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评价十溴联苯醚对紫红笛鲷肝脏的氧化胁迫效应
1
作者 张喆 陈海刚 +2 位作者 田斐 张林宝 蔡文贵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并采用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综合评价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的氧化胁迫效应。结果表明:BDE209胁迫3—7 d,紫红笛鲷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 研究了不同浓度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并采用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综合评价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的氧化胁迫效应。结果表明:BDE209胁迫3—7 d,紫红笛鲷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显著升高,但并未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胁迫30 d时,上述酶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BDE209胁迫下,紫红笛鲷肝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P450)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细胞色素b5(cytochromeb5,b5)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BDE209可能引起了紫红笛鲷肝脏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BDE209胁迫第7 d时,IBR值最大。各实验组IBR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BDE209浓度的升高,IBR值逐渐增大。与其他指标相比,POD活性、P450和b5含量可作为BDE209胁迫的潜在生物标志物,IBR方法可被应用于评价环境浓度BDE209对紫红笛鲷胁迫的毒性效应,对于综合评价BDE209对生物体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紫红笛鲷 整合生物标志物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的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2
作者 刘倩 刘永 +4 位作者 张林宝 陈海刚 张喆 田斐 王学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8,共11页
渔港是近海污染物的重要汇集地之一,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但往往缺乏充分的环境监测数据和科学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广东和广西4个渔港的表层海水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样品,测定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的重金属(Cu、Zn、Pb、Cd、As和... 渔港是近海污染物的重要汇集地之一,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但往往缺乏充分的环境监测数据和科学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广东和广西4个渔港的表层海水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样品,测定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的重金属(Cu、Zn、Pb、Cd、As和Cr)含量,同时分析贻贝肝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与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IBR)指数法对不同渔港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重金属含量均为较低水平,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I)由高至低依次为蛇口渔港>南澫渔港>达濠渔港>渔万渔港,处于自然本底状态。贻贝体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in)由高至低依次为渔万渔港>蛇口渔港>南澫渔港>达濠渔港,处于无污染水平。另外,蛇口渔港海水与贻贝组织中Cu浓度在4个渔港中均表现为最高。IBR指数评价结果表现为蛇口渔港>渔万渔港>达濠渔港>南澫渔港,蛇口渔港的IBR值最高,这与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结果相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IBR指数与海水和贻贝体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海水和贻贝组织中Cu的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综上,蛇口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相对较高,渔港环境中Cu污染可能需要重点关注,IBR指数综合评价与化学分析相结合在渔港环境污染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港 重金属 翡翠贻贝 生物标志物 IBR指数
下载PDF
磺胺甲噁唑对绿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毒理学机制
3
作者 熊倩 田斐 +3 位作者 刘芳 张林宝 张喆 陈海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常用于动物和人类疾病治疗,导致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广泛检出。绿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因其灵敏度较高而常用作毒性评估的模式生物。然而,目前关于SMX对绿藻的毒性研究普遍以传统毒性测试...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常用于动物和人类疾病治疗,导致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广泛检出。绿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因其灵敏度较高而常用作毒性评估的模式生物。然而,目前关于SMX对绿藻的毒性研究普遍以传统毒性测试为主,缺乏对其生物大分子水平毒性效应的深入认识。本研究结合藻类生长抑制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深入探究SMX对绿藻生物大分子水平的毒性作用机制。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结果表明,SMX对3株绿藻的EC 50(置信度95%)依次为斜生栅藻(8.53 mg·L^(-1))<四尾栅藻(14.30 mg·L^(-1))<尖细栅藻(90.45 mg·L^(-1))。基于FTIR分析发现,SMX暴露引起绿藻生物大分子发生变化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脂质水平上,脂质发生过氧化、改变脂肪酸烷基链长度,进而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蛋白质水平上,酰胺Ⅰ和酰胺Ⅱ的变化揭示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DNA水平上,DNA构型发生变化,由常见的B-DNA型转换为能抵御外界干扰A-DNA型。3株绿藻在生物大分子水平对SMX暴露的响应差异可能与其细胞壁结构组成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噁唑 微藻 毒理学机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生物大分子变化
下载PDF
雌、雄海水青鳉肝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分析
4
作者 张林宝 田斐 +4 位作者 陈海刚 张喆 叶国玲 李艺彤 唐海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作为雌雄异体的模式动物,在研究外来污染物毒性效应性别差异上具有优势。运用转录组学技术系统研究了雌、雄海水青鳉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雌、雄青鳉肝脏中共有13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8... 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作为雌雄异体的模式动物,在研究外来污染物毒性效应性别差异上具有优势。运用转录组学技术系统研究了雌、雄海水青鳉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雌、雄青鳉肝脏中共有13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83个在雌鱼肝脏中高表达,668个在雄鱼肝脏中高表达。雌鱼肝脏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生殖和性激素合成相关通路,如卵黄蛋白原和雌激素受体。雄鱼肝脏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细胞骨架和肌肉收缩等相关生物过程,如丙酮酸激酶、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等。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除DNA错配修复蛋白基因以外,其他17个基因差异表达倍数与RNA-seq对应基因差异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转录组分析数据基本可靠。研究表明,雌、雄海水青鳉肝脏中基因表达具有差异调控模式,研究获得的差异基因和调控通路将为海水青鳉对外来污染物性别差异响应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肝脏 性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5
作者 陈海刚 崔海东 肖华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69-0074,共6页
背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患病基数,对ACS患者的危险分层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评分;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386名诊断为 ACS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3年... 背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患病基数,对ACS患者的危险分层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评分;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386名诊断为 ACS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3年。主要终点为MACE,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结果 cTNI、NT-proBNP和 D-二聚体为 ACS 患者 MACE 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ACE的 Model 1 评分。调整了危险因素后,Model 1与MACE、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显著相关,OR( 95%CI ) 分别为 1.979(1.368-2.864)、1.869(1.232-2.836)、1.475(1.057-2.057)。建立cTNI、NT-proBNP、D-二聚体、GRACE评分和Model1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 MACE的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619(0.532-0.705)、0.705(0.627-0.783)、0.699(0.619-0.779)、0.736(0.658-0.814)。结论 基于cTNI、NT-proBNP和 D-二聚体构建的风险评分与ACS患者远期 MACE风险相关,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危险分层 预后
下载PDF
威灵仙栽培品和野生品的齐墩果酸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6
作者 辛跃强 郝延军 陈海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 考察人工栽培的威灵仙能否达到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齐墩果酸含量不得低于干燥品0.3%的要求,同时比较栽培品和野生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差别。建立威灵仙的指纹图谱,分析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差异性。方法 参照2020版《... 目的 考察人工栽培的威灵仙能否达到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齐墩果酸含量不得低于干燥品0.3%的要求,同时比较栽培品和野生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差别。建立威灵仙的指纹图谱,分析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差异性。方法 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测定样品的齐墩果酸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和非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含量差别。基于HPLC(DAD)建立威灵仙75%乙醇-水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确定样品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栽培品能达到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关于其含量的要求,且栽培品与野生品齐墩果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特殊样品后建立的指纹图谱共匹配出9个共有峰,通过相似度评价发现产自辽宁省西南部的样品和产自辽宁省东北部的样品化学成分差异较大。通过PCA和OPLS-DA发现建立指纹图谱的方法能够对栽培品和野生品进行区分,并确定出保留时间(RT)为13.984、55.772、70.646、84.891 min的峰为差异性色谱峰。差异性色谱峰峰面积比较结果显示栽培品RT为13.984 min的差异性色谱峰峰面积明显高于野生品(P<0.05),其余3个差异性色谱峰峰面积均明显低于野生品(P<0.05)。结论 研究发现从齐墩果酸含量的角度无法区分威灵仙的植物基源。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够方便快速地区分威灵仙的植物基源,为威灵仙的质控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齐墩果酸 含量测定 HPLC 指纹图谱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龙苒 陈海刚 +6 位作者 田斐 王学锋 张林宝 张喆 唐振朝 叶国玲 陈建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8,共12页
本研究依据2020年4月(春季)和2020年10月(秋季)珠江口海域的调查数据,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珠江口海域进行富营养化状况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来说明各环境因子对珠江口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 本研究依据2020年4月(春季)和2020年10月(秋季)珠江口海域的调查数据,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珠江口海域进行富营养化状况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来说明各环境因子对珠江口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良、中、差、劣”5个富营养化等级中,珠江口PSR综合评价等级为“差”等级,近几年内变化趋于稳定。有机污染物与营养盐对珠江口富营养化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叶绿素a和溶解氧。珠江口营养盐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周边城市的陆源排放输入是导致珠江口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河口稀释混合作用以及浮游植物对珠江口的富营养化程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压力-状态-响应 富营养化 营养盐 珠江口
下载PDF
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Cu^(2+)单独与联合暴露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作用
8
作者 赖丽华 田斐 +3 位作者 熊倩 王学锋 叶国玲 陈海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6-1623,共8页
为探究典型溴化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重金属Cu^(2+)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alina)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测定HBCD和Cu^(2+)单独和联合暴露96 h后小球藻的细胞密度、Chl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暴露下,HBCD处理... 为探究典型溴化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重金属Cu^(2+)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alina)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测定HBCD和Cu^(2+)单独和联合暴露96 h后小球藻的细胞密度、Chl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暴露下,HBCD处理组藻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其中500μg·L^(-1) HBCD处理组抑制率最高(32.99%),Chla含量和Fv/Fm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u^(2+)处理组中,96 h-EC_(50)分别为637μg·L^(-1)(细胞密度)和541μg·L^(-1)(Chla含量),Chla含量对Cu^(2+)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密度,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1260μg·L^(-1)和2000μg·L^(-1) Cu^(2+)处理组中Fv/Fm分别显著降低24.24%和32.32%;HBCD和Cu^(2+)联合暴露下,海水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和Chla含量的抑制率增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比Cu^(2+)单独暴露低,基于细胞密度计算的96 h EC_(10)和EC_(50)则随HBCD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析因分析表明,HBCD和Cu^(2+)联合暴露对海水小球藻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HBCD会增加Cu^(2+)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研究表明,HBCD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低,但低浓度HBCD与Cu^(2+)联合暴露下Cu^(2+)的毒性明显增强,环境中HBCD和Cu^(2+)联合作用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海水小球藻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下载PDF
3种常见海洋贝类对重金属HgPb和Cd的积累与释放特征比较 被引量:52
9
作者 陈海刚 林钦 +3 位作者 蔡文贵 马胜伟 王许诺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3-1167,共5页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单一浓度的Hg(0.020mg·L-1)、Pb(0.10mg·L-1)、Cd(0.10mg·L-1)重金属混合液暴露15d后测得Hg和Cd在近江牡蛎体内的蓄积量最大,整个积累阶段蓄积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9.61mg·kg-1湿重和7.66mg·kg-1湿重,而3种贝类体内蓄积的Pb含量差别不大,其平均值在1.08~1.85mg·L-1湿重范围变化;在排放阶段,蓄积于3种贝类体内的Pb和Hg的含量在释放过程的第3d就明显下降,其释放比例最高可达72%,最低也有12%左右,但之后一直到释放阶段结束,Pb和Hg的含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浓度水平而未有显著变化,而Cd在3种贝类体内的含量始终未发现有明显改变。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随暴露时间延长重金属在3种生物体内积累量的增加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近江牡蛎对Hg、Pb、Cd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积累阶段其平均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435.6、11.3、76.5)远高于菲律宾蛤仔(分别为53.7、18.5、19.5)和翡翠贻贝(分别为121.8、1.1、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双壳类 重金属 积累 释放 生物富集系数
下载PDF
混合暴露条件下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积累与释放特征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陈海刚 贾晓平 +3 位作者 林钦 马胜伟 蔡文贵 王增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2-927,共6页
选择近江牡蛎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混合暴露条件下8种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对重金属Pb、Cu、Ni、Cd、Cr和Hg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可较好地指示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水平,但对重金属Zn和As的积累能力很小,... 选择近江牡蛎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混合暴露条件下8种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对重金属Pb、Cu、Ni、Cd、Cr和Hg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可较好地指示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水平,但对重金属Zn和As的积累能力很小,不能真实反映溶液中重金属Zn和As含量的变化水平.在随后35 d的释放阶段,8种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释放能力较差.双箱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混合暴露条件下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但不适合对其释放特征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积累 释放 双箱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徐韵 曲甍甍 孔志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5-889,共5页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添加剂 喹乙醇 斑马鱼 鲤鱼 赤子爱胜蚓 生态毒理学效应
下载PDF
三种兽药添加剂对赤子爱胜蚓体内纤维素酶和SOD酶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徐韵 陈营军 孔志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研究了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分别暴露于兽药添加剂喹乙醇、阿散酸和土霉素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随剂量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阿散酸在浓度高于1 000 mg/L、土霉素在浓度高于125 mg/L范围... 研究了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分别暴露于兽药添加剂喹乙醇、阿散酸和土霉素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随剂量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阿散酸在浓度高于1 000 mg/L、土霉素在浓度高于125 mg/L范围内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阿散酸(>500 mg/L)对SOD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喹乙醇对蚯蚓体内SOD酶活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00 mg/L时就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实验表明采用赤子爱胜蚓体内的纤维素酶和SOD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兽药添加剂对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和危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阿散酸 土霉素 赤子爱胜蚓 纤维素酶 SOD酶
下载PDF
氯化三丁基锡对黑鲷鳃和肝组织SOD、MDA和GPx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陈海刚 马胜伟 +3 位作者 林钦 甘居利 蔡文贵 贾晓平 《南方水产》 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
观察和比较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三丁基锡(tri-n-butyltin chloride,TBTCl)溶液中暴露后,其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观察和比较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三丁基锡(tri-n-butyltin chloride,TBTCl)溶液中暴露后,其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TBTCl对黑鲷鳃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肝脏SOD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暴露TBTCl溶液中24h后,黑鲷鳃和肝脏MDA含量均有升高,且随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暴露48h后,2组织中MDA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均降低。TBTCl对黑鲷鳃GPx活性的影响先是表现出显著性抑制,之后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的促进效应,肝脏则呈现随浓度增加GPx活性被显著性地促进的趋势。黑鲷体内鳃和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系统对TBTCl的毒理学敏感性,表明其可以作为监测有机锡污染程度的效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三丁基锡 黑鲷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五氯酚钠对鲤鱼肾细胞DNA损伤的体内和体外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徐韵 孔志明 刘征涛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研究五氯酚钠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健康鲤鱼,体内染毒实验:分别设3个五氯酚钠(Na-PCP)染毒组(14.4、28.8、144.0μg/L)和1个对照组(蒸馏水),每组3尾鲤鱼,染毒72h。体外染毒实验:收集健康鲤鱼肾细胞悬液,分别设3个Na-... 目的研究五氯酚钠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健康鲤鱼,体内染毒实验:分别设3个五氯酚钠(Na-PCP)染毒组(14.4、28.8、144.0μg/L)和1个对照组(蒸馏水),每组3尾鲤鱼,染毒72h。体外染毒实验:收集健康鲤鱼肾细胞悬液,分别设3个Na-PCP染毒组(14.4、28.8、144.0μg/L)和1个对照组(蒸馏水),染毒1.5h。体内、外实验结束后,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程度,指标包括Olive尾距、彗尾长、尾距、彗尾DNA含量。结果体内染毒结果显示,14.4、28.8、144.0μg/L组Olive尾距、彗尾长、尾距、彗尾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体外染毒结果显示,除28.8μg/L组外,14.4、144.0μg/L组Olive尾距、彗尾长、尾距、彗尾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染毒的0、14.4μg/L组Olive尾距小于体外染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内染毒的28.8、144.0μg/L组Olive尾距大于体外染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氯酚钠能够诱导鲤鱼肾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类 彗星实验 DNA损伤 五氯酚钠
下载PDF
应用两种彗星试验方法检测饮用水源水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孙立伟 曲甍甍 孔志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和小鼠睾丸细胞彗星试验,对苏南地区代表性饮用水源水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监测。彗星试验的结果表明,各水样中有机浓集物均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小鼠睾丸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DNA损伤。研究表明,上述两种试验...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和小鼠睾丸细胞彗星试验,对苏南地区代表性饮用水源水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监测。彗星试验的结果表明,各水样中有机浓集物均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小鼠睾丸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DNA损伤。研究表明,上述两种试验方法可有效地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 试验方法 水源水 饮用 应用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检测 彗星试验 睾丸细胞 DNA损伤 有机污染物 苏南地区 代表性 小鼠 监测 浓集 水样
下载PDF
雌激素制备大鼠子宫肌瘤动物模型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海刚 朱兰 +2 位作者 崔全才 郞景和 李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8-411,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明确相关机制。方法性成熟雌性大鼠肌注200μg和300μg雌激素(E2),每周2次,持续8周和10周后处死,观测血清中E2和孕激素(P)水平,及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计算肌瘤形成率和动物死亡率... 目的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明确相关机制。方法性成熟雌性大鼠肌注200μg和300μg雌激素(E2),每周2次,持续8周和10周后处死,观测血清中E2和孕激素(P)水平,及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计算肌瘤形成率和动物死亡率。HE染色对大鼠子宫肌瘤与人子宫肌瘤进行病理组织学比较,确定E2诱导大鼠子宫肌瘤形成的最佳剂量和给药周期。结果肌注E2 200μg 8周后,大鼠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P<0.01),肉眼可见肌瘤形成。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与人子宫肌瘤相似,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大鼠肌注E2 200μg/只,2次/周,连续8周可建立与人相似的子宫肌瘤动物模型。动物子宫局部组织高浓度ER、PR与子宫肌瘤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动物模型 大鼠 雌激素
下载PDF
钛合金加工中不同金属离子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海刚 乌学东 +1 位作者 王大璞 杨生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2,共5页
制备了 4种含不同金属离子的水基添加剂 Na DPP、KDPP、Ca(DPP) 2 及 Ba(DPP) 2 ,通过分子改性在添加剂分子中引入亲水性基团— (CH2 CH2 O) n— ,使其在水中具有比较强的表面活性和较好的溶解性能 .通过钛合金攻丝试验考察了这 4种水... 制备了 4种含不同金属离子的水基添加剂 Na DPP、KDPP、Ca(DPP) 2 及 Ba(DPP) 2 ,通过分子改性在添加剂分子中引入亲水性基团— (CH2 CH2 O) n— ,使其在水中具有比较强的表面活性和较好的溶解性能 .通过钛合金攻丝试验考察了这 4种水基添加剂的摩擦学加工效能 .发现 Ba(DPP) 2 具有最好的攻丝效率和表面质量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加工表面进行分析 ,发现其摩擦表面存在多元氧化物 ,表明在水基润滑条件下的钛合金攻丝加工中摩擦氧化占据主导地位 .Ba(DPP) 2 添加剂表现出优异的润滑性能 ,这主要归因于在摩擦表面生成了具有特殊介电性质的 Ba Ti 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机械加工 多元氧化物 钛酸钡 润滑机理
下载PDF
六溴环十二烷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幼鱼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海刚 孙立伟 +4 位作者 张林宝 张喆 胡莹 蔡文贵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57-1263,共7页
为研究六溴环十二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的甲状腺素干扰效应及相关机理,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将红鳍笛鲷幼鱼暴露于3个不同浓度的HBCD(8.6、43.0、215μg·L-1)溶液中24、48、96 h后,以肝脏和脑组织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 为研究六溴环十二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的甲状腺素干扰效应及相关机理,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将红鳍笛鲷幼鱼暴露于3个不同浓度的HBCD(8.6、43.0、215μg·L-1)溶液中24、48、96 h后,以肝脏和脑组织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含量及T3/T4比值为生物标志物,评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肝、脑组织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CD对红鳍笛鲷幼鱼肝、脑组织甲状腺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且8.6、43.0μg·L-1浓度暴露下对T3、T4含量以诱导作用为主,215μg·L-1浓度暴露下短时间内表现为极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随暴露时间延长则表现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此外,HBCD暴露过程中,肝组织T3/T4比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脑组织T3/T4比值则随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短时间暴露T3/T4比值高于对照组、长时间暴露T3/T4比值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红鳍笛鲷肝脏和脑组织甲状腺素T3、T4含量及T3/T4比值对实验室3种浓度的HBCD胁迫均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筛选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红鳍笛鲷 甲状腺素 三碘甲腺原氨酸 四碘甲腺原氨酸
下载PDF
1989~2010年广东沿海牡蛎体内Pb的时空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海刚 贾晓平 +3 位作者 蔡文贵 马胜伟 王增焕 王学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5-1731,共7页
通过对1989~2010年广东沿岸15个采样点牡蛎体内Pb含量的监测和有关历史资料,分析了粤东、珠江口和粤西沿岸海域牡蛎体内Pb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非致癌性风险指数法(NCHI)评价了Pb的食用风险.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牡蛎体内Pb... 通过对1989~2010年广东沿岸15个采样点牡蛎体内Pb含量的监测和有关历史资料,分析了粤东、珠江口和粤西沿岸海域牡蛎体内Pb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非致癌性风险指数法(NCHI)评价了Pb的食用风险.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牡蛎体内Pb的浓度范围为N.D.~3.65mg/kg,总体平均值为0.41mg/kg,从总体看其出现频数呈偏正态分布.牡蛎体内Pb的年际变化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从2001年后波动趋于平缓并有微弱的上升;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珠江口>粤西≥粤东的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粤东和粤西牡蛎体内Pb浓度随时间延长均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珠江口牡蛎体内Pb浓度从2006~2010年开始有明显的下降.单因子指数和非致癌性风险指数评价结果均表明,广东沿岸牡蛎体内Pb的浓度未产生明显污染,对人体不具有非致癌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海 牡蛎 空间分布 单因子指数 非致癌性风险指数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三丁基氯化锡对红鳍笛鲷的急性毒性及不同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海刚 蔡文贵 +3 位作者 秦洁芳 杨涛 马胜伟 贾晓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32-538,共7页
为研究有机锡化合物对海洋生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以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中下层增养殖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幼鱼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三丁基氯化锡(tributyltin chloride,TBTCl)的... 为研究有机锡化合物对海洋生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以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中下层增养殖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幼鱼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三丁基氯化锡(tributyltin chloride,TBTCl)的急性毒性和96 h暴露时间内对红鳍笛鲷幼鱼鳃、脑和肝脏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TBTCl对红鳍笛鲷幼鱼的24 h-LC50、48 h-LC50和96 h-LC50分别为29.05、22.95和19.92μg.L-1,对鱼类的毒性作用较大;(2)红鳍笛鲷幼鱼各生化指标对TBTCl暴露的指示作用存在敏感性和时间性差异,其中SOD活性最为敏感,AChE活性和MDA含量敏感性次之,同时AChE活性和MDA含量对TBTCl暴露早期的指示作用比较明显;(3)鳃和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整个暴露阶段肝脏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均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趋势,但在鳃组织中则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变化规律,这种差异与生物体组织代谢途径和毒性作用机制有关。研究表明,TBTCl对红鳍笛鲷幼鱼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明显,与AChE活性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反映有机锡污染对海洋鱼类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氯化锡(TBTCl) 红鳍笛鲷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乙酰胆碱酯酶(ACh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