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贴临甲类厂房布置的无人值守机柜间抗爆改造
1
作者 陈礼道 龚昆 +1 位作者 胡永强 万波 《中国氯碱》 CAS 2023年第8期42-49,共8页
对机柜间的改造方式进行了简介与比较,阐述了贴临甲类厂房布置的无人值守机柜间抗爆改造的缘由,通过爆炸安全风险评估确定了爆炸冲击波超压值和正压作用时间,通过建筑物结构动态响应分析计算确定了抗爆改造方案,最后按照抗爆改造方案及... 对机柜间的改造方式进行了简介与比较,阐述了贴临甲类厂房布置的无人值守机柜间抗爆改造的缘由,通过爆炸安全风险评估确定了爆炸冲击波超压值和正压作用时间,通过建筑物结构动态响应分析计算确定了抗爆改造方案,最后按照抗爆改造方案及化工甲级设计院出具的施工图进行了抗爆施工和专家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值守机柜间 抗爆改造 总结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兰静 江普查 +3 位作者 曹长军 陈礼道 赵宇航 杨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1/65)。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31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11例,Ⅴ级7例,Ⅵ级1例。出院后随访2~24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准确把握面神经与肿瘤关系的各分型以及术中的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显著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
下载PDF
颅内软骨瘤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兰静 江普查 +3 位作者 曹长军 王伟 陈礼道 赵宇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604-605,共2页
男性,41岁。因右侧面部麻木10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颅中、后窝(颞骨岩尖、枕骨右侧、枕骨斜坡)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内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 男性,41岁。因右侧面部麻木10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颅中、后窝(颞骨岩尖、枕骨右侧、枕骨斜坡)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内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大小约40mm×28mm(图1A);局部骨质破坏(图1B)。MRI平扫+增强示:右侧颅中窝不规则形态长T1、长T2信号灶,T2FLAIR呈高信号,邻近脑组织呈受压,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图1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软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特种PVC树脂干燥尾气除尘技术改造及运行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波 陈礼道 +1 位作者 孙熊杰 郭世杰 《中国氯碱》 CAS 2021年第8期13-17,共5页
对特种PVC树脂干燥尾气的几种除尘方式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特种PVC树脂干燥尾气除尘技术的改造及运行总结。
关键词 特种树脂 干燥尾气 除尘 改进 运行
下载PDF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程控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礼道 张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06-509,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PD的重要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运...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PD的重要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减轻左旋多巴制剂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长期维持疗效[1]。PD病人DBS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需要:①术前评估与筛选;②术中电极精确植入;③术后个体化的程控。合理、规范化的术后程控以确定最佳参数,使病人症状得到最大的缓解。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PD病人DBS后程控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
下载PDF
脂质头皮标志物在脑深部电刺激术针道设计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礼道 柳雯 +5 位作者 张捷 付锴 张继波 刘学猛 彭启珍 丁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胶丸作为头皮标志物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前MRI定位扫描时针道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4月采用DBS治疗的104例运动异常的临床资料,其中帕金森病96例,特发性震颤3例,肌张力障碍5例;应用脂质胶... 目的探讨脂质胶丸作为头皮标志物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前MRI定位扫描时针道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4月采用DBS治疗的104例运动异常的临床资料,其中帕金森病96例,特发性震颤3例,肌张力障碍5例;应用脂质胶丸作为头皮标志物辅助设计针道45例(84侧,观察组),未采用脂质胶丸59例(103侧,对照组)。测量电极入颅点调整距离,观察术后针道出血及穿过侧脑室情况,比较术后1个月开机时统一帕金森病评分运动功能量表(UPDRSⅢ)评分改善率。结果观察组共调整48侧(57.1%),调整距离在3~10 mm,皮层下无症状性出血1侧。对照组发现针道穿过侧脑室5侧、皮层下出血3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1/84)明显低于对照组(7.8%,8/103;P<0.05)。术后1个月开机,观察组UPDRSⅢ评分改善率[(64.1±13.5)%]与对照组[(63.4±12.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脂质胶丸作为头皮标志物在DBS中辅助针道设计简便易行,对减少颅内出血及针道穿过侧脑室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肌张力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脂质胶丸 MRI定位扫描
下载PDF
颅骨生长性骨折1例
7
作者 陈礼道 张捷 +3 位作者 赵时雨 翟亚兰 张晴 付锴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68-768,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儿,男,3岁,因发现右顶部皮下肿块3年于2016年4月入院.既往史:患儿5个月时头部与硬物发生碰撞,致右顶部头皮包块,脑部CT示右顶骨骨折伴皮下血肿(图1A、1B).受伤3个月后复查脑部CT示血肿消失,骨折线增宽,已形成颅骨缺损(... 1病例资料 患儿,男,3岁,因发现右顶部皮下肿块3年于2016年4月入院.既往史:患儿5个月时头部与硬物发生碰撞,致右顶部头皮包块,脑部CT示右顶骨骨折伴皮下血肿(图1A、1B).受伤3个月后复查脑部CT示血肿消失,骨折线增宽,已形成颅骨缺损(图1C、1D).当时未行手术治疗.入院体格检查:右顶部可触及2cm×3cm肿块,质软,无压痛,无活动,肿块周围按压可触及颅骨骨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生长性骨折 显微手术 颅骨成形术
下载PDF
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35例分析
8
作者 赵时雨 陈礼道 +1 位作者 熊忠伟 张捷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61-662,共2页
目的分析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病人35例,局麻下行单纯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评估病人的生存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31例存活,住院19~63天,平均29.3天... 目的分析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病人35例,局麻下行单纯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评估病人的生存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31例存活,住院19~63天,平均29.3天,术后3个月ADL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0例,死亡4例。结论单纯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可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小脑血肿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程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礼道 张修民 +7 位作者 聂盼 柳雯 张继波 付锴 熊文平 赵时雨 肖劲松 张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0-1215,共6页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程控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治疗95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开机,95例患者的刺激参数为:单极刺激为...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程控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治疗95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开机,95例患者的刺激参数为:单极刺激为主(98.3%,175/178),触点多选择在STN外上(90.9%,171/188),且多为单触点刺激(94.4%,168/178)。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统一PD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计算评分改善率,计算公式为:(术前分数-术后分数)/术前分数×100%;记录程控参数并计算能量,计算公式为:电压2×频率×脉宽/阻抗×1 s;观察患者在程控过程中是否出现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95例患者的电极均植入预设靶点。术后1个月,开机后在药物"关"期状态下UPDRS-Ⅲ评分为(12.7±6.7)分,较术前的(43.4±15.7)分改善(P<0.05),且改善率为(70.7±12.1)%。随访期间,UPDRS-Ⅲ评分改善率逐渐降低(F=2.421,P=0.048);电压逐渐增加(F=24.633,P<0.001),脉宽稍有增加(F=3.118,P=0.015),而频率则无明显变化(F=1.332,P=0.257)。能量逐渐增加(P<0.05),触点选择未定带的逐渐增加(P<0.05),双极刺激方式略有增加(P<0.05),且双触点比例逐渐增加(P<0.05)。开机期间,共35例患者出现刺激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异动症14例、步态或平衡障碍4例、焦虑、抑郁状态1例、构音障碍2例、吞咽困难或饮水呛咳2例、幻觉8例、智能减退1例、兴奋2例,睁眼困难1例。结论随着STN-DBS治疗PD的时间推移,刺激电压和能量逐渐增加,双触点的刺激模式逐渐增多,但仍以单极刺激为主,STN背外侧仍是最佳刺激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深部脑刺激法 术后程控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活检术在AIDS伴发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继波 刘学猛 +6 位作者 付锴 宫睿 陈礼道 徐成仕 熊勇 杨桂芳 张捷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活检术在诊断艾滋病(AIDS)伴发颅内病变诊断中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如何降低手术并发症以及提高阳性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脑立体定向活检术AIDS伴发颅内病变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15-49岁),病史1...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活检术在诊断艾滋病(AIDS)伴发颅内病变诊断中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如何降低手术并发症以及提高阳性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脑立体定向活检术AIDS伴发颅内病变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15-49岁),病史1月-1年。均行核磁共振定位立体定向脑活检术,活检标本术后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病理学检查。结果:7例患者手术顺利,病理结果示:脑弓形虫病2例,隐球菌脑炎2例,巨细胞脑炎2例,结核性脓肿1例,星形细胞瘤1例,其中1例为脑弓形虫病和隐球菌脑炎共同感染。诊断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率14.3%(1/7),无死亡。术后随访6月-6年,1例完全康复,4例症状明显好转,2例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诊断AIDS伴发颅内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协助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活检术 艾滋病 颅内病变
原文传递
术中复查MRI及微电极记录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学猛 张捷 +8 位作者 付锴 张继波 陈礼道 柳雯 宫睿 徐成仕 王伟 彭启珍 肖劲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复查MRI及微电极记录(MER)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行丘脑底核(STN)DBS的PD患者,共65例(治疗119侧)。术中戴头架复查MR... 目的探讨术中复查MRI及微电极记录(MER)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行丘脑底核(STN)DBS的PD患者,共65例(治疗119侧)。术中戴头架复查MRI、行MER,术后1周复查MRI。 结果119侧中,术中MRI显示电极位置明显偏移(〉2 mm)而重新植入2侧(1.7%)。术后1周MRI显示,50侧(42.0%)电极在X轴、Y轴偏移1~2 mm,12侧(10.1%)在Z轴深达3 mm;无颅内出血者,电极触点附近少许渗血5侧,局部脑水肿14侧,电极周围明显脑水肿1侧。在双侧DBS患者的MER中,先手术侧微电极针道数为1~3个(总数63个),后手术侧为1~5个(总数90个),微电极不同针道数侧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1个月开机关期统一PD评定量表中的运动评分(UPDRS Ⅲ)改善率为(66.5±13.5)%,术后电极无偏移者及偏移1.0 mm、1.5 mm、2.0 mm者的UPDRS Ⅲ改善率、开机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64,P=0.130),电极偏移距离与术后1个月开机时UPDRS Ⅲ改善率无相关性(r=0.006,P=0.968),与术后1个月开机电压之间有相关趋势(r=0.450,P=0.053)。 结论术中复查MRI安全,对及时纠正电极明显移位有积极意义;术中MER不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对电极位置的实时微调整有积极作用;电极偏移2 mm以内不会影响疗效,但有增高治疗电压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磁共振成像 做电极记录
原文传递
左旋多巴对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记录及手术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柳雯 张修民 +4 位作者 陈礼道 付锴 张继波 刘学猛 张捷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前服用左旋多巴对局麻下行术中微电极记录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2月行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87例。随访6月,分为术前服药和术前未服药组,并对两组术...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前服用左旋多巴对局麻下行术中微电极记录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2月行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87例。随访6月,分为术前服药和术前未服药组,并对两组术中微电极记录长度、微电极针道数及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服药组左、右两侧微电极电信号长度长于未服药组(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UPDRSⅢ评分平均改善率在术前服药组中较高(P<0.05)。微电极记录(MER)针道数、术后减药量、Hoehn-Yahr分期改善在两对照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服用左旋多巴有利于微电极电信号的获取,并改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极术 微电极记录 左旋多巴 丘脑底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