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苏后心功能障碍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立旻 杨旻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细胞和多种介质,主要见于心肺脑复苏、失血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复苏后心功能障碍(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dysfunction,PRMD)是临床...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细胞和多种介质,主要见于心肺脑复苏、失血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复苏后心功能障碍(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dysfunction,PRMD)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高和预后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务工作者。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PRMD的损伤机制。近年研究表明,心肌能量代谢相关的氧化磷酸化,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过程的Notch通路,免疫功能紊乱等机制共同作用,贯穿PRMD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PRMD损伤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阐明PRMD的发病过程,为后续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复苏后心功能障碍(PRMD)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下载PDF
重症患者万古霉素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立旻 华天凤 杨旻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19-421,427,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01月至2018年01月使用万古霉素的重症感染患者,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首次血药浓度结果是否达标(10-20 mg/L)分为达标...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01月至2018年01月使用万古霉素的重症感染患者,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首次血药浓度结果是否达标(10-20 mg/L)分为达标组(A组)和不达标组(B组)。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A组24例,B组24例。对可能影响患者万古霉素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发现,两组间肌酐清除率和血清白蛋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影响患者万古霉素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肌酐清除率、脱水剂使用和血浆白蛋白是影响患者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率的相关因素。结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首次血药浓度达标与多种因素相关,应根据个体差异性,合理调整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首次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配位不饱和双核钨羰基-亚硝基化合物W_2(NO)_2(CO)_n(n=8,7)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立旻 尹姣 封学军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99-504,共6页
双核钨羰基-亚硝基化合物W2(NO)2(CO)n(n=8,7)在BP86和MPW1PW91理论水平下优化出9个相对稳定的异构体。得到的W2(NO)2(CO)8和W2(NO)2(CO)7基态分别具有D4d和C1的对称性,均含有2个端亚硝基。比较W2(NO)2(CO)n(n=8,7)与其等电子体Re2(CO)n... 双核钨羰基-亚硝基化合物W2(NO)2(CO)n(n=8,7)在BP86和MPW1PW91理论水平下优化出9个相对稳定的异构体。得到的W2(NO)2(CO)8和W2(NO)2(CO)7基态分别具有D4d和C1的对称性,均含有2个端亚硝基。比较W2(NO)2(CO)n(n=8,7)与其等电子体Re2(CO)n(n=10,9),发现W2(NO)2(CO)n(n=8,7)的低能构型和前人预测的Re2(CO)n+2的低能构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羰基-亚硝基配合物 赝势基组
下载PDF
双管喉罩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陆丽 赵磊 +1 位作者 张德桂 陈立旻 《安徽医学》 2020年第8期957-959,共3页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经口腔盲插双管喉罩加强呼吸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治疗期间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道误吸、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8.39±0.58)%]较对照组[(93.66±1.22)%]明显升高,观察组呼吸道误吸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窒息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5.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喉罩可以提高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道误吸、窒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酒精中毒 呼吸道管理 双管喉罩 并发症
下载PDF
双核金属钌羰基-亚硝基配位化合物Ru_2(NO)_2(CO)_n(n=8,7,6,5)的量子化学计算
5
作者 尹姣 陈立旻 封学军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18-126,共9页
采用BP86和MPW1PW91两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双核金属钌羰基-亚硝基配位化合物Ru2(NO)2(CO)n(n=8,7,6,5)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优化后得到了19个单态和三态异构体,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和键的性质。得到的Ru2(NO)2(CO)8,Ru2(NO)2(CO)7,Ru2(... 采用BP86和MPW1PW91两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双核金属钌羰基-亚硝基配位化合物Ru2(NO)2(CO)n(n=8,7,6,5)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优化后得到了19个单态和三态异构体,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和键的性质。得到的Ru2(NO)2(CO)8,Ru2(NO)2(CO)7,Ru2(NO)2(CO)6和Ru2(NO)2(CO)5的基态分别是C2v,C1,C2v和C1构型的单态。将Ru2(NO)2(CO)n(n=7,6,5)与同族铁的配合物Fe2(NO)2(CO)n(n=7,6,5)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稳定构型特点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羰基-亚硝基配合物 赝势基组
下载PDF
气垫床对徒手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邹洋洋 夏威 +3 位作者 陈立旻 曹爽 华天凤 杨旻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 观察在徒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操作过程中,气垫床的使用对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名经过正规CPR培训的医生,以模拟人为研究对象,按照《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 目的 观察在徒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操作过程中,气垫床的使用对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名经过正规CPR培训的医生,以模拟人为研究对象,按照《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推荐进行A、B、C三组顺序随机的徒手连续2 min胸外按压操作,每次按压之间休息10 min.A组为在普通硬床上进行按压,B组在气垫床上加硬背板进行按压,C组在气垫床上进行按压.使用实时反馈仪收集按压的频率、深度、滞留率、按压太浅次数和准确率等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三组间按压质量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结果 在按压频率方面,三组分别为(107.9±5.1)次/min vs.(107.7±4.56)次/min vs.(109.7±4.86)次/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压深度方面,A组和B组均优于C组,分别为(53.45±2.04)mm,(52.65±2.13)mm vs.(48.45±1.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按压太浅次数明显高于A、B两组,为(97.3±23.4)vs.(23.6±19.3)次,(35.3±33.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压滞留方面,A组回弹较B和C组都好,滞留率分别是(58.43±4.17)%vs.(62.51±4.37)%,(62.63±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2分钟的按压深度明显小于第1分钟,为(46.45±1.43)mm vs.(50.05±1.64)mm,P<0.05;按压太浅次数多于第1分钟,为(62.1±16.4)次vs.(35.3±8.5)次,P<0.05;各组正确率比较为33.64%vs.28.66%vs.19.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R时气垫床的工作会对徒手胸外按压质量造成显著影响,消除CPR时气垫床的弹性可有效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胸外按压 气垫床 心肺复苏 按压质量
原文传递
血管内降温治疗对复苏后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邹洋洋 陈立旻 +1 位作者 华天凤 杨旻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降温治疗对心脏停搏(CA)家猪复苏后综合征(PRS)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猪15只,诱颤后维持心室纤颤(VF)8 min,然后进行标准心肺复苏(CPR)。将复苏成功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温组维持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降温治疗对心脏停搏(CA)家猪复苏后综合征(PRS)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猪15只,诱颤后维持心室纤颤(VF)8 min,然后进行标准心肺复苏(CPR)。将复苏成功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温组维持动物核心体温在(38.0±0.5)℃并持续12 h;亚低温组复苏成功后5 min启动亚低温治疗,应用体温控制系统快速血管内降温至(33.0±1.0)℃并维持到复苏后6 h,然后以0.7℃/h的速度缓慢复温至(38.0±0.5)℃。持续监测动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VF前和复苏后1、2、4、6、12、24 h取右侧股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选择素、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家猪复苏后24 h存活情况,对存活家猪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然后处死家猪取脑、心、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5只家猪经8 min VF后成功复苏14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各7只,复苏成功率为93.3%。两组动物体重、核心体温、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等基础生理学参数及CPR时间和除颤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温组动物核心体温均控制在(38.0±0.5)℃;亚低温组在复苏后1 h降至预定低温范围(33.0±1.0)℃,维持到6 h后缓慢升温达到基础体温(38.0±0.5)℃。与VF前比较,两组动物在复苏后HR明显增快,而MAP及CO降低,之后逐渐恢复正常;两组各时间点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VF前比较,两组动物复苏后1 h血清E-选择素、sTM水平即明显升高,6 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IL-1β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常温组与亚低温组VF前E-选择素(μg/L:1.34±0.52比1.60±0.61)、sTM(μg/L:19.13±0.34比19.24±0.73)和IL-1β(n/:25.73±0.87比25.32±0.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低温组E-选择素、sTM和IL-1β水平于复苏后2 h起即明显低于常温组〔E-选择素(μg/L):11.15±2.73比16.04±3.23,sTM(μ/):49.67±3.32比62.22±1.85,IL-1β(n/):140.51±6.66比176.29±18.51,均P〈0.05〕,复苏后12 h E-选择素降至基线水平(μg/L:1.17±0.65比1.60±0.61,P〉0.05)。两组家猪24 h存活率均为100%。亚低温组存活家猪NDS评分显著低于常温组(分:150.0±6.6比326.4±12.3,P〈0.05)。常温组复苏后24 h脑皮质可见神经元细胞坏死,胞核深染、固缩;心肌组织可见心肌细胞坏死,间质间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可见肺泡结构塌陷,易见炎性细胞及红细胞浸润。亚低温组脑、心、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常温组明显减轻。结论血管内降温治疗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复苏后亚低温治疗,降温效果迅速可靠,复温速度可控稳定。亚低温治疗对PRS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血管内降温 复苏后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药物洗脱球囊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卜金钟 戚金威 +3 位作者 汪亨通 相亚伟 陈立旻 沈晨晨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球囊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分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主支均行药物洗脱支...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球囊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分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主支均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分支分别行普通球囊(普通球囊组)和药物洗脱球囊(药物洗脱球囊组)扩张。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记录分支血管管腔最小直径和直径狭窄率;术后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评定患者有无心绞痛及其程度[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分支血管管腔最小直径、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药物洗脱球囊组的分支血管管腔最小直径大于普通球囊组,直径狭窄率低于普通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药物洗脱球囊组的心绞痛VAS评分低于普通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洗脱球囊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普通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应用药物洗脱球囊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扩张病变分支血管,增大分支血管管腔最小直径,降低直径狭窄率,减少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球囊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分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