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叶子明 秦超 +7 位作者 石胜良 程道宾 梁志坚 邓晓 梁明辉 陈相仁 胡瑞婷 方烂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管狭窄程度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诊断标准计算。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结果37例患者共放置34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1.89%。其中2例由于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到达狭窄处,改行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其中2例合并部分性癫痫发作,经处理后手术顺利进行,1例因血管痉挛严重终止手术。术后1例出现轻微神经功能变化。手术成功患者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前、术后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有统计学差异(1.05±0.11,1.01±0.08,t=-3.95,P=0.000);手术前后NIHSS评分(6.74±2.39,2.32±1.17,P<0.05)、狭窄率(85.40%±8.26%,7.60%±1.8%,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狭窄 支架
下载PDF
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鞘层的计算
2
作者 陈相仁 王光德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59-69,共11页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鞘层 MHD方程 离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