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社会适应发展趋势的多层线性模型研究
1
作者 陈永涌 徐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5-301,共7页
目的:以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发展趋势及其个体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994名大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并从各个学院共选取了665名学生作为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最后用... 目的:以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发展趋势及其个体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994名大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并从各个学院共选取了665名学生作为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最后用HL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总体是中等偏上的,并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t=-4.863,P<0.001);②社会适应水平随时间发展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0.185(SE=0.052,P<0.01);③性别(t=-2.631,P<0.01)和民族(t=-2.516,P<0.05)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会随时间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纵向研究 多层线性模型 大学生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积极育人体系建构
2
作者 陈永涌 甄宸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为了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变革趋势,促进文科教育的转型和升级,“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提升高校文科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培养中国风格的高质量“新文科”人才,其中课程思政工作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应立足新时... 为了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变革趋势,促进文科教育的转型和升级,“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提升高校文科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培养中国风格的高质量“新文科”人才,其中课程思政工作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应立足新时代,充分结合积极性教育优势,融合PEMRA理论,以立德树人为根基,构建以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为发展路径的课程思政积极育人体系模型,探寻积极有效的实践路径,最终实现全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课程思政 育人体系构建 PEMRA理论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双减”走向深处
3
作者 陈永涌 张一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有理想、有担当、素质全面、创造力强的时代新人。“双减”政策是国家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旨在有效减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有理想、有担当、素质全面、创造力强的时代新人。“双减”政策是国家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发展素质教育,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为我国“双减”后的基础教育体系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从“双减”政策的价值意蕴出发,探索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双减”新格局。运用积极教育理念重建育人体系,塑造教育良好新生态,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进行五育融合的再提升,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融入“双减”后教育理念的变革之中,建立多主体育人体系,构筑积极的育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积极心理学 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
下载PDF
和平心理学视域下文化冲突的张力与文化共融
4
作者 陈永涌 徐洁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表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表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不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也是世界和人民对和平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和倡议,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奋斗方向,展现了胸怀天下、面向未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理念,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从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利益出发,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文章以和平心理学为研究视角,阐释和平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向度、剖析文化冲突的实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文化共融的指向,希冀从“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心理学 文化冲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西部高校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应激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永涌 霍涌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247-1253,共7页
目的:探讨西部高校大学生的乐观、心理健康与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乐观量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情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应激对乐观倾向... 目的:探讨西部高校大学生的乐观、心理健康与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乐观量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情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应激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8,P<0.01;β=0.199,P<0.001),但对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2应激对悲观倾向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88,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3应激在自我效能乐观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503,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4应激在悲观倾向和积极情绪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7,P<0.05),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西部高校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而应激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校大学生 乐观 应激 心理健康 调节作用
下载PDF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认同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永涌 霍涌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4期82-87,共6页
社会认同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焦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生活进程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迁,正因为此,社会心理学中有关社会认同的研究视角实现了从个体向群体乃至社会的不断转向。... 社会认同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焦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生活进程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迁,正因为此,社会心理学中有关社会认同的研究视角实现了从个体向群体乃至社会的不断转向。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流动、城市移民、弱势群体地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社会认同的观点进行研究。社会认同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认同特别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促进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尤其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认同的机制分析来验证和增补社会认同理论,将推动中国社会心理学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社会认同 机制分析
下载PDF
青海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促进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永涌 韩冬 +1 位作者 任梓荣 李美华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2-68,共7页
探索青海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积极心理干预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青海省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上表现良好,认知维度为(44.01±6.35),情感维度为(42.83±5.35),人际维度为(39.21±4.82),超越维度为(38.48&#... 探索青海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积极心理干预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青海省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上表现良好,认知维度为(44.01±6.35),情感维度为(42.83±5.35),人际维度为(39.21±4.82),超越维度为(38.48±5.38),节制维度为(36.92±5.06),公正维度为(33.81±4.61);(2)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在性别(t=3.219,p<0.01)、是否独生子女方面(t=2.661,p<0.01)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M±SD=238.69±30.02)显著高于女生得分(M±SD=233.10±25.57)(p<0.01),独生子女得分(M±SD=241.21±26.70)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得分(M±SD=234.46±27.50)(p<0.01);(3)积极心理干预对藏族大学生整体积极心理品质具有提升作用,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分(t=6.57,p<0.01)、在人际维度(t=10.44,p<0.01)、公正维度(t=3.91,p<0.01)、节制维度(t=2.90,p<0.01)、超越维度(t=2.10,p<0.05)前后差异明显。结论:本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干预对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促进作用:八周的积极心理干预对总体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人际维度水平、公正维度水平、节制维度水平和超越维度水平具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现状调查 积极心理干预
下载PDF
中国梦与国民的幸福工程:“积极型社会”的建构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永涌 任梓荣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5期147-151,共5页
国民幸福是一个系统性和长期进行的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也是幸福工程的目标。当前的中国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追求幸福生活成为了国民生活的主旋律。幸福既包括了物质上的充沛... 国民幸福是一个系统性和长期进行的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也是幸福工程的目标。当前的中国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追求幸福生活成为了国民生活的主旋律。幸福既包括了物质上的充沛,又涵盖了精神上的富足,提升国民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全民幸福必不可少的一环。构建积极型社会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实现全民幸福提供的可行性方案。积极型社会着力于发展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品德等,其实践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积极型社会能够使人们和谐相处,创建和谐的社会整体,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努力构建积极型社会,从而建设一个全民心理健康的中国,实现可持续的全民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幸福 中国梦 获得感 积极型社会
下载PDF
论道家视野中的乐观心理学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永涌 霍涌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38-41,共4页
道家的乐观心理思想主要以庄子和老子为代表。道家所提出的是"至乐无乐"的观点,就是"无为自然"的生活方式,即顺任自然、与天合一、不妄为的生活方式,作为人生至极的快乐。乐观在道家文化中更多地表现为"安时处... 道家的乐观心理思想主要以庄子和老子为代表。道家所提出的是"至乐无乐"的观点,就是"无为自然"的生活方式,即顺任自然、与天合一、不妄为的生活方式,作为人生至极的快乐。乐观在道家文化中更多地表现为"安时处顺"之乐观。全文从中国古代心理思想角度挖掘乐观心理的特殊意义,旨在跨文化心理层面的背景上进一步阐明并发扬我国独特的乐观心理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心理学思想 乐观
下载PDF
兼容与续生: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国内的演进和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永涌 任梓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46-153,共8页
积极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对传统主流批判继承、融而续生,以其回归人本、独特创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极大改变了心理学的概念和实践,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极大重视。自2003年被译介到中国以来,... 积极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对传统主流批判继承、融而续生,以其回归人本、独特创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极大改变了心理学的概念和实践,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极大重视。自2003年被译介到中国以来,便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研究大多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而缺少宏观把握。因而,本文立足于整体层面对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国内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概念贡献、溯源沿革发展、阐述国内走向、展望未来发展与挑战,以此试图构建出积极心理学传播与发展走向的整体趋势。作为心理学的年轻分支,势必会在未来心理学领域中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CITESPACE 演进 发展
下载PDF
我国民族教育心理研究20年回溯与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永涌 殷中钺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年第1期99-108,共10页
为研究国内民族教育心理的发展情况,在知网中检索近20年中发表的有关民族教育心理的文献,使用CiteSpace文献信息挖掘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机构及作者发文量统计、关键词聚类、爆发词分析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便更直观、清晰... 为研究国内民族教育心理的发展情况,在知网中检索近20年中发表的有关民族教育心理的文献,使用CiteSpace文献信息挖掘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机构及作者发文量统计、关键词聚类、爆发词分析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便更直观、清晰地探究民族教育心理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历程。总体而言,当前关于民族教育心理的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西北与西南地区各高校为主要研究力量;当下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民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等方面;近年来研究内容由现状调查向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转变。未来研究的走向主要体现在应关注民族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内在机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院校合作;探索基于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心理,注重国外研究的经验借鉴。目前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等特征,未来研究应强化研究方法规范性,研究对象丰富化,及研究范式的转型,推动我国民族教育心理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心理 知识图谱 可视化
下载PDF
多元文化场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探微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永涌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60-164,共5页
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视角,以青海省大学生为研究主体,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编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调查问卷",以青海师范大学513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差异性比较... 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视角,以青海省大学生为研究主体,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编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调查问卷",以青海师范大学513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差异性比较,探索多元文化场域下当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具体路径,从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认同路径
下载PDF
西部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文化适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永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893-1899,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西部大学生的乐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适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乐观量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情绪量表,对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目的:探讨中国西部大学生的乐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适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乐观量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情绪量表,对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社会文化适应对西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乐观和抑郁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β=0.193,P〈0.01);(2)社会文化适应对西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乐观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β=0.286,P〈0.01);(3)社会文化适应对西部大学生的乐观和积极情绪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西部大学生的乐观与心理健康二者之间相关显著,社会文化适应显著的调节自我效能乐观对西部大学生抑郁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社会文化适应 调节作用 西部大学生 乐观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心”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永涌 高群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45-152,共8页
幸福源于内心需求的满足,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成为奋斗目标。生活方式作为幸福生活得以实现的载体,承载着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希冀。美好生活的实现不仅需要社会的外在供给,也需要协调人类主体和生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生... 幸福源于内心需求的满足,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成为奋斗目标。生活方式作为幸福生活得以实现的载体,承载着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希冀。美好生活的实现不仅需要社会的外在供给,也需要协调人类主体和生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生活方式的心理价值和实践探索日益凸显。“心”绿色生活方式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社会背景,对生活方式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提出新的理念构建,努力提升国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构建“心”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幸福社会、美好生活的新思路,是实现全民幸福发展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积极心理学 绿色生活方式 积极干预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乐观心理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永涌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57-160,共4页
乐观心理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乐观心理的主要代表是儒家和道家。儒家倡导的是一种理性的、入世的、乐得其道的乐观,表现为"仁者不忧",安处困境之乐观。道家倡导的是天人合一、安时处顺之乐观,是"至乐无乐"... 乐观心理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乐观心理的主要代表是儒家和道家。儒家倡导的是一种理性的、入世的、乐得其道的乐观,表现为"仁者不忧",安处困境之乐观。道家倡导的是天人合一、安时处顺之乐观,是"至乐无乐"的"无为",即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生活方式。从中国古代心理思想中挖掘乐观心理的实际表现和特点,汲取积极进取、化忧为乐的精神,有助于推进社会的发展和维护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乐观心理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和平心理学:愿景与走向
16
作者 陈永涌 霍涌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和平心理学是二战以后崛起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目的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破坏性的冲突与暴力活动,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提高人类公平正义感和生活质量。和平心理学的发展受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而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其理论范式... 和平心理学是二战以后崛起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目的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破坏性的冲突与暴力活动,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提高人类公平正义感和生活质量。和平心理学的发展受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而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其理论范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后冷战时代,和平心理学已成为未来十年处理人类压力问题的关键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心理学 理论范式 行动策略 和谐发展
下载PDF
论世界和平视域下的和平心理学
17
作者 陈永涌 霍涌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和平心理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崛起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破坏性的冲突,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破坏,提高人的幸福感。目前,和平心理学的发展显示出更关注地缘历史语境,更细致地研究和平与暴... 和平心理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崛起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破坏性的冲突,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破坏,提高人的幸福感。目前,和平心理学的发展显示出更关注地缘历史语境,更细致地研究和平与暴力的类型与含义,更系统化地研究暴力与和平的本质等特点。在后冷战时期的今天,和平心理学己成为未来十年处理人类压力问题的关键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 和平心理学 冲突 和谐发展
下载PDF
“两弹一星”精神的心理学机制及其现实意义
18
作者 陈永涌 徐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5-51,共7页
“两弹一星”精神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生动体现,不仅提高了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在和平发展的年代,更要铭记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民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 “两弹一星”精神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生动体现,不仅提高了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在和平发展的年代,更要铭记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民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情意的心理视角出发,探索革命先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研制“两弹一星”的心理过程,分析“两弹一星”精神的文化底蕴,强化人们对“两弹一星”精神、革命理想以及民族情感的认同感、自豪感,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为引领人们坚守初心使命、坚固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指导和情感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弹一星”精神 心理机制 知情意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的乐观心理思想探微 被引量:11
19
作者 霍涌泉 陈永涌 郭祖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5-1312,共8页
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乐观心理思想,其中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儒家倡导一种有为型的理性、入世、乐得其道的乐观,表现为"仁者不忧",闻道尽识,忧国忧民,穷达自若,安处困境之乐观。道家主张以内乐外、安时处顺... 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乐观心理思想,其中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儒家倡导一种有为型的理性、入世、乐得其道的乐观,表现为"仁者不忧",闻道尽识,忧国忧民,穷达自若,安处困境之乐观。道家主张以内乐外、安时处顺的快乐之道,强调无为型的"至乐无乐",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国古代乐观心理思想中的积极要素,汲取其中对于"道"的遵循与体悟的科学精神,继承持续进取、化忧为乐的精神,扬弃"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等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消极因素,有助于克服当今部分人存在的悲观性社会认知方式,维护及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提升社会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乐观 心理思想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永湧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187-189,共3页
本文分析了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探讨了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规律及其对策。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人际交往关系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