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单救救孩子,也要帮帮母亲──香港特殊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与需要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沃聪 谭国坤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72-75,共4页
不单救救孩子,也要帮帮母亲──香港特殊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与需要陈沃聪,谭国坤引言每当我们谈论特殊儿童问题时,焦点往往只集中在孩童的需要而忽略了他们母亲在教养上所承受的亲职压力。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特殊儿童较之正常的孩子... 不单救救孩子,也要帮帮母亲──香港特殊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与需要陈沃聪,谭国坤引言每当我们谈论特殊儿童问题时,焦点往往只集中在孩童的需要而忽略了他们母亲在教养上所承受的亲职压力。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特殊儿童较之正常的孩子难龄集中精神、智力发展迟缓.起居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儿童 母亲 正常儿童 生活压力 受访者 香港 关系取向 个人因素 中度弱智儿童 个人发展
下载PDF
关于儿童虐待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1
2
作者 俞宁 陈沃聪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儿童虐待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这种影响的文化归因主要体现在传统中对力量崇拜的延续、对家庭惩戒权的认可、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从改变文化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改造活动,发掘传统文化中... 儿童虐待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这种影响的文化归因主要体现在传统中对力量崇拜的延续、对家庭惩戒权的认可、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从改变文化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改造活动,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推行现代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虐待 文化因素 文化改造
下载PDF
上海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过程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
3
作者 费梅苹 阮曾媛琪 陈沃聪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10年第1期109-132,共24页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上海市某区22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偏差历程的深入访谈,归纳出“次生社会化”的核心概念,发现了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中的“游离”、“自衍”和“多元衍化”阶段性特征。基于对偏差青少年边...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上海市某区22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偏差历程的深入访谈,归纳出“次生社会化”的核心概念,发现了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中的“游离”、“自衍”和“多元衍化”阶段性特征。基于对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结论,研究者提出了社会互动视角下青少年矫正社会工怍的服务框架和服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青少年 扎根理论 社会工作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危机家庭成效评估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国良 陈沃聪 《社会工作》 CSSCI 2020年第4期3-19,109,共18页
实践,是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重要场域,而实践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建构,社会工作者研究性的工作,发挥着直接的桥梁作用。本文通过2017年开始的支持危机家庭计划,探讨了实践研究评估社会工作干预中的"批判实在论"理论的运用。讨论... 实践,是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重要场域,而实践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建构,社会工作者研究性的工作,发挥着直接的桥梁作用。本文通过2017年开始的支持危机家庭计划,探讨了实践研究评估社会工作干预中的"批判实在论"理论的运用。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分面:本体地图、因果关系及研究框架。这个实践研究计划以质性研究方法进行。通过单一个案设计研究、目标为本纪录及服务用户满意程度调查,提出了脆弱循环理论,在此分析及整理出造成社会工作者介入效果的生成性机制。本文分析认为,脆弱循环是一种生活惯性,且在家庭关系发展中存在多个,无不伤害家庭。脆弱性是案主回归生存位置的生存策略。社会工作者应认真理清案主脆弱性发生的脉络、回应、身份取代机制,挖掘承载力、激发自我挑战力,以实现策略性转移,从而促进案主对社会工作者发出的邀请、挑战、重新安排的响应。由此本文强调,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生产合适的直接介入理论,服务在地化的实践情境。实践工作是制造知识的绝佳场所,而社会工作者亦为重要的知识生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研究 社会工作干预 脆弱循环
下载PDF
从实证主义到批判实在论: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国良 陈沃聪 《社会工作》 2021年第4期17-29,102-104,共16页
每个实践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浸润着研究者对知识的看法,而在建立知识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触及研究者对世界和现实的理解,认知世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永恒课题。本研究认为,相较于传统的实证研究,批判实在论对现实世界有更真实和丰富... 每个实践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浸润着研究者对知识的看法,而在建立知识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触及研究者对世界和现实的理解,认知世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永恒课题。本研究认为,相较于传统的实证研究,批判实在论对现实世界有更真实和丰富的理解。以批判实在论分析社会工作实践发现,社会工作实践是通过激发生成机制而带来转变,而生成机制又存在于现实中看不到、体验不到的真实领域中。因此,只聚焦于经验世界的实证研究对理解社会工作实践有很大的限制;相反,以批判实在论为基础的实践研究能够填补传统连贯因果论中因与果关系的空白,能够辨别出现实中推动转变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实在论 实证主义 实践研究 生成机制 社会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