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断层到复振——以噶玛兰族新社部落香蕉丝工艺发展为例
1
作者
潘朝成
陈沁菲
《三峡论坛》
2019年第6期38-43,共6页
噶玛兰族的香蕉丝编织工艺在1960年代末期逐步走向式微,1980年代初期已然断层。1990年代中期,噶玛兰族在困难重重的"复名"过程中,为展现本族群文化元素,凭着记忆重新摸索传统工艺技法,透过妇女工艺师操作传统地织机在台湾各...
噶玛兰族的香蕉丝编织工艺在1960年代末期逐步走向式微,1980年代初期已然断层。1990年代中期,噶玛兰族在困难重重的"复名"过程中,为展现本族群文化元素,凭着记忆重新摸索传统工艺技法,透过妇女工艺师操作传统地织机在台湾各地展演,以此宣示噶玛兰族的存在。2002年噶玛兰族"正名"成功,新社部落展开香蕉丝工艺的传承扎根工作,2006年正式成立"Lalaban新社香蕉丝工坊",作为传承与研发基地,逐渐发展出具有噶玛兰族文化特色的香蕉丝产品,成为复振和展示噶玛兰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玛兰族
新社部落
香蕉丝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望宗周——从乐悬看东周时期画像铜器的主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闻捷
陈沁菲
《中国美术研究》
2021年第3期32-40,共9页
在东周时期的部分画像铜器上,存在悬挂编钟、编磬以备礼乐的场景,而且基本采用统一的数量组合与悬挂方式,说明其是基于一个明确而固定的乐制思想为创作蓝本的。通过与考古所见两周时期的乐钟发展制度概况相比较,可以知晓画像铜器上的乐...
在东周时期的部分画像铜器上,存在悬挂编钟、编磬以备礼乐的场景,而且基本采用统一的数量组合与悬挂方式,说明其是基于一个明确而固定的乐制思想为创作蓝本的。通过与考古所见两周时期的乐钟发展制度概况相比较,可以知晓画像铜器上的乐悬组合与悬挂方式只见于西周早中期阶段,是对古老的宗周礼制的模拟与追想,而与东周时期的礼乐实况并不契合。这些乐悬图像与画像铜器上的采桑、竞射、宴飨以及水陆攻战等其他题材一起,可能反映的均是对业已消逝的理想社会的怀念与并不完全准确的回忆,是一幅整体性的礼仪图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铜器
乐悬
乐钟制度
复古
原文传递
安吉八亩墩越墓用鼎制度初考——兼论春秋晚期楚越礼制文化交流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闻捷
陈沁菲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6,共9页
安吉八亩墩越墓器物坑内随葬有鼎、鬲、盉等仿铜陶礼器一套,是探讨春秋晚期越国礼制的重要资料。通过考察礼器形制,可以发现其用鼎主要由楚式箍口鼎、子母口鼎和越式鼎所组成,这种拼凑鼎制的现象不仅见于六合程桥、吴县何山等东南地区...
安吉八亩墩越墓器物坑内随葬有鼎、鬲、盉等仿铜陶礼器一套,是探讨春秋晚期越国礼制的重要资料。通过考察礼器形制,可以发现其用鼎主要由楚式箍口鼎、子母口鼎和越式鼎所组成,这种拼凑鼎制的现象不仅见于六合程桥、吴县何山等东南地区贵族墓葬内,也是中原地区和南方楚文化区在春秋中晚期阶段都盛行的礼制现象,代表了东周阶段新的礼器制度样式。基于这样的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安吉八亩墩越墓的年代,也可以帮助探索这一阶段越国礼器制度的渊源和楚越礼制文化交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八亩墩越墓
用鼎制度
春秋晚期
礼制交流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断层到复振——以噶玛兰族新社部落香蕉丝工艺发展为例
1
作者
潘朝成
陈沁菲
机构
慈济大学传播学系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
出处
《三峡论坛》
2019年第6期38-43,共6页
文摘
噶玛兰族的香蕉丝编织工艺在1960年代末期逐步走向式微,1980年代初期已然断层。1990年代中期,噶玛兰族在困难重重的"复名"过程中,为展现本族群文化元素,凭着记忆重新摸索传统工艺技法,透过妇女工艺师操作传统地织机在台湾各地展演,以此宣示噶玛兰族的存在。2002年噶玛兰族"正名"成功,新社部落展开香蕉丝工艺的传承扎根工作,2006年正式成立"Lalaban新社香蕉丝工坊",作为传承与研发基地,逐渐发展出具有噶玛兰族文化特色的香蕉丝产品,成为复振和展示噶玛兰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噶玛兰族
新社部落
香蕉丝工艺
分类号
J12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望宗周——从乐悬看东周时期画像铜器的主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闻捷
陈沁菲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2021年第3期32-4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周代乐钟制度研究”(19VJX068)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东周时期的部分画像铜器上,存在悬挂编钟、编磬以备礼乐的场景,而且基本采用统一的数量组合与悬挂方式,说明其是基于一个明确而固定的乐制思想为创作蓝本的。通过与考古所见两周时期的乐钟发展制度概况相比较,可以知晓画像铜器上的乐悬组合与悬挂方式只见于西周早中期阶段,是对古老的宗周礼制的模拟与追想,而与东周时期的礼乐实况并不契合。这些乐悬图像与画像铜器上的采桑、竞射、宴飨以及水陆攻战等其他题材一起,可能反映的均是对业已消逝的理想社会的怀念与并不完全准确的回忆,是一幅整体性的礼仪图典。
关键词
画像铜器
乐悬
乐钟制度
复古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安吉八亩墩越墓用鼎制度初考——兼论春秋晚期楚越礼制文化交流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闻捷
陈沁菲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周代乐钟制度研究”(19VJX06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安吉八亩墩越墓器物坑内随葬有鼎、鬲、盉等仿铜陶礼器一套,是探讨春秋晚期越国礼制的重要资料。通过考察礼器形制,可以发现其用鼎主要由楚式箍口鼎、子母口鼎和越式鼎所组成,这种拼凑鼎制的现象不仅见于六合程桥、吴县何山等东南地区贵族墓葬内,也是中原地区和南方楚文化区在春秋中晚期阶段都盛行的礼制现象,代表了东周阶段新的礼器制度样式。基于这样的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安吉八亩墩越墓的年代,也可以帮助探索这一阶段越国礼器制度的渊源和楚越礼制文化交流问题。
关键词
安吉八亩墩越墓
用鼎制度
春秋晚期
礼制交流
Keywords
the Yue tomb at Bamudun in Anji
use of ding-tripod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ritual communication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断层到复振——以噶玛兰族新社部落香蕉丝工艺发展为例
潘朝成
陈沁菲
《三峡论坛》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回望宗周——从乐悬看东周时期画像铜器的主旨
张闻捷
陈沁菲
《中国美术研究》
2021
2
原文传递
3
安吉八亩墩越墓用鼎制度初考——兼论春秋晚期楚越礼制文化交流
张闻捷
陈沁菲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