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白莉 陈瑜君 +4 位作者 高翔 何瑶 肖英莲 陈旻湖 胡品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疗效及疾病转归。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使用激素治疗的IBD患者890例,对激素治疗30 d及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0例IBD患者中,溃疡...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疗效及疾病转归。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使用激素治疗的IBD患者890例,对激素治疗30 d及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0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01例,克罗恩病(CD)患者489例,其中共有81例(81/401,20.2%)UC及154例(154/489,31.5%)CD患者使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激素治疗30 d时,UC患者完全缓解57例(57/81,70.4%),部分缓解22例(22/81,27.2%),无效2例(2/81,2.5%);CD患者完全缓解94例(94/154,61.0%),部分缓解45例(45/154,29.2%),无效15例(15/154,9.7%)。随访1年末,UC患者持续应答53例(53/79,67.1%),激素依赖26例(26/79,32.9%);CD患者持续应答102例(102/151,67.5%),激素依赖26例(26/15,17.2%),手术23例(23/15,15.2%)。激素短期及远期疗效的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AZA/6-MP)与CD患者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关(P=0.03)。结论大部分IBD患者对激素治疗有效,UC患者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优于CD,随访1年32.9%UC及17.2%CD患者呈激素依赖,15.2%CD患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糖皮质激素 临床疗效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白莉 张芳宾 +3 位作者 何瑶 聂玉强 高翔 曾志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78例OGIB患者,男4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5±16岁。所有患者均行DBE检查。对接受...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78例OGIB患者,男4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5±16岁。所有患者均行DBE检查。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12~24个月随访。【结果】78例OGIB患者病变检出率为87.2%(68/78),检出病变以血管畸形多见,占发现病变的32.4%(22/68);在68例检出病变的患者中,有37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DBE检查与手术符合率为86.5%(32/37)。在成功随访的36例手术患者中,有3例血管畸形患者又出现消化道出血;手术后诊断与随访最后诊断的符合率91.7%(33/36)。【结论】DBE检查对OGIB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病因 诊断 随访
下载PDF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预防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发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白莉 廖山婴 +4 位作者 曾志荣 梁伟强 于君 朱伟杰 胡品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22-1527,共6页
目的:探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对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发生的影响,并探讨罗格列酮防治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二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B组(MNNG诱癌组),C-E组(RSG处理组,分... 目的:探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对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发生的影响,并探讨罗格列酮防治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二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B组(MNNG诱癌组),C-E组(RSG处理组,分别灌喂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比较各组动物胃癌发生率的差异。同时采用微阵列技术对罗格列酮体内干预的大鼠腺胃癌进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研究,筛选PPARγ配体抗肿瘤新的靶基因并予验证。结果:A、B、C、D、E组动物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0/10)、70%(14/20)、15%(3/20)、30%(6/20)和30%(6/20),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与B组相比,C、D、E组动物腺胃癌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动物(P<0.01)。采用微阵列技术在大鼠腺胃癌组织中筛选出79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RSG处理组大鼠胃癌组织中HCaRG基因表达显著高于MNNG诱癌组,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证实在RSG处理组其它大鼠胃癌组织中HCaRG表达明显高于MNNG诱癌组(P<0.05),而在人胃癌组织中HCaRG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MNNG诱导的大鼠腺胃癌发生率,诱导HCaRG表达可能是罗格列酮预防胃癌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 罗格列酮 胃肿瘤 基因 HCaRG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COX-2、iNO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白莉 曾志荣 +3 位作者 胡品津 唐保东 何瑶 陈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环氧化酶-2(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以及对胃上皮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阐明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 方法:22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快速尿素酶及改良Gi...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环氧化酶-2(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以及对胃上皮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阐明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 方法:22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快速尿素酶及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H pylori;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中COX-1、COX- 2和iNOS的表达;以染色法原位检测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胃上皮细胞的增生.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 pylori相关性胃炎胃黏膜组织COX-2和iNOS表达明显增高,增生、凋亡指数差异显著;H pylori感染导致的COX-2和iNOS表达程度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凋亡呈正相关(r=0.716,0.603,P<0.01; r=0.665,0.572,P<0.01). 结论:H pylori感染导致胃黏膜COX-2和iNOS的高表达, 与胃上皮细胞的增生与凋亡失衡有关,从而参与致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胃黏膜组织 COX-2 INOS表达 免疫组化 细菌感染
下载PDF
双料喉风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白莉 高翔 +3 位作者 张芳宾 杨莉 杨荣萍 胡品津 《胃肠病学》 2009年第9期532-535,共4页
背景:双料喉风散为常用中成药,通过向口咽部直接喷洒治疗口咽炎症和溃疡疗效肯定且安全。目的:通过与糖皮质激素灌肠比较,观察双料喉风散灌肠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直肠炎(U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入组UP病例... 背景:双料喉风散为常用中成药,通过向口咽部直接喷洒治疗口咽炎症和溃疡疗效肯定且安全。目的:通过与糖皮质激素灌肠比较,观察双料喉风散灌肠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直肠炎(U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入组UP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口服美沙拉秦的基础上分别予双料喉风散和地塞米松灌肠,疗程8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血便临床评分和内镜、组织学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随访停止灌肠后12周内临床复发情况。结果:共30例UP患者入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1.2%和7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镜和组织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内镜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对64.3%,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对50.0%,P<0.05),临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7.7%对18.2%,P>0.05)。结论:双料喉风散灌肠治疗UP的临床缓解率、内镜缓解率和临床复发率与地塞米松相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炎 溃疡性 双料喉风散 地塞米松 灌肠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经腹腔镜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白莉 黄建强 +2 位作者 蔡金辉 胡品津 陈国栋 《广州医药》 2000年第5期48-49,共2页
对 2 8例经腹腔镜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上怀疑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 ,镜下肉眼观察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 82 14 % ,腹水明显者腹腔镜检查并发症少。结论 :对临床难诊性结核性腹膜炎 ,特别是渗出型病... 对 2 8例经腹腔镜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上怀疑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 ,镜下肉眼观察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 82 14 % ,腹水明显者腹腔镜检查并发症少。结论 :对临床难诊性结核性腹膜炎 ,特别是渗出型病例 ,应尽早行腹腔镜检查以获准确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腹腔镜 诊断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配体罗格列酮通过诱导Rin1表达上调预防胃癌发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白莉 柯春龙 +3 位作者 何瑶 于君 梁伟强 曾志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4-18,共5页
【目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具有明显预防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大鼠腺胃癌发生的作用,然机制不甚明确,本研究拟探讨RSG防治实验性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 【目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具有明显预防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大鼠腺胃癌发生的作用,然机制不甚明确,本研究拟探讨RSG防治实验性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微阵列技术比较RSG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腺胃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出PPARγ配体抗肿瘤的可能靶基因,并对该靶基因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采用微阵列技术在大鼠腺胃癌组织中筛选出79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RSG处理组大鼠腺胃癌组织中Rin1(Ras interference 1,Rin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检测人胃癌组织发现Rin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RSG可诱导人胃癌细胞株AGS细胞的PPARγ及Rin1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PPARγ拮抗剂(GW9662)能阻断RSG诱导Rin1的表达。【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可能通过PPARγ依赖途径上调Rin1基因的表达而预防大鼠实验性腺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微阵列 Rin1 胃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COX—2、iNOS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陈白莉 胡品津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OX-2 INOS 上皮细胞凋亡 上皮细胞增殖
下载PDF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套扎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斌 陈白莉 +1 位作者 吴晖 崔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肿瘤58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所有病变均采用标准橡皮圈或...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肿瘤58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所有病变均采用标准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法治疗,术后常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并于术后两周复查胃镜。【结果】肿瘤直径0.5~4.0 cm,平均1.2(S=0.5)cm,病变位于食道26(44.8%)例,胃23(39.7%)例,十二指肠9(15.5%)例;位于固有肌层28(48.3%)例,黏膜肌层24(41.4%)例,黏膜下层6(10.3%)例。一次套扎成功53例(91.4%),失败5例(8.6%),其中4例为2周后复查发现病变残留,其直径>1.5 cm(1.5~4.0 cm)且位于固有肌层,1例因不能耐受手术中途放弃套扎。结果表明病变大小、层次及生长方式是套扎成功的决定因素。3例患者术后5天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直径<1.5 cm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粘膜下肿瘤 套扎术 超声内镜
下载PDF
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在鉴别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瑜君 何瑶 +6 位作者 陈白莉 毛仁 晁康 徐萍萍 曾志荣 陈旻湖 胡品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评估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的肠道组织石蜡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在鉴别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根据来... 目的:评估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的肠道组织石蜡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在鉴别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根据来自MTB的重复插入序列IS6110设计引物,用PCR技术检测CD与ITB肠道组织蜡块标本中MTB DNA,利用基因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分析PCR检测结果与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ITB组MTB DNA检出率为32%,CD组MTB DNA检出率为0%,MTB DNA PCR法在ITB和CD鉴别诊断中的灵敏度为32%,显著高于抗酸染色(8%)和干酪样坏死(12%)(P<0.05)。MTB DNA PCR法在ITB和CD鉴别诊断中的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9.5%。MTB DNA PCR阳性率在肉芽肿或多核巨细胞病理特征的标本中存在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序结果与PCR判读的结果相符。结论:PCR法用于MTBDNA检测,有助于ITB确诊,在ITB和CD的鉴别诊断中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结核 克罗恩病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人炎症性肠病临床表型相关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青森 杨庆帆 +3 位作者 陈白莉 何瑶 陈旻湖 曾志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2-908,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南方汉人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方法:通过HapMap数据库筛选出IL-33基因8个SNP序列标签;对250例克罗恩病(CD)患者、11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622名健康对...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南方汉人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方法:通过HapMap数据库筛选出IL-33基因8个SNP序列标签;对250例克罗恩病(CD)患者、11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622名健康对照采用MALDI—TOFMS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8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包括CD及UC)及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基因型-临床表型分析发现多个SNP位点与CD部分临床表型相关:rs10118795T等位基因是肠外表现的保护因素(P〈0.05,OR=0.513,95%CI:0.281~0.938),而rs7025417 CC基因型是肠外表现的危险因素(P〈0.05,OR=1.363,95%CI:1.006~1.846);rs10118795C等位基因降低肛周病变风险(P〈0.05,OR=0.480,95%CI:0.232~0.994),而rs10975519 CC基因型增加肛周病变风险(P〈0.05,OR=2.054,95%CI:1.053~4.009);rs10975509G等位基因是上消化道型CD的危险因素(P〈0.05,OR=3.570,95%CI:1.328~9.600),且其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回结肠型CD的风险增加(P〈0.05,OR=0.613,95%CI:0.377~0.996);在治疗方面,rs10118795、rs10975509和rs7025417基因型均与CD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30周黏膜愈合相关(P〈0.05,P〈0.01,P〈0.05)。UC患者中,未发现这8个SNP位点影响其临床表型(P〉0.05)。结论:本研究中IL-33基因8个SNP位点不增加中国南方人群CD及UC发病风险,但部分位点影响CD的临床表型,某些SNP位点可能成为预测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克罗思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大鼠免疫性与淤胆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瑶 陈白莉 +2 位作者 杨荣萍 任明 曾志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大鼠肝脏长期暴露于猪血清后可出现免疫损伤及随后发生的肝纤维化,而胆总管结扎后亦可诱导大鼠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最终发生肝纤维化。这两种损伤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机制均不同。本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处理后肝脏损伤的发... 目的大鼠肝脏长期暴露于猪血清后可出现免疫损伤及随后发生的肝纤维化,而胆总管结扎后亦可诱导大鼠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最终发生肝纤维化。这两种损伤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机制均不同。本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处理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探讨炎症与纤维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1)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IPS)(3ml/kg,1次/周,连续12周)诱导慢性肝纤维化(IPS组)。通过结扎胆总管诱导急性淤胆性肝纤维化(BDL组);(2)采用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3)采用抗αSMA抗体、抗ED1抗体、抗CK7抗体、抗CD45抗体对肝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4)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肝脏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型胶原蛋白(co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1)Knodell组织学评分示BDL组汇管区坏死、肝小叶内变性和灶性坏死、汇管区炎症均显著高于IPS组(P<0.01),而肝纤维化评分则低于IPS组(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DL组肝脏内炎性细胞浸润极为明显,并伴有多量αSMA阳性细胞,IPS组肝脏见较多αSMA阳性细胞,但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3)实时定量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肝脏相比,IPS组肝脏中与细胞外基质重建有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除RANTES外,均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而BDL组肝脏中所有的与炎症相关的前炎性因子及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均增高(P<0.05)。结论IPS诱导的肝纤维化表现为显著的细胞外基质的重建而不伴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其肝纤维化在无明显活动性炎症的情况下隐袭发展而形成。结扎胆总管诱导的肝纤维化则继发于肝细胞坏死及明显炎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猪血清 胆管结扎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大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柯春龙 陈白莉 +1 位作者 郭少雷 黄正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81-1883,共3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经传代扩增后,在分化液中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的PD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经传代扩增后,在分化液中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的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多巴胺能神经元+三七总皂甙组、三七总皂甙组及手术对照组,每组8只,进行移植手术,移植后检测PD大鼠不对称旋转行为的变化及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存活的情况。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0d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大鼠不对称旋转圈数开始明显下降(P<0.01)。移植后10~60d,多巴胺能神经元+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的不对称旋转圈数明显低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具有提高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率及移植疗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常规胃肠镜在小肠上段病变诊治中的价值(附5例报道) 被引量:6
14
作者 鲁天瑜 王锦辉 +1 位作者 陈白莉 崔毅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的常规胃肠镜对小肠上段病变诊断的可能性和价值。方法选择5例疑诊空肠上段病变患者,采用透明帽辅助方法进入空肠上段,进行黏膜活检或巨大息肉切除及其并发症的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可到达空肠上段(距幽门下0.80~1.5...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的常规胃肠镜对小肠上段病变诊断的可能性和价值。方法选择5例疑诊空肠上段病变患者,采用透明帽辅助方法进入空肠上段,进行黏膜活检或巨大息肉切除及其并发症的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可到达空肠上段(距幽门下0.80~1.50 m),在小肠上段发现病变,并进行内镜下成功诊治。结论透明帽辅助下常规胃肠镜可成功到达空肠上段,并完成相应的诊治操作,可部分代替小肠镜,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帽 小肠 胃镜 肠镜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克罗恩病蒙特利尔分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荣萍 高翔 +4 位作者 何瑶 陈白莉 肖英莲 陈旻湖 胡品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克罗恩病(CD)确诊时的蒙特利尔临床分型及各亚型之间临床特征的比较。方法以广东省两家三甲医院的CD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蒙特尔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结果36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91:1,确诊年龄以A2型(确诊年... 目的探讨我国克罗恩病(CD)确诊时的蒙特利尔临床分型及各亚型之间临床特征的比较。方法以广东省两家三甲医院的CD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蒙特尔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结果36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91:1,确诊年龄以A2型(确诊年龄17~40岁)为主(75.6%),病变部位分型以回结肠型(L3型)为主(54.1%),疾病行为以非梗阻非穿透型(B1型)为主(70.2%)。男女疾病行为分布一致,均以B1型为主,确诊年龄和病变部位存在差异,女性A3型(确诊年龄〉40岁)比例高于男性(21.3%"s12.8%,P〈0.05),而男性L4型(上消化道型)比例高于女性(12.4%"s4.7%,P〈0.05)。A2型伴随肛周病变的比例高于A1型(确诊年龄〈17岁)和A3型(28.7%、18.8%、5.1%,P〈0.05);L4型确诊时表现为狭窄型(B2)或穿透型(B3)疾病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CD蒙特利尔分型特征与西方患者存在不同,临床分型对疾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临床表型 蒙特利尔分型
下载PDF
胆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瑶 陈白莉 +2 位作者 杨荣萍 曾志荣 任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0,99,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胆汁淤积性肝病不同阶段的肝脏病变、BDE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β(TGF-β)的变化,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以胆总管结扎(BDL)制作胆汁淤积性肝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D0)、7天组(D7)及18天... 【目的】通过研究胆汁淤积性肝病不同阶段的肝脏病变、BDE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β(TGF-β)的变化,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以胆总管结扎(BDL)制作胆汁淤积性肝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D0)、7天组(D7)及18天组(D18);②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肝脏病理变化,以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③自肝脏中分离BDEC,以实时定量PCR方法(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以及分离所得BDEC中TGF-β表达的情况;④分析肝脏Knodell组织学评分与TGF-β1mRNA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⑤利用永生化的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mIBEC),通过体外实验探讨TGF-β1对mIBEC增殖的作用。【结果】①肝脏Knodell组织学评分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且胆管增殖程度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加重;②肝脏组织及BDEC中TGF-β1、TGF-β2及TGF-β3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淤胆时间延长而显著上调;③肝脏Knodell组织学纤维化程度评分与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及BDEC中TGF-β1mRNA表达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0.9376,P<0.05及r=0.9682,P<0.01)。④体外研究显示,TGF-β1可抑制mIBEC增殖。【结论】①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肝脏损伤、胆管增殖程度及TGF-βmRNA表达水平均随淤胆时间延长而增加;②TGF-β1与BDEC的相互作用在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③增生的BDEC中TGF-β1表达上调参与了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胆汁淤积性肝病 大鼠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基因Glu216Lys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无关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庆帆 陈白莉 +3 位作者 张青森 何瑶 陈旻湖 曾志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基因Glu216Lys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BD)发病及各种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6例确诊的汉族IBD患者[173例克罗恩病(CD)和113例溃疡性结肠炎(UC)]及年龄、性别匹配的332名健康人进行...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基因Glu216Lys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BD)发病及各种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6例确诊的汉族IBD患者[173例克罗恩病(CD)和113例溃疡性结肠炎(UC)]及年龄、性别匹配的332名健康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引物介导的限制性分析PCR方法检测基因分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对IBD发病及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CD和UC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Glu216Ly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Glu216Lys与CD和UC的临床特征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I基因Glu216Lys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BD发病和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IBD的遗传易感性具有种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下载PDF
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症状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丽敏 周家敏 +5 位作者 张涵 陆云洋 魏晓渝 张馨方 陈白莉 杨军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活动性、病程、用药类型与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389例IBD患者[265例克罗恩病(CD组)和1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26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活动性、病程、用药类型与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389例IBD患者[265例克罗恩病(CD组)和1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26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黏膜检查。数据分析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CD组沟纹舌的患病率比对照组增加(P=0.021),其患病风险增加7.76倍。相比对照组,CD和UC组口干和口腔异味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0.05),口干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98倍和1.48倍,口腔异味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96倍和0.72倍。活动期CD患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沟纹舌的患病率比缓解期者增加(P=0.048,P=0.009)。口腔扁平苔藓的患病率随CD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35)。CD组中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者口腔黏膜异常检出率比免疫抑制剂者增加(P=0.003)。结论:IBD患者口腔黏膜病的患病风险和口腔症状的发生风险增加,并与IBD的活动性、病程、用药类型相关,亟需口腔卫生宣教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病 口腔症状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柯春龙 陈白莉 +1 位作者 金华伟 郭少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3019-3023,共5页
目的:目前对于体外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物学功能、体内存活状况,以及与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疗效比较方面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观察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作用,并... 目的:目前对于体外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物学功能、体内存活状况,以及与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疗效比较方面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观察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作用,并与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组织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及孕14-15d的SD大鼠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在含表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胚胎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经传代扩增后,在含白细胞介素1a、白细胞介素11、白血病抑制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分化液中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参考Sauer和Lee等方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组,每组9只:分化细胞组向每一坐标点注入1× 10^11 L^-1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胚胎中脑组注入1× 10^11 L^-1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手术对照组注入DMEM/F12细胞培养液。③实验评估:移植术后10、20、40、60d诱发大鼠不对称旋转行为以观察治疗效果,并对移植区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了解移植细胞体内存活的情况。结果:①大鼠神经干细胞球在诱导分化液中呈贴壁生长,球内细胞从球体中央逐渐向四周分化扩展出形态各异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分化细胞中含有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分化6d的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的比率为(16.7±2.8)%。②移植后20d分化细胞组大鼠的不对称旋转行为开始明显下降(P〈0.05)。移植后40d和60d,分化细胞组大鼠的旋转圈数与胚胎中脑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分化细胞组和胚胎中脑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有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多数细胞位于移植针道边缘。结论: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与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具有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移植 细胞移植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模型鼠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柯春龙 陈白莉 +1 位作者 余振华 黄正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5281-5285,共5页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仍面临细胞存活率低的问题,大部分细胞因氧自由基形成及脂质过氧化而发生程序性凋亡。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至帕金森模...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仍面临细胞存活率低的问题,大部分细胞因氧自由基形成及脂质过氧化而发生程序性凋亡。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至帕金森模型鼠后的细胞存活及移植效果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0/2008-06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组、白藜芦醇组、联合组,8只/组;孕十四五天的健康SD大鼠4只,取胎鼠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白藜芦醇为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取体外分离培养的胎鼠中脑神经干细胞,在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中传代扩增后,在分化液中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各组大鼠均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帕金森病模型。采用两点移植法,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向大鼠毁损同侧纹状体注入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悬液3μL(1×105个/μL);白藜芦醇组注入40mg/L白藜芦醇3μL;联合组注入40mg/L白藜芦醇3μL+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悬液3μL(1×105个/μL);模型对照组注入DMEM/F12细胞培养液3μL。主要观察指标:胎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率,细胞移植后帕金森模型鼠不对称旋转行为的变化,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存活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分化6d的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率为(17.8±4.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大鼠移植后10d不对称旋转行为有显著性改善(P〈0.01),移植后20d不对称旋转圈数开始明显下降(P〈0.01)。移植后10~60d,联合组大鼠的不对称旋转圈数明显低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白藜芦醇组、模型对照组均未见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联合组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结论:胎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至帕金森模型鼠后,白藜芦醇可提高纹状体移植区植入细胞的存活率,改善大鼠不对称旋转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