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肠间置代胃术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环球 顾荣民 龚建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将 77例根治性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分为 ,空肠间置代胃组 35例和结肠前Roux y代胃组 42例。随访 5年 ,观察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将 77例根治性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分为 ,空肠间置代胃组 35例和结肠前Roux y代胃组 42例。随访 5年 ,观察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前病者年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病期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后 1年、3年和 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术后 1年空肠间置代胃组在饮食量比对照组多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心率、血红蛋白、总蛋白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肠前Roux y代胃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高。结论 空肠间置代胃术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好、并发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间置代胃术 临床应用 研究 胃癌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AFP阳性胃癌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环球 曾志毅 +1 位作者 沙允文 张仁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3-35,共3页
作者检测了148例胃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发现AFP阳性(AFP>20ng/ml)8例(5.4%)。其中AFP>400ng/ml者5例。平均年龄57岁,瘤体在胃窦部占6例,平均直径7.6cm,呈Borr-mannⅡ、Ⅲ型7例。Ⅳ期5例。肝转移5例(62.5%)。死亡5例平均生存期不... 作者检测了148例胃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发现AFP阳性(AFP>20ng/ml)8例(5.4%)。其中AFP>400ng/ml者5例。平均年龄57岁,瘤体在胃窦部占6例,平均直径7.6cm,呈Borr-mannⅡ、Ⅲ型7例。Ⅳ期5例。肝转移5例(62.5%)。死亡5例平均生存期不到10个月。组织学检查中-高分化管状腺癌占7例。说明AFP阳性胃癌具有年龄偏大,胃窦部BorrmannⅡ、Ⅲ型为主,瘤体大,病期晚,组织学分化程度高的腺癌多见。肝转移率高,预后差为其特点。AFP检测、动态观察在胃癌诊治中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胎蛋白
下载PDF
非功能胰岛细胞瘤(附四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环球 曾志毅 +1 位作者 沙允文 柯诚 《实用癌症杂志》 1991年第1期40-41,共2页
报告4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该瘤少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常因肿瘤巨大压迫邻近脏器出现相应症状而就诊。术前B超检查为首选诊断方法。显微镜下肿瘤良恶性不易鉴别,转移灶出现是确定恶性可靠佐证。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手术切... 报告4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该瘤少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常因肿瘤巨大压迫邻近脏器出现相应症状而就诊。术前B超检查为首选诊断方法。显微镜下肿瘤良恶性不易鉴别,转移灶出现是确定恶性可靠佐证。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手术切除提供了有利条件。作者认为对该瘤要采取积极手术探查和瘤周淋巴结清扫。对恶性非功能胰岛细胞瘤可选用链脲霉素和氟脲嘧啶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瘤 诊断 非功能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环球 何晓松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9-570,共2页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结...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3.8%,低于相应的胃癌组织阳性率(81.3%),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对患者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复发,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要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周血 端粒酶活性 表达 病理
下载PDF
胃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环球 赖娅娜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生物治疗已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胃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发展迅猛。其中胃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和化疗联合应用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胃癌基因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胃癌的生物治疗现状... 生物治疗已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胃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发展迅猛。其中胃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和化疗联合应用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胃癌基因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胃癌的生物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子靶向治疗 基因疗法 树突细胞 肿瘤治疗性疫苗 生物疗法
下载PDF
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空肠间置消化道重建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陈环球 顾荣民 须霆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69-770,共2页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根治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96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 ,随机分组重建消化道 ,食道与胃之间行空肠间置 (间置组 ) 4 6例 ,食管与胃直接吻合 (吻合组 ) 5 0例。观察比较两种手术的时间、出血、围手术期...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根治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96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 ,随机分组重建消化道 ,食道与胃之间行空肠间置 (间置组 ) 4 6例 ,食管与胃直接吻合 (吻合组 ) 5 0例。观察比较两种手术的时间、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中出血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诊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间置组比吻合组少 (P <0 0 5 ) ,残胃术后胃镜复查吻合组比间置组容易 (P <0 0 5 )。结论 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食道胃空肠间置术是消化道重建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消化道重建 临床应用 并发症 空肠间置 吻合 返流性食管炎 食道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内阿霉素灌注化疗
7
作者 陈环球 曾志毅 +2 位作者 俞乔 柯诚 沙允文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3年第8期448-448,共1页
我院应用阿霉素行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内灌注化疗(EPIC),取得初步效果,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989年8月至1990年8月对21例胃癌患者根治手术后进行了EPIC。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54岁(38岁~69岁)。TNM 分期:Ⅱ期1例,Ⅲ期16例,Ⅳ期4... 我院应用阿霉素行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内灌注化疗(EPIC),取得初步效果,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989年8月至1990年8月对21例胃癌患者根治手术后进行了EPIC。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54岁(38岁~69岁)。TNM 分期:Ⅱ期1例,Ⅲ期16例,Ⅳ期4例。手术方式:所有病者均施行R_2^+,其中远端胃次全切除8例,消化道重建毕Ⅰ式6例,毕Ⅱ式(结肠前Roux-y)2例;近端胃次全切除3例,均作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全胃切除1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阿霉素 灌注疗法 腹腔
下载PDF
可来福正压接头预防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堵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环球 邓伟英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5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道管化疗间歇期堵塞的护理对策,保证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方法:将200例双腔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钠稀释液10 U/ml冲管,采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Q-syte)平压接...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道管化疗间歇期堵塞的护理对策,保证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方法:将200例双腔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钠稀释液10 U/ml冲管,采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Q-syte)平压接头;观察组采用肝素钠稀释62.5 U/ml冲管,采用可来福MC100正压接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间歇期堵管率。结果:观察组堵管率明显低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增加肝素钠浓度,改用可来福MC100正压接头,可以降低其间歇期的堵管率,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来福MC100正压接头 耐高压双腔PICC 堵管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环球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6期2513-2514,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该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该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2%)高于对照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心理状态,避免患者过于焦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护理工作 焦虑 心理疗法
下载PDF
浸及固有肌层胃癌228例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陈环球 曾志毅 沙允文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浸及固有肌层胃癌228例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以50~59岁年龄组为首位,胃窦部癌多见(占62.70%),以管状腺癌为主(占6711%)。全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为47.81%、15.47°。其中N145.61%、17.20°,N219.58%、13.2... 浸及固有肌层胃癌228例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以50~59岁年龄组为首位,胃窦部癌多见(占62.70%),以管状腺癌为主(占6711%)。全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为47.81%、15.47°。其中N145.61%、17.20°,N219.58%、13.23°,N310.11%、8.68°。3年、5年、10年生存率为84.21%、71.93%和68.18%。全组分为浅肌组和深肌组对比研究发现,两组在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术式选择及预后间统计学检查有着显著差异。提出浅肌组的R2和深肌组的民2+选择为其合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固有肌层 病理分析
下载PDF
阴囊Paget氏病(附2例报告)
11
作者 陈环球 曾志毅 +1 位作者 柯诚 沙允文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1年第6期338-338,共1页
阴囊Paget氏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常被误诊为阴囊湿疹,本文报告2例。病例介绍例1,男,53岁,因左侧阴囊搔痒、流水、结痂3年余,在外院诊断为阴囊湿疹久治不愈。查:左侧阴囊有φ3cm 溃疡灶,表面有少量脓苔,边缘增厚、结有痂皮。双侧腹股沟淋... 阴囊Paget氏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常被误诊为阴囊湿疹,本文报告2例。病例介绍例1,男,53岁,因左侧阴囊搔痒、流水、结痂3年余,在外院诊断为阴囊湿疹久治不愈。查:左侧阴囊有φ3cm 溃疡灶,表面有少量脓苔,边缘增厚、结有痂皮。双侧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病理活检诊断为。Paget 氏病。住院后用HPD 光敏治疗,病灶有缩小,2月后局部皮损又现。活检仍见Paget 氏细胞残留。继用YAG 激光局部治疗,仍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Paget氏病 诊断
下载PDF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12
作者 陈环球 冯婉茹 赖添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S0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收治13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 目的探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收治13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化疗完成后主动要求取出8例,术后出现消瘦、营养不良导致输液座突出皮肤表面2例,术后导管阻塞患者1例,其他无严重导管并发症问题。结论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和护理中应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供给状况,巩固治疗效果,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胃肠道恶性肿瘤 护理分析
下载PDF
免疫肠内营养在高龄胃癌病人术后免疫调节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斌 朱海涛 +5 位作者 文旭 李刚 顾荣民 明学志 陈环球 魏尉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高龄胃癌病人术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龄胃癌病人(>70岁)手术后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于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7天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 目的: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高龄胃癌病人术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龄胃癌病人(>70岁)手术后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于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7天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Ig G、Ig A水平以及CD3、CD4、CD4/CD8较术前1 d有显著下降。术后7天EN+PN组血清TP、ALB、PA、Ig G、Ig A以及CD3、CD4、CD4/CD8与PN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EN+PN组和PN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可改善高龄胃癌病人手术后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高龄胃癌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亦钦 陈环球 +2 位作者 须霆 梁志超 毛淼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3月~2003年3月间656例胃癌患者中42例血清甲胎蛋白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和临床分析。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占同期胃癌6.4%(4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3月~2003年3月间656例胃癌患者中42例血清甲胎蛋白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和临床分析。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占同期胃癌6.4%(42/656)。甲胎蛋白以低水平表达为明显,7~10μg/ml和10~50μg/ml分别占38.1%(16/42)和35.7%(15/42),而100μg/ml以上仅占9.5%(4/42)。病理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50%(21/42),管状腺癌次之16.7%(7/42)。肿瘤部位以胃窦、胃角部多见,为42.9%(18/42),全胃33.3%(14/42)。胃癌原发病灶免疫组化提示AFP阳性染色34例,占81%(34/42)。临床分期:Ⅳ期为61.9%(26/42),Ⅲ期为21.4%(9/42)。出现肝转移灶、全腹腔转移或/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66.7%(28/42)。仅14例得到根治性切除,占33.3%。1年内、2年内、3年内死亡病例分别为22例(52.4%)、5例(11.9%)、3例(7.1%)。3年后生存(含带瘤生存)12例,占28.6%。结论: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是一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全腹腔转移,其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胃癌 临床特点 生存率
下载PDF
GST-π和P-g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凌斌勋 陈环球 +2 位作者 徐新宇 周兆飞 陆建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耐药蛋白GST-π和P-g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9例胃癌组织GST-π和P-gp的表达情况,并收集临床病理相关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GST-π表达阳性率为81.82%(171/209),与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耐药蛋白GST-π和P-g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9例胃癌组织GST-π和P-gp的表达情况,并收集临床病理相关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GST-π表达阳性率为81.82%(171/209),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5);P-gp表达阳性率为79.90%(167/209),在印戒细胞癌中表达率较高(P<0.05);GST-π和P-gp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1,P<0.05)。结论 GST-π和P-gp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GST-Π P-GP
下载PDF
9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顾荣民 陈环球 明学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9-549,共1页
关键词 根治性 远端胃切除术 胃瘫 胃排空障碍 胃手术 胃动力
下载PDF
超声刀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刚 顾荣民 +3 位作者 文旭 韦达 明学志 陈环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被广泛使用,其与腹腔种植转移的关系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开放手术,文中探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的优缺点,及其与腹腔脱落细胞、腹腔灌洗液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 目的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被广泛使用,其与腹腔种植转移的关系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开放手术,文中探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的优缺点,及其与腹腔脱落细胞、腹腔灌洗液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mRN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219例,其中应用超声刀组97例,常规手术组122例。分析比较临床病理、术前术后腹腔灌洗液中脱落细胞及应用RT-PCR法定性检测其中的CEA mRNA。结果与常规手术组相比,超声刀组具有节约手术时间(尤其对于肥胖患者)、减少出血量、增加手术清扫淋巴结个数、加快恢复术后进食等优点,且不增加腹腔脱落细胞阳性率、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率,术后2年生存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刀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中操作安全、使用便捷,不增加腹腔种植转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胃癌 胃癌根治术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对人胃癌细胞BGC-823 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及其调控基因c-myc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谦 陈环球 +3 位作者 周晓明 何晓松 戴美红 俞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及其转录调控基因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加药多西紫杉醇24、48和72h后收集细胞,MTT比色法测定IC50值;分别采用PCR-ELISA...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及其转录调控基因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加药多西紫杉醇24、48和72h后收集细胞,MTT比色法测定IC50值;分别采用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和RT-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Luciferase法检测hTERT启动子活性;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多西紫杉醇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端粒酶活性和hTERT mRNA的表达,呈一定的时效、量效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抑制了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表达,同时对启动子转录活性调控蛋白c-myc表达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结论:hTERT 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和演进有关,癌基因c-myc可能通过参与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表达调控而调控hTERT mRNA表达。多西紫杉醇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可能与其抑制BGC-823细胞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和c-myc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药物疗法 紫杉醇/药理学 基因 C-MYC
下载PDF
MACC-1 mRNA和c-Met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荣民 陈环球 +2 位作者 明学志 文旭 俞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mRNA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c-Met mRNA的分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技术检测45例胃癌及其癌...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mRNA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c-Met mRNA的分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技术检测45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ACC-1 mRNA和c-Me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ACC-1 mRNA和c-Met mRNA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66,P<0.05)。结论 QT-PCR技术可对胃癌组织中的MACC-1 mRNA和c-Met mRNA表达进行定量检测;MACC-1 mRNA和c-Met mRN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预后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ACC-1mRNA c-Metm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检测及其相关因素与预后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亦钦 陈环球 +5 位作者 明学志 文旭 郑苏文 须霆 刘东莉 张传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4例胃癌患者在手术中对肿瘤未行侵入性操作前予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产生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4例胃癌患者在手术中对肿瘤未行侵入性操作前予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产生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追踪回访。结果:114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9·47%(45/114),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病理类型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P<0·01,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预示术后不佳。3年内,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组45例患者无1例生存。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性,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及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腹腔游离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病期、手术效果,并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淋巴转移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