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里士多德与儒家的中道观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科华 刘桂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0-64,共5页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和儒家的中庸之道虽都以德性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 ,但因二者对德性的理解不同 ,即亚氏之德性是一种理性 ,而儒家之德性是一种仁性 ,故前者之中道观重在对外在的客观中道的理性把握上 ,而后者之中道论则重在对内在的主...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和儒家的中庸之道虽都以德性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 ,但因二者对德性的理解不同 ,即亚氏之德性是一种理性 ,而儒家之德性是一种仁性 ,故前者之中道观重在对外在的客观中道的理性把握上 ,而后者之中道论则重在对内在的主观之“中”(即“未发之中”)的觉解上 ;前者之“相对中道”论意在为主体提倡一种可操作的伦理实践标准 ,而后者之“时中”论则意在主体之道德自由的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观 比较研究 亚里士多德 儒家 德性 仁性 相对中道 时中 极端 次中
下载PDF
《学而》何以第一──《论语》的文本结构与孔子的思想关联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科华 《船山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文本结构 思想关 文本形式 “学” 客观性 悲剧精神 孔子思想 人的存在方式
下载PDF
“好人”如何一生平安?——走出“德福悖论”的怪圈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5期12-16,共5页
德福悖论现象一直是道德生活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历代思想家所关注。在市场经济时代,“好人”虽不再是一个不言“利”的主体,但他能否“一生平安”,德福之间能否统一,关键在于“好人”是否处于一个“有道”或公正的社会制度里。
关键词 好人 一生平安 德福悖论 儒家 有道
下载PDF
中重于正——中国传统正义思想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科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对正义的追求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正义思想的理论构建始于三代以来形成的以"执中"为核心的政治传统,其理论雏形便是《尚书》中提出的"王道"正义论思想。在此基础上...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对正义的追求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正义思想的理论构建始于三代以来形成的以"执中"为核心的政治传统,其理论雏形便是《尚书》中提出的"王道"正义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孔子及历代儒家正义思想的理论构建主要以为制度作合法性辩护和建立贤能政治模式为旨归,提出了基于仁爱原则的分配正义论,以"时中"为取向的实践正义论,以及以"行权"为补充的矫治正义论等三个理论层面,构建起了一种以"中重于正"思想为特点的"时中"正义论,它对当代正义论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中 王道 时中 中重于正 孔子
下载PDF
诚信如何可能——儒家诚说的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6期51-55,共5页
诚信缺失是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严重问题之一。信赖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充分挖掘和吸收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学说中的诚信思想资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诚信的主体 ?这是传统儒家诚信理论的重心所在。而诚信主体的确立又主要表现在是否“诚意”... 诚信缺失是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严重问题之一。信赖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充分挖掘和吸收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学说中的诚信思想资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诚信的主体 ?这是传统儒家诚信理论的重心所在。而诚信主体的确立又主要表现在是否“诚意”之上。欲使主体的“意诚” ,就必须通过“存养”和“省察”工夫来使人性中的“诚性”呈现与挺立起来。因而从本质上说 ,儒家的诚信论是一种道德修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儒家 诚意
下载PDF
论祥林嫂悲剧的文化批判精神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科华 《北方论丛》 2004年第6期38-43,共6页
祥林嫂的悲剧既是一种由封建礼教造成的悲剧 ,又是一种痛苦无处可说的悲剧。因而包括“我”在内的整个社会对于祥林嫂的悲剧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关键词 鲁迅 祥林嫂 悲剧 痛苦
下载PDF
中和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科华 《船山学刊》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儒家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前者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儒家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前者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需要主体根据不同的"时"或境遇加以灵活地运用;后者即"和"作为和谐、和平之价值,乃是一种基于"不同"的有序或差序和谐,它需要主体养成包容、谦让的"内圣"心境。中和思想为当代的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世界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时中 和而不同 核心价值观 孔子
下载PDF
“和而不同”如何可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7,共6页
"和而不同"是孔子关于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理论构建的重要命题,它彰显了君子人格独立的价值与意义。它以"惟道是从"与"义与之比"作为君子人格独立的价值之源,以仁、知、勇"三达德"作为君子&qu... "和而不同"是孔子关于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理论构建的重要命题,它彰显了君子人格独立的价值与意义。它以"惟道是从"与"义与之比"作为君子人格独立的价值之源,以仁、知、勇"三达德"作为君子"和而不同"的道德主体性基础,在伦理实践上力行中庸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而不同 谋道 谋食 中庸之道 孔子
下载PDF
“富而好礼”如何可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1,共6页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是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但是富贵者与贫穷者的道德表现都具有坏的可能性,只有从制度合法性建设和道德主体性建设两方面来克治这种坏的可能性,"富而好礼"...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是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但是富贵者与贫穷者的道德表现都具有坏的可能性,只有从制度合法性建设和道德主体性建设两方面来克治这种坏的可能性,"富而好礼"的文明社会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而好礼” 道德表现 文明社会 孔子
下载PDF
传统士大夫的生存困境及人生选择——屈原、贾谊与孔子的生存方式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科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16,20,共7页
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是在"道统"与"势统"的消长过程中展开的,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自我身心皆为有益的存在方式,避免陷入屈原式的悲剧以及老庄逍遥主义的泥坑,在这一问题上,以孔子为... 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是在"道统"与"势统"的消长过程中展开的,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自我身心皆为有益的存在方式,避免陷入屈原式的悲剧以及老庄逍遥主义的泥坑,在这一问题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作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贾谊 孔子 生存方式
下载PDF
春秋以前的人禽关系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5,96,共7页
"人禽之辨"是先秦儒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命题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在"人的价值发现"问题上的思想成果。但"人禽之辨"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经历了由对"血缘关系价值"的自觉,到对"经验理... "人禽之辨"是先秦儒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命题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在"人的价值发现"问题上的思想成果。但"人禽之辨"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经历了由对"血缘关系价值"的自觉,到对"经验理性价值"的自觉,再到对"道德理性价值"的自觉三个历史阶段,而每个阶段又无不打上了图腾崇拜的烙印。因此,解剖图腾崇拜视域下的人禽关系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儒家"人禽之辨"的内涵及其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之辨 图腾崇拜 卓越(virtue)占卜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未发之中:儒者第一难透底关──王夫之“透关”三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科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14-16,共3页
“未发之中”是传统儒学中“第一难透底关”,王夫之通过对宋明心性之学的检讨,从三个层面即心理学之辨、儒佛之辨和心性之辨透过了“未发之中”这一“关”。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哲学 王夫之 “透关” 人性论 伦理学 唯物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中道生活:在应然生活与可能生活之间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科华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46-49,共4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如果道德生活采取“应然”的形式 ,必定要受到来自人性内部和多元文化外部的双重挑战 ;而“可能生活”对伦理境遇的强调 ,一方面消解了“应然生活”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另一方面则可能走向伦理相对主义。所以 ,提倡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如果道德生活采取“应然”的形式 ,必定要受到来自人性内部和多元文化外部的双重挑战 ;而“可能生活”对伦理境遇的强调 ,一方面消解了“应然生活”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另一方面则可能走向伦理相对主义。所以 ,提倡一种“中道生活” ,有利于走出“应然生活”与“可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然生活 可能生活 中道生活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中的承诺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4,共5页
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日常生活样态并因而会有不同的承诺。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承诺的理解主要包括"慎诺"、"守诺"与"守义"三个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承诺无... 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日常生活样态并因而会有不同的承诺。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承诺的理解主要包括"慎诺"、"守诺"与"守义"三个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承诺无论是从对象、内容及兑现方式都与传统的"熟人"社会不同,容易陷入承诺的道德困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承诺价值观的基础上,完善以"脱域机制"为主的社会信任机制,对于信赖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承诺“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脱域机制” 道德风险
下载PDF
论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科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11,共5页
城市文化是文化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的特殊表现样态。东西方对于文化的理解有不同的传统,这就决定了东西方城市文化的不同发展取向。由于现代城市文化展开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命题之下,文化经济化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主要特征。提升城市... 城市文化是文化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的特殊表现样态。东西方对于文化的理解有不同的传统,这就决定了东西方城市文化的不同发展取向。由于现代城市文化展开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命题之下,文化经济化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主要特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必须注意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品位 文化传统 城市化 工业化
下载PDF
论“科教兴市”的文化意识培养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科华 汪世维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88-91,共4页
 "科教兴市"战略要成为一种大众的文化意识,除了要从城市化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外,还需要我们在文化意识的内容及其宣传形式、途径上下功夫,需要政府给予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以制度性的关怀,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干部队伍通过自己的人...  "科教兴市"战略要成为一种大众的文化意识,除了要从城市化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外,还需要我们在文化意识的内容及其宣传形式、途径上下功夫,需要政府给予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以制度性的关怀,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干部队伍通过自己的人格表率作用来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兴市 文化意识 城市化
下载PDF
互信如何可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科华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主体间的互信问题是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陌生人之间的互信是否可能?"和"经济人之间是否可以建立起互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 主体间的互信问题是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陌生人之间的互信是否可能?"和"经济人之间是否可以建立起互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制度环境,提高不同角色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互信之所以可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信 社会关系 道德修养 “陌生人” “经济人” 博弈论
下载PDF
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科华 唐凯麟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0-54,共5页
孟子对于经济问题的关注顺由伦理学而政治学,由政治学再至经济学的路向,把对经济问题的考量与成就理想人格相联系,体现了一种道义论经济伦理学的倾向。
关键词 孟子 伦理学 政治学 经济学 道义论
下载PDF
浅谈大学生知识内化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科华 《时代法学》 2000年第5期89-91,共3页
大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与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 ,从教师方面讲 ,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应多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学生方面讲 ,应做好听课笔记 ,学而时“说”之 ,参加... 大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与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 ,从教师方面讲 ,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应多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学生方面讲 ,应做好听课笔记 ,学而时“说”之 ,参加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内化 大学生 问题意识
下载PDF
“元献精神”与孔子中庸思想——《论语·微子》发微
20
作者 陈科华 刘凤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共5页
作为“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的集晶,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对“元典”和“元献”的“述而不作”。由于“元献精神”是由历史人物的“行为”而非“言语”凝炼提升而成,因此,对“元献精神”的发掘与阐释,在孔子中庸思想的提出过程中,... 作为“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的集晶,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对“元典”和“元献”的“述而不作”。由于“元献精神”是由历史人物的“行为”而非“言语”凝炼提升而成,因此,对“元献精神”的发掘与阐释,在孔子中庸思想的提出过程中,有着比“元典精神”更为重要的资源意义。而《论语》“微子”一篇则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元献”的五种处世类型的评价与意见,正是从这些评价与意见中,我们看到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是仁和知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献 元典 殷有三仁 逸民 中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