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石碌铁矿矿体分布和形态特征的构造控制规律
1
作者 胡志高 林志锦 +4 位作者 张世友 杨坚 陈福雄 林龙杰 孙瑞斌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石碌复向斜是石碌铁矿的主控构造,既有弯滑弯流褶皱(顺层剪切作用形成)的特征,也有中和面褶皱的特征。本文通过总结石碌矿区铁矿体的分布和形态发现:铁矿体主要分布区位于次级褶皱的翼部,相当于弯滑弯流褶皱的剪切应变区(简单剪切应变)... 石碌复向斜是石碌铁矿的主控构造,既有弯滑弯流褶皱(顺层剪切作用形成)的特征,也有中和面褶皱的特征。本文通过总结石碌矿区铁矿体的分布和形态发现:铁矿体主要分布区位于次级褶皱的翼部,相当于弯滑弯流褶皱的剪切应变区(简单剪切应变);次要分布区为次级褶皱的核部,相当于中和面褶皱的挤压区(纯剪应变);铁矿体,特别是富铁矿体在纵弯褶皱翼部多为扁长透镜体状、似层状,与顺层剪切作用中应变透镜体形态接近;在核部则多为粗短透镜状或不规则团块状,也与中和面褶皱作用中挤压应变透镜体形态接近。石碌复式向斜不仅改造、控制了铁矿体的形态和分布,还与富铁矿体的富集和形成密切相关。石碌矿区铁矿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反映了纵弯褶皱的控矿规律,是纵弯褶皱成矿作用的宏观反映,也是纵弯褶皱成矿的一个宏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碌铁矿 矿体分布 矿体形态特征 纵弯褶皱成矿作用 构造控矿 海南省
下载PDF
邓小平历史观的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福雄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邓小平 毛泽东历史观 科学世界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思想 初级阶段 唯物史观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唯心主义
下载PDF
简述梅林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
3
作者 陈福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9-100,共2页
弗兰茨·梅林(1846—1919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人运动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评论家。梅林一生为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唯物辩证 辩证思维 梅林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伯恩斯坦 马克思主义者 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工人运动
下载PDF
读《辩证法之谜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陈福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4-115,共2页
刘景泉教授的新著《辩证法之谜的比较研究》(下称《研究》)一书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书分上中下三篇,计33万字,收入刘教授33年前的成名篇直至90年代初撰写的一系列学术论文。
关键词 辩证法 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 从抽象到具体 资本论 学术论文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下载PDF
浅谈邓小平的社会协调发展论
5
作者 陈福雄 《现代哲学》 1998年第2期46-49,35,共5页
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 官僚主义 社会发展 波浪式前进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本质 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智琳 许德如 +3 位作者 张玉泉 陈福雄 王力 吴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2-299,共8页
海南石碌铁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矿床,其矿床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争议之一是矿床成因除与火山-沉积变质有关外,是否还与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富集作用有关。前人曾对石碌铁矿床铁矿石、主要赋矿围岩石碌群以及矿区周围出露的... 海南石碌铁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矿床,其矿床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争议之一是矿床成因除与火山-沉积变质有关外,是否还与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富集作用有关。前人曾对石碌铁矿床铁矿石、主要赋矿围岩石碌群以及矿区周围出露的花岗岩类进行过多方法同位素地质定年,但迄今尚未对矿区内分布的花岗斑岩类进行相应的工作。本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了(93±2)Ma的年龄,表明该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为燕山晚期晚白垩世。结合燕山晚期华南处于拉张构造环境的认识以及石碌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暗示晚白垩世拉张事件使石碌矿区内的断裂重新活动从而引起花岗斑岩侵位,而花岗斑岩后期演化的热液对石碌铁矿床的富化具有改造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年龄 花岗闪长斑岩 地质意义 海南石碌铁矿床
下载PDF
两次打击大鼠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德晖 黎毅敏 +5 位作者 陈福雄 马桂璋 顾莹莹 陈国勤 张丽梅 王国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71-275,393,共6页
目的建立两次打击大鼠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研究动物各器官代偿与失代偿的反应过程。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2只),出血+腹腔注射内毒素组(B组,42只),出血组(C组,42只),腹腔注射内毒素组(... 目的建立两次打击大鼠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研究动物各器官代偿与失代偿的反应过程。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2只),出血+腹腔注射内毒素组(B组,42只),出血组(C组,42只),腹腔注射内毒素组(D组,42只)。在实验的第8、24、48、72小时随机抽取每组大鼠各8只,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死亡率;血清内毒素血症阳性率(鲎试验);各脏器功能指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酸激酶(CK)]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在实验8~24h,B组大鼠的症状、体征与功能指标(WBC、PaO2、ALT、BUN、CK)均有明显变化,与A组、C组、D组差异有显著性;其肺、肝、肾、心、脾及小肠等重要脏器病理改变明显。在48~72h,存活大鼠的症状、体征、功能指标及重要脏器病理变化逐步恢复;血清鲎试验阳性率为16.7%。MODS的发生率45.2%,总死亡率为21.4%。结论以失血加腹腔内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大鼠MODS模型,方法简便,能较好地反映大鼠对创伤和感染因素表现出器官功能由代偿到失代偿的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内毒素 创伤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铁多金属成矿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许德如 吴俊 +4 位作者 肖勇 陈福雄 王力 刘朝露 王智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3-564,共12页
海南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其形成、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 海南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其形成、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D2a),脆-韧性变形、层间滑脱断层形成(D2b)和脆性变形、矿体破坏(D2c)3个阶段。石碌铁矿床受NW—SE向复式向斜及其与NE—NNE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横跨或斜跨褶皱的严格控制;褶皱过程所伴随的剪切变形和高温塑性流动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复式向斜轴部,尤其是2期向斜褶皱轴的叠加部位往往可发现厚大的富铁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褶皱控矿 剪切和高温塑性流动 石碌铁矿床 海南省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5
9
作者 湛洁谊 叶铁真 +3 位作者 吴梓梁 陈福雄 邹亚伟 王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研究3g/m2和5g/m2甲氨蝶呤(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血、脑脊液MTX浓度和不良反应。方法ALL患儿43例共接受98例次MTX3g/(m2·次)或5g/(m2·次)治疗,对两剂量组进行MTX血药质量浓度、脑脊液浓度及不良反应比较。结... 目的研究3g/m2和5g/m2甲氨蝶呤(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血、脑脊液MTX浓度和不良反应。方法ALL患儿43例共接受98例次MTX3g/(m2·次)或5g/(m2·次)治疗,对两剂量组进行MTX血药质量浓度、脑脊液浓度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1.MTX44、66h血药质量浓度与23hMTX血药质量浓度明显相关(P<0.05);2.不同个体间及同一个体不同时间使用同一给药方案血药质量浓度、脑脊液浓度水平差异较大;3.两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的MTX血药质量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标危、高危ALL分别采用3、5g/(m2·次)的剂量是合理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 血药质量浓度监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新型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类mdr1基因 被引量:9
10
作者 邹亚伟 封志纯 +4 位作者 胡斌 乔英飒 吴梓梁 陈福雄 叶铁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6-46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比现有方法敏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人类mdr1基因的新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方法。方法用Primer Express 2.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和MGB探针,以Taq Man-MGB探针技术为基础,运用Taq Man-MGB探针,以含有目的基因mdr1cDN... 目的建立一种比现有方法敏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人类mdr1基因的新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方法。方法用Primer Express 2.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和MGB探针,以Taq Man-MGB探针技术为基础,运用Taq Man-MGB探针,以含有目的基因mdr1cDNA的质粒pHaMDR1/A为阳性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5个基因拷贝/反应,在待扩增DNA浓度为3.061×103 cps/ml-3.061×109cps/ml范围时,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Ct)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88243。结论应用Taq Man-MGB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类mdr1基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和精确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 Man-MGB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mdr1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外围花岗岩类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金杰 陈福雄 +2 位作者 王永辉 梁将 车林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00-1711,共12页
石碌铁矿床外围的印支期花岗岩属于昌江岩体的一部分。这些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变化不大,∑REE介于134.96×10-6~241.0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石碌铁矿床外围的印支期花岗岩属于昌江岩体的一部分。这些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变化不大,∑REE介于134.96×10-6~241.0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变化于4.44~9.67,(La/Yb)N变化于3.95~10.69;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28~0.57),Ba、Nb(-Ta)、Ce、Sr、P、Ti具明显负异常。Ba、Sr、Eu的明显负异常表明源区有斜长石的大量残留或岩石经历了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花岗岩87Sr/86Sr初始比(ISr)主要变化于0.710 852~0.715 492(1个样品ISr值为0.706 364)。εNd(t)=–7.3~-9.1,TDM2模式年龄变化于1.5~1.9 Ga。总体来说,ISr值、εNd(t)值和TDM2值比较均匀,表明源区是均匀的,由中元古代抱板群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笔者在探讨海南岛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活动、同碰撞岩浆活动和与后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基础上,认为海南岛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可与北越南海西—印支期花岗岩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岩 后碰撞 部分熔融 石碌矿床外围 海南岛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酶检测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穗 陈福雄 +1 位作者 陈涛 蓝淑玲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23-524,共2页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尿酶 检测 早期肾损害 诊断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儿童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在白血病免疫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泽霖 胡光玉 +6 位作者 陈福雄 卢慧敏 吴梓梁 李华梅 卫凤桂 关镜明 吴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09-713,共5页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 C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以探讨CD4+ CD25+ Treg细胞及NK细胞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 C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以探讨CD4+ CD25+ Treg细胞及NK细胞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和NK细胞的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25例、完全缓解患儿28例及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表明: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CD127+占CD4+ 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55±2.41)%,(8.54±2.51)%和(6.25±0.85)%,在初诊患儿组和缓解患儿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初诊患儿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儿的NK细胞数量减少,完全缓解后患儿组NK细胞数量仍低于正常对照(4.11±3.87%和10.41±7.20%vs14.06±5.95%,p(0.05)。结论:联合应用CD4、CD25及CD127检测Treg细胞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可靠、准确,CD4+ CD25+ CD127+ T细胞可较好地反映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升高,NK细胞数量降低,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NK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参与NK细胞的调节可能是Treg细胞在白血病免疫中的一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外周血 CD4^+CD25^+CD127^+Treg细胞 NK细胞 肿瘤免疫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碧玉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剑 朱祥坤 +1 位作者 李志红 陈福雄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9-1278,共10页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著名的富铁矿床。由于其复杂的地质特征,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富集机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石碌铁矿的碧玉和铁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相学和岩相学研究,特别是对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的碧玉进行了识别和观察。结果发现,碧玉...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著名的富铁矿床。由于其复杂的地质特征,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富集机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石碌铁矿的碧玉和铁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相学和岩相学研究,特别是对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的碧玉进行了识别和观察。结果发现,碧玉除了在铁矿层的露头中有发育,在微观尺度上,微小的碧玉在铁矿石中也普遍发育,并和铁矿具有密切的共生关系,说明碧玉是石碌矿床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碧玉是一种与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的化学沉积产物,因此可以明显地排除铁矿的矿浆喷溢型成因模式和矽卡岩型成因模式观点,表明原始的石碌铁矿是一套化学沉积的Si-Fe建造,从而为矿床的火山-热液沉积模式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证据。由于Si-Fe质沉积过程有可能直接沉积形成富铁矿,所以石碌矿床的富铁矿是否像前人所提出的由构造去硅作用富集形成,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碧玉 火山沉积 矿床成因 海南石碌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父母抑郁与焦虑状况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潘小安 卢次勇 +1 位作者 张辉 陈福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研究3~7岁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其父母的抑郁与焦虑状况。方法:对93例3~7岁的哮喘患儿和201例普通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通过由患儿父母填表的方式,对其父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哮喘患儿组(研究组)... 目的:研究3~7岁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其父母的抑郁与焦虑状况。方法:对93例3~7岁的哮喘患儿和201例普通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通过由患儿父母填表的方式,对其父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哮喘患儿组(研究组)父母抑郁和焦虑的得分均值高于全国常模,普通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组(对照组)父母抑郁的得分均值与全国常模一致,父母的焦虑得分均值高于全国常模。研究组父母与对照组父母的抑郁与焦虑得分均值进行两样本均值的t检验,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母亲间抑郁(P<0.01)和焦虑(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较高。而父亲的抑郁(P>0.05)和焦虑(P>0.05)不存在差异。结论:3~7岁年龄组哮喘患儿,其父母中存在抑郁和焦虑的现象,且较普通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明显,在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时,还应注意对家长的心理疏导,增进家长心理健康,促进患儿的康复与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儿童肿瘤标本库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铁真 郑锦涛 +1 位作者 张晓红 陈福雄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3-34,共2页
以Microsoftvisualfoxpro6.0作为操作平台,开发儿童肿瘤标本库标本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录入、储存、浏览、检索、报表,以及数据维护、链接、管理等功能,并具有安全、高效、操作方便等优点。可准确、动态地反映储存于儿童肿瘤... 以Microsoftvisualfoxpro6.0作为操作平台,开发儿童肿瘤标本库标本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录入、储存、浏览、检索、报表,以及数据维护、链接、管理等功能,并具有安全、高效、操作方便等优点。可准确、动态地反映储存于儿童肿瘤标本库中的标本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儿童肿瘤标本库的标本管理效率和质量,因而具备一定的客户应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肿瘤标本库 医院管理 标本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华梅 陈福雄 +4 位作者 关镜明 卫凤桂 邹亚伟 吴上志 吴梓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AL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细菌感染血培养阳性与化疗时期的关系,血培养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AL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细菌感染血培养阳性与化疗时期的关系,血培养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粒细胞计数绝对值的差异,血培养阳性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结果 AL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5.5%(112/246),其中血培养阳性率为25.0%(28/112)。血培养阳性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05±1.17)×109/L,血小板计数为(55.57±27.5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为(0.13±0.33)×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为(8.46±3.40)d;血培养阴性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为(2.72±3.00)×109/L,血小板计数为(117.80±133.6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为(1.02±2.34)×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为(2.48±0.62)d,各项指标在血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血培养中的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孢三代抗生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比较高,葡萄球菌属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相对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复方新诺明较敏感。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AL患儿骨髓抑制易发生感染。AL患儿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择碳青霉烯类,考虑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择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必要时进行细菌药敏物敏感试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院内感染 血培养
下载PDF
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泽霖 卫凤桂 +6 位作者 邹亚伟 关镜明 梁铭 卢婕伦 陈德晖 陈福雄 吴梓梁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5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高危ALL患儿37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截止时间是2018年12月,采用寿命表估算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采用COX多因素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性别、年龄、MICM免...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高危ALL患儿37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截止时间是2018年12月,采用寿命表估算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采用COX多因素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性别、年龄、MICM免疫分型、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初诊WBC计数、泼尼松试验反应、治疗第33天微小残留病变(MRD)水平对患儿5年EFS的影响。结果37例患儿5年EFS为49.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阳性、泼尼松试验反应不良、治疗第33天MRD阳性的高危ALL患儿5年EFS低于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阴性、泼尼松试验反应良好、治疗第33天MRD阴性者(P均<0.05)。不同性别、年龄、MICM免疫分型、初诊WBC计数的高危ALL患儿5年EF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阳性、治疗第33天MRD阳性是高危ALL患儿5年EFS降低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阳性、治疗第33天MRD阳性是高危ALL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危 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 微小残留病变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嘌呤个体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亚伟 王昭霞 +5 位作者 牟德海 关镜明 卫凤桂 翟莺莺 陈福雄 吴梓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88-369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呤(6-TX)、6-甲基巯基嘌呤(6-MMP)]浓度。色谱柱为Resolve C18,柱温40℃。流动相A为0.2%的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为在16min内流动相B的浓度从0上升到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0~12.5min用290nm检测6-硫鸟嘌呤(6-TG)、6-MP和6-TX,12.5min时切换为340nm检测6-MMP。结果:进样体积为10μL时,6-TG和6-TX的线性范围为0~20nmol/mL(r=0.9993,r=0.9980)。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与测定后第9天的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RT-HPLC法简便、准确检测6-MP代谢物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6-巯嘌呤 儿童
下载PDF
间歇应用去铁胺降低重度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儿童铁负荷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波 赖永洪 +4 位作者 钟帼钰 余榕捷 叶铁真 陈福雄 吴梓梁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去铁胺 (DF)对重度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β地贫 )患儿长期采用输血治疗后铁负荷过多的驱铁作用。方法  16例确诊为 β地贫患儿 ,明确体内铁负荷过高时应用去铁胺治疗 ,共治疗12 4例次。每次治疗前后用放射... 目的 观察去铁胺 (DF)对重度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β地贫 )患儿长期采用输血治疗后铁负荷过多的驱铁作用。方法  16例确诊为 β地贫患儿 ,明确体内铁负荷过高时应用去铁胺治疗 ,共治疗12 4例次。每次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血清铁 (SI)、铁蛋白 (SF)及尿SF水平 ,比较用药前后铁负荷变化。并观察DF治疗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型 β地贫患儿长期高量输血治疗后铁负荷明显增高 ,SI、SF分别为 33.6 9± 6 .72mmol/L、4 4 1.19± 5 4 .70 μg/L ,尿SF为 8.6 4± 6 .79μg/L(与对照组相比t =6 .173 P <0 .0 1)。 12 4例次DF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尿铁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加 ,血清SI、SF明显下降 ,SI 16 .6 6± 3.39mmol/L、SF 10 2 .34± 2 0 .4 8μg/L ,尿SF为 14 .15± 9.34μg/L(t =5 .5 98 P <0 .0 1)。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t=2 .132 P >0 .0 5 )。结论 间歇应用DF静脉滴注治疗铁负荷过多 ,驱铁效果肯定 ,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胺 铁螯合剂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