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SI跨学科主题学习 内涵、设计原则和活动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思汉 陈烟兰 《教育家》 2023年第49期10-11,共2页
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愈加复杂,气候变化、食物短缺和能源危机等挑战对基础教育领域提出新的育人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各门课程原则上用不少... 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愈加复杂,气候变化、食物短缺和能源危机等挑战对基础教育领域提出新的育人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各门课程原则上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将其纳入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领域 能源危机 综合课程 跨学科 活动框架 统筹设计
下载PDF
基于SSI促进社会性科学推理的生物学教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烟兰 禹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作为超越科学之外的跨学科载体,涉及科学、政治、社会和生态等学科,是连接科学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桥梁。将其引入高中生物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社会性科学推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SSI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复...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作为超越科学之外的跨学科载体,涉及科学、政治、社会和生态等学科,是连接科学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桥梁。将其引入高中生物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社会性科学推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SSI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复杂性认识、展开社会性科学探究和质疑反驳,以及整合多学科视角,提高学生社会性科学推理能力。以“学校周边湖泊生态工程修复”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解决跨学科情境任务、应用分布式脚手架、参与小组交流活动、应用反思实践模型等学习活动,发展社会性科学推理,以期为生物学教学实现培育学生跨学科素养提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社会性科学议题 社会性科学推理 跨学科推理 跨学科素养
下载PDF
基于SSI解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探究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烟兰 禹娜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文阐述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探究实践的内涵与特征。并以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情境为例,从整合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性情境任务、设计不同层面的学习活动、开展证据的评估等方面,来解读探究实践在生物学课堂教学的... 本文阐述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探究实践的内涵与特征。并以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情境为例,从整合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性情境任务、设计不同层面的学习活动、开展证据的评估等方面,来解读探究实践在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教课标 探究实践 社会性科学议题 跨学科
下载PDF
产谷氨酸脱羧酶真菌的检测和筛选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烟兰 杨民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29,共8页
在对分离自茶叶的86个真菌菌株采用显色反应进行初选的基础上,选择谷氨酸脱羧酶(GAD)酶活相对较高的8个菌株,应用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进一步的筛选,并对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AD活性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应用优化后的方法对... 在对分离自茶叶的86个真菌菌株采用显色反应进行初选的基础上,选择谷氨酸脱羧酶(GAD)酶活相对较高的8个菌株,应用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进一步的筛选,并对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AD活性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应用优化后的方法对8个菌株产GAD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摇瓶条件下8个菌株均表现GAD活性,最高者达到43.02 U/mL。进一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表明,内生真菌4号菌株GAD活性达到5.43 U/mL。为后续真菌菌株产GAD的进一步筛选和γ-氨基丁酸茶(GABA茶)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 Γ-氨基丁酸 比色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茶树内生真菌菌株CSN-4产谷氨酸脱羧酶条件优化
5
作者 陈佳佳 陈烟兰 杨民和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5,共6页
从茶树中分离到一株相对较高谷氨酸脱酸酶活力的内生真菌菌株CSN-4,对该菌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以YPD为基础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每200 m L的发酵培养基:乳糖5 g... 从茶树中分离到一株相对较高谷氨酸脱酸酶活力的内生真菌菌株CSN-4,对该菌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以YPD为基础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每200 m L的发酵培养基:乳糖5 g,酵母膏1.6 g,蛋白胨5.4 g,NH4NO3 2 g,KH2PO4 0.9 g,Mg SO4 0.4 g,谷氨酸钠1 g。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 m L,转速180 rpm,p H值6.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葡萄糖,酵母膏,KH2PO4为3个最显著因素。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谷氨酸脱羧酶酶活力达到98.63 U/m L,是优化前的2.26倍。单因素和响应面结合的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产酶条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内生真菌 谷氨酸脱酸酶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生物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烟兰 禹娜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8,共2页
本文例谈了生物学教学中概念转变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概念转变的起点—归因、弱转变—解构、强转变—建构等应对策略,以期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关键词 概念转变 中学生物学 常见问题 前概念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角下科学学科德育的教学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烟兰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98-104,共7页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落实的关键在于学科德育。鉴于目前科学学科德育存在标签化和形式化等问题,通过引入社会学核心概念——主体间性,作为教学落实科学学科德育的理论基础。主体间性强调平等对话交流,以现实生活世界为情境...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落实的关键在于学科德育。鉴于目前科学学科德育存在标签化和形式化等问题,通过引入社会学核心概念——主体间性,作为教学落实科学学科德育的理论基础。主体间性强调平等对话交流,以现实生活世界为情境,以及对不同视角立场的理解。基于此,剖析学科德育标签化和形式化的原因,重构德育目标、任务创设、活动设计、基于证据的评价等教学设计要素,以期实施科学学科德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科学教育 德育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的深度思考
8
作者 陈烟兰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第1期43-45,共3页
有关人教版生物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两种教学方式,引发了笔者对教学效果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课堂思维情境,构建知识网络图,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复杂情境中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方式 问题意识 思维网络图
下载PDF
大问题统领的大单元教学——以“人类抗击新冠病毒”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晶 陈烟兰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6期12-14,共3页
大问题统领的大单元教学,将大问题分解成中心问题和具体问题,贯穿于课时教学、单元总结教学和大单元总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连贯性、结构性和应用性。本文以大问题“人类抗击新冠病毒”为例,通过构建问题系统、确定学习内容、制订... 大问题统领的大单元教学,将大问题分解成中心问题和具体问题,贯穿于课时教学、单元总结教学和大单元总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连贯性、结构性和应用性。本文以大问题“人类抗击新冠病毒”为例,通过构建问题系统、确定学习内容、制订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实施多元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课程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问题 大单元教学 高中生物学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冠病毒
下载PDF
认识论视角下德育实践的实然误区与应然转向
10
作者 陈烟兰 禹娜 《教育探索》 2022年第7期7-12,共6页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目前中小学在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存在德育的规范化、直接化及知识化等实然误区。基于从实践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认识、内涵认识、实践认识等三个方面对立德树人认识论的剖析,应从以成人为本质的切实回归、...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目前中小学在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存在德育的规范化、直接化及知识化等实然误区。基于从实践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认识、内涵认识、实践认识等三个方面对立德树人认识论的剖析,应从以成人为本质的切实回归、以学科为载体的立德树人、以原则为指引的课堂教学、以劳动为途径的课外实践等方面,实现由规范到德性再到实践德性的应然转向,推进立德树人任务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实然 应然 认识论
原文传递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同课异构评析与思考——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课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烟兰 《中学生物教学》 2019年第5期33-35,共3页
针对不同教师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高三一轮复习同课异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线索,从教学主线、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考3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途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大概念教学 论证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