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平滑肌增殖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渝杰 刘智 +5 位作者 罗春霞 唐卫华 李博 陈志 朱刚 冯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5-1357,共3页
目的模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溶血产物对颅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探讨SAH后血管增殖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后24h组(24h组)、SAH后72h组(72h组),后两组建立颈总动脉周围人工出血模型,... 目的模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溶血产物对颅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探讨SAH后血管增殖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后24h组(24h组)、SAH后72h组(72h组),后两组建立颈总动脉周围人工出血模型,分别于24h和72h后处死动物取颈总动脉,检测平滑肌细胞中PCNA和SM-α-act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PCNA mRNA水平在24h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P<0.01),在72h组中表达较24h组有所减弱(P<0.01),但仍显著高于Sham组(P<0.01);与Sham组比较,24h组和72h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SM-α-actin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72h组显著低于24h组(P<0.05)。PCNA及SM-α-actin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显示相似趋势。结论较好地模拟了SAH后溶血产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显示大鼠颈总动脉周围人工出血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转化为合成表型,并促进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颈总动脉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肌动蛋白类
下载PDF
高压氧预适应的小鼠缺血脑保护作用及对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邹永杰 黄宇星 +4 位作者 李雨泓 陈渝杰 傅楚华 崔高宇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7-980,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预适应(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的保护作用及对其脑内P2X7受体(P2X7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高压... 目的研究高压氧预适应(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的保护作用及对其脑内P2X7受体(P2X7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高压氧预适应假手术组(HBOP+sham)、单纯MCAO组(MCAO)、高压氧预适应MCAO组(HBOP+MCAO)。通过线栓法建立小鼠MCAO模型,术后24 h采用Longa法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判断脑梗死情况,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观察P2X7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MCAO建模后24 h,HBOP+MCAO组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低于MCAO组(2.33±0.44 vs 2.89±0.59,P<0.05);HBOP+MCAO组脑梗死范围明显小于MCAO组[(44.08±8.46)%vs(63.00±5.25)%,P<0.05];HBOP+MCAO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和P2X7R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MCAO组(P<0.05,P<0.01)。结论高压氧预适应可以减轻实验性MCAO小鼠的神经功能学损害,缩小梗死灶体积,减少细胞凋亡,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延缓MCAO后P2X7R的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预适应 大脑中动脉闭塞 P2X7受体 神经保护
下载PDF
胶质细胞活化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春霞 易斌 +6 位作者 陈渝杰 李博 唐卫华 刘智 陈志 朱刚 冯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SAH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SA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SAH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穿刺法建立SAH模型,于建模后24h检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假手术组不建模,...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SAH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SA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SAH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穿刺法建立SAH模型,于建模后24h检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假手术组不建模,处死大鼠,测定脑含水量,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以CD11b标记)及星形胶质细胞(以GFAP标记)的活化情况。结果建模后24h,SA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11.05±2.18)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7.85±0.33,P<0.01),脑含水量(81.92%±1.03%)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8.00%±0.46%,P<0.01)。SAH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域均可见大量活化的CD11b阳性小胶质细胞、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胶质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小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细胞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智 陈渝杰 +4 位作者 陈志 唐卫华 朱刚 王宪荣 冯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家兔脑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9月龄雄性日本大耳兔18只,体重2.2~3.4kg,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L组)、SAH组和EDS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二次枕大池注血的方法制作SA...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家兔脑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9月龄雄性日本大耳兔18只,体重2.2~3.4kg,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L组)、SAH组和EDS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二次枕大池注血的方法制作SAH模型,EDS组静脉给予EDS(3mg/kg,4次/d,共3d)。通过Strong神经学评分观察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的变化。3d后处死动物,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组织Bax及Bcl-2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并采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海马PI3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第1、2、3天SAH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6.00±1.79、8.00±1.90、8.00±2.37,而EDS组分别为4.16±0.75、5.17±0.75、4.83±1.17,其中第2、第3天EDS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SAH组(P<0.05,P<0.01)。3d时测定SAH组家兔脑含水量为78.6%±0.5%,明显高于L组(77.7%±0.4%,P<0.01),而EDS组经治疗后脑含水量(78.1%±0.5%)明显下降,与S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见SAH组家兔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固缩、深染,而EDS组CA1区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L组比较,SAH组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弱,而EDS组Bax、Bcl-2表达水平与L组接近。TUNEL染色显示,SAH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而EDS组凋亡细胞数与L组接近。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AH组PI3K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L组和EDS组,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DS可减轻家兔SAH后的神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途径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蜕皮甾酮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微透析法观察蜕皮甾酮对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智 陈渝杰 +4 位作者 陈志 唐卫华 朱刚 王宪荣 冯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微透析的方法,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家兔海马内能量物质和谷氨酸的含量变化,了解蜕皮甾酮(EDS)对其干预的效果。方法 30只家兔分为5组,即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组(L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组(L-SAH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 目的通过微透析的方法,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家兔海马内能量物质和谷氨酸的含量变化,了解蜕皮甾酮(EDS)对其干预的效果。方法 30只家兔分为5组,即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组(L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组(L-SAH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尼莫地平治疗组(Nim/SAH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蜕皮甾酮(1 mg/kg,4/d)治疗组(EDS/SAH 1 mg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蜕皮甾酮(3 mg/kg,4/d)治疗组(EDS/SAH 3 mg组)。比较观察微透析所测得的各组家兔海马SAH前后葡萄糖、丙酮酸、乳酸、谷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乳酸/丙酮酸比值(L/P)在SAH后有上升趋势。SAH后3 d时EDS/SAH 3 mg组右侧海马组织间液中L/P较其它组低(P<0.05)。谷氨酸的含量在SAH后也明显增高,10 d时达高峰。Nim/SAH组1 d和3 d右侧海马组织间液谷氨酸含量较L-SAH组降低(P<0.05),在SAH后1 d和3 d EDS/SAH 3 mg组较L-SAH组和Nim/SAH组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蜕皮甾酮能减轻家兔SAH后海马组织能量代谢的紊乱和谷氨酸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微透析 蜕皮甾酮 家兔
下载PDF
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6
作者 王开杉 陈渝杰 +3 位作者 唐俊 朱刚 胡荣 缪洪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52-2259,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采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及临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术后即刻及随访脑血管造影Raymond分级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CTA及MRA评估有无复发。结果55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栓塞,未见支架打开不良、支架打折等不良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82%),迟发性缺血2例(3.64%),未见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术后即刻造影致密栓塞(RaymondⅠ级)50例(90.91%),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3例(5.45%),RaymondⅢ级2例(3.64%)。40例患者于术后6~24个月获得影像随访,造影RaymondⅠ级38例(95%),RaymondⅡ级2例(5%);9例患者行CTA或MRA复查未见复发;术后随访动脉瘤栓塞效果较术后即刻好转。出院时mRS评分0~1分50例,2分1例,3分1例,4分2例,5分1例。获得4~24个月临床随访预后,mRS评分0~1分5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6分1例;出院时mRS评分较差患者临床随访mRS评分好转。结论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可,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crossing Y形支架 弹簧圈栓塞 LEO支架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思考
7
作者 高凌 李苏 +4 位作者 周济儒 李雨泓 刘智 陈渝杰 冯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82-83,86,共3页
目的:以腰大池引流术为例,探索混合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9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方向规范化培训学员和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学员共计128名,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学员平均分配... 目的:以腰大池引流术为例,探索混合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9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方向规范化培训学员和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学员共计128名,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学员平均分配至对照组(常规教学)和试验组(混合现实技术辅助教学),分别在教学培训后进行考核与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在教学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在理论学习方面效果类似(P>0.05),但试验组在实际操作训练与考核过程中展示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基于混合现实技术构建神经外科专项技术教学平台,有利于受训学员更好地掌握神经系统相关知识与操作技术,具备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价值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腰大池引流术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基于生物电阻抗技术的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猕猴脑出血及血肿扩大模型中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邹永杰 张超 +9 位作者 陈蔚翔 葛红飞 张水仙 刘丹 何明莲 谭彬彬 陈渝杰 冯华 胡荣 文唐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应用猕猴脑出血(ICH)模型,观察基于生物电阻抗技术的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病情变化的监测能力,明确该仪器在颅脑出血及后续血肿扩大过程中的数据变化规律,为其在临床脑出血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猕猴3只... 目的应用猕猴脑出血(ICH)模型,观察基于生物电阻抗技术的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病情变化的监测能力,明确该仪器在颅脑出血及后续血肿扩大过程中的数据变化规律,为其在临床脑出血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猕猴3只,通过股动脉抽取自体血5 mL,采用二次注入法制备猕猴脑出血及血肿扩大模型。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和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同时对造模动物进行病情动态监测,术后通过MRI确认脑出血造模情况。结果猕猴在脑出血造模后,出现了相应的神经损伤症状,MRI可见脑内血肿位置、大小固定,表明该造模方法较为稳定。另外,有创颅内压监测指标与无创脑水肿监护仪扰动系数、相位斜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猕猴脑出血模型,可以较稳定、可靠地模拟脑出血和血肿扩大的病情及其变化。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脑内血肿变化情况,结合其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和可以持续动态监测的优点,为该设备用于临床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监测和临床治疗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生物电阻抗 猕猴 血肿扩大 病情监测
下载PDF
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的影响
9
作者 陈渝杰 《重庆医药》 CSCD 1992年第6期346-347,共2页
近年来,癌胚抗原(CEA)检测已成为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手段,但鲜见以检测血清CEA水平来评估恶性肿瘤化疗效果及观察病情的报道。我院1990年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肿瘤 癌胚抗原 血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明莲 李强 +1 位作者 陈渝杰 冯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0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三维立体脑肿瘤,特别是颅底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模型,用于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的临床带教。带教老师讲解、指导专培医师对实体模型进行立体观察学习,进行术... 目的探讨3D打印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三维立体脑肿瘤,特别是颅底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模型,用于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的临床带教。带教老师讲解、指导专培医师对实体模型进行立体观察学习,进行术前虚拟手术,专培医师实际参加手术或观摩手术,同术中真实情况进行对比学习。结果3D打印模型能清楚显示颅骨、脑部血管、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脑内血管和重要组织神经等的空间解剖关系。专培医师通过3D打印模型、术前虚拟手术教学,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复杂的正常脑部解剖、复杂脑血管疾病解剖、复杂肿瘤空间三维关系特点,能够较好理解术中解剖及手术方案。结论3D打印技术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专培医师对复杂脑部疾病的认识,在神经外科专培医师培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培医师 3D打印 神经外科 医师培训 临床带教 虚拟手术
下载PDF
脑膜淋巴系统研究方法新进展
11
作者 张强 李赫 +2 位作者 丁洪 陈志 陈渝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5-740,共6页
脑膜淋巴系统在脑部健康维持和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对其功能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入,监测和评估脑膜淋巴系统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研究脑膜淋巴系统的方法主要包括无创成像技术、示踪剂定位追踪技术和脑膜... 脑膜淋巴系统在脑部健康维持和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对其功能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入,监测和评估脑膜淋巴系统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研究脑膜淋巴系统的方法主要包括无创成像技术、示踪剂定位追踪技术和脑膜淋巴系统消融等。本文现围绕上述方法在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及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成像 脑膜淋巴消融 枕大池注射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还原颅脑救治巨大金属异物经鼻腔-后颅窝贯通伤1例报道
12
作者 苏春艳 谭彬彬 +3 位作者 傅世敏 尹怡 陈渝杰 鲜继淑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S01期324-325,共2页
颅脑贯通伤(PBI)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常被分为低速(<100 m/s)和高速(>100 m/s)损伤两类。低速类损伤常沿伤道形状造成局部损伤,而高速类贯通伤则可给伤道周围组织带来大范围的损伤(空洞,组织坏死及严重水肿等)。本文总结1例异物... 颅脑贯通伤(PBI)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常被分为低速(<100 m/s)和高速(>100 m/s)损伤两类。低速类损伤常沿伤道形状造成局部损伤,而高速类贯通伤则可给伤道周围组织带来大范围的损伤(空洞,组织坏死及严重水肿等)。本文总结1例异物经鼻腔-后颅窝贯通伤的患者的诊治经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颅脑损伤 贯通伤 后颅窝 伤道 金属异物 局部损伤 组织坏死 鼻腔
下载PDF
高原创伤性脑损伤后送保障救治策略的相关问题
13
作者 陈渝杰 李飞 冯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3,共6页
高原缺氧环境下机体发生独特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创伤性脑损伤(TBI)伤情更为复杂,且高原地区交通条件不便、医疗设施配置限制,TBI患者往往无法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常需限期后送至高原医疗中心甚至平原地区神经创伤救治中心,后送途中风... 高原缺氧环境下机体发生独特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创伤性脑损伤(TBI)伤情更为复杂,且高原地区交通条件不便、医疗设施配置限制,TBI患者往往无法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常需限期后送至高原医疗中心甚至平原地区神经创伤救治中心,后送途中风险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预后。目前,我国西部高原地区TBI患者后送保障救治流程虽然经过多年实践完善,但与重症监护航空运输队(CCATT)后送保障系统相比仍有差距。因此,笔者从早期控制性治疗和及时安全后送等方面探讨高原TBI后送保障救治策略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高原TBI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其神经功能预后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原病 急救医学 航空 多模态监测
原文传递
毒蛇咬伤224例流行病学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喻安永 李强 +3 位作者 尹怡 陈渝杰 葛红飞 冯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9-1100,共2页
随着森林植被逐渐恢复及气候的变化,毒蛇咬伤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毒蛇咬伤患者症状复杂,病情变化快,如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往往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毒蛇咬... 随着森林植被逐渐恢复及气候的变化,毒蛇咬伤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毒蛇咬伤患者症状复杂,病情变化快,如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往往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224例,就其流行病学及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流行病学 并发症 病情变化 伤患者 发生率 急诊科
原文传递
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 被引量:79
15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 上海卒中学会 +6 位作者 重庆市卒中学会 冯华 董强 胡荣 丁宏岩 陈渝杰 赵大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7-326,共10页
脑卒中的鉴别诊断和病情变化监测是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随着影像学、超声、电生理、电阻抗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卒中病情监测,科学认识这些技术所产生的临床数据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的救治水平。为此,笔者... 脑卒中的鉴别诊断和病情变化监测是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随着影像学、超声、电生理、电阻抗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卒中病情监测,科学认识这些技术所产生的临床数据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的救治水平。为此,笔者通过查询和评价现有研究证据,提出共识性意见,以期对脑卒中规范化监测、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监测 共识
原文传递
生物标志物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4
16
作者 冯华 陈渝杰 黄苏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共4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虽然有明确的致伤因素,但复杂的原发伤叠加患者自身存在的损伤易感性因素,发生多种病理生理进程,产生了海量生物信息及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诊疗。目前基于头颅CT/MRI等宏观影像指标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集合临床病情...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虽然有明确的致伤因素,但复杂的原发伤叠加患者自身存在的损伤易感性因素,发生多种病理生理进程,产生了海量生物信息及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诊疗。目前基于头颅CT/MRI等宏观影像指标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集合临床病情、神经影像及功能影像尤其是多种体液生物标记物的多模态监测体系,有助于在诊疗全流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TBI的病理生理进程,从而在减少TBI死亡率的同时促进神经环路损伤修复,改善TB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生物标记物 多模态监测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葛红飞 张超 +5 位作者 尹怡 钟俊 李雨泓 陈渝杰 冯华 胡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引发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2例(存活88例,死亡44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采用卡方或秩和检验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时... 目的探讨引发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2例(存活88例,死亡44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采用卡方或秩和检验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时生命体征、血肿体积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后30 d存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引发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30 d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7)、原发性高血压(P=0.00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P<0.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01)、血肿体积(P<0.001)、合并脑室出血(P=0.014)、合并脑积水(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为原发性脑干出血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19,95% CI: 0.414~0.926,P=0.019)。结论入院时GCS评分为原发性脑干出血死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原文传递
年龄对小鼠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杰 陈蔚翔 +5 位作者 夏敏 李成程 刘昕 陈渝杰 李飞 冯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脑出血小鼠模型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C57的8周龄和52周龄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8周龄假手术组、8周龄脑出血模型组、52周龄假手术组和52周龄脑出血模型组(每组6只)。采用无创尾袖法测量8周龄和52周龄小鼠的血...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脑出血小鼠模型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C57的8周龄和52周龄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8周龄假手术组、8周龄脑出血模型组、52周龄假手术组和52周龄脑出血模型组(每组6只)。采用无创尾袖法测量8周龄和52周龄小鼠的血压。采用自体鼠尾血立体定向注射入纹状体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空针插入脑内。造模后1、3 d行头颅MRI扫描判断是否成模。成模后1、3、7、14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mNSS)评估8周龄和52周龄脑出血模型组小鼠的神经功能情况。分别记录4组小鼠的存活情况,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4组小鼠在造模后1、3 d行HE染色,通过鼠尾注射德克萨斯红荧光染料标记的葡聚糖,测定脑内荧光渗出面积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 结果52周龄小鼠脉压差显著高于8周龄小鼠[分别为(26.8±5.0)mmHg、(41.6±5.9)mmHg,P=0.003]。MRI扫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8周龄和52周龄脑出血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1、3 d纹状体脑组织均可见血肿,血肿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说明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HE染色可见脑出血模型组成模后1、3 d,脑组织均可见血肿存在,且周围有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荧光成像可见脑出血模型组成模后1 d荧光渗出面积较成模后3 d大(P=0.002)。比较8周龄和52周龄脑出血模型组,MRI可见血肿量、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生存期、HE染色可见血肿面积及荧光成像可见荧光渗出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推测年龄因素不足以加重脑出血小鼠模型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年龄因素 预后 小鼠
原文传递
“四到位”助力中考加分政策
19
作者 陈渝杰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5年第8期62-62,共1页
近期,为把"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中考加5分"这一计生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福建省南靖县卫生计生局坚持"四到位",扎实有序地推进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中考加分工作。宣传到位。与教育、派出所等部门沟通协调,召开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 近期,为把"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中考加5分"这一计生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福建省南靖县卫生计生局坚持"四到位",扎实有序地推进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中考加分工作。宣传到位。与教育、派出所等部门沟通协调,召开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中考加分工作会议,使各村(单位)熟悉中考加分条件、标准、程序、要求;组织村、组计生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摸底登记,面对面地进行政策宣传;在流动人口集居地张贴通知告示,营造"考生对象应知尽知,工作人员不漏统、不漏报"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女户 计生局 工作环境 工作会议 考生信息 政务公开栏 举报电话 错报 微机管理 无漏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湿化方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飞龙 陈渝杰 +2 位作者 陈晓英 苏红 鲜继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350-354,共5页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指为保持气道通畅在生理气道与外界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从而改善通气功能和清除气道内分泌物[1]。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得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常导致缺氧、痰栓...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指为保持气道通畅在生理气道与外界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从而改善通气功能和清除气道内分泌物[1]。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得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常导致缺氧、痰栓、气道出血和诱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进而增加插管时间和病死率[3]。气道湿化可应用人工方法将溶液或水分加热后分散成极细颗粒,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温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4]。目前临床主要使用主动加热湿化器(heated humidifier,HH)和被动加热湿化器(heated and moisture humidifier,HME)[5],然而有关两种气道湿化方式的效果报道不一,文献调研发现尚缺乏对其湿化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本文评价即探讨人工气道患者不同湿化方式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气道湿化相关实践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湿化 机械通气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