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R-HPV DNA PCR联合TCT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1
作者 陈炎添 陈青龙 +5 位作者 熊燕 苏雪棠 黄伟刚 石胜 郭翼华 陈荣策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对540例TC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进行HR-HPV DNA 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对540例TC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进行HR-HPV DNA 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T阳性合并HPV阳性患者共259例,其中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例数(阳性率)分别为155例(59.8%)、81例(31.3%)、15例(5.8%)、8例(3.1%);259例患者中ASCUS、LSIL、HSIL、SCC合并HR-HPV的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为28例(18.1%)、20例(24.7%)、10例(66.7%)、8例(100.0%)。HR-HPV和TCT单独检测的敏感性与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TCT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5%、11.1%、2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59.2%、40.8%。结论TCT与HR-HPV DNA PCR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诊断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炎添 熊燕 +4 位作者 苏雪棠 谭雪萍 廖隆祥 杨慧敏 陈青龙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9期1684-1686,1690,共4页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1-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1-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且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39株MDR-AB中28株碳青霉烯酶-23(OXA-23)阳性(71.8%),OXA-51阳性39株(100%),青霉素酶(TEM)阳性7株(17.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阳性6株(15.4%),丝氨酸酶(PER)阳性5株(12.8%),头孢菌素酶(AmpC)阳性23株(59.0%),qacE△1-sull阳性39株(100%)。OXA-23和AmpC同时阳性17株(43.6%)。OXA-24,OXA-58,内膜蛋白酶-1(IMP-1),IMP-4,波形蛋白酶(VIM-2)和产巯基变量型(SHV)均未检出。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来的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克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90%,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结论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MDR-AB主要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OXA-23和AmpC,根据其院内感染特征,为控制其传播,临床应加强有效的监测和隔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呼吸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炎添 苏雪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323-1324,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患者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方法采用G6PD活性定量测定,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人群进行初筛,同时采用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初筛人群的α-地贫以及β-地贫类型,并对...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患者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方法采用G6PD活性定量测定,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人群进行初筛,同时采用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初筛人群的α-地贫以及β-地贫类型,并对其G6PD活性值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群、单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合并地贫、轻型α-地贫、轻型β-地贫、重型β-地贫、血红蛋白H(HbH)病以及α-地贫合并β-地贫各组间G6PD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型地贫患者的G6P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地贫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调查
下载PDF
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途径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熊燕 张虹 +1 位作者 陈炎添 容永璋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比较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调查其感染途径。方法对诊断为血流感染的35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社区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87株,阳性分离率为6.5%;医院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264株,阳... 目的比较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调查其感染途径。方法对诊断为血流感染的35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社区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87株,阳性分离率为6.5%;医院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264株,阳性分离率为13.1%。两组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菌株中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及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医院感染组菌群分布较社区感染组广,多重耐药率高。医院感染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37.9%、25.0%)高于社区感染组(18.5%、21.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77.8%、45.5%)亦高于社区感染组(46.2%、33.3%)。医院感染组主要的感染途径为血管内导管和尿道,社区感染组主要的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和胆道。呼吸道、胆道、尿道、腹部、肠道为感染途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皮肤伤口、血管内导管及不明途径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阳性菌。结论医院感染组分离细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社区感染组,临床医生可根据其感染途径选择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经验性用药,待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分布 耐药性 感染途径 血流感染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相应处置措施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项嘉亮 黄伟刚 陈炎添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疑难配血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临床输血问题。方法以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疑难配血(抗体筛选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查资料,总结分析疑难配血的...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疑难配血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临床输血问题。方法以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疑难配血(抗体筛选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查资料,总结分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100例临床疑难配血中,抗体筛选阳性占93.00%,其中以同种抗体、自身温抗体为主,分别占52.00%、27.00%。54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中Rh单一抗体占68.52%,Rh联合抗体占9.26%。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血型不符或亚型,占5.00%,而血型不符或亚型是ABO血型亚型、骨髓移植、近期输血影响血型等多种因素综合或单一影响的结果。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需严格行抗体鉴定,建议根据疑难配血情况侧重的选择交叉配血方法及适宜的血液制品,以科学、有效的解决输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配血 不规则抗体
下载PDF
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冷沉淀、红细胞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项嘉亮 黄伟刚 陈炎添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5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冷沉淀、红细胞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需大量输血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4h内输注血浆、冷沉淀、红细胞比例分为3组,高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中比例...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冷沉淀、红细胞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需大量输血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4h内输注血浆、冷沉淀、红细胞比例分为3组,高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中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和低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变化、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死亡率。结果低比例组、中比例组、高比例组输血24 h后FIB均显著低于输血前,低比例组输血后24 h FIB为(1.28±0.31)g/L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T、APTT、TT分别为(18.76±5.34)s、(42.39±7.59)s、(38.06±6.18)s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比例组、中比例组输血24 h后PLT为(67.52±43.69)×109、(89.68±42.54)×109显著低于治疗前,中比例组、高比例组输血24 h PLT分别为(89.68±42.54)×109、(96.63±52.10)×109均显著高于低比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期间可按照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输注比例行输血治疗,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红细胞 输注比例 凝血功能 死亡
下载PDF
ABO血型抗原体减弱与配血输血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项嘉亮 郭翼华 +1 位作者 陈炎添 谢东德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909-910,共2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抗原减弱与配血输血的关系,以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43例,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同样分原同一年限间血型抗原正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后Hb的增加情况,并对其进... 目的探讨ABO血型抗原减弱与配血输血的关系,以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43例,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同样分原同一年限间血型抗原正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后Hb的增加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共计43例,其中ANLL31例,占72.1%;MDS7例占16.3%;CML急变2例,占4.7%;MF3例,占7.0%,与正常患者40名进行对照。两组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近似,输血后血铅增加值P>0.05。结论 ABO血型抗原减弱在临床中较常见,一般随疾病缓解,减弱的血型抗原可逐步恢复正常。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抗原 配血与输血
下载PDF
双位点保守基因特异性PCR-CE-RFLP快速鉴定病原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8
作者 石胜 朱振宇 +5 位作者 熊燕 王小朝 陈青龙 许鸿灏 卢岑 陈炎添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837-3839,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两种引物能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先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进行不完全酶切,酶切产物50倍稀释后进行毛细管电泳(PCR-CE-RFLP),测定酶切片段长度差异。[结果]针对16S rRNA基因的RFLP谱数据只能将病原菌鉴定到"科"的程度,而单纯应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RFLP谱数据虽能区分绝大多数细菌,但个别种属内仍然出现相似的谱型。经过双位点PCR-CE-RFLP分析后,则可将所有细菌鉴定到"种"的程度。[结论]利用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进行细菌鉴定简便快捷,能将传统方法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鉴定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是一种极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PCR)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16SRRNA基因 16S-23SrRNA间区基因 毛细管电泳 病原菌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病暴发流行的个人防控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炎添 郭翼华 苏雪棠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于2019年在我国暴发流行。由于疫情突然、发展快、规模大,并且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因此我国及各省市均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并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COVID-19暴发流行期间的...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于2019年在我国暴发流行。由于疫情突然、发展快、规模大,并且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因此我国及各省市均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并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COVID-19暴发流行期间的防控措施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论述,以期为社会各界人士在COVID-19暴发流行期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公共卫生事件 疫苗 抗病毒药物 疫情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妊娠妇女宫内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炎添 熊燕 +4 位作者 苏雪棠 石胜 黄伟刚 范修敬 李莹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06-608,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妊娠妇女宫内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到宫内感染的妊娠妇女及正常妊娠检查的妇女,主要观察细菌感染者及病毒感染者血清PCT的情况,并比较同期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妊娠妇女宫内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到宫内感染的妊娠妇女及正常妊娠检查的妇女,主要观察细菌感染者及病毒感染者血清PCT的情况,并比较同期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的水平。结果: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度(87.9%)、敏感度(92.4%)、准确度(83.5%)、阳性预测值(80.4%)、阴性预测值(91.7%)和阳性率(88.2%)均较高于其他项目,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可作为妊娠妇女宫内感染的辅助诊断,也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依据,同时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及评估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宫内感染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燕 张虹 +1 位作者 陈炎添 容永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22期3244-3246,共3页
目的分析肠球菌属的分布特点及多重耐药性,为临床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自动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株肠球菌属中以粪肠球茵为主... 目的分析肠球菌属的分布特点及多重耐药性,为临床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自动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株肠球菌属中以粪肠球茵为主,102株(71.8%),屎肠球菌次之,36株(25.4%);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64株(45.1%),其次为胆汁,27株(19.0%);'主要分布在。肾内科,38株(26.8%),其次为泌尿烧伤科,34株(23.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菌株;屎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8.3%-19.4嘲明显低于粪肠球菌(32.4%-91.2%),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和其它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38.9%-91.7%)明显高于粪肠球菌(11.8%-6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球菌种间耐药差异明显,屎肠球菌多重耐药程度高于粪肠球菌,因此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应准确鉴定到种,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临床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晓绮 陈炎添 +2 位作者 陈世友 郭翼华 廖隆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4期3689-3691,共3页
目的观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RA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RA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取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AKA,乳胶凝集法测定RF,比较两组患者CCP、AKA、RE水平差异,并分析三种方法诊断敏感度等相关指标及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测定抗CCP抗体、AKA、RF后,其阳性率分别为21例(70.0%)、22例(73.3%)、19例(63.3%),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灵敏度、特异性为70.0%、96.7%,抗CCP抗体+AKA+RF联合检测,灵敏度为56.7%,特异性可达100%。结论CCP、AKA、及RE对RA灵敏度、特异度并不一致,三者联合检测特异度可达100%,具有较高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63株厌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原发感染疾病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熊燕 张虹 陈炎添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血流感染的厌氧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并调查原发感染疾病,以期指导临床有效控制厌氧菌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Bac 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检测,ATB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 目的了解引起血流感染的厌氧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并调查原发感染疾病,以期指导临床有效控制厌氧菌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Bac 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检测,ATB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3株厌氧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是产气荚膜杆菌(31.7%)、脆弱拟杆菌(25.4%)和具核梭杆菌(11.1%)。这些病原菌对甲硝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氯霉素和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率均<10.0%,其中对甲硝唑的耐药率<2.0%;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30.0%。革兰阳性厌氧菌对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敏感,革兰阴性厌氧菌对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5.4%和20.5%。主要原发感染疾病为肠道术后感染(22.2%)、脓胸(17.5%)和阑尾穿孔(11.1%)。结论致厌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和革兰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未出来之前,临床医生可选择甲硝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酶抑制剂作为抗厌氧菌的经验用药。引起厌氧菌血流感染的原发感染疾病主要为肠道、胸腔、女性生殖道的多种疾病,尽早做好原发疾病的防控工作,将有利于减少厌氧菌血流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耐药性 原发感染疾病 败血症
下载PDF
检测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陈炎添 张雅西 +1 位作者 郭翼华 苏雪棠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经治疗病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后,采...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经治疗病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后,采用RT-PCR法检测其IgH基因重排残留量,总结检测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5例患者经6个周期的化疗后,其中病情达到CCR的患者有54例,达到部分缓解(PR)的患者有9例,未缓解(NR)的患者有2例。在经治疗达到CCR的5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IgH基因重排呈阳性。这31例患者在治疗前及经治疗达到CCR后,其IgH基因重排拷贝数无显著变化(P>0.05),其骨髓瘤细胞的比例有显著变化(P<0.01)。在65例患者中,免疫球蛋白分型为IgG型和IgA型的患者经治疗达到CCR后,其IgH基因重排拷贝数偏高。结论:采用RT-PCR法检测MM患者治疗后的IgH基因重排残留量能指导临床治疗,有助于预防其病情复发,提高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球蛋白重链 基因重排 残留量 多发性骨髓瘤 微小残留病变
下载PDF
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在阴道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美婵 容凯文 +4 位作者 布占红 陈炎添 朱虹 李智超 余碧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10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在阴道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江门市人民医院门诊205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采用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鉴定和直接药敏试验。结果:205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共173例... 目的:探讨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在阴道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江门市人民医院门诊205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采用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鉴定和直接药敏试验。结果:205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共173例检出白色念珠菌,检出阳性率为84.39%;9种抗真菌药中,克霉唑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性最高(93.06%,161/173),其次分别为氟康唑(79.19%,137/173)、酮康唑(71.10%,123/173);制霉菌素的耐药率为75.72%(131/173)。结论: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具有操作简单、试验耗时短等优势,对病原菌的及早判断与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阴道炎 药敏试验
下载PDF
2011年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燕 张虹 +1 位作者 陈炎添 容永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分析2011年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36株非发酵菌中检出多药耐药非发酵菌113株,检出率... 目的分析2011年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36株非发酵菌中检出多药耐药非发酵菌113株,检出率为15.4%;其中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7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43株,分别占61.9%、38.1%,两者均出现泛耐药菌株;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74.3%,主要分布于ICU,占54.0%;多药耐药非发酵菌除对多黏菌素B 10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大活性,耐药率<20.0%外,对其他14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介于65.0%~100.0%。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非发酵菌 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伟刚 陈斌华 +2 位作者 黄碧云 石胜 陈炎添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MPP患儿为MPP组,同期抽取54例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患儿为非MPP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MPP患儿为MPP组,同期抽取54例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患儿为非MPP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检儿童血清中MP—IgM;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对各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MPP组患儿的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P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P组经有效治疗后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患儿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对早期诊断小儿MPP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18
作者 熊燕 陈炎添 黎晓绮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8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人民医院5年来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013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ATB.Expression自动分析系统,并用仪器专...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人民医院5年来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013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ATB.Expression自动分析系统,并用仪器专家系统判断可疑ESBLs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41.0%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2011年已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菌株,分别为1.1%和0.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2%),分别为5.3%、8.2%和11.3%;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相对较高(〉59%),分别为83.9%、73.3%、67.6%、63.4%、60.0%和59.3%;对二、三代头孢等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介于20%~50%。2007年与2011年比较,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对18种抗生素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呈明显上升趋势,合理化用药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0
19
作者 熊燕 张虹 +1 位作者 陈炎添 容永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MDRB)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来源追踪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 9954份标本中检出MDRB 811株,检出率8.1%;主要MDRB为大肠埃希菌...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MDRB)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来源追踪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 9954份标本中检出MDRB 811株,检出率8.1%;主要MDRB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后两者出现泛耐菌株;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47.8%,主要分布于ICU病房,占41.8%;多重耐药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1.5%,对阿米卡星和酶抑制剂药物耐药率〈30.0%;多重耐药非发酵菌则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总耐药率〉77.0%,但对多黏菌素100.0%敏感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大的活性(耐药率〈20.0%);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100.0%敏感,对氯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0%);MDRB对其它抗菌药物呈现较高水平耐药;其易感因素包括高龄、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超过2周、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超过7 d以上以及各种有创操作。结论 MDRB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和它们之间的耐药谱差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综合分析
原文传递
国外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实际应用的探讨
20
作者 黎晓绮 郭翼华 +4 位作者 陈世友 陈炎添 熊燕 胡雪琴 曹艳珍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1期105-106,109,共3页
目的:评估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室镜检筛选方法,为各医院血片复检提供多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使用BC-5800血细胞分析仪,结合标本分析值并参照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室镜检标本筛选方法,将2 000例标本分成4组,... 目的:评估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室镜检筛选方法,为各医院血片复检提供多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使用BC-5800血细胞分析仪,结合标本分析值并参照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临床实验室镜检标本筛选方法,将2 000例标本分成4组,测得的结果分别与镜检结果作比较。结果:A组标本分析仪和镜检均未见形态学异常共有1 440例,分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镜检阳性率48.6%,C组镜检阳性率23.3%,D组镜检阳性率83.6%,3组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规定的镜检筛选条件筛选后,复检率为29.5%,假阴性率2.1%,符合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关于假阴性率小5%的规定,为日常血片标本的复检提供多一种较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 假阴性率 复检规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