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能谱CT定量检测尘肺SiO_2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步东 贺文 +2 位作者 李剑颖 孔令 付甲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93-2397,共5页
目的应用双能能谱CT定量分析煤工尘肺病肺标本肺实质和肺结节的SiO2沉积量。方法对6个肺标本行双能能谱CT扫描,病理证实其中1个无尘肺病,1个为Ⅰ期尘肺病,1个Ⅱ期尘肺病,3个为Ⅲ期尘肺病。能谱CT扫描图像以SiO2和水为基物质对获得物质... 目的应用双能能谱CT定量分析煤工尘肺病肺标本肺实质和肺结节的SiO2沉积量。方法对6个肺标本行双能能谱CT扫描,病理证实其中1个无尘肺病,1个为Ⅰ期尘肺病,1个Ⅱ期尘肺病,3个为Ⅲ期尘肺病。能谱CT扫描图像以SiO2和水为基物质对获得物质分离图像,在SiO2基图像上进行肺标本的SiO2定量。分别测量肺实质和肺结节内的SiO2沉积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个尘肺病肺标本共检出非钙化结节68个,测量肺实质和肺结节内沉积SiO2的ROI平均分别为211.96mm2(207.17~215.46mm2)和5.74mm2(3.81~7.73mm2)。肺实质内的SiO2沉积量为11.43mg/ml(-12.07~25.87mg/ml),肺结节内SiO2的沉积量为110.16mg/ml(38.52~168.32mg/ml)。肺实质和肺结节内SiO2的沉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1个无尘肺病肺标本的肺实质SiO2沉积量为-8.65mg/ml(-23.31~24.62mg/ml),尘肺病肺标本与无尘肺病肺标本肺实质内SiO2沉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双能能谱CT获得的物质分离图像可以定量肺实质和肺结节内的SiO2含量。双能能谱CT有可能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尘肺病提供一种定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二氧化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物质分离 定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步东 吕平欣 +4 位作者 吕岩 贺伟 李成海 王东坡 李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59-564,共6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为1.25mm的薄层图像,以1.25mm层厚的薄层CT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比较4种图像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和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结果112例患者的4组CT图像中,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判定为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分别为101例(90.2%)、105例(93.8%)、105例(93.8%)和111例(99.1%),MIP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X^2=10.00,P=0.002)、薄层CT(X^2=6.00,P=0.031)和MPR(X^2=6.00,P=0.031)。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分别为65例(58.0%)、62例(55.4%)、81例(72.3%)和84例(75.0%),MIP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X^2=19.00,P〈O.01)和薄层CT(X^2=22.00,P〈0.01),MPR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也高于常规CT(X^2=16.00,P〈0.01)和薄层CT(X^2=19.00,P〈o.01)。结论在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MSCT诊断中,MIP图像有助于明确判定病变是否存在,MIP和MPR重建图像有助于显示胸膜下透亮带,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多发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评价研究
下载PDF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步东 靳二虎 +1 位作者 贺文 徐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BPA病例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胸片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特点。结果 6例病人DR胸片和HRCT均可见支气管扩张和肺内实变病灶,其中1例为单发实变病灶,5例... 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BPA病例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胸片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特点。结果 6例病人DR胸片和HRCT均可见支气管扩张和肺内实变病灶,其中1例为单发实变病灶,5例为多发实变;5例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例中心性支气管和外周支气管均可见扩张。HRCT示实变共累及上叶10个肺叶,中叶(或舌叶)8个肺叶,下叶5个肺叶;6例HRCT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2例可见树芽征;6例病人HRCT均见上叶支气管扩张,其中2例为一侧上叶支气管扩张,4例为多叶、多段支气管扩张。上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0个肺叶,中叶(或舌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8个肺叶,下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6个肺叶;静脉曲张样扩张为主4例,囊状扩张和柱状扩张为主各1例。扩张支气管内见黏液崁塞2例,形成"指套"征,增强扫描无强化。扩张支气管内见钙化和软组织密度影者各1例。内见气液平面者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对于有长期哮喘病史,HRCT显示有肺内实变病灶和中央支气管扩张,特别是扩张支气管内有黏液崁塞、钙化或软组织密度影且病变主要分布在中上肺者应考虑ABPA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CT X线摄影术 支气管扩张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步东 杨玉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疗效。方法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6例,胶质母细胞瘤24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患者,替莫唑胺...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疗效。方法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6例,胶质母细胞瘤24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患者,替莫唑胺组(试验组)中胶质母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平均病程为4个月;环己亚硝脲组(对照组)胶质母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平均病程3.5个月。按照身高及体质量确定体表面积,分别接受下述治疗方案。(1)试验组:按150mg/m2体表面积计算,25例患者于试验第1~5天口服替莫唑胺胶囊。第1天需同时口服环己亚硝脲安慰剂,剂量为130mg/m2。(2)对照组:第1天口服环己亚硝脲,剂量为130mg/m2,第1~5天口服替莫唑胺安慰剂150mg/m2。2组均每疗程服药5d,28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3个周期后1个月,开始进行疗效观察,并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长度。结果(1)生存时间:替莫唑胺组患者平均生存期较环己亚硝脲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2)生存质量:经随访,替莫唑胺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保持稳定。(3)药物安全性:替莫唑胺组2例出现白细胞数减少,5例发生恶心、呕吐,均出现于每周期服药第1天,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环己亚硝脲组10例白细胞数减少、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药物治疗 颅内恶性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存活率 口服用药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监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步东 杨玉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了解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连续面肌肌电图监测对术中、术后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作用。方法根据Gormley颅内肿瘤分型方法,100例听神经瘤患者中肿瘤直径为4.0~4.9cm者82例,5.0~5.9cm者16例,直径≥6.0cm者2例。手术前采用House等面... 目的了解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连续面肌肌电图监测对术中、术后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作用。方法根据Gormley颅内肿瘤分型方法,100例听神经瘤患者中肿瘤直径为4.0~4.9cm者82例,5.0~5.9cm者16例,直径≥6.0cm者2例。手术前采用House等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评估,Ⅰ级65例,Ⅱ级33例,Ⅲ级2例。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术中施行面肌肌电图监测和直接电刺激。结果100例中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者94例,大部分切除6例。2例肿瘤切除过程中切断面神经者均行Ⅰ期端-端吻合;2例面神经被切断1/2者行断端吻合。手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30例,Ⅱ级50例,Ⅲ级10例,Ⅴ级10例;手术后1年随访面神经功能Ⅰ级76例,Ⅱ级14例,Ⅲ级7例,Ⅴ级3例。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监测 手术中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对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步东 马大庆 +3 位作者 崔宝军 关砚生 张岩松 石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研究螺旋CT低剂量扫描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煤工尘肺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肺标本,分别行螺旋CT常规剂量(100mA)和低剂量(65mA,30mA)1.5mm的薄层扫描,并行8.5mmMIP重建,比较不同剂量重建图像... 目的研究螺旋CT低剂量扫描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煤工尘肺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肺标本,分别行螺旋CT常规剂量(100mA)和低剂量(65mA,30mA)1.5mm的薄层扫描,并行8.5mmMIP重建,比较不同剂量重建图像对微小结节的显示。结果与常规剂量MIP重建图像比较,65mA和30mA组与常规剂量组对结节的发现无显著性差异,65mA和30mA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7.97%、97.2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3%、96.00%。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MIP重建能理想地显示常规剂量扫描MIP重建所能显示的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结节 最大密度投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低剂量
下载PDF
不同预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及胸部CT影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杏 袁丽波 +3 位作者 王伟 柳娇娇 李宏军 陈步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的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收集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临床资料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D-二聚体(D-Dimer)、心肌酶、B...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的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收集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临床资料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D-二聚体(D-Dimer)、心肌酶、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LNTP)、有无基础病史,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及各项指标差异,对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性的相关指标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118例患者,死亡组68例,生存组50例,死亡组年龄大于生存组,死亡组咳痰与纳差症状的比例更高;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肾小球滤过率异常、降钙素原(PCT)、D-Dime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LNTP)异常的比例更高;相对于生存组,死亡组的WBC、NEUT及百分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SD(RDW-SD)、PCT、D-Dimer、肌酸激酶(CK)、CK-MB、肌红蛋白(MYO)、TNI、LNTP值明显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低。年龄、RBC、肾小球滤过率、CK-MB、MYO、LNTP是提示预后结果的主要因素;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影像无明显差异,但初始胸部CT病变范围较大,多超过50%;生存组肺部CT病变较多位于肺外周及胸膜下,伴随病程死亡组病变多表现为进展或加重。结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年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功能、血凝状态、炎性反应物指标、肺部病变范围及进展情况是提示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年龄、RBC、肾小球滤过率、CK-MB、MYO、LNTP的异常是提示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致死性结果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胸部CT检查及随访是不能缺少的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实验室检查 预后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胸部CT表现
8
作者 王杏 袁丽波 +4 位作者 王伟 柳娇娇 张岩岩 李宏军 陈步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5期613-620,共8页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特征性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胸部CT资料及不同预后。结果:收集纳入研究对象27例,病原学检查显示:13例患者分离出细菌,2例...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特征性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胸部CT资料及不同预后。结果:收集纳入研究对象27例,病原学检查显示:13例患者分离出细菌,2例患者为真菌,其余12例同时分离出细菌和真菌。27例患者的胸部CT表现均为双肺多发病变;除6例表现为单纯典型新冠病毒感染的胸部CT特点以外,其余21例患者表现为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混合密度影、以肺段或肺叶分布的片状及斑片状实变影,部分可见散在结节影或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内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和“血管增粗征”,实变影内可见空气支气管气像,多伴有胸腔积液,少数病例可见肺气囊,散在病例可见淋巴结轻度肿大。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6例,死亡21例,死亡患者的肺部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影比例高于生存患者,其余影像学征象无明显统计学差。结论:重症新冠肺炎继发感染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胸部CT主要表现为无特定部位分布的磨玻璃及混合密度影、实变影、结节影,多伴有胸腔积液,少部分可见肺气囊、胸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仍可见铺路石征及血管增粗征,呈现出新冠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的混合性、多样性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下载PDF
肺弥漫性病变的MIP、MinIP重建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步东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1年第2期86-89,共4页
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CT及MR图像后处理技术,本文综述近年来的文献,就CT的MIP及MinIP图像与螺旋CT、高分辨率CT(HRCT)图像相比较,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最大密度投影 最小密度投影 肺弥漫性疾病 肺疾病 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陈步东 吕平欣 +4 位作者 吕岩 贺伟 李成海 王东坡 李多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7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为1.25mm的薄层图像,以1.25mm层厚的薄层CT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比较4种图像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和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结果112例患者的4组CT图像中,常规CT、薄层CT、MPR和MP判定为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分别为101例(90.2%)、105例(93.8%)、105例(93.8%)和111例(99.1%),MIP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显示率高于常规(x2=10.00,P=-0.002)、薄层CT(x2=6.00,P=O.031)和MPR(x2=6.00,P=0.031)。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分别为65例(58.0%)、62例(55.4%)、81例(72.3%)和84例(75.O%),MIP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x2=19.00,P〈0.01)和薄层CT(x2=22.00,P〈0.01),MPR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也高于常规CT(x2=16.00,P〈0.01)和薄层CT(x2=19.00,P〈0.01)。结论在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MSCT诊断中,MIP图像有助于明确判定病变是否存在,MIP和MPR重建图像有助于显示胸膜下透亮带,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多发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评价研究
下载PDF
7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成海 邱万成 +9 位作者 周新华 吕岩 贺伟 赵春生 陈步东 王东坡 周震 宁锋钢 赵泽钢 李亚威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齐全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CT扫描、实验室... 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齐全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CT扫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动态观察综合确诊;肺癌通过痰检癌细胞、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71例研究对象中,非活动性肺结核45例,活动性肺结核26例;并发腺癌32例、鳞癌31例、小细胞肺癌8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鳞癌构成比(50.0%,13/26)高于腺癌(38.5%,10/26)和小细胞肺癌(11.5%,3/26);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腺癌构成比(48.9%,22/45)高于鳞癌(40.0%,18/45)和小细胞肺癌(11.1%,5/45),但两组患者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P=0.904)。研究对象肺癌与肺结核病灶出现部位位于同侧者占74.6%(5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1,P〈O.01);位于同侧同叶者占56.3%(40/71),同侧不同叶者占18.3%(1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病灶位于同叶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位于同侧不同叶者及位于不同侧者(X^2=27.51、16.69,P值均〈0.01)。研究对象肺癌CT表现按部位分型包括中心型24例(33.8%),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小细胞癌8例(33.3%,8/24)、腺癌1例(4.2%,1/24)、鳞癌15例(62.5%,15/24);周围型肺癌47例(66.2%),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腺癌31例(66.0%,31/47)、鳞癌16例(34.0%,16/47);不同病理分型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7,P〈0.01)。周围型肺癌患者中37例患者(78.7%,37/47)病灶位于胸膜下。3例患者为肺结核动态观察中发现并发肺癌,其中,2例腺癌,1例鳞癌。结论肺结核并发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肺结核与肺癌病灶位于同侧、同叶者居多;CT诊断为中心型肺癌者,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居多;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者,腺癌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诊断显像 病理学 临床 疾病特征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肺内多发空洞病变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成海 赵泽钢 +8 位作者 周新华 吕岩 陈步东 王东坡 贺伟 周震 宁锋钢 谢汝明 段惠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分析肺内多发空洞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其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CT影像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病变39例共计130个空洞,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7例,肺内多发转移癌13例,肺隐球菌病6例,肺脓肿3例;男25例,... 目的分析肺内多发空洞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其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CT影像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病变39例共计130个空洞,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7例,肺内多发转移癌13例,肺隐球菌病6例,肺脓肿3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6~73岁,中位年龄41岁。分析病灶内空洞的形态、密度及周围病灶影像特点。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空洞形态特点:肺结核空洞55个,以裂隙状及新月形多见,占69.1%(38/55);洞壁厚薄不匀,内壁规则51个(92.7%,51/5s),空洞外壁大部分清楚35个(63.6%,35/55),39个可见引流支气管影(70.9%,39/55),增强扫描洞壁多无明显强化;肺转移癌空洞44个,以厚壁(75.O%)多见,内壁不规则30个(68.2%,30/44),洞壁强化明显39个(88.6%,39/44);肺隐球菌病空洞20个,多为厚壁(95.O%,19/20),内壁轻度不规整16个(80.0%,16/20),周围多伴有磨玻璃状片影;肺脓肿空洞11个,全部为厚壁,内壁规则10个(10/11),外壁模糊10个(10/11),伴有液平9个(9/11),全部出现周围渗出性阴影(11/11),洞壁强化明显(11/11)。肺结核与肺转移癌空洞内壁规则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8,P=0.000);肺结核与肺转移癌空洞洞壁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17,P=0.000)。(2)伴随病变影像征象:肺结核空洞的伴随病变主要是微小结节及树芽征,分别占60.0%(33/55)和30.9%(17/55);肺转移癌的多发空洞周围主要为斑片及磨玻璃状影,分别占2.3%(1/44)和31.8%(14/44)。肺结核与肺转移癌伴随空洞出现微小结节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00,P=0.000),出现实变斑片状影的比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4,P=0.259),出现磨玻璃状密度影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82,P=0.000),出现树芽征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20,P=0.000)。肺隐球菌病的空洞周围主要为磨玻璃状影(85.0%,17/20),而肺脓肿空洞周围主要为炎性浸润的片状阴影(100%,11/11),这两种征象与肺转移癌空洞组明显不同(X2值分别为15.571、49.271,P值均=0.000)。结论肺部空洞病变的内外壁状况、强化程度及周围伴随病变等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对肺部多发性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诊断 肺肿瘤 肺隐球菌病 空洞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不同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成海 周新华 +7 位作者 吕岩 于霞 李芳 贺伟 陈步东 王东坡 周震 宁锋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07-712,共6页
目的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 目的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03;X2=7.38,P=0.007;X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58,P〈0.001;X2=9.18,P=0.002;X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31/31)和87.1%(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7,P=0.015;X2=4.61,P=0.032;X2=7.15,P=0.007和X2=12.38,P〈0.001;X2=10.63,P=0.001;X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7,P=0.010,X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结论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据说明 统计
下载PDF
人胶质瘤细胞及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厚禄 张春智 +6 位作者 戚贵军 姚鑫 陈步东 孙树鹏 王计伟 梁思泉 杨玉山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6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人胶质瘤细胞及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根据Trizol试剂盒说明书,从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A172、LN229和60例胶质瘤组织(手术切除获得)中提取其总RNA,采用RT-... 目的观察人胶质瘤细胞及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根据Trizol试剂盒说明书,从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A172、LN229和60例胶质瘤组织(手术切除获得)中提取其总RNA,采用RT-PCR法测定miRNA-221及miRNA-222,以正常脑组织为对照。60例胶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放疗,治疗后MRI检查随访,分析胶质瘤患者的放疗疗效。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测算X线照射后(照射剂量为2 Gy)的胶质瘤细胞存活率(SF),以胃黏膜上皮细胞(ges)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织及细胞相比,胶质瘤组织及细胞中miRNA-221、miRNA-222呈高表达(P<0.05),其中高度恶性胶质瘤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者(P<0.05)。X线照射后胶质瘤细胞SF明显高于ges(P均<0.05),胶质瘤各细胞中miRNA-221、miRNA-222表达量与X线照射后胶质瘤SF呈正相关(r=0.673、0.696,P均<0.01)。胶质瘤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时间短(P均<0.05)。结论人胶质瘤细胞及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均呈高表达。miRNA-221、miRNA-222表达量与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抗性呈正相关关系,胶质瘤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表达量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胶质瘤 微小RNA 放射敏感性 放射抗性
下载PDF
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新华 陈步东 +1 位作者 吕岩 贺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51-254,共4页
2017年新发布的《WS196-2017结核病分类》增加了“非活动性结核病”类型。作者主要就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在分析肺结核基本病变影像表现的基础上,总结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对比分析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 2017年新发布的《WS196-2017结核病分类》增加了“非活动性结核病”类型。作者主要就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在分析肺结核基本病变影像表现的基础上,总结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对比分析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并从胸部平片与CT影像两方面阐述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评价研究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变化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东坡 杨新婷 +4 位作者 吕岩 王珏 房坤 周新华 陈步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77-681,共5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5.74±11.92)岁;所有患者均在初次发病7~10d内就诊。分析研究对象发病早期的CT检查资料,提取CT表现特点及征象。结果38例研究对象中,发生于单侧胸膜病变者34例。其中,病变位于左侧胸膜者18例,位于右侧胸膜者16例,双侧同时出现病变者4例;累及纵隔胸膜者14例(累及左侧纵隔胸膜者6例,累及右侧纵隔胸膜者8例),累及叶间裂胸膜者34例;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者38例,出现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者24例,出现胸膜下条索状影者24例。CT动态随访过程中,37例患者胸膜增厚程度减轻;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个月复查时增厚程度加重,最厚约1.1cm,12个月再次复查增厚的胸膜较前吸收减轻。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表现吸收减少,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吸收减少,胸膜下条索状影亦逐渐减少、减薄。另有22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胸膜结核瘤。结论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行CT检查可发现单侧胸膜增厚且不光滑、叶间裂受累伴多发粟粒状改变及微结节,以及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及条索状影等征象,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特征 诊断显像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MGMT、Topo-Ⅱ、GST-π、P-g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耀辉 姚鑫 +3 位作者 杨玉山 陈步东 蔡邵帅 乔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拓扑异构酶(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20例正常...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拓扑异构酶(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2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MGMT、Topo-Ⅱ、GST-π、P-gp蛋白。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GMT、Topo-Ⅱ、GST-π、P-gp均无表达,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GMT、Topo-Ⅱ、GST-π、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24.3%、49.8%、48.2%;MGMT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无关(P>0.05),Topo-Ⅱ、GST-π、P-gp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不同程度地表达耐药相关基因蛋白MGMT、Topo-Ⅱ、GST-π、P-gp,可据此制订个体化的胶质瘤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耐药相关基因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拓扑异构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P-糖蛋白
下载PDF
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规范化操作探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崔宝军 陈步东 +1 位作者 胡志海 贺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9期684-686,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图像,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全数字化钼铑双靶X线乳腺摄影机,对548例女性受检者进行乳腺轴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投照检查,共获得2 160幅图像,依据评片标...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图像,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全数字化钼铑双靶X线乳腺摄影机,对548例女性受检者进行乳腺轴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投照检查,共获得2 160幅图像,依据评片标准对每幅图像进行评价并总结其投照技术要点。结果 2 160幅乳腺图像中,Ⅰ级片2 127幅(98.5%),Ⅱ级片26幅(1.2%),Ⅲ级片7幅(0.3%)。Ⅱ和Ⅲ级片中CC位19幅,MLO位14幅。造成Ⅱ和Ⅲ级片的原因主要有:CC位包括肩部软组织遮挡13幅(13/19),未显示乳房内侧缘7幅(7/19),皮肤皱褶2幅(2/19)和乳头偏离照片中心横轴线1幅(1/19)。MLO位腋下组织包括较少8幅(8/14),皮肤皱褶4幅(4/14)、乳头下垂或不呈侧位3幅(3/14)和胸大肌位置不正确2幅(2/14)。共26幅图像进行了相应体位的重新摄影。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过程中规范的投照体位和正确实施乳房压迫,可有效避免Ⅱ级或Ⅲ级片,减少检查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数字化 钼铑双靶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头颈部MR检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靳二虎 梁宇霆 +4 位作者 陈步东 马强 马大庆 继爱萍 阴赪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人体后有症状患者的头颈部MRI表现。方法对74例有症状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T2-FLAIR序列以及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T1WI增强扫描。脑部CT检查均为平扫,分析CT和MRI所见。对影像表现... 目的分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人体后有症状患者的头颈部MRI表现。方法对74例有症状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T2-FLAIR序列以及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T1WI增强扫描。脑部CT检查均为平扫,分析CT和MRI所见。对影像表现异常的患者,MR随访1~3次。结果33例患者MRI表现异常,包括单纯软脑膜异常强化17例,单纯脑实质异常信号3例,单纯脊髓异常信号1例,脑实质与软脑膜同时受累11例,脊髓与软脊膜同时受累1例。脑实质与脊髓内病变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灶性分布;T1WI增强扫描时病灶多呈结节状强化。5例脑实质和脊髓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无强化表现。结论头颈部MRI检查有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变程度,但绝大多数MRI所见缺乏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圆线虫 脑膜炎 脑炎 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外动脉结扎在大型和巨大型蝶骨嵴外侧型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树鹏 姚鑫 +3 位作者 甘燕玲 陈步东 梁思泉 杨玉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76-479,共4页
探讨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术前结扎颈外动脉的适用条件和临床效果。32例大型、巨大型蝶骨嵴外侧型脑膜瘤患者分为颈外动脉结扎组和未结扎组,术后统计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71.00±182.00)ml和(994.00±278.00)ml、肿瘤... 探讨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术前结扎颈外动脉的适用条件和临床效果。32例大型、巨大型蝶骨嵴外侧型脑膜瘤患者分为颈外动脉结扎组和未结扎组,术后统计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71.00±182.00)ml和(994.00±278.00)ml、肿瘤全切除率100.00%(14/14)和72.22%(13/18)、手术时间分别为(5.60±1.40)h和(8.10±1.70)h、发生术后并发症病例分别为1例(7.41%)和7例(38.89%);各项变量比较颈外动脉结扎组均优于未结扎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大型、巨大型蝶骨嵴外侧型脑膜瘤患者术前结扎颈外动脉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 脑膜瘤 结扎术 颈外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