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血压变异与血流再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克勤 陈清梦 +2 位作者 严慎强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3-610,617,共9页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h血压变异对脑组织再灌注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多模式MRI检查或CT灌注扫描,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h血压变异对脑组织再灌注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多模式MRI检查或CT灌注扫描,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像、溶栓后24h内动态血压监测资料,评估溶栓后24h再灌注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记录血压均值和变异指标,后者包括标准差(sd)、连续变异度(SV)、上升变异(sv-rise)和下降变异(sv-drop)。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变异指标对再灌注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88例患者,其中114例(60.6%)达到再灌注,74例(39.4%)未达到再灌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静脉溶栓后24h内收缩压连续变异(SBPsv),尤其是上升变异(SBPsv—rise)较大者不易达到再灌注(SV:OR=0.421,95%CI:0.187—0.950,P=0.037;sv—rise:OR=0.311,95%凹:0.137~0.704,P=0.005)。同时,静脉溶栓后24hSBPsv—rise高者不易达到早期神经功能恢复(OR=0.372,95%CI:0.166~0.832,P=0.016);SBPsv、SBPsv-rise和SBPsv—drop是溶栓治疗3个月后患者神经功能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SV:OR=6.381,95%a:2.132~19.096,P=0.001;SV.rise:OR=5.615.95%CI:2.152~14.654,P〈0.001;sv.drop:OR=3.009,95%CI:1.263~7.169,P=0.013)。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收缩压变异越大越不利于脑组织再灌注和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并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不良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血压 再灌注
下载PDF
利用CT灌注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并预测血管再通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清梦 许绿依 +3 位作者 严慎强 张晓程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1-61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溶栓前行CT灌注检查提示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闭塞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CT灌注动态血管图像测量血栓近端与远端,定义为血栓长度,利用动脉闭塞病灶(AOL)量表评估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栓长度与静脉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寻找血栓长度的最佳切点。结果:患者纳入分析56例,平均年龄(68.8±11.7)岁,男性、女性均28例(50.0%),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14.3±82.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位数为13(四分位距为8-17)。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患者共42例(75%),血栓平均长度为(9.0±4.7)mm;血管未再通患者共14例(25%),血栓平均长度为(10.0±5.4)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栓长度能独立预测静脉溶栓24h后大脑中动脉再通(OR=0.869;95%CI:0.764~0.987;P=0.031),且血栓长度11.3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血管未再通的最佳切点(AUC=0.697,敏感度71.4%,特异度76.2%)。同时,血栓长度亦是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0;95%CI:1.023—1.362;P=0.023),且血栓长度9.9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最佳切点(AUC=0。689,敏感度64.7%,特异度71.4%)。结论:CT灌注可以额外获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的信息,并且该血栓长度能有效预测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药物疗法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 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动态CT血管造影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侧支血流与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赖针珍 张圣 +3 位作者 钟根龙 张晓程 陈清梦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研究动态CT血管造影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血流状态评估以及预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45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 目的:研究动态CT血管造影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血流状态评估以及预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45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的最佳阈值。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886,95%CI:0.802~0.979,P<0.05)和PC-CS(OR=1.962,95%CI:1.026~3.752,P<0.05)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且PC-CS4.5分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阈值(AUC=0.837,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87.0%)。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重建的动态CT血管造影可用于评估后循环侧支血流状态,并能预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侧支循环 再灌注 动脉闭塞性疾病/药物疗法 卒中/药物疗法 血流动力学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方法 血栓溶解疗法/方法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