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官科患者手术前后睡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陈秋洪 杜尚娥 《中国现代医药》 2005年第3期119-120,共2页
目的调查在五官科手术治疗期间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照68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主要包括患者的睡眠日志、住院前后主观睡眠情况评估、失眠的类型和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等内容。结果病人在手术前1天、手术当... 目的调查在五官科手术治疗期间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照68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主要包括患者的睡眠日志、住院前后主观睡眠情况评估、失眠的类型和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等内容。结果病人在手术前1天、手术当天、术后2天中的平均睡眠时间为4.6h~6.3h,主观上认为睡眠状况睡眠变差者达78%~91%。失眠类型在术前主要是与住宿环境改变和心理因素导致的入睡困难,手术后则是由治疗、护理和疼痛等原因引起的睡眠不稳。结论护士对手术前后患者失眠状况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官科患者 手术前 手术后 睡眠状况 调查 分析 护理
下载PDF
文化和谐:实现新农村社会和谐的一剂良方
2
作者 何永刚 陈秋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年第6期31-33,共3页
文化是农民的一盘精神大餐,缺失了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也将成为无本之木。由社会和谐迈向文化和谐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的一个必然战略选择,引入生物学植入概念探索转变路径,以制度文化、信仰文化、经济文化、休闲文化... 文化是农民的一盘精神大餐,缺失了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也将成为无本之木。由社会和谐迈向文化和谐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的一个必然战略选择,引入生物学植入概念探索转变路径,以制度文化、信仰文化、经济文化、休闲文化、生态文化以及政治文化构建农村文化软实力,实现向文化和谐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发展趋向 社会和谐 文化和谐
下载PDF
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椎间融合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程茂扬 曾华东 +3 位作者 吕国华 贺新艳 陈秋洪 陆凌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76-182,共7页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间融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1例,根据患者自行选择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基础对照组22例、唑来膦酸组39例和特立帕肽组30例,...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间融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1例,根据患者自行选择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基础对照组22例、唑来膦酸组39例和特立帕肽组30例,分别采用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辅助唑来膦酸或者特立帕肽抗骨质疏松治疗促进椎间骨融合。术后1年、2年随访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髋部骨密度,采用CT检查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下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最终基础对照组21例、唑来膦酸组37例及特立帕肽组26例完成2年随访。三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年,特立帕肽组、唑来膦酸组患者髋部骨密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特立帕肽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高于基础对照组及唑来膦酸组患者(P<0.05)。术后2年,特立帕肽组、唑来膦酸组患者髋部骨密度均高于基础对照组患者(P<0.05),且特立帕肽组患者髋部骨密度高于唑来膦酸组患者(P<0.05);特立帕肽组、唑来膦酸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高于基础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年、术后2年三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年、术后2年唑来膦酸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基础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年,特立帕肽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ODI均低于基础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唑来膦酸和特立帕肽均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质量,提高腰椎融合术后椎间融合效果,且特立帕肽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特立帕肽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腰椎滑脱 腰椎融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生育时的注意事项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秋洪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8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生育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影响患者妊娠期糖尿病(GDM)复发的因素,为降低复发率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产检的首胎GDM再生育患者,将其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GDM的复...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生育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影响患者妊娠期糖尿病(GDM)复发的因素,为降低复发率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产检的首胎GDM再生育患者,将其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GDM的复发率、年龄、血糖值、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0例(49.02%)首胎GDM患者再生育时患GDM,复发组患者的年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首胎妊娠时耐糖试验(OGTT)1 h的血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患者的OGTT3项值均高于正常范围,则需要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结论首胎GDM患者再生育时患GDM的风险比较高,首胎OGTT1 h的血糖值增高的患者其GDM的复发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是OGTT3项值均高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在对其血糖进行控制时,也极为困难,因此,糖尿病患者生育时要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育 注意事项
下载PDF
门诊抽血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秋洪 顾玉霞 王斌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38-238,共1页
门诊抽血中心是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涉及患者病种复杂、流动性强,抽血工作量较大。为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使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通过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人员素质... 门诊抽血中心是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涉及患者病种复杂、流动性强,抽血工作量较大。为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使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通过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人员素质、营造良好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加强人文关怀,使门诊抽血中心工作质量、患者满意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腰椎滑脱患者Modic改变的MRI表现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杰 陈秋洪 +2 位作者 陈雷 林建华 胡德庆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5-709,共5页
目的观察腰椎滑脱患者中Modic改变的MRI表现和分布情况,以及分析腰椎滑脱与否、腰椎滑脱程度、类型和Modic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明确诊断的腰椎滑脱患者311例[男113例,女198例,平均年龄(64.07±10.78)岁]的影像学资料,观察腰... 目的观察腰椎滑脱患者中Modic改变的MRI表现和分布情况,以及分析腰椎滑脱与否、腰椎滑脱程度、类型和Modic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明确诊断的腰椎滑脱患者311例[男113例,女198例,平均年龄(64.07±10.78)岁]的影像学资料,观察腰椎滑脱患者中Modic改变的分布,分析腰椎滑脱与否、腰椎滑脱程度、类型与Modic改变的相关性。并观察腰椎滑脱是否对邻近终板造成影响。结果 311例患者1555个椎间隙中,Modic改变Ⅰ型42个,Ⅱ型103个,Ⅲ型39个。腰椎滑脱间隙发生Modic改变的概率为33.8%,其他间隙发生Modic改变的概率为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腰椎滑脱程度和Modic改变具有正相关性。真性腰椎滑脱患者中滑脱间隙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63.0%,假性腰椎滑脱患者中滑脱间隙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2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L_(3~5)滑脱患者中,滑脱节段相邻间隙,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9.5%,远处椎间隙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是诊断腰椎Modic改变的主要手段。腰椎滑脱患者中滑脱节段终板Modic改变较其他节段多见,随着滑脱程度的增加,Modic改变的发生率增加。腰椎真性滑脱责任间隙发生Modic改变的概率高于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滑脱不仅仅导致滑脱节段发生Modic改变,还可能导致相邻间隙出现Modic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MODIC改变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秋洪 胡炳树 +1 位作者 李杰 陈雷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81-68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住入院采取PVP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36~84岁,平均61.8岁,共78个椎体(胸...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住入院采取PVP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36~84岁,平均61.8岁,共78个椎体(胸椎40个,腰椎38个)。按原发肿瘤来源分为:肺癌19例,乳腺癌3例,前列腺癌5例,宫颈癌2例,卵巢癌1例,肝癌2例,胃癌2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所有患者都予以Tokuhashi评分,其中≤5分11例,6~8分26例。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均予以病椎穿刺活检证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1周、3个月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价(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比)、并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病椎的前、中、后缘高度变化进行测量对比,将观察结果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在PVP治疗后疼痛缓解32例,无效5例。PVP治疗前VAS评分为(7.35±1.23)分,治疗后24 h为(1.83±1.31)分,治疗后1周为(2.04±1.31)分,治疗后3个月为(2.23±1.34)分,术后24 h、1周、3个月分别与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VP治疗后疼痛情况明显改善。在治疗后的3个月随访,PVP治疗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为(16.16±2.70)分,治疗后3个月为(10.05±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VP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PVP治疗前病椎前、中、后缘高度(mm)与治疗后分别为:治疗前(19.10±0.48)、(18.40±0.63)、(19.81±0.78);治疗后3个月(19.12±0.51)、(18.45±0.59)、(19.82±0.74),病椎高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VP治疗的78个椎体中,影像学检查发现19个椎体出现渗漏,渗漏发生率为24.5%。本组病例均未发现椎管内渗漏;术后3个月1例发生邻近椎体再发骨折,予以再次行骨水泥注射,症状明显缓解,未见出血、术后感染,未发生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脊柱 转移瘤切除术 疼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BMSCs归巢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李杰 陈雷 +2 位作者 陈秋洪 胡德庆 林建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BMSCs归巢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估G-CSF动员B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术前12 h于鼠尾静脉注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BMSCs归巢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估G-CSF动员B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术前12 h于鼠尾静脉注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标记的BMSCs(GFP-BMSCs),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G-CSF组(B组)、脊髓损伤组(C组)、脊髓损伤+G-CSF组(D组),每组6只。C、D组采用T10水平脊髓半切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A、B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术后1 h B、D组分别注射G-CSF(10μg/kg·d),连续注射3 d;A、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7、14、21、28 d采用BBB评分行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评估,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表达。术后28 d处死大鼠取脊髓样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因子SDF-1、BDNF、VEGF和TNF-α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P-BMSCs阳性细胞及双染荧光黄色的GFP/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阳性神经元细胞和GFP/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数;并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术后各时间点A、B组BBB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1 d,C、D组BBB评分降至最低,后逐渐上升。除术后1 d外,其余各时间点D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3、7、14、21、28 d,C、D组TNF-α和SDF-1含量均明显高于A、B组(P<0.05);但D组各时间点TNF-α含量显著低于C组,SDF-1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术后各时间点C、D组SDF-1、BDNF、VEGF和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A、B组(P<0.05);D组SDF-1、BDNF、VEGF表达显著高于C组,TNF-α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C、D组GFP-BMSCs、GFP/NeuN、GFP/GFAP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A、B组,D组显著多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示,C、D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低于A、B组,D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F可以动员BMSCs归巢至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并参与修复,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NF-α减少细胞凋亡,上调SDF-1、BDNF、VEGF促进BMSCs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BMSCS 归巢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秋洪 程茂扬 +1 位作者 曾华东 陆凌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0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优势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10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33例复杂距骨骨折,3D打印组15例,常规手术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优势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10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33例复杂距骨骨折,3D打印组15例,常规手术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也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4.2(12~82)个月。3D打印组6例(40.0%)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33.3%)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4例(26.7%)出现骨折不愈合。常规手术组8例(44.4%)出现创伤性关节炎,7例(38.9%)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7例出现(38.9%)骨折不愈合。3D打印组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1.7±13.8)分,常规手术组为(70.3±9.8)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726)。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以为复杂距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准确的术前规划,术中骨折端显露、骨折复位、内固定操作更加快速、准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X线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折 3D打印技术 切开复位 空心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脊柱肿瘤切除术后3D打印假体重建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杜军 陈秋洪 陈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6-788,共3页
目的总结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6月,对5例脊柱肿瘤患者行肿瘤彻底切除后,采用3D打印假体植入辅助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男4例,女1例;年龄27~71岁,平均50.4岁。病程3~24个月,平均9.5... 目的总结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6月,对5例脊柱肿瘤患者行肿瘤彻底切除后,采用3D打印假体植入辅助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男4例,女1例;年龄27~71岁,平均50.4岁。病程3~24个月,平均9.5个月。原发肿瘤3例,转移瘤2例。肿瘤侵犯C5 1例、T6 2例、T12 1例、L2 1例。术前Frankel分级均为E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0±2.0)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64.0±15.2)分。术后给予对应放化疗、激素等辅助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180~525 min,平均348 min;术中出血量200~2 800 mL,平均1 380 mL。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除1例出现右侧C5神经根麻痹外,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0.8)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86.0±15.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影像学复查示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内固定物及假体位置良好,假体与骨界面融合。结论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脊柱稳定性安全可行,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脊柱重建 3D打印技术 假体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谈国企法人治理结构
11
作者 陈秋洪 《企业家(武汉)》 2001年第2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 出资人 公司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