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1
作者 陈立艺 王未来 蔡光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6-1049,共14页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密切相关,研究其深部结构对于了解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过程、强震的孕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密集台阵波形资料,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获得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地壳厚度和...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密切相关,研究其深部结构对于了解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过程、强震的孕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密集台阵波形资料,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获得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地壳厚度分布以庐江和新沂为分段点呈现出与地质构造相关的南北向分段特征:南段的断裂带西侧的地壳厚度比东侧厚约5 km,中段的断裂带两侧厚度差异减小至约3 km,而北段则表现为断裂带下方隆起特征.郯庐断裂带沿线的地壳泊松比较高,推测是地幔物质的热侵蚀和化学侵蚀所致.根据艾里地壳均衡理论,南段地壳厚度与地表高程相关,基本符合艾里地壳均衡模型;而中段两侧地表高程基本相同,两侧地壳厚度差异表明不符合艾里地壳均衡模型,可能与断裂带西侧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比东侧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具有更高密度有关,高密度岩石圈产生向下“拖拽力”导致莫霍面相对理论值偏深;北段的莫霍面也偏深,与中段断裂带西侧情况类似,该区域基本位于华北克拉通块体.在郯城地震破裂范围内,存在莫霍面的不平滑过渡、活动块体的边界带以及断裂的分叉与交汇这三类结构特征.在上述结构特征的区域应力更集中,从而孕育产生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H-κ叠加 地壳厚度 泊松比 郯城8.5级地震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小鼠抗缺氧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立艺 李玉新 +4 位作者 黄倍源 吴俊霖 曾星华 卢慧玲 陈健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6期960-961,978,共3页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抗缺氧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单一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体质量(2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注射等量的高剂量参附注射液0.2 mg/kg、低剂量参附注射液(原液稀释一半)0.2 mg/kg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抗缺氧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单一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体质量(2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注射等量的高剂量参附注射液0.2 mg/kg、低剂量参附注射液(原液稀释一半)0.2 mg/kg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0.2 mg/kg。1周后,测量缺氧状态下以及疲劳状态下小鼠生存的时间,同时取肝组织测定组织中的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耐缺氧和负重游泳状态下,参附注射液高剂量组比生理盐水组存活时间长(P<0.05);负重游泳状态下,SOD含量高剂量组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抗缺氧抗疲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抗缺氧 抗疲劳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矢状面平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立艺 刘冲 +3 位作者 莫森 梁妥 马元 詹新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2020-2024,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治疗难度大,增加社会经济负担,是脊柱外科疾病中棘手的难题。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其发病机制,对预防AIS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治疗难度大,增加社会经济负担,是脊柱外科疾病中棘手的难题。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其发病机制,对预防AIS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AIS的方式多样化,各种治疗方案各有其特色,通常采用矫形术治疗AIS,以恢复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矫形术 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Aβ1-42寡聚体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和神经毒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海 陈丽君 +2 位作者 陈立艺 李沛霞 蒋常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1-701,共4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42(Aβ1-42)寡聚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其神经毒性的分析.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筛选出逃避潜伏期少于60 s的6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PBS对照组、Aβ1-42纤维体组、Aβ1-42寡聚体组...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42(Aβ1-42)寡聚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其神经毒性的分析.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筛选出逃避潜伏期少于60 s的6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PBS对照组、Aβ1-42纤维体组、Aβ1-42寡聚体组.用脑立体定位仪将Aβ1-42寡聚体或纤维体分别注入AD模型鼠的双侧海马,PB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AD模型建立后第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然后在麻醉条件下断头取大脑皮质和海马,冷冻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和PBS对照组相比,Aβ1-42寡聚体组和Aβ1-42纤维体组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前均延长,Aβ1-42寡聚体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Aβ1-42纤维体组;Aβ1-42寡聚体可导致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镜下可见细胞核固缩,核呈黑紫色,染色质边集,Aβ1-42纤维体对神经元损伤较寡聚体轻.结论:Aβ1-42寡聚体海马内注射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毒性,且Aβ1-42寡聚体较Aβ1-42纤维体神经毒性要强.Aβ1-42寡聚体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1-42纤维体 β淀粉样蛋白1-42寡聚体 认知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研究状况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家瑞 刘冲 +5 位作者 詹新立 莫森 陈立艺 梁妥 马元 王泽群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4期2759-2764,2771,共7页
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健康和经济困扰。结核杆菌是主要的结核致病菌,不同人群对结核抗酸杆菌的易感性不同。基因多态性作为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免疫与易感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较为重要,可... 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健康和经济困扰。结核杆菌是主要的结核致病菌,不同人群对结核抗酸杆菌的易感性不同。基因多态性作为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免疫与易感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较为重要,可通过影响人体对结核杆菌的识别与杀伤等作用影响结核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以及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尚无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关系的明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circRNA在脊柱结核患者中表达的初步筛选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莫森 刘冲 +3 位作者 陈立艺 马元 梁妥 詹新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寻对脊柱结核有诊断及治疗价值的特异性环状RNA(circRNA)及分析其功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实验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从中随机抽取3例脊柱结核患者和3... 目的:探寻对脊柱结核有诊断及治疗价值的特异性环状RNA(circRNA)及分析其功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实验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从中随机抽取3例脊柱结核患者和3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RNA,进行circRNA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出脊柱结核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随后提取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并用RT-PCR方法验证所筛选的部分差异circRNA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circRNA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出89个表达有差异的circRNAs,其中46个表达上调,43个表达下调。挑选在实验组中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差异倍数最大的各5条circRNA进行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hsa_circRNA_100632、hsa_circRNA_103747、hsa_circRNA_102051、hsa_circRNA_104375、hsa_circRNA_405571表达上调,hsa_circRNA_104791、hsa_circRNA_400770、hsa_circRNA_403882、hsa_circRNA_104936、hsa_circRNA_404758表达下调,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存在一些特异性的circRNA表达,而且其有可能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 脊柱结核 疾病诊断 标记物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序列精定位研究 被引量:70
7
作者 王未来 房立华 +4 位作者 吴建平 屠泓为 陈立艺 来贵娟 张龙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93-1202,共10页
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是近30年来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在空间上填补了该块体北边界东段的发震空白.文章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后8天的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玛多地震余震序列总长度约170km,主震位于余... 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是近30年来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在空间上填补了该块体北边界东段的发震空白.文章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后8天的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玛多地震余震序列总长度约170km,主震位于余震区中间,呈双侧破裂特征.余震主要呈北西西向的狭长条带状分布,整体走向为285°.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发震断层近垂直,在不同段落向西南和东北方向倾斜,表明发震断层具有复杂的几何形态.主震东南侧25km处存在余震稀疏段,长度约20km.在余震区东端出现马尾状分叉特征,展现了大型走滑断裂带的末梢效应.在西段北侧出现了NW向条带,可能是此次地震触发的分支断裂活动.本次余震序列的位置与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东段距离最近,两者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的重合度,推测其为本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昆仑山口-江错断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