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实证调查与提升路向
1
作者 陈淑维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圆台形模型,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及已有成果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后,编制了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调查问卷,进而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总体情况良好,政治素养与人格修养均值最高,专...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圆台形模型,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及已有成果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后,编制了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调查问卷,进而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总体情况良好,政治素养与人格修养均值最高,专业教学素养、德技融合素养较为薄弱,特别是教学创新能力得分最低,且不同教师群体间差异不明显,短板突出;素养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职称、教龄、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认为教育使命感、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时间精力投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等是影响课程思政素养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综合考量教师个体发展内因和学校、行企等外在支持因素,共同推进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课程思政素养 实证调查 提升路向
下载PDF
技能强国背景下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分析——以浙江省15份政策文本为例
2
作者 陈淑维 《职教通讯》 2024年第6期5-16,共12页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选取浙江省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15份政策文本进行计量与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存在命...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选取浙江省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15份政策文本进行计量与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存在命令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政策弹性不足,激励型政策工具规划不足、执行主体动力受限,能力建设型政策工具适配性不够、未能弥合供需裂缝,制度变迁型政策工具选择偏少、协同效益产出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建设技能型社会,省域层面的整体政策设计应兼顾系统性与区域创新,政策工具选择应增强匹配性与功能协同,激励政策运用应关注多主体与长期效应,保障体系建设应着眼融通性与软硬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省域政策 政策工具 浙江省
下载PDF
从现实自我走向目标自我: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型教师成长叙事探究
3
作者 陈淑维 王柏华 陈聪诚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在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讨论中,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型教师是极少被关注却又是对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群体。运用叙事探究的方法,以一位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型教师为对象,以自我认同和生命历程理论为视角剖析其专业成长历程。研究发现:高职... 在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讨论中,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型教师是极少被关注却又是对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群体。运用叙事探究的方法,以一位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型教师为对象,以自我认同和生命历程理论为视角剖析其专业成长历程。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与社会结构的多重互动中从现实自我走向目标自我的过程,教师个体踏实勤奋、精益求精的人格品质和悦纳自我、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等非认知因素在成就目标自我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大师型教师 专业成长 自我认同 生命历程 叙事探究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师教学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向选择
4
作者 陈淑维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60,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正在深刻重塑职业教育场景与教学范式,要求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形态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可促使高职教师自我审视、助力高职教师提升数字教学能力、丰富高职教师人机交互教学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正在深刻重塑职业教育场景与教学范式,要求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形态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可促使高职教师自我审视、助力高职教师提升数字教学能力、丰富高职教师人机交互教学体验、提升高职教师学情分析能力,但同时也带来高职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迷茫、智能技术运用的失范、教学形态重构的惯性阻滞等现实挑战。人工智能时代推动高职教师教学发展,需要坚守职业教育人本性,重塑多元融合育人角色;构建“AI+教师”研修制度,提升智能教育素养;拓展虚实结合教学体验,推动教学范式重构;探索教学行为评价,助力教学反思诊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教师 教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 高职院校
下载PDF
“破五唯”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的现实问题及建设理路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淑维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5,共6页
在教育评价"破五唯"改革背景下,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科学构建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是推动教师走向卓越的关键。文章在梳理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及"破五唯"职业发展保障机制应然内容基础上,结... 在教育评价"破五唯"改革背景下,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科学构建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是推动教师走向卓越的关键。文章在梳理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及"破五唯"职业发展保障机制应然内容基础上,结合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院校保障机制现实问题分析,提出建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能力标准体系、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持服务体系、基于"工匠之师"导向的测评激励体系、基于职业发展指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建设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职业发展 保障机制 建设理路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构建策略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淑维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91-95,共5页
在国家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发展的关键点。在界定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及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宁波市高职院校为例梳理分析了高职院校现... 在国家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发展的关键点。在界定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及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宁波市高职院校为例梳理分析了高职院校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分层评价与建立互换机制相结合、自主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的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发展 评价制度 职业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要素构成与模型建构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淑维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是决定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和“德技并修”育人成效的价值理念、系统认知、理论知识、创生能力等的集中表现,主要呈现复合性、情境性、创生性特征。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四种角色分...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是决定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和“德技并修”育人成效的价值理念、系统认知、理论知识、创生能力等的集中表现,主要呈现复合性、情境性、创生性特征。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四种角色分析,借鉴个体素质结构理论,从知识、能力、非认知因素等三个维度对四种角色的应然素养进行分析提取,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圆台形模型,模型以立德树人为轴心,包含政治素养与人格修养、综合育人素养、专业教学素养、德技融合素养、共同成长素养等五大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课教师 课程思政素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进路——教育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淑维 陈聪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4-27,69,共5页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发展阶段与数字时代叠加,使得重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势在必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是对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的超越。以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数字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切性,能更...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发展阶段与数字时代叠加,使得重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势在必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是对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的超越。以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数字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切性,能更关注群体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和自主性特征。基于此,将数字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研究其发展过程中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的交互影响并进行模型建构,提出生态化实践策略:强化“整体效应”,以数据交互驱动多元主体共促;推进“生态位”协同,以信息流转构建“专业成长银行”;消除“限制性因子”,以智能应用形成拟真实践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师 专业发展 数字时代 生态模型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淑维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4-38,共5页
杨贤江的职业教师素质观是以承认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师职业的前提,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教育的归宿,要求教师以教为乐,以生为本。他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并要提升学生的发展... 杨贤江的职业教师素质观是以承认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师职业的前提,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教育的归宿,要求教师以教为乐,以生为本。他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并要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这启示了教师要将发展渗透在终身学习、创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贤江 教师职业素质 教师发展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二次成长激励机制初探
10
作者 陈淑维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4-58,共5页
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二次成长的现实需求,以及二次成长激励机制的建设现状与问题成因分析,呼唤重构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二次成长激励机制,提出重构成长内生需求分析与外部激励环境共同作用的柔性服务机制、注重专业成长历史传承和适度... 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二次成长的现实需求,以及二次成长激励机制的建设现状与问题成因分析,呼唤重构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二次成长激励机制,提出重构成长内生需求分析与外部激励环境共同作用的柔性服务机制、注重专业成长历史传承和适度超越兼具的培训激励机制、过程性和结果性相融的岗聘和薪酬激励机制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教师 二次成长 服务机制 激励机制
下载PDF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县校合作”模式的研究
11
作者 陈淑维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0-13,共4页
在"县校合作"发展模式下,要真正实现县校协同创新,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是关键。文章在分析"县校合作"模式三大特征的基础上,从参与县域发展顶层设计、构建"县校合作"创新平台、强化实践与拓展... 在"县校合作"发展模式下,要真正实现县校协同创新,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是关键。文章在分析"县校合作"模式三大特征的基础上,从参与县域发展顶层设计、构建"县校合作"创新平台、强化实践与拓展视野并重、依托技能竞赛和企业实践平台等四个方面探讨骨干教师发展的新路径,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技能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满足"县校合作"深入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县校合作” 骨干教师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高校人才工作的不易旨归
12
作者 陈淑维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5-68,共4页
探析了高校人才工作的旨归内涵,并从高校人才工作的现状呼唤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变领导为服务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题中之义,实行团队建设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组织形式,柔性服务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 柔性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人才工作 不易旨归
下载PDF
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以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共关系”为例
13
作者 邢伟 陈淑维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可结合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共关系”课程的改革实践,提出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可采用“三融、五探、三和”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遵循教学基本规律要求,加大课程思政教学多维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可结合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共关系”课程的改革实践,提出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可采用“三融、五探、三和”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遵循教学基本规律要求,加大课程思政教学多维创新,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公共关系 教学改革 创新与实践
下载PDF
杨贤江人才观及启示
14
作者 夏亚莉 陈淑维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4-77,共4页
杨贤江的人才观以培养有效能的主体人为主旨,始终高扬成才须成人、使用需涵育的培养观,提出体育运动、精神养护与养成研习、实践开发和审美体验、参与生活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在为当下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改革提供借鉴的同... 杨贤江的人才观以培养有效能的主体人为主旨,始终高扬成才须成人、使用需涵育的培养观,提出体育运动、精神养护与养成研习、实践开发和审美体验、参与生活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在为当下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改革提供借鉴的同时,也启示我们.重树新的主体性人才观,以学教融合朋辈互助方法为载体,将涵育受教育者成人能力置于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贤江 人才观 成人成才
下载PDF
欧洲文艺复兴与晚明文学思潮之比较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淑维 陈聪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9-65,共7页
文章试图比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晚明文艺思潮在内容、形式、作用等方面的异同,肯定晚明文艺思潮的价值,并探究其不深入的原因。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晚明文艺思潮 个性 自然
下载PDF
以诗解诗的有益尝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淑维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解诗 古诗词教学 “韵外之致” 想象能力 领悟能力 审美能力 词作家 古代诗 理性化 崇尚
下载PDF
浅析班级内聚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淑维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3期8-10,共3页
关键词 班级内聚力 班级管理 负面影响 防止措施 小团体
下载PDF
试析古典诗词柳意象
18
作者 陈淑维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1期104-104,F003,共2页
关键词 柳意象 情绪 情感 古典诗歌
下载PDF
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19
作者 施岳军 陈淑维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6期123-124,共2页
阅读创新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必然要求。阅读创新能力的本质 :是一个动态的磨练过程 :核心是创新思维的开拓 ;是一种品格特征。它的培养应注意 :(1 )创设良好情境 ,唤起阅读创新意识 ;(2 )运用辩证方法 ,拓展阅读创新思维 ;(3 )注重... 阅读创新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必然要求。阅读创新能力的本质 :是一个动态的磨练过程 :核心是创新思维的开拓 ;是一种品格特征。它的培养应注意 :(1 )创设良好情境 ,唤起阅读创新意识 ;(2 )运用辩证方法 ,拓展阅读创新思维 ;(3 )注重人文熏陶 ,铸造创新阅读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 创新能力 中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