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岛考
1
作者 陈涵韬 《历史地理》 1999年第1期369-373,共5页
皮岛,作为一历史地名,曾出现于明末清初。可以确定,在明天启二年(1622年)之前,中国历史文献中绝无该岛名称之记载。此一历史地名倏忽出现了十五年,又很快湮没了。除了在明末清初当时文献记载中可以窥见其名,以及后人在官私著作中追述此... 皮岛,作为一历史地名,曾出现于明末清初。可以确定,在明天启二年(1622年)之前,中国历史文献中绝无该岛名称之记载。此一历史地名倏忽出现了十五年,又很快湮没了。除了在明末清初当时文献记载中可以窥见其名,以及后人在官私著作中追述此一段历史涉及皮岛时才加以提及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中国历史文献 皮岛 明末清初 追述 文献记载 十五年
下载PDF
读史居庸关兵事纪要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涵韬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4-26,共3页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居庸关.史尝有军都关、铁门关、纳款关、蓟门关、西关、■螉塞、冷径等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军都山上:居庸关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殽、井陉...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居庸关.史尝有军都关、铁门关、纳款关、蓟门关、西关、■螉塞、冷径等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军都山上:居庸关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殽、井陉、令疵、句注、居庸:《淮南子(?)称“天下九塞,居庸其一.”居庸关处于古时太行八陉之一.即军都陉(一名关沟)上.《地记》:“太行、陉、其第八陉为军都.”军都陉为古时蓟燕之地通往晋北和内蒙高原的重要孔道.”《水经注》.载:“居庸关在上谷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军都在居庸之南.绝谷垒石.崇塘峻壁,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陉口设关.即居庸关.宋程大昌《北边备对》载:“居庸关.太行山最北之第八陉,东西横亘五十里.中间通行之地才阔五步.”对民庸关地形的险要.古人论述不绝于书,元王中军《中堂纪事》论道:“两山(?)绝,中若铁峡,控扼南北,实为古今巨防.”清雍正《畿辅通志》”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称为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庸关 读史方舆纪要 八达岭 兵事 京都 内蒙高原 河北省 纪事本末 紫荆关 历史军事地理
原文传递
陈寅恪在历史考据中之对音勘同法使用──谨以此文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30周年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涵韬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论述了陈寅恪在历史考据中所运用之一种方法──对音勘同译名还原法。此种方法之运用是以对中外史料的整体把握并精通20多门外语为前提的。陈寅恪将西方历史语言考据学派之方法与乾嘉学派之考据方法完美地结合,以其卓越的史识,从... 本文论述了陈寅恪在历史考据中所运用之一种方法──对音勘同译名还原法。此种方法之运用是以对中外史料的整体把握并精通20多门外语为前提的。陈寅恪将西方历史语言考据学派之方法与乾嘉学派之考据方法完美地结合,以其卓越的史识,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对佛典、塞外之史、殊族之文进行考据并进而阐释,■■出中外文化交流之轨迹与历史融合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对音勘同 译名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