ用户命名的身份选择与建构,及其表现出来的语用特征和语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Q软件 语用目的 身份建构 网名 网络活动 身份特征 主观选择 话语生产
下载PDF
Ophelia——Withered Flower
8
作者 陈梅松 陆正海 《科技信息》 2008年第33期165-165,共1页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a fragmented character in Hamlet,Ophelia,by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s in her short life,especially her love with Hamlet.
关键词 英语 课外阅读 奥菲莉娅 文学作品 莎士比亚
下载PDF
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9
作者 陈梅松 杜飞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4-20,共7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专业知识扎实、外语能力过硬且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专业知识扎实、外语能力过硬且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计划”中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系统梳理并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实施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 人才培养 课程探索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身份建构--以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梅松 汪徽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3-22,共10页
掌握话语主动权,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对于我国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语用身份视角出发,分析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如何阐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塑造得体的国家形象。研究表明,该白皮书通过言语行... 掌握话语主动权,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对于我国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语用身份视角出发,分析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如何阐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塑造得体的国家形象。研究表明,该白皮书通过言语行为、人称指示等语用-语言手段,主要建构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复兴者、友好合作的群内合作者和积极主动的世界发展贡献者三种语用身份,客观描述了中国发展现状,表达了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明确立场,有力驳斥了国际社会中对中国形象的蓄意扭曲。文章以国家形象的"自塑"分析为主,对"他塑"形象进行针对性的驳斥,有利于还原事实,全面塑造中国应有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语用身份 白皮书
下载PDF
从明星微博看社交媒体中的印象管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梅松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40-41,共2页
新媒体语境中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能够便利地表征自我信息和管理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公众人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也尤为注重自身的印象管理。以我国用户规... 新媒体语境中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能够便利地表征自我信息和管理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公众人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也尤为注重自身的印象管理。以我国用户规模最大的主流社交网络交互平台新浪微博为例,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粉丝量前十的公众人物中,已有4名拥有超过1亿粉丝,主要为主持人和演员;同时,顶级流量明星人气不断下滑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吸粉或脱粉的原因有很多,是否进行了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不可回避的因素之一。分析以明星为代表的公众人物微博交际状况,归纳其印象管理的目标、策略和管理效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交媒体时代的交际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人物 社交媒体 印象管理 统计数据 网络交互平台 主持人 交际特征 新浪微博
下载PDF
已建建筑物地基加固的新方法-围封灌浆加固法
12
作者 陈梅松 《轻工设计》 2011年第2期174-174,共1页
对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出现的地基承载力不足(超沉)、倾斜(不均匀沉嘲等问题,采用静压灌浆法进行加固处理是常用方法之一。但实践证明,单一采用静压灌浆法加固已建建筑物地基,往往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前述静压灌浆加... 对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出现的地基承载力不足(超沉)、倾斜(不均匀沉嘲等问题,采用静压灌浆法进行加固处理是常用方法之一。但实践证明,单一采用静压灌浆法加固已建建筑物地基,往往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前述静压灌浆加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灌浆加固特有的优越性能,结合实际情况我们研究提出了加固处理已建建筑物地基的新方法一围封灌浆加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加固法 原理 软土地基 施工方法
下载PDF
英语写作教师评语反馈的礼貌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梅松 《中国外语教育》 CSSCI 2015年第3期54-60 109,109,共8页
依据Brown&Levinson;的面子维护观和礼貌策略分类,本研究以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书面反馈为切入点,调查分析了外语教师对礼貌策略的选择和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大量使用直言不讳的(即无缓和性措施的)表达方式对学生作... 依据Brown&Levinson;的面子维护观和礼貌策略分类,本研究以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书面反馈为切入点,调查分析了外语教师对礼貌策略的选择和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大量使用直言不讳的(即无缓和性措施的)表达方式对学生作文进行批评和建议,较少使用委婉、间接的非公开策略,以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的面子需求。分析表明教师应当更有意识地考虑学生的面子需求,运用恰当的礼貌策略与学生进行文字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增强他们的修改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反馈 面子 威胁面子行为 礼貌策略
原文传递
虚假关系管理的语用分析——以网络谣言为例
14
作者 陈梅松 陈新仁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本文在糅合Spencer-Oatey关系管理模式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虚假关系管理的语用分析框架,并用来剖析一些网络谣言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网络谣言涉及建构型关系管理,以提升关系为主要取向,在利益、情感、面子和道义这四... 本文在糅合Spencer-Oatey关系管理模式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虚假关系管理的语用分析框架,并用来剖析一些网络谣言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网络谣言涉及建构型关系管理,以提升关系为主要取向,在利益、情感、面子和道义这四个维度努力建构相对和谐的交际双边关系。鉴于网络谣言的欺骗性本质,本文指出,网络谣言制造者的上述关系管理其实是通过对听话人不同层面心理需求的"负顺应"来实施虚假关系管理,目的是增加其所传播谣言的可信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其欺骗性。运用该框架既能解释网络谣言制造者如何实现欺骗目的,又可以阐释网络谣言得以实现广泛传播的动因。据此,我们认为基于该框架来分析交际中的虚假关系管理是有意义的:一方面,从关系管理角度开展的研究能够深化对欺骗性交际行为的认识,另一方面,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系统阐释说话人对听话人心理诉求的"负顺应"能够弥补关系管理模式对交际者动机考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关系管理 人际语用学 网络谣言
原文传递
融合与超越:礼貌实践观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佳 陈梅松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6,共7页
礼貌在交际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紧密相关。作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中的重要议题,礼貌研究经历了研究范式的变化。针对第二波礼貌研究缺少能将各种颇具价值的观点融合于一体的理论框架,Kád... 礼貌在交际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紧密相关。作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中的重要议题,礼貌研究经历了研究范式的变化。针对第二波礼貌研究缺少能将各种颇具价值的观点融合于一体的理论框架,Kádár&Haugh(2013)提出了礼貌实践观。该理论以"社会实践""时间"与"社会空间"为核心概念,首次将礼貌界定为一种评价性社会实践,为多视角理解礼貌提供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分析框架,代表礼貌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本文在诠释礼貌实践观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与其他经典礼貌理论之间的异同以及不足,并对未来礼貌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 礼貌实践观 面子理论 礼貌原则 关系管理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有+动词+过”的语言模因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梅松 邱佳 陈新仁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9年第4期6-10,共5页
"有+动词+过"突破了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语言现象。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和"有+动词"等表达式的描写和功能、语义分析,对"有+动词+过"这一语言现象明显关注不足,尤其对该句式... "有+动词+过"突破了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语言现象。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和"有+动词"等表达式的描写和功能、语义分析,对"有+动词+过"这一语言现象明显关注不足,尤其对该句式产生有何语言基础、哪些因素影响其传播等问题缺乏探讨。为此,本文基于语料库,引入语言模因论的视角,考察该句式产生的语言基础与影响其传播的因素。分析表明,"有+动词+过"是一个相对新颖的句式,其形成具有语言内部的历史继承性,其传播历程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下,受到社会变革与语言政策、语言接触、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体现了典型强势语言模因的生成与传播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字句 “有+动词+过” 语言模因 语料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