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株嗜碱性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熊鹰 余金辉 +6 位作者 阿不都克里木·热依木 魏艳红 李逸 莫小妍 陈湖星 袁永泽 刘德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600,605,共6页
从新疆巴洲和硕县碱性土壤中分离纯化出2株放线菌菌株XJ-1和XJ-4,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产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多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株放线菌在pH7.0的中性条件下不能生长,在pH12.0的强碱性条件下... 从新疆巴洲和硕县碱性土壤中分离纯化出2株放线菌菌株XJ-1和XJ-4,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产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多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株放线菌在pH7.0的中性条件下不能生长,在pH12.0的强碱性条件下能够生长,最适生长pH为10.0,属于嗜碱性放线菌.2株放线菌菌株能耐受10%的NaCl,最高耐受温度为45℃.菌株XJ-1产生抗生素,能抑制柑橘绿霉菌、水稻轮纹菌、棉花枯萎菌和小麦赤霉菌的生长.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XJ-1属于拟诺卡氏菌属的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9%.而XJ-4与Nocardiopsis. sp. AF-333的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3%,有可能是一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性放线菌 分离 鉴定 抗生素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敖露 李静 陈湖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10期28-29,49,共3页
通过设置和应用《生物信息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问卷》,调查了福建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及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分析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为促进生物信息学创新人才培... 通过设置和应用《生物信息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问卷》,调查了福建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及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分析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为促进生物信息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创新实践 效果评价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具有医学特色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湖星 严海丹 +2 位作者 王先龙 郭政 敖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0-64,共5页
通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重视专业师资的培养,探究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相互协调及教师日常教学与科研... 通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重视专业师资的培养,探究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相互协调及教师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相互协调,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研究型教学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结直肠癌细胞系MIC50相关基因对的基础耐药评分模型构建
4
作者 陈湖星 徐蕾 +2 位作者 李静 郭政 敖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7-585,共9页
癌细胞系模型已广泛用于药物敏感性测试及耐药标志筛选。然而研究者常忽视癌细胞系的基础耐药性,导致许多药效标志物难以应用于临床实践。为评估肿瘤细胞系的基础耐药性水平及其与临床药效的相关性,本研究以48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 癌细胞系模型已广泛用于药物敏感性测试及耐药标志筛选。然而研究者常忽视癌细胞系的基础耐药性,导致许多药效标志物难以应用于临床实践。为评估肿瘤细胞系的基础耐药性水平及其与临床药效的相关性,本研究以48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系为例,通过计算265种药物IC50值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以每种CRC细胞系对上述药物IC50的中值构建可反映基础耐药性水平的评估指标MIC50,并识别出表达值与MIC50显著正相关的基因。然后基于样本内基因表达值的相对大小秩序关系构建临床CRC组织样本的基础耐药评分模型。结果表明:在药物两两间IC50的相关系数中,有99%以上呈显著正相关(FDR<0.05),证明CRC细胞系存在基础耐药性特征;与MIC50显著相关602个基因,富集到4个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的功能模块。根据5368个MIC50相关基因对,筛选出一个由21个基因对组成的5-FU联合用药评分模型,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基础耐药性水平的高低与用药后的响应信息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低分组患者比高分组患者预后更好。本研究结果为CRC联合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及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系 基础耐药性水平 MIC50
下载PDF
1株高效BBP降解菌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湖星 杨雪 +5 位作者 张凯 钟秋 郭佳 王攀 熊丽 刘德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882-2888,共7页
从湖北省荆沙河泥样中富集培养分离得到了1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并命名为HS-B1.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发现HS-B1是1株杆状、需氧、革兰氏阴性细菌,接触酶呈阳性反应... 从湖北省荆沙河泥样中富集培养分离得到了1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并命名为HS-B1.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发现HS-B1是1株杆状、需氧、革兰氏阴性细菌,接触酶呈阳性反应,氧化酶呈阴性反应,不产硫化氢气体,且该菌的16S rDNA序列与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的相似性高达99%.因此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摇瓶实验表明,菌株HS-B1生长和BBP降解的最适培养条件为35℃,pH 8.0.采用0.10 mmol.L-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提高了BBP在水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发现在最适培养条件下,HS-B1能够在48 h内将浓度为1 000 mg.L-1BBP完全降解,证明是一株高效降解菌.底物广谱性实验中,菌株HS-B1也能够有效利用DMP、DEP、DB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说明该菌株在处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治理中有独特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16S RDNA 生物降解 吐温-80 表观溶解度 底物广谱性
原文传递
嗜水气单胞菌FNR的表达、纯化及酶活分析
6
作者 张凯 陈湖星 +3 位作者 余金辉 严佳丽 刘德立 熊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铁氧还蛋白还原酶(Ferredoxin-NADP+reductases,FNR)是一种在生物体的多种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黄素酶.为探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s hydrophila)XS91-4-1中FNR的功能和结构,通过克隆其FN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42a-fnr,表达并分... 铁氧还蛋白还原酶(Ferredoxin-NADP+reductases,FNR)是一种在生物体的多种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黄素酶.为探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s hydrophila)XS91-4-1中FNR的功能和结构,通过克隆其FN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42a-fnr,表达并分离纯化了具有活性的GST-FNR融合蛋白,根据米曼氏动力学测定了纯化蛋白对NADPH及EDTA-Fe3+的酶活力,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XS91-4-1 FNR蛋白序列进行系统学分析,并初步预测了该蛋白三维结构.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能够在宿主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经镍柱亲和层析法可纯化出电泳均一的目的蛋白,蛋白浓度为67.3μg/mL;纯化蛋白对NADPH的比活力为1.78 U/mg,对EDTA-Fe3+的比活力为1.13 U/mg,比活力比粗酶分别提高了约29和22倍;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XS91-4-1 FNR分布在Bacterial-class FNR分支上且具有与此类FNR相似的结构特点.上述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FNR具有与已报道的FNR相似的基本特性,并推测其可能属于Bacterial-class F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铁氧还蛋白还原酶 可溶性表达 蛋白纯化 酶活 二三维结构
原文传递
一株高效DEHP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严佳丽 陈湖星 +5 位作者 杨杨 张凯 王丽 熊丽 耿辉 刘德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2-1540,共9页
【目的】分离得到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降解菌。【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筛选分离菌株,并对菌株进行驯化;通过PCR扩增得到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同时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 【目的】分离得到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降解菌。【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筛选分离菌株,并对菌株进行驯化;通过PCR扩增得到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同时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菌株对DEHP的降解特性。【结果】分离得到一株能以DEHP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命名为HS-NH1,初步鉴定其为戈登氏菌(Gordoniasp.)。菌株HS-NH1最适的生长和降解条件为30°C、pH 7.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60 h内能够将浓度为500 mg/L的DEHP降解90%以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菌株HS-NH1在降解DEHP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底物广谱性试验证明,菌株HS-NH1能够有效地利用多种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与芳香族衍生物。【结论】筛选得到了一株DEHP降解菌Gordonia sp.HS-NH1,该菌降解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底物广谱性,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治理中将会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 微生物降解 gyrB基因 戈登氏菌属 邻苯二甲酸
原文传递
“医学+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8
作者 黄智若 沈晓沛 +2 位作者 陈湖星 郑伟成 许涛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行业,这既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也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自“新医科”理念提出以来,中国医学院校在“医学+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在取得成绩的同...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行业,这既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也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自“新医科”理念提出以来,中国医学院校在“医学+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文章从制定“医学+人工智能”教育顶层规划、探索多主体共同协作模式、构建“课程+项目+评价”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对医学院校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对策建议,为医学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复合型 多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