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矿泥外敷结合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金文 徐光华 +1 位作者 陈炽祥 周育才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热矿泥外敷结合辨证分型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RA患者应用适宜温度的热矿泥外敷肢体关节,结合内服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治疗组),并与单纯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作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57... 目的:观察热矿泥外敷结合辨证分型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RA患者应用适宜温度的热矿泥外敷肢体关节,结合内服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治疗组),并与单纯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作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57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热矿泥外敷结合内服辨证分型中药对RA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是增强局部组织代谢过程,使关节气血通畅,阴阳平衡,达到内外兼顾,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性 泥疗法 外敷 辨证分型
下载PDF
“引气归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面瘫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炽祥 秦彩霞 +1 位作者 吴伟凡 张鹏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引气归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引气归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引气归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引气归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Ⅰ级比例为33.33%、Ⅱ级比例为48.33%,高于对照组的0、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0、23.639, P<0.05)。研究组患者中痊愈35例、显效2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气归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面瘫临床效果肯定,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更易于基层卫生组织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型面瘫 “引气归元”针法 隔姜灸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对周围性面瘫患者FDI、血清ET及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炽祥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评分(FDIS)及血清ET、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FDI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FDIP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B、FD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和血清ET、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面神经麻痹 面部残疾指数
下载PDF
热敏灸与隔姜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炽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8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热敏灸与隔姜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对... 目的比较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热敏灸与隔姜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和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隔姜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隔姜灸 难治性周围性面瘫 临床症状积分 传统针刺 治疗时间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炽祥 《河北中医》 2013年第10期1451-1452,145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蒸加牵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内服、理疗加牵引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蒸加牵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内服、理疗加牵引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均升高;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中药疗法 薰洗 牵引术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炽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4期147-148,共2页
目的分析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 目的分析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流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为(34.03±6.18)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9±5.66)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平均流速为(32.55±6.26)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6±5.13)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应用于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夹脊穴 艾灸 颈性眩晕 疗效
下载PDF
凉血止痛方熏洗治疗肛周病术后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炽祥 许文顺 +1 位作者 曾力群 曾华珍 《河北中医》 2015年第5期679-680,共2页
肛周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由于肛门部神经末梢特别敏感,手术后常并发疼痛、肛缘水肿等,给患者造成痛苦不适,如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导致伤口延期愈合,影响康... 肛周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由于肛门部神经末梢特别敏感,手术后常并发疼痛、肛缘水肿等,给患者造成痛苦不适,如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导致伤口延期愈合,影响康复[1]。2011-01—2012-07,我们采用中药凉血止痛方熏洗治疗肛周病术后50例,并与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中药疗法 外治法
下载PDF
凉血止痛方配合超声雾化熏洗治疗肛周病术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炽祥 许文顺 +1 位作者 曾力群 曾华珍 《中医外治杂志》 2012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凉血止痛方配合超声雾化中药熏洗方法治疗肛周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我院10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将其分成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凉血止痛方剂煎... 目的:观察凉血止痛方配合超声雾化中药熏洗方法治疗肛周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我院10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将其分成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凉血止痛方剂煎汁,肛肠熏洗治疗仪熏洗创面;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1∶5 000)肛肠熏洗治疗仪熏洗创面。选定创面水肿情况作为观察指标之一,将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观察统计;疼痛评判标准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体验划分疼痛等分线,将0、1~3、4~7、8~10段分别对应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每个疗程治疗前结束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所有病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分析,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组在创面水肿程度、评分与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止痛方配合超声雾化中药熏洗方法治疗肛周术后疼痛有着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止痛方 超声雾化 中药熏洗 肛周病术后
下载PDF
梅花针合隔姜灸治疗面瘫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炽祥 《中国民间疗法》 2000年第8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梅花针 隔姜灸 治疗 面瘫
下载PDF
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常规抗感染联用皂角红藤败酱汤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际 孔锡根 +1 位作者 陈炽祥 党登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4期3415-3417,共3页
阑尾周围脓肿是指阑尾发生化脓性病变或穿孔而形成的脓液被阑尾周边的大网膜所包裹,继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1]。临床上,对于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大多为通过施以外界干预手段,控制病变部位炎症,继而消除脓肿[2]。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医... 阑尾周围脓肿是指阑尾发生化脓性病变或穿孔而形成的脓液被阑尾周边的大网膜所包裹,继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1]。临床上,对于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大多为通过施以外界干预手段,控制病变部位炎症,继而消除脓肿[2]。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医院仍采用常规常规抗感染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控制病变部位炎症[3]。但是,有研究表明,由于在脓肿壁相对较厚,且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施以的抗感染药物很难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在加上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因此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不适或并发症[4]。近些年来,在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联用皂角红藤败酱汤的治疗方法以已逐步替代单一的常规抗感染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治疗。为探究这两种治疗方式的具体差异,特进行了临床对照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常规抗感染 临床对照试验 红藤败酱汤 血液循环 抗感染药物 脓肿壁 大网膜
下载PDF
热矿泥外敷加中药治疗痹证130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炽祥 李金文 《黑龙江中医药》 2002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 :研究热矿泥外敷肢体、关节引起的理化作用 ,中医辨证分型口服对肢体关节活血止痛、疏通经络、驱风散寒、除湿作用。方法 :适宜温度的热矿泥外敷和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结论 :提示热矿泥中微量元素和中药辨证分型施治对痹证患者起到... 目的 :研究热矿泥外敷肢体、关节引起的理化作用 ,中医辨证分型口服对肢体关节活血止痛、疏通经络、驱风散寒、除湿作用。方法 :适宜温度的热矿泥外敷和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结论 :提示热矿泥中微量元素和中药辨证分型施治对痹证患者起到调节肢体关节、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作用 ,达到内外兼治 ,标本兼顾 ,扶正祛邪的作用。结果 :本文 1 30例患者 ,显效 95例 ,好转 31例 ,总有效率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矿泥外敷 辨证分型 痹证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