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分析TUPKEP与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显波 毛敏 +6 位作者 李兴斌 李磊 姚超 李茂生 陈毅福 廖勇 李强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of prostate,TU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 目的比较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of prostate,TU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10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诊治的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TUPKEP组和TURP组,每组100名患者。TUPKEP组患者接受TUPKEP治疗,TURP组患者接受TUR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Qmax、PRV、IPSS评分、QO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UPKE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URP组患者(P<0.05),前列腺切除重量显著高于TURP组患者(P<0.05),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显著短于TURP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2/100)显著低于TURP组患者(24.0%,24/100)(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Qmax、PRV、IPSS评分、QOL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U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高于TURP,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对胃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复发率的影响
2
作者 陈毅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117-119,13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对胃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腔镜组,30例)和传统组(传统组,3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对胃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腔镜组,30例)和传统组(传统组,3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清学指标(包括CEA、CA199、CA125)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皮下气肿)及3年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EA、CA199、CA125等血清学指标和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项血清学指标和ADL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腔镜组CEA、CA199、CA125等血清学指标和ADL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腔镜组胃癌手术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胃癌手术者(P<0.05),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胃癌手术者(P<0.05);腔镜组胃癌手术者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更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会造成复发率升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 传统手术 并发症 日常生活能力 复发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T1期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兴斌 李茂生 +3 位作者 易秋阳 姚超 梁陈 陈毅福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797-798,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T1期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T1期肾癌患者,采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男26例,年龄(46.2±12.4)岁,其中左肾14例、右肾12例,肿瘤直径(4.3±1.6) cm;女22例,年龄(5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T1期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T1期肾癌患者,采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男26例,年龄(46.2±12.4)岁,其中左肾14例、右肾12例,肿瘤直径(4.3±1.6) cm;女22例,年龄(54.5±14.7)岁,其中左肾9例、右肾13例,肿瘤直径(3.8±1.7) cm。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方式,施行肾部分切除术时暂时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肾切缘用倒刺线连续缝合,线尾用Hemolok夹结扎。结果 48例患者耗时(86.4±27.3) min,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21.3±5.4) min,出血量(187.3±72.8) m L,住院时间(12.8±3.7) d。手术标本送病检,切缘均阴性,肾透明细胞癌居多,占42例。术后半年随访,ECT示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与术前比较无差异。术后1年随访,CT示患肾局部未见肿瘤复发、远处未见肿瘤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对T1期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损伤较小、疗效比较肯定,对于肾脏功能的保护效果确定,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后间隙 T1期肾癌 肾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中点优先缝合法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吻合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林和新 朱靖涛 +9 位作者 洪清琦 余荒岛 李永文 陈逸南 陈东汉 王海滨 陈毅福 肖亮斌 徐志文 尤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3,共8页
目的探讨中点优先缝合法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吻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20例;年龄为(56±11)岁。72例... 目的探讨中点优先缝合法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吻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20例;年龄为(56±11)岁。72例患者均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其中2019年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消化道吻合采用侧边优先缝合法,设为侧边组;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2例患者消化道吻合采用中点优先缝合法,设为中点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72例患者顺利施行TLDG,无中转开腹患者。中点组和侧边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2,P<0.05)。(2)并发症情况。中点组和侧边组患者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分别为5例和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评分、吻合口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3)随访情况。中点组患者中,19例获得随访(其中11例获得胃镜随访),随访时间为20(1~24)个月。侧边组患者中,49例获得随访(其中28例获得胃镜随访),随访时间为18(2~25)个月。两组患者复发转移、远期并发症、术后胆汁反流、残胃炎、食物潴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点优先缝合法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连续性手工缝合 消化道重建 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应用
原文传递
胃腺癌组织中果蝇激酶、程序性死亡受体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永文 林和新 +3 位作者 余荒岛 陈毅福 王海滨 尤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81-1583,共3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果蝇激酶(DEK)、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胃腺癌患者112例纳入研究。分别采集胃腺...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果蝇激酶(DEK)、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胃腺癌患者112例纳入研究。分别采集胃腺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胃组织中的DEK、PD-L1、Her-2及MMP-9表达。并分析上述各项蛋白表达和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将胃腺癌患者按照5年生存状况的差异分作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80例,比较两组DEK、PD-L1、Her-2及MMP-9表达情况。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EK、PD-L1、Her-2及MMP-9诊断胃腺癌的效能。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结果胃腺癌组织中DEK、PD-L1、Her-2及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73.32%、59.82%、16.07%、73.21%,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7.50%、26.79%、0.00%、3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5,P<0.05)。胃腺癌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DEK、PD-L1、Her-2及MMP-9阳性率均高于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P<0.05)。胃腺癌死亡患者DEK、PD-L1、Her-2及MMP-9阳性率分别为87.50%、81.25%、46.88%、93.75%,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的66.25%、51.25%、3.75%、6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4,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DEK、PD-L1、Her-2及MMP-9联合检测诊断胃腺癌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上述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胃腺癌组织中DEK、PD-L1、Her-2及MMP-9均存在异常高表达,且和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果蝇激酶 程序性死亡受体1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志文 赵康 +8 位作者 洪清琦 陈毅福 王海滨 林和新 王廷豪 肖亮斌 朱靖涛 燕速 尤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目的分析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以及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 目的分析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以及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4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7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37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按肿瘤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行近端胃切除术食管管状胃吻合82例,为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102例,为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为消除两组之间由于缺乏平等分布而产生的潜在偏差,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纳入的13项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术前血糖、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蛋白、术前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和病理TNM分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营养状态及长期生活质量(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和Visick生活质量分级,分级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各入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围手术期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半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肿瘤长径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术后胃管拔除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分别为t=−2.183,P=0.023和t=−4.073,P<0.001),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明显少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分别为t=−5.754,P<0.001和t=−2.575,P=0.031)。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3.3%(26/60),高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为的26.7%(16/60),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χ^(2)=3.663,P=0.056);肺部感染发生率(31.7%,19/60)及胸腔积液发生率(30.0%,18/60)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13.3%,8/60和8.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8.711,P=0.003和χ2=11.368,P=0.001)。所有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在出院前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0.0%(12/60),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则为35.0%(2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6,P=0.066),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3.3%(14/60),显著高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的1.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6,P<0.001)。两组术后1年体质量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两组术后1年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级均以Ⅰ级为主;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Visick生活质量Ⅱ、Ⅲ级的患者所占比例为11.7%(7/60),显著低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所占比例的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6,P=0.004);两组均无Ⅳ级患者。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有优劣,但均安全可行。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远期生活质量低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近端胃切除 全胃切除 管状胃吻合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腔内顺蠕动侧侧吻合结合手工缝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彬 吴建海 +11 位作者 许强 林和新 李永文 陈逸南 陈东汉 陈毅福 王海滨 余荒岛 黄安乐 林天胜 洪清琦 尤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3-1421,共9页
目的比较腔内顺蠕动侧侧吻合结合手工缝合与腔外吻合(EA)在腹腔镜结肠癌(回盲部癌、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乙状结肠上段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腹腔镜结肠癌根... 目的比较腔内顺蠕动侧侧吻合结合手工缝合与腔外吻合(EA)在腹腔镜结肠癌(回盲部癌、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乙状结肠上段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病人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腔内吻合(IA)组37例以及EA组43例。分层分析:根据肿瘤部位,分为左侧组(结肠-结肠吻合)40例和右侧组(回肠-结肠吻合)40例。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近期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情况。(3)随访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1)手术及术后近期恢复情况:80例病人顺利完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未出现死亡病例。IA组在辅助切口长度[3.00(2.50~8.00)cm vs.5.00(4.00~10.00)cm,P<0.001]、术后排气[3(2~10)d vs.4(2~9)d,P=0.001]、排便时间[6(4~11)d vs.8(4~15)d,P=0.017]、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4(2~11)d vs.5(3~11)d,P<0.001]、术后住院时间[8(7~24)d vs.11(6~27)d,P=0.042]方面均优于EA组,但手术时间[(219.51±45.57)min vs.(177.91±50.46)min,P<0.001]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出血量[50(20~200)mL vs.50(20~150)m L,P=0.502]、各围手术期血感染指标(P>0.050)、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6.22%vs.16.28%,P=0.994)、腹腔感染(5.41%vs.2.33%,P=0.470)和切口感染(2.70%vs.4.65%,P=0.647)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病理情况:在肿瘤大小[(4.39±1.76)cm vs.(4.29±1.79)cm,P=0.242]、大体类型(P=0.816)、组织学类型(P=0.420)、阳性淋巴结清扫数[1(0~10)枚vs.0(0~29)枚,P=1.000]、T分期(P=0.380)、N分期(P=0.800)、病理分期(P=0.836)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随访及预后生存情况:所有病人均获得术后回访,随访时间为36~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两组在术后化疗(72.97%vs.76.74%,P=0.698)、肿瘤复发转移(16.22%vs.16.28%,P=0.994)、生存率(97.30%vs.95.35%,P=0.65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分层分析:左侧组中,左半结肠腔内吻合(IA-L)组在辅助切口长度[3.00(2.50~8.00)cm vs.5.00(4.00~5.00)cm,P<0.001]、术后排气[3(2~5)d vs.4(3~9)d,P=0.002]、排便时间[6.5(4~9)d vs.8(4~15)d,P=0.011]以及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4(2~5)d vs.5(3~11)d,P<0.001]方面均优于左半结肠腔外吻合(EA-L)组,但手术时间较长[205.00(160~320)min vs.157.5(120~210)min,P<0.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右侧组中,右半结肠腔内吻合(IA-R)组仅在辅助切口长度[3.00(2.50~5.00)cm vs.6.00(5.00~10.00)cm,P<0.001]优于右半结肠腔外吻合(EA-R)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EA相比,腔内顺蠕动侧侧吻合结合手工缝合在腹腔镜结肠癌(回盲部癌、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乙状结肠上段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近远期疗效均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 腔内顺蠕动侧侧吻合术 手工缝合 腔外吻合
原文传递
胸腔内食管胃双肌瓣吻合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朱靖涛 林和新 +7 位作者 洪清琦 陈逸南 陈毅福 李永文 陈东汉 余荒岛 王海滨 尤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6-1232,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腔内食管胃双肌瓣(Kamikawa)吻合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女3例... 目的探讨胸腔内食管胃双肌瓣(Kamikawa)吻合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为62(53~71)岁。10例患者均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采用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和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中和术后情况。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347±41)min,术中出血量为(91±41)mL。10例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4.3±1.1)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0±1.6)d,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0.5±3.9)d,术后住院时间为(13.3±3.8)d。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B级1例、Ⅱ级3例、Ⅰ级2例。术后第7天10例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上下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总数目为(22±6)枚、3例患者检出5枚阳性淋巴结,肿瘤长径为(3.3±0.5)cm,肿瘤中心距离齿状线距离为(1.9±1.4)cm,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1例、中分化5例、中低分化3例、低分化1例,肿瘤病理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各5例。(3)随访和生存情况。1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3~12)个月,均无瘤生存;Visick生命质量分级Ⅰ级、Ⅱ级分别为7、3例,无Ⅲ级和Ⅳ级患者。7例患者完成术后胃镜检查,其中2例轻度吻合口狭窄,均无需特殊处理;均未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结论胸腔内Kamikawa吻合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双肌瓣吻合 Kamikawa吻合 临床疗效 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 胸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