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表皮干细胞和汗腺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甫寰 宋慧锋 +3 位作者 岳晓彤 刘玲英 王统民 何秀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36-42,共7页
背景:人表皮干细胞和汗腺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探讨人表皮干细胞再生汗腺的可行性打下基础。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表皮干细胞及汗腺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的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包皮组织,充分清洗消毒后去除皮下组织,... 背景:人表皮干细胞和汗腺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探讨人表皮干细胞再生汗腺的可行性打下基础。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表皮干细胞及汗腺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的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包皮组织,充分清洗消毒后去除皮下组织,将其修剪成0.5cm×0.5cm的皮片,用Ⅳ型胶原纯化、富集成人表皮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成人表皮干细胞表型进行分析;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曲线;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人全层无损伤皮肤中分离提取汗腺细胞,并进行扩增和鉴定。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分离培养的成人表皮干细胞呈卵圆形、细胞之间紧密相连,呈铺路石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表达CK19、β1整合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汗腺细胞呈扁平多角形,表达汗腺细胞标志细胞CK7、18、19及CEA。结论:本实验结果说明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人表皮干细胞及汗腺样细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细胞 表皮干细胞 培养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汗腺细胞在人体皮肤创伤及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甫寰 宋慧锋 +2 位作者 王统民 何秀叶 岳晓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73-77,共5页
汗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重要的附属器,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面积重度烧创伤患者因其皮肤均为增生性瘢痕修复,大部分汗腺结构被破坏且无法再生,失去了通过汗液蒸发来调控体温这一基本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组织工... 汗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重要的附属器,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面积重度烧创伤患者因其皮肤均为增生性瘢痕修复,大部分汗腺结构被破坏且无法再生,失去了通过汗液蒸发来调控体温这一基本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并获得了一定疗效。文章首先借助于前言文献研究,介绍汗腺细胞的基本形态,功能等;其次,探究相关干细胞向汗腺细胞的分化进展研究,详细地介绍了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毛囊干细胞向汗腺细胞的分化,以及其分化的通路MAPK,ERK等介绍;然后对汗腺细胞体外培养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研究分析了再生汗腺细胞用于皮肤创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 汗腺细胞 表皮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创伤 修复
下载PDF
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自体骨充填术矫正半侧颜面短小
3
作者 归来 牛峰 +11 位作者 俞冰 刘剑锋 陈莹 付茜 徐史兴 乔嘉 靳琦 贺宇 梁雪冰 崔蕾 陈甫寰 陈琪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目的探讨采用矢状劈开患侧下颌骨外板并植入健侧切取的下颌骨外板修复重建半侧颜面短小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收治的半侧颜面短小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 目的探讨采用矢状劈开患侧下颌骨外板并植入健侧切取的下颌骨外板修复重建半侧颜面短小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收治的半侧颜面短小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手术设计。所有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经口内入路将患侧下颌骨外板劈开,然后根据术前设计采取健侧适当形态和大小的下颌骨外板植入劈开的骨间隙并采用钛合金小夹板予以坚强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面部形态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满意度评分为1~5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远期(末次)随访时拍摄照片并分析畸形严重程度。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远期随访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Surgicase Proplan医学三维图像工作站后,利用Segmentation功能重建下颌骨,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远期随访的下颌骨厚度,对其测量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用多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畸形矫正外观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女13例,男26例,年龄(22.2±4.56)岁(15~27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56±39.41)个月(6~153个月),植入的下颌骨外板与邻近骨组织结合良好,并获得下颌角区以及下颌骨体部明显的增宽效果。39例中,1例术后1年感染,钛板外露,经过清创并取出固定的小夹板以后愈合;其余患者面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35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例非常满意,1例对术后1年感染不满意,但是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后远期随访的患侧下颌骨厚度测量值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畸形矫正外观满意度术前评分[2.0(1.5,2.0)分]、术后即刻评分[4.0(4.0,4.0)分]及术后末次随访评分[4.0(4.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术前评分与术后即刻、术后末次随访的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符合下颌骨解剖学特点并为自体骨的植入和愈合提供了良好条件。健侧下颌骨外板的切取,在充填患侧增加厚度的同时,缩小健侧下颌角区厚度,从而有效矫正下颌骨不对称畸形。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矫正半侧颜面短小的理想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颜面发育不全 下颌骨重建 骨移植 骨生成 下颌骨外板 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 半侧颜面短小
原文传递
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表型改变及其通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甫寰 岳晓彤 +4 位作者 宋慧锋 柴家科 何秀叶 王统民 刘玲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诱导分化为汗腺细胞(sweat gland cells,SGCs)过程中表型的改变及其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健康成人包皮,采用中性蛋白酶消化后高浓度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获得ESCs,行β_1整合素、角蛋...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诱导分化为汗腺细胞(sweat gland cells,SGCs)过程中表型的改变及其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健康成人包皮,采用中性蛋白酶消化后高浓度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获得ESCs,行β_1整合素、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及p63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取健康成人全层皮肤,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汗腺组织,体外增殖培养SGCs,行CK7、CK18、CK19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免疫荧光法鉴定。取第2代ESCs分为4组:A组将ESCs及SGCs两种细胞通过T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B组通过单纯添加汗腺上清液培养ESCs,C组在A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60 ng/mL的EGF,D组在A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10 mmol/L的PD98059。分别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ESCs表型阳性率及Western blot检测分化过程中的信号通路机制。结果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提示培养细胞为ESCs和SG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A、C、D组培养后细胞形态变化相似,9 d后细胞开始出现扁平多角形结构改变;B组形态变化较慢培养12 d后与其他3组结构相似。流式细胞术结果示,与B组比较,A组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后,ESCs的β_1整合素阳性率显著下调、CEA阳性率显著上调(P<0.05);C组加入EGF可降低共培养系统中ESCs的β_1整合素下调和CEA上调,D组加入PD98059可增强共培养系统中ESCs的β_1整合素下调和CEA上调,A、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4组均有较高水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表达,但B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磷酸化-ERK表达A组最高、C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SGCs生长环境中时,通过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ESCs可经诱导分化为SGCs,其表型发生相应改变;通过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通路的控制,可以调节ESCs的分化方向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表皮干细胞 汗腺细胞 细胞分化 表型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对表型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甫寰 宋慧锋 +7 位作者 郭希民 岳晓彤 刘玲英 周勇 刘东华 钱智勇 王统民 何秀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过程中对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健康包皮获取表皮干细胞,分离培养健康成人皮肤获取汗腺细胞,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慢病毒载体介导的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分... 目的探讨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过程中对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健康包皮获取表皮干细胞,分离培养健康成人皮肤获取汗腺细胞,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慢病毒载体介导的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分为过表达组、敲低表皮干细胞组及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3组的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表达。每组分别通过Transwell板与汗腺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前、后表皮干细胞CEA和B1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皮干细胞及汗腺细胞符合其相应特异性抗原。共培养前表皮干细胞B1整合素高表达(98.69±0.67)%,CEA几乎不表达(6.20±3.15)%;共培养后B1整合素表达程度:敲低组(19.30±0.53)%〈空白对照组(65.77±2.32)%〈过表达组(92.63±10.97)%;共培养后CEA表达程度:敲低组(95.43±2.36)%〉空白对照组(51.20±0.79)%〉过表达组(45.91±0.93)%。以上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可抑制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表型改变,并可提高保留其本身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汗腺细胞 分化 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
原文传递
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及其临床治疗理念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甫寰 Peter H.Thaller 秦泗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3-1629,共7页
Ilizarov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肢体矫形临床治疗方法,但外固定相关的并发症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Ilizarov技术基础上形成了第2代肢体矫形技术——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自20世纪80年代首个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出现,... Ilizarov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肢体矫形临床治疗方法,但外固定相关的并发症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Ilizarov技术基础上形成了第2代肢体矫形技术——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自20世纪80年代首个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出现,经过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有超过3种延长机制的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而且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临床治疗模式,如德国Peter H.Thaller教授提出的End-Point-First(EPF)方案。与Ilizarov技术相比,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在便利性、舒适度、感染风险、软组织损伤、术后疼痛感以及肢体延长可控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目前,国内尚无相关器械及其临床应用,该文主要对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的发展、临床治疗理念以及目前国外肢体延长治疗现状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国内肢体矫形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控制全植入性髓内延长钉 肢体矫形 ILIZAROV技术 治疗理念
原文传递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对人毛乳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岳晓彤 陈甫寰 +4 位作者 何秀叶 宋慧锋 王统民 郭希民 钱智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整形外科除皱患者所弃头皮分离培养毛乳头,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鉴定碱性磷酸酶在人毛乳头细胞的表达,CCK-8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10、20、30、4...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整形外科除皱患者所弃头皮分离培养毛乳头,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鉴定碱性磷酸酶在人毛乳头细胞的表达,CCK-8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10、20、30、40ng/ml的PDGF—C,在0、1、2、3、4、5、6d7个时间点对体外培养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最适合浓度下人毛乳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测定PDGF—C对毛乳头细胞迁移、趋化能力。结果碱性磷酸酶在人毛乳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PDGF—C在0~40ng/ml范围内,能明显促进人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并成剂量依赖关系,对人毛乳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在30ng/ml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DGF-C为30ng/ml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处于S期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C组相对于对照组向划痕处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多。PDGF-C组向Transwell小室下面迁移细胞数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C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能力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C可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诱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 毛乳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