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组合的有效性检验
1
作者 丁鑫 马玥 陈珏津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8,共13页
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是维持银行审慎经营的重要条件,二者不同方式组合的有效性如何?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21年248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的不同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与数量型市场约... 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是维持银行审慎经营的重要条件,二者不同方式组合的有效性如何?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21年248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的不同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与数量型市场约束、流动性监管与价格型市场约束的组合产生相互削弱的作用;资本监管与价格型市场约束、流动性监管与数量型市场约束的组合产生相互支撑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相较于非存款债权人,存款人的市场约束与银行监管组合的效果更明显。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的组合通过促进银行信息披露、降低银行杠杆风险发挥作用。在不同的监管压力与市场约束压力下,高监管压力与市场约束的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显著,高数量型市场约束压力和低价格型市场约束压力与资本监管的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监管 流动性监管 市场约束 银行风险承担
下载PDF
银行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风险——基于同业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晔 陈珏津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2,共11页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在现有研究关于中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风险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流动性创造拆分成同业和非同业两个部分,补充了流动性创造结构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创...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在现有研究关于中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风险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流动性创造拆分成同业和非同业两个部分,补充了流动性创造结构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创造较多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较大。从结构来看,流动性创造的系统性风险效应基本来源于同业流动性创造。影响机制表现为流动性创造加剧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同业流动性创造会同时增加银行的个体风险与系统关联度。基于2017年流动性创造骤减典型事实的分析发现,强监管政策能够抑制银行过多的流动性创造,起到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研究还发现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参与程度较高和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中更为明显。当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动荡时,该效应相应增强;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能够缓解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系统性风险 同业业务 强监管
下载PDF
地方债务融资、监管套利与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兴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路 陈珏津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62,共20页
什么力量驱动了中国影子银行活动在2011年后的高速发展?本文从地方债务和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刺激时期向商业银行借入大量债务。2012年债务逐步... 什么力量驱动了中国影子银行活动在2011年后的高速发展?本文从地方债务和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刺激时期向商业银行借入大量债务。2012年债务逐步到期后,面临日益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选择通过影子银行业务继续为融资平台提供融资,从而推动了影子银行的发展。随后,本文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和融资平台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①商业银行在财政刺激时期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敞口越大,2012年后进行的影子银行活动的规模越大;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银行样本中。②在面临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融资平台更多地通过影子银行工具进行融资,以偿还到期债务。③非国有银行积极从事影子银行的现象体现在区域性经营样本、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样本以及东中部地区样本中。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影子银行运行规律、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制订相应监管政策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影子银行 监管套利 理财产品
下载PDF
政府监管、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1
4
作者 丁鑫 陈珏津 马玥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60,共18页
如何权衡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提升审慎监管有效性是当下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基于2009—2020年18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及其不同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 如何权衡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提升审慎监管有效性是当下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基于2009—2020年18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及其不同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均能有效抑制银行风险,且资本监管与市场约束构成替代效应,流动性监管与市场约束无明显的相互作用。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抑制银行风险的有效性表现在提高风险约束效率,促进银行信息披露。当银行盈利水平提升、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的压力增强时,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二者的替代效应更加显著;在大规模银行、全国性银行与高风险银行中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的替代效应更加明显。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的力度应根据现实需要相互协调,从而增强二者组合的风险约束效力,促进银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监管 流动性监管 市场约束 银行风险承担
下载PDF
宏观审慎政策、国家文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5
作者 周晔 陈珏津 丁鑫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43,共16页
文章利用2000~2019年64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调控效果,并基于霍夫斯泰德提出的六个文化维度检验国家文化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在... 文章利用2000~2019年64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调控效果,并基于霍夫斯泰德提出的六个文化维度检验国家文化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在六个文化维度中,高权力距离、高不确定性回避、高长期取向文化产生积极影响,而高个人主义、高男性气质、高享乐主义则发挥消极影响。研究结果为东方地区宏观审慎政策的良好成效提供了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取向的文化更能凸显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此外,在信贷周期的上行阶段,男性气质的影响加强,权力距离、长期取向和不确定性回避的影响减弱;最后,文化的积极影响有赖于良好的法制环境以及充分的信息披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系统性风险文化 逆周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