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PV四步教学模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教学培训中的效果
1
作者 王苏 张晓薇 +1 位作者 陈礼全 徐丽珍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讨理论教学、模拟操作训练、临床实践训练、手术录像点评(TSPV)四步教学模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教学培训中的效果。方法:2022年6月~2022年12月选择30名妇科医生,其中使用常规教学模式的15名为对照组,使用TSPV四步教学模式的15名... 目的:探讨理论教学、模拟操作训练、临床实践训练、手术录像点评(TSPV)四步教学模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教学培训中的效果。方法:2022年6月~2022年12月选择30名妇科医生,其中使用常规教学模式的15名为对照组,使用TSPV四步教学模式的15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职业认同感、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践及理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职业认同感评分、教学方法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V四步教学模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教学培训中,有助于提高医生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水平和职业认同感,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V四步教学模式 妇科 腹腔镜手术 操作技能 职业认同感
下载PDF
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和经阴道使用网片盆底重建术在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礼全 张晓薇 +2 位作者 林晓婷 王苏 徐丽珍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69-2372,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LSC)和经阴道使用网片(TVM)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盆底中心因POP行LSC的43例患者(LSC组)和行TVM的30例患者(TVM组)的临床...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LSC)和经阴道使用网片(TVM)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盆底中心因POP行LSC的43例患者(LSC组)和行TVM的30例患者(TVM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POP-Q各点测量值的变化,术后6个月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要表-20(PFDI-20)评价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价性生活质量。随访5年,记录远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8.30±26.48)min,长于TVM组的(81.52±22.40)min,留置尿管时间为(2.56±0.82)d,明显短于TVM组的(3.23±1.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POP-Q各点测量值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PFIQ-20评分及PISQ-12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SC组患者术后PISQ-12评分为(79.76±15.26)分,明显高于TVM组的(60.16±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C组与TVM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2.3%vs 6.7%)、尿潴留发生率(9.3%vs 23.3%)、远期网片暴露发生率(2.3%vs 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和TVM均是治疗POP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LSC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而TVM更适合于合并症多的老年患者,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 合成网片 盆底重建手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礼全 张晓薇 +3 位作者 梁雪早 王苏 林晓婷 徐丽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因"阴道穹隆脱垂"行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38例患者(...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因"阴道穹隆脱垂"行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38例患者(全腹腔镜组)和因"子宫阴道脱垂"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的161例患者(阴腹联合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全腹腔镜组及阴腹联合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出血量59.2±37.9 ml vs 74.8±45.4 ml,手术时间74.47±8.4分钟vs 107.6±6.5分钟,术后停留导尿管时间2.3±1.0天vs 2.3±0.9天,术后住院天数5.6±1.6天vs 5.5±1.8天,两组间术后停留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及阴腹联合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术中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为:发热2.6%vs 1.2%,尿潴留7.9%vs 5.6%;远期并发症为网片相关并发症5.3%vs 5.0%。两组间术后病率、尿潴留发生率及网片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相比,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没有增加围手术期感染率及网片相关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 “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应用新型穹隆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效果初探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礼全 张晓薇 +1 位作者 林晓婷 王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应用新型穹隆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10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41例,均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应用新型穹隆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10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41例,均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术中使用新型穹隆杯辅助分离膀胱阴道间隙和直肠阴道间隙。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29分钟,术中出血量70.1±60.5 ml,术中无输尿管、膀胱、肠道损伤等并发症。手术前、后各解剖位点位置比较,除会阴体长度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应用新型穹隆杯可减少术中膀胱及直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脱垂 阴道骶骨固定术 新型穹隆杯 腹腔镜
下载PDF
第一骶椎骶前区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礼全 张晓薇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明确第一骶椎骶前区周围结构,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安全性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16具成年女性尸体,对其骶前区血管灌注后,对S1骨盆面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及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减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骶正中血管43.... 目的:明确第一骶椎骶前区周围结构,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安全性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16具成年女性尸体,对其骶前区血管灌注后,对S1骨盆面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及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减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骶正中血管43.75%通过骶岬中点,而18.75%通行于右侧;在S1椎体前面,12.50%的骶正中血管行走于S1椎体中线,31.25%行走于中线偏左,而56.25%行走于中线偏右。位置变异的第一横干静脉位于骶岬下方10 mm之内。在骶岬水平,骶正中血管与左右输尿管的距离分别为:(33.73±9.53)mm、(33.43±7.00)mm,其左侧距离最近的血管是左髂总静脉(22.00±10.60)mm、左髂内静脉(25.06±9.23)mm,右侧距离最近的血管是右髂内动脉(21.33±6.91)mm、右髂内静脉(23.76±7.04)mm:两两比较,P<0.05,在第一骶前孔水平,骶正中血管与左右输尿管的距离分别为:(44.05±11.70)mm、(43.08±6.23)mm,而距离最近的血管是左右髂内静脉(31.85±11.89)mm、(27.50±14.60)mm,两两比较,P<0.05。结论:S1的骶前区解剖结构复杂,特别是骶正中血管及第一横干静脉位置变异较大。对于骶前血管异常分布的患者,进行阴道-骶前固定手术可能增加骶前区血管损伤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骶椎 阴道骶前固定术 解剖
下载PDF
ERCC1和BRCA1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因素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杜培 王沂峰 +2 位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陈国勤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评价ERCC1和BRCA1基因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评价ERCC1和BRCA1基因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及BRCA1的表达,并分析ERCC1及BRCA1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耐药者ERCC1高表达率高于敏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者BRCA1高表达率高于敏感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9.58%,BRCA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5.00%。结论 ERCC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与临床含铂类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有关;BRCA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耐药 肿瘤 卵巢 乳腺癌易感基因1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下载PDF
TP/T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ER-CC1、BRCA1及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杜培 王沂峰 +2 位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陈国勤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12期955-958,96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紫杉醇+铂类(TP/T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l)、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 l)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上...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紫杉醇+铂类(TP/T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l)、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 l)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上皮性癌患者组织标本(其中以TP/T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15例)中ERCC l、BRCA l及β-tubulinⅢ蛋白表达。结果:ERCCl蛋白主要在卵巢癌细胞核表达,细胞浆有少量表达;BRCAl蛋白在细胞核表达;β-tubulinⅢ在细胞胞浆中表达。新辅助化疗组中ERCC1蛋白高表达率(66.67%)显著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BRCA1蛋白高表达率(20%)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3.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率(60%)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57.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铂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诱导ERCC1的表达增加卵巢上皮癌对铂类的耐药性。TP/TC新辅助化疗可能上调BRCA1及β-tubulinⅢ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L BRCA1 β-tubulinⅢ 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青少年错畸形患者矫治前后自尊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敏 孔祥波 +1 位作者 陈卫 陈礼全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4-1015,共2页
目的评估青少年错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前后的自尊水平。方法对114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分别于矫治前、完成矫治后1年以上(含1年)两阶段进行儿童自尊量表的测查,然后对青少年患者矫治前、矫治后自尊水平进行比较,以评... 目的评估青少年错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前后的自尊水平。方法对114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分别于矫治前、完成矫治后1年以上(含1年)两阶段进行儿童自尊量表的测查,然后对青少年患者矫治前、矫治后自尊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估他们的自尊变化。结果完成矫治后1年,青少年错畸形患者的外表分量表、成就感分量表测量值均较矫治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对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应选择在青春早期及时进行正畸矫治,这不仅仅是患者容貌的需要,而且对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错[牙合] 畸形 自尊正畸矫治
下载PDF
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β-tubulin Ⅲ 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培 张晓薇 +1 位作者 陈礼全 陈国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Ⅲ...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Ⅲ的表达,并分析检测结果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β-tubulinⅢ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化疗耐药者β-tubulinⅢ高表达率高于化疗敏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在卵巢上皮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83%(34/48)。结论:β-tubulinⅢ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耐药有关;β-tubulinⅢ可能成为预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之一,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β-tubulinⅢ 紫杉醇 肿瘤耐药
下载PDF
CA125和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培 张晓薇 +1 位作者 陈礼全 陈国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4期2085-2089,共5页
目的 探讨CA125和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与血清中CA125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125和Ki6在5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用电化学... 目的 探讨CA125和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与血清中CA125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125和Ki6在5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A125的水平.结果 CA125在卵巢浆乳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及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33.33%、66.67%和71.43%,浆乳癌的阳性表达率最高,黏液性癌的阳性表达率最低,浆乳癌vs黏液性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在卵巢上皮癌中-低分化组的阳性率(80.00%)高于高分化组(53.8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患者(Ⅲ~Ⅳ期)的阳性率(85.71%)显著高于早期患者(Ⅰ~Ⅱ期)(56.52%)(P<0.05).Ki67在浆乳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及内膜样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92%、77.78%、100%和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卵巢上皮癌中-低分化组的高表达率(86.67%)显著高于高分化组(46.15%)(P< 0.01);在晚期患者(Ⅲ~Ⅳ期)的高表达率(88.57%)显著高于早期患者(Ⅰ~Ⅱ期)(60.87%)(P<0.05).在卵巢浆乳癌患者组织中CA125和Ki67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在卵巢浆乳癌患者血清中的CA125浓度与组织中CA125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125和Ki67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分化、分级、转移密切相关,卵巢浆乳癌的血清CA125水平与组织的CA125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浆乳癌组织CA125和Ki67的表达水平及血清CA125的浓度,对评估卵巢浆乳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较单独检测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CA125 KI67
下载PDF
改良阴道全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对肛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晓婷 陈礼全 +3 位作者 王苏 梁雪早 徐丽珍 张晓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阴道全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POPⅢ~Ⅳ期行改良阴道全封闭术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改良阴道全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POPⅢ~Ⅳ期行改良阴道全封闭术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评价改良阴道全封闭术的安全性,客观治愈率、主观治愈率和复发率。采用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ARDI-8)、结直肠肛门影响问卷(CRAIQ-7)。结果:81例患者中共7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6%,随访时间为4~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7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5. 0±7. 5岁,手术时间为147±35分钟;70例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5±71 ml,平均住院天数为13±5天,平均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为3±1天。术后总体客观治愈率为98. 5%(69/70),主观治愈率为98. 5%(69/70)。1例患者术后脱垂复发,复发率为1. 4%,无手术失败。术前有排便困扰症状5例(7%),包括3例(4. 2%)便秘,1例(1. 4%)粪失禁,1例(1. 4%)排便不尽感。其中1例便秘者为顽固性便秘,便秘症状发生于POP术前3年,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变;其余上述有排便困扰症状患者术后3个月于门诊随访时症状均消失,至终点随访时均再无排便困扰症状发生。术前无排便困扰症状的患者术后有5例(7. 1%)新出现肠道困扰症状,其中新发排便困难2例(2. 8%),排便次数增多2例(2. 8%),因害怕POP复发不敢自行排便1例(1. 4%),均无排便疼痛、刺激或粪失禁。术前有肠道困扰症状组CRADI-8问卷术前中位评分0. 375分,术后中位评分为0分,排便困扰症状术后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RAIQ-7问卷中位评分术前23. 805分,术后为0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无排便困扰症状组CRADI-8问卷、CRAIQ-7问卷术前、术后中位评分均为0分。结论:改良阴道全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POP安全有效,且可改善重度POP患者术前肠道困扰症状,术后对肛肠功能长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阴道全封闭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肛肠功能
下载PDF
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170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礼全 梁雪早 +3 位作者 王苏 林晓婷 徐丽珍 张晓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6-650,共5页
目的分析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的并发症情况,为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提供中国临床真实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因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接受阴腹联合... 目的分析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的并发症情况,为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提供中国临床真实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因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接受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的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81.2±48.8)mL,术后留置尿管(2.3±1.2)d,术后住院(5.5±1.6)d。术后发热5例(2.94%),对症处理均好转。尿潴留8例(4.71%),再次留置尿管(4±1)d后均无再次出现尿潴留。阴道残端愈合不良1例(0.59%),予抗炎、止血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未发生远期并发症。网片暴露6例(3.53%),3例发生在穹隆顶端,1例发生在阴道前壁,2例发生在阴道后壁,所有网片暴露的患者返院行阴道暴露网片清除术,均无二次暴露。肠道并发症2例(1.2%):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直肠前突并轻度直肠黏膜内套叠,术后1年再次出现顽固性肛门坠胀感伴腰骶疼痛,盆腹部MRI未见骶前区液性暗区,排除椎体骨膜炎及椎间盘炎;另1例患者有嗜酸性细胞肠炎病史,围手术前未发生并发症,术后4年出现乙状结肠-阴道瘘,行开腹乙状结肠单腔造瘘+部分乙状结肠切除术+骶前、阴道穹隆清创及网片切除术,术后随访至今未再发生肠道并发症。结论经阴道辅助的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骶前纵韧带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礼全 张晓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尸体骶前纵韧带分段进行离体的生物力学试验,为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固定位点提供力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广州医学院选用成年女性尸体骶前纵韧带16份,分为S1段(16例)、S2段(16例)及S3-5段(16例),以数... 目的探讨女性尸体骶前纵韧带分段进行离体的生物力学试验,为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固定位点提供力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广州医学院选用成年女性尸体骶前纵韧带16份,分为S1段(16例)、S2段(16例)及S3-5段(16例),以数显卡尺测量试样的厚度,然后进行拉伸试验,获取女性尸体骶前纵韧带生物力学数据。结果骶前纵韧带S1段、S2段、S3~5段厚度分别为(0.59±0.12)mm、(0.37±0.08)mm和(0.22±0.04)mm,厚度渐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最大载荷分别为(38.59±4.65)N、(22.74±5.21)N和(11.30±2.99)N;应力分别为(30.27±2.71)MPa、(20.02±1.25)MPa和(16.69±2.34)MPa;弹性模量分另q为(60.32±7.56)MPa、(30.08±5.89)MPa和(20.11±6.72)MPa;3组间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载荷、应力、弹性模量依次递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骶前纵韧带在S1处为厚度最厚、强度及刚度最大部位,S1的骶前纵韧带为阴道骶骨固定术最佳的缝合固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骶骨固定术 骶前纵韧带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晓薇 许丽 +2 位作者 黎燕霞 淦亚萍 陈礼全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0-574,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目的分析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各指示点位置,评价总体客观治愈率及复发率。通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等相关问卷评分评价主观治愈率以及术后尿失禁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3例患者获得6~57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主观治愈率95%(60/63)。术后POP—Q各指示点可达解剖复位,总体客观治愈率90%(57/63),总复发率10%(6/63)。术后中位阴道长度为7.5CNl,较术前的8.0em稍有缩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PFDI-20中位评分为21分,较术前的75分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2~43年、〉1~42年、〉0.5~1年患者间POP—Q各指示点及相关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压力性尿失禁与5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者15例,未行者13例,两者术后尿失禁治愈率分别为14/15、10/13。结论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主、客观治愈率高,不仅能达到解剖学复位,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术后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检查 妇科外科手术 尿失禁
原文传递
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下尿路症状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丽 张晓薇 +2 位作者 黎燕霞 徐丽珍 陈礼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术中加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TVT-O)对下尿路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术中加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TVT-O)对下尿路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88例患者,其中81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通过患者最近一次随访情况,分析手术后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变化情况;同时评估TVT/TVT-O与该术式同期实施对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1)81例患者尿频、尿急手术后发生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80.0%、85.7%;咳嗽漏尿、点滴漏尿、排尿困难、排尿不尽的术后改善率分别为71.4%、83.3%、100%、90.1%,这4种症状的术后新发率分别为28.3%、8.0%、8.0%、15.7%,手术前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术前有压力性尿失禁或隐匿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期行TVT/TVT-O与单纯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各18例,前者下尿路症状中咳嗽漏尿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新发咳嗽漏尿发生率为0,其他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排尿困扰量表(UDI-6)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明显改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尿频、尿急症状,术后出现的尿路症状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对于术前有漏尿症状或隐匿性尿失禁的患者,加用TVT/TVT-O可明显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 下尿路症状
原文传递
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区域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安全性的区域解剖依据。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选用16具成年女性尸体,对其骶前区血管灌注后进行骶前区域的尸体解剖,观察骶前区域的结构,并测量骶前区与周围结构的距离。结果骶... 目的探讨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安全性的区域解剖依据。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选用16具成年女性尸体,对其骶前区血管灌注后进行骶前区域的尸体解剖,观察骶前区域的结构,并测量骶前区与周围结构的距离。结果骶正中血管解剖位置变异大,其中43.75%(7/16)穿过骶岬中点,56.25%(9/16)经骶骨中线偏右侧行走;第一横干静脉解剖位置变异大,可分为两型:Ⅰ型为解剖正常组,血管分布位于第一横线上,占73.33%,;Ⅱ型为解剖变异组,血管位于骶岬下方10mm之内,占26.67%。从S1~S5,骶椎高度、骶前孔间距、横干静脉间的间距递减,无血管区域面积递减;从S1~S5,骶正中血管到骶前孔的距离渐小;在骶岬和第一骶前孔平面与骶正中血管距离最近的血管是右髂内静脉。结论S1椎体盆腔面无血管区域最大,是阴道-骶骨固定术相对安全的缝合固定区域。相对安全区域上界为骶岬下10mm、下界为骶岬下方40mm、宽度为15mm的(30mm×15mm)矩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骶骨固定术 骶前间隙 骶前血管
原文传递
基于磁共振成像在体盆腔及骶前区血管三维重建模型构建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薇 吴浩 +2 位作者 温彦丽 许丽 陈礼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原始数据重建在体女性骶前血管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012年2-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例因盆腔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盆腔MRI检查,以e-THRIVE序列获取所有MRI原始数据,应用Minics10.0软... 目的探讨应用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原始数据重建在体女性骶前血管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012年2-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例因盆腔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盆腔MRI检查,以e-THRIVE序列获取所有MRI原始数据,应用Minics10.0软件重建骶前血管三维图像。结果骶前区血管三维重建均可清晰地显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双侧髂总、髂外及髂内动、静脉;25例患者中18例显示骶正中动脉,6例显示骶正中静脉及部分横干静脉。18例骶正中动脉均从腹主动脉分叉,平均直径为2.3(1.2~3.6)mm;6例骶正中静脉均汇入左侧髂总静脉,平均直径为3(1.7~4.6)mm。结论利用e-THRIVE序列MRI扫描盆腔血管,可构建盆腔血管三维重建模型,且骶前区的骶正中动脉显影率高,部分病例可显影骶正中静脉及横干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 骶前区血管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β-tubulin Ⅲ的表达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培 张晓薇 +1 位作者 陈礼全 陈国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并分析检测结果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并分析检测结果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按化疗方案分为两组,TP化疗组34例给予紫杉醇/顺铂(卡铂)方案化疗,PF化疗组28例给予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分析TP方案和PF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有效率及手术率,评估β-tubulinⅢ的表达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结果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为62.90%;β-tubulinⅢ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分级及分期无关;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TP方案化疗的有效率及手术率有关,β-tubulin Ⅲ阴性者化疗有效率和手术率分别为83.33%和83.33%,高于β-tubulinⅢ表达阳性者(59.09%,50.00%)( P <0.05);β-tubulinⅢ的表达与PF方案化疗的有效率和手术率无关( P >0.05);TP方案化疗的有效率及手术率高于PF方案化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宫颈癌局部晚期新辅助化疗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情况可作为预测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有效率和指导患者个体化化疗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蛋白 代谢 宫颈肿瘤 病理学 宫颈肿瘤 药物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原文传递
盆底支持结构与全盆腔重建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腔支持结构缺损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盆底支持结构包括盆底肌肉及其筋膜、韧带、盆腔脏器的筋膜附属物以及会阴,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一个解剖和功能的整体,互相联系,共同支撑着盆腔内容物。Pro-lift全盆腔修...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腔支持结构缺损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盆底支持结构包括盆底肌肉及其筋膜、韧带、盆腔脏器的筋膜附属物以及会阴,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一个解剖和功能的整体,互相联系,共同支撑着盆腔内容物。Pro-lift全盆腔修复系统的全盆腔重建术是基于整体理论的新术式,手术使用ProliftTM补片对盆腔进行整体修补,该术式微创、治愈率较传统的术式高、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全盆腔重建术
原文传递
ERCC1基因与卵巢上皮癌细胞铂类耐药相关性探讨
20
作者 杜培 王沂峰 +2 位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淦亚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目的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RCC1)基因在人卵巢上皮癌顺铂(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及其亲本细胞株SKOV3中的表达,探讨ERCC1基因在卵巢上皮癌顺铂耐药中的意义以及有效沉默ERCC1基因能否有效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耐药。方法于2013—2... 目的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RCC1)基因在人卵巢上皮癌顺铂(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及其亲本细胞株SKOV3中的表达,探讨ERCC1基因在卵巢上皮癌顺铂耐药中的意义以及有效沉默ERCC1基因能否有效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耐药。方法于2013—2014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ERCC1 m RNA和蛋白在SKOV3/DDP及SKOV3细胞中的表达。人工构建3个靶向沉默ERCC1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 RNA)质粒表达载体,慢病毒载体法转染至SKOV3/DDP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ERCC1基因水平并挑选沉默效果最佳的表达载体。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稳定转染后SKOV3/DDP细胞中ERCC1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对DDP的耐药性。结果 SKOV3/DDP细胞中ERCC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KOV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转染ERCC1 sh RNA后的SKOV3/DDP细胞,ERCC1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活性检测提示特异性沉默ERCC1基因能增加SKOV3/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0.05)。结论 ERCC1基因在SKOV3/DDP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升高,有效沉默ERCC1基因能有效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耐药,增加卵巢上皮癌DDP耐药细胞对DDP的敏感性,为卵巢上皮癌耐药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小分子干扰 抗药性 肿瘤 ERCC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